X

罗非鱼,生命力顽强,没有其他河鲜的时候,还能让我们一尝鲜美


​漫天刮起风沙,卷起稀碎的红花。


“真美啊!你看这朵花像不像牵牛花?”


“牵牛花?我看不像,嗯——更像是……”


“更像什么?!”


“牛屎花。”我把一桶蚯蚓扣在她头上,撒腿就跑。


“啊!——曹大强你这个大笨蛋!”听这河东狮吼间我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花容失色……



“喝嗨嗨嗨——”我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小说看多了,都是这个套路啊。


望着鱼竿上停着的豆娘,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浮漂动了动,河面上泛起涟漪,我连忙收竿,不用看也知道,上钩的是一条罗非鱼。


罗非鱼其实有100多个亚种,例如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尼罗口孵非鲫、奥利亚口孵非鲫等,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这些家伙老家在非洲,而“口孵”就是它们的受精卵会在鱼妈妈的嘴里孵化出来的意思,这倒是很有智慧的生育方式,因为长得有点像鲫鱼,所以国内也有人爱叫它们“非洲鲫鱼”。香港人喜欢叫它们“金山鲫”。台湾人叫它们“台湾鲷”,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位先生从新加坡引进台湾,故又叫“吴郭鱼”。民间也管它们叫南洋鲫、黑鲫仔、南鲫、福寿鱼、金凤鱼等等,反正常吃的鱼名字花样繁多,这也是见怪不怪的事儿。



老家有不少人爱叫罗非鱼“越南鲫”,或许是最早一批鱼苗是从越南等南洋国家引进的缘故。


罗非鱼长得还是蛮有辨识度的,形状像是双手合十,圆圆的大眼睛在手指甲这一端,几分像鲫鱼,不过罗非鱼多了几分张扬之气,竖起10多条鳍棘的背鳍,从正面看,就像梳起了庞克头,从侧面看,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彩旗,浑身鳞片的根部都带有墨点,背部鳞片墨点密集,越往腹下,墨点越稀疏,而背鳍、臀鳍和尾鳍则是放射形的墨点,鳍上带着红光,这就形成了它们独特的文身。


罗非鱼的适应性特别强,活得比较糙,前几年,老家的河流未经治理时,污浊的河里其他鱼影儿都不见一个,只剩下一群群的罗非鱼在游荡。它们这般不讲究,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确实给它们圈粉无数,很多养殖户都喜欢往自家鱼塘里倒罗非鱼苗,尤其是尼罗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食用的经济鱼类。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从河里捉到罗非鱼,放在鱼缸里养没几分钟,它们的粪便就已经铺满了鱼缸底部,一到鱼缸换水时,就会在水里刮起一股“鱼屎旋风”……


虽然人们爱把它们和鲫鱼混为一谈,但它们跟鲫鱼却八竿子打不着,鲫鱼和鲤鱼都属于鲤形目,鱼肉里的“Y”形肌间刺特别多,吃一口鱼肉就得吐三口鱼刺儿的事也是经常发生。而身为鲈形目的罗非鱼就少了这些叫人厌恶的“Y”形肌间刺,且肉质绵软,可以拉丝,吃起来蛮带劲儿,蛋白质含量高,富含我们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高,适量补充的话对人体生长发育有裨益,因此也被誉为“白肉三文鱼”,夸张点的称号是“二十一世纪之鱼”。


在欧美国家,还有商家把剖开的罗非鱼排摆在货架上,贴上“鲷鱼排”的标签,毕竟它们白里透红的肉还是蛮诱人的,剔除龙骨,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刺儿,受到众多又懒又贪吃的吃货的厚爱。



人类满足于吞噬,吞噬能给人一种满足的快感,正如排泄也能给人一种满足的快感一样,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如你所愿的顺畅。我很多时候会宽慰自己:在划开它们肚子烹饪它们,撒上姜丝葱花,倒上蒜蓉酱油,把它们吃进肚子,它们也会化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将带着它们的意志一起坚强的活下去!所以,我一直在想,当我落笔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我吃进去的罗非鱼做着指使呢?


好在,老家的河流如今得到有效的治理,水质恢复如初,听流水哗哗,拍打在石头上的时候,又激打出按摩耳朵、舒缓身心的乐章,那些消失的河鲜又都回来了,鲫鱼、鲤鱼、水打片(鳑鲏)、狗鲶(虾虎鱼)、坑趴(马口鱼)、响子(白鲦)、滑哥(塘鲺)、猪哥雷(塘鳢)、河蚌、河虾……也感谢罗非鱼,在没有河鲜的时候,让我们得以一尝鱼肉之鲜,少了几分罪恶感,多了几分幸福感!


清书,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