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散文」 牛年杂记

作者:沁香一瓣||责编:一默

牛年到了,关于牛的各种版本故事和传说,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屏幕上。


  【牛年回忆牛故事】

  小时候在农村,常听乡人讲关于牛的传说故事,至今没忘。说的是在远久的时候,牛是玉皇大帝的差役,常奉命往返于天地之间办事。

  这天,天宫中的牛又来到大地。田头一个农夫指着寸草不生、光秃秃的野地对牛说:“这土地太荒凉了,寸草不生,请您给玉帝捎个口信,恳求玉帝给人间赐点草籽吧,把土地打扮得绿色好看一些。”

  牛在田里绕道走了一圈后,答应了农夫的请托。于是,牛腾云驾雾地回到了天宫,把在人间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告诉了玉帝。玉帝听了,立即带领随从走到南天门,踩着云雾向人间眺望,只见大地一片光秃秃,太阳把地上的尘土晒得如粉,风一吹,尘土到处飞扬,似烟似雾。玉帝便令人去王母娘娘的花草园背来一大包草籽种,然后面对众神问:“谁愿去人间撒播草籽,解决人间百姓之苦?”众神听了,便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参加。站在众神旁边的牛见大家争着要去,它见玉帝还没表态,就走到玉帝面前施礼后说:玉帝,我老牛平时下地上天,对人间的情况比较熟悉,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玉帝看了老牛片刻后就点头同意了。

  牛领到了这个任务高兴极了。但玉帝知道牛有时干事有粗心大意的缺点,便把牛叫到面前叮咛了几句:“派你到人间去撒草种,一定要胆大心细,要走三步撒一把,万万不可以随意播撒。”

  牛答应着,背着草籽种,腾云驾雾来到了通天河,只见眼前浊浪翻滚。牛见四周没有渡船,来不及请船神,凭着会游泳的本能,扑通一声跳进天河,在和风浪搏斗了一阵子后,终于来到了人间。遇到了另一个农夫。农夫见他牛浑身湿漉漉的,知道牛游水了,就转身从家里拿来一壶土制的酒,让牛喝几口暖暖身子。谁知道牛一高兴,竟然把一壶酒喝光了。这时,他的头脑似乎有点晕晕乎乎的,但浑身却来了劲,背上一大包草籽种就走进了地里,将玉帝的旨意忘记了,把玉帝说的走三步撒一把草籽种,变成了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种。撒好后,牛就心自喜欢地回到天宫去了。

  谁知道事情没有牛想得很美。牛走后,人间大地连下几场雨,牛王所撒的草籽种都开始发芽长叶,大地上到处长满了草,把人间百姓种的庄稼也挤压了。乡间百姓看到到处是草,急得每天起早摸黑下地拔草,但怎么也拔不干净,照这样下去,百姓就要颗粒无收,于是百姓对着天空怨声载道,痛哭流涕。

  这消息很快传到天宫玉帝的耳朵,玉帝又带着随从来到南天门,俯身看到人间家家男女老少都弯着腰,在地里爬行着拔草,于是大怒,立即派人把牛叫到面前,责问其撒草籽种一事。牛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说了一遍。玉帝听了,痛骂骂牛不守规矩,喝酒后粗心乱撒草籽,罚牛带着家小到人间去,用舌尖卷着去吃草,帮助人间百姓去除草,空闲了还要帮助百姓拉车耕田干农活,将功补过……

  牛知道自己做错了,立即带着子孙来到人间,伸出舌头一股劲儿卷着吃青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帮百姓耕地拉车劳作,从不偷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获得了人间百姓的普遍好评。后来玉帝要为人间选出十二生肖,人间百姓知道了,一致推举牛为大生肖候选人。玉帝知道牛在人间表现很好,表示赞同,允许牛第一个排队出场亮相。

  在评选过程中,迟到的大老鼠突然灵机一动,跳上牛角,耀武扬威。登时评选场上一片惊呼:“大老鼠!大老鼠!”就这样老鼠夺得了生肖第一。而憨厚老实的牛却只能列在老鼠后面,屈居生肖第二位。

  多少年过去了,只要提到牛,就会想起这个颇有意思的传说牛故事。

  【牛年漫话牛邮票】

  对邮票的真正了解和熟悉,还是在中学时期。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邮兴趣小组,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学会了如何集邮的方法。

  那时候,城市和乡村的通讯大多数是靠写信,所以凡喜欢集邮者,只要嘴巴甜一点,就可以问左邻右舍或同学能要到他们通信的信封上的邮票,邮票有普遍的、特种的,纪念的、军用的、航空的等。只要认真收集,就能在业余时间获得并得到自己想要的邮票。

  八十年代中,我在业余写作的间隙,开始学习专题集邮,特别是在我加入了中华集邮协会之后,在开会时遇到了一批资深的老先生。在他们的的影响下,我对集生肖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集邮过程中,我对生肖邮票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的了解,对有关的牛邮票的发行和有关邮票内容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原来,我国在没有发行生肖票的时候,已经在一些纪念邮票的发行中已经有了牛的身影。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中国邮政就发行了《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种邮票,其中有一枚邮票的图案是有农妇在向一个罐中注入牛奶,背景是一群黑白色的花奶牛;1981年,我国首次发行了《畜牧业——牛》的特种邮票一套,共六枚。图案依次为秦川黄牛、滨湖水牛、高原牦牛、黑白花奶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杂种牛。这些邮票上的牛遍布我国的东北、内蒙、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展示和闪靓了我国牛的各类品种。

  我国真正发行的第一轮牛年生肖邮票是在1985年《乙丑年》,《乙丑年》采用画家姚钟华所画的一只昂首长啸、威风凛凛的雄牛,表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激发向上的精神。那时农村虽然有了小拖拉机等机械,但大多数地区的耕地拉车还离不开牛。有民谚说:“牛是农家宝,耕田少不了”,可见牛在乡村民众中的地位。1985年,我国发行的《乙丑年》生肖邮票,这套邮票在设计上线条比较粗犷、色彩厚重,图案牛取黄牛、水牛之长,牛的四碲岔开,踏实大地;厚实的牛体彰显无穷的力气;牛的金角直指天空;头颈昂起直视前方,给人以奋发向上、自信心强和有力的感觉,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的品质;开拓创造的精神,寓意指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国发行的第二轮牛年生肖邮票是在1997年1月5日发行的《丁丑年》生肖牛年邮票一套二种,邮票名分别是“金牛奋蹄”、“牛耕年丰”。1997年最重要的一个题材就是香港回归,由于十二生肖中的牛一直都是给大家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因此这套邮票的群众基础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深厚的。整套邮票里面包含了两张邮票,一是金牛奋蹄,二是牛耕年丰。

  这套生肖牛年的邮票的设计者呼振源是通过用剪纸和年画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生肖邮票当中,使得色彩协调统一,造型大方稳健。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的气象。

  2009年的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己丑年》牛票。这是我国生肖邮票题材的第三轮邮票,同时还发行了牛票小本票。己丑年》牛年生肖邮票的设计者是陈绍华,陈绍华曾经设计过多枚生肖邮票,2009年的《己丑年》牛票被他设计成了一头气势汹汹的大红牛,这头大红像是西方文化中的斗牛一样,体态矫健,身姿挺拔,很有气势,中西方文化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猛强大,又带着点小可爱的大红牛。特种生肖邮票使用了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和荧光喷码技术,同时在这枚方方正正的邮票四个边上的中间位置,各有一个六角星形状的齿孔,很有特色。

  2021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第四轮是《辛丑年》特种邮票,这是延续了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达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通过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向全国人民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

  这两枚牛邮票又是由著名画家姚钟华先生创作。特种邮票通过动与静、力量与温情的结合,将生肖牛“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与艺术展现。《辛丑年》特种邮票使用胶印雕刻联合印刷方式呈现,由邮票印制局青年设计师刘博雕刻。雕刻版呈现的图案细节更加丰富、细腻,配合鲜艳的色彩搭配,使整体图稿显得典雅、庄重。邮票采用了生肖专用防伪邮票纸,版式一运用无墨雕刻呈现生肖诗句,彩色胶印变频技术和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兼具防伪性与艺术性。这二枚邮票,与他在1985年设计的《乙丑年》生肖特种邮票既有牛的特点,更有不同的地方。值得收藏欣赏!

  据集邮爱好者中的同事介绍:在世界牛年生肖邮票中,第一枚带老鼠图案的邮票是1947年由欧洲山地国家列支敦士登发行的,一套三枚,主图是阿尔卑斯山的土拨鼠。而世界上最早发行的“贺岁牛”生肖邮票,则诞生于1960年底的韩国之后日本也先后发行了庆贺1961(辛丑)年的邮票。此后的牛年中,全球由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泰国、蒙古、法国、加拿大、美国、巴西、新加坡、菲律宾、不丹、柬埔寨、圣诞岛、多米尼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林纳达、帕劳、加纳等国家或地区,共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行了牛年生肖邮票。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世界第一”。这些牛年邮票的图案既有中国画、年画、剪纸、篆刻、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也有写实牛、摄影牛、漫画牛、工艺牛、卡通牛、传说牛郎织女故事等,可谓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艺术魅力和特色。

  【牛年浅说“火花牛“】

  火花是对火柴商标的美称,也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文化艺术藏品,居邮票、火花、钱币、烟标、酒标等五大藏品的第二位。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而火花也被雅称为“民间名片”。火花是世界十大收藏之一。

  “火花牛”也叫“牛花”,也是精彩纷呈。既有画面惊心动魄的“斗牛”火花,有诙谐幽默、图案为卡通牛造型的“牛奶”广告火花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牛花”,较好地表现了牛健壮、昂扬、奋进的本色。在牛年欣赏这些“牛花”,别具一番情趣。

  我国集藏火花的人也很多,仅次于集藏邮票队伍,火花收藏在中国称为“火柴商标”。火花同邮票一样,在方寸之间显示绘画、摄影、书法以及篆刻等神奇艺术魅力。

  而火花图案中的牛,就是贴在火柴盒面上的贴画。在我国清末至民国期间出品的许多火柴盒贴的火花中,以牛为图的数量就很多。从1864年始,中国时有火柴进口,进口的火柴被人们称之为自来火和洋火。

  在我认识的集邮名家中,也有兼顾收集火花的,其分类的品种既有我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走近他们的火花册,就会被品种繁多和美不胜收的火花所吸引。

  如早年广东东隆记行出品的“鼠牛”火花,该图案展现了二头花奶牛与三只老鼠在争食的情景,展示了鼠与牛两个生肖动物独特的趣味性。图案上方还印有“中国上等火柴”的宣传广告语;上海利民火柴厂出品的“牛头”火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红底边框式图案,中心是一个水牛的牛头正面图;江西光大火柴厂出品的“奶牛”火花,正版为黄底黑色边框式,中心为一头花奶牛的侧面图;之后,全国各地的火柴厂,包括一些洋行在中国开的火柴厂,先后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火花。如箕记洋行出品的“许褚分牛”火花图案,人物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曹魏名将许褚双手各握住一只黑牛角,奋力将两头“顶架”的牛分开的雄姿,显示了许褚将军的力大无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各地推出的有“耕牛”火花,画面上是一位扶犁驱牛的农夫,近处是一头硕大的水牛,四周为青山绿树、农家屋舍,富有田园诗般的意境;“卧牛”火花的图上的牛作伏卧引颈状,凝重安详;“铁牛”火花图案是牛的雕塑,体现出朴实、厚重的艺术韵味。此外还有“跃进牛”、“金牛”、“童牛”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出品的《农林牧副渔》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套花中,也有以牛为图的单花。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出品的“牛花”大多属于生肖题材。如《十二生肖》火花,种类有年画、国画、版画、装饰画、漫画、水彩画、蜡笔画、剪纸等,1985年和1997年的牛年里,是各省市火柴厂生肖火花出品最多的一年,全国有近30家火柴厂出品了乙丑牛年火花,图案涉及艺术牛、畜牧牛等多个品种。如江西出品的《农历乙丑年》火花一套五枚,展现了亚洲黄牛、瑞士牛等几种优质牛种;云南出品的《牛年》火花一套六枚,以传统剪纸构图,刻画了六头神态不同的耕牛;上海出品的《五牛图》火花一套五枚,是一套唐代画家韩滉的力作连图火花。图中的五头牛依次在长卷上排开,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此外,湖南出品的《毕加索笔下的牛》火花一套十二枚,选用印象派大师毕加索的牛作品,画面干净利落,展现了牛的神韵;天津出品的《乙丑牛年》火花“犀牛”一套15枚,图案分别为黄牛、牦牛、长角牛、野牛、犀牛等;湖北出品的“牛”火花,采用抽象的线条色块构图,图案上的牛显得雄壮有力。

  这些形形色色的“牛”火花,表现了牛的健壮、昂扬、奋进的特点,充溢着生肖牛的情趣,令人遐想万千。

  【牛年话牛诗】

  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人们心中善于吃苦的动物,是脚踏实地和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牛的精神为世人所喜爱与赞赏。我国历代文人为牛留下了许多歌颂诗篇,许多爱国仁人志士和伟人也总是以牛自喻。咏牛的名篇佳句和诗篇众多,成为牛的骄傲。

  宋代之前,在一些诗中虽有看到牛的影子,但大多是诗人点缀风景的道具,没有把笔深化在牛的身上。尽管《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但从《诗经》到唐诗中,牛的地位基本上跟羊没有区别。在一些诗歌里,常见的都是和“牛羊”连用在一起。如《诗经》中提到牛最有名的是《国风·王风·君子于役》的诗里,各有一句写到牛:“日之夕兮,牛羊下来”,“日之夕兮,牛羊下括”。意思都是说,太阳下山了,牛羊回圈了。在唐诗中也有写到牛的,其中有一些堪称名句。例如: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韩愈“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张籍“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杜牧“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在这些诗句中,牛也成为了点缀农村风景的道具。到了李白等诗人的笔下,牛又成为了他们下酒的佳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戴叔伦“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可见牛的精神和特点还没有被人真正熟识。

  牛在宋代诗人笔下,入诗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如诗人张耒:“人家牛马系高木,唯恐牛躯犯炎酷”。宋代农民懂得体恤牛马的辛苦,同时也表达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张舜民的“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点点归”;李弥逊的“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张舜民和李弥逊的诗不同于唐诗:一是诗中的牛已经是单独出现,羊马鸡鸭不再跟牛相提并论;二是牛都成为了诗中的主角,而不是人物出场的陪衬。从“牛背无人卧”就可以读出农民体恤牛的辛苦,读出诗人对牛的勤恳作的贡献予以赞美。还有宋·孔平仲《禾熟》: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还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禾熟》诗前两句写西风频吹,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禾黍飘香,秋水清澈,淙淙地泻入沟渠中,稻谷已收割,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直写到老牛,即是丰收了不能忘了老牛的辛勤耕耘和劳作之苦,有称赞老牛和悯惜老牛的意思。末句写老牛的闲适,归纳全诗,扣紧“禾熟”。诗通过这一闹一静,写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南宋·李纲写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特点,刻画了一头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赞美牛的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和性格特点。不过,此诗“托物言志”,作者借咏牛来为自己的情作表述。

  明·李东阳《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表达出对牛的关心。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

  中国著名文学泰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以牛自比诗云,这是他爱憎分明的写照。郭沫若的《水牛歌》中写道:“花有国花,人有国手,你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诗人臧克家《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现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成为人们经常引用以自勉的名句。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亦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画配诗托物言志,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牛和牛的精神的佳诗数不胜数。

  正因为牛具有勤劳、淳朴的美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人们才从牛的身上找到了它的诗的音符,其中好的咏牛诗都是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象而彰显精彩,歌颂了牛的爱劳动、奋斗和奉献的精神。

  除写牛诗外,还有描写牛的散文诗等。所以,经常读读这些咏牛诗,可以陶冶情操,升华人的心灵和感情。从而从心地里升腾起赞美牛和喜欢牛的情感。

  【牛年说牛画】

  牛年,有关牛的画和名画又会重回人们口中常谈的话题。让我们体会到“牛”气冲天的艺术美,同时闪亮了牛景和和牛的魅力时光!

  一、原始岩画与古象形文字中的“牛画”

  打开岁月的画卷,牛其实一直是与各类传统艺术相依相随的伴侣。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出土的青铜器上,在汉代的铜灯造型上,在历朝历代的各种形式的工艺美术作品中,都有牛画的痕迹。古老的“牛尊”和“铜牛”即是明证。

  据考证,在中国最早的牛画中,是新石器时期的先人刻画在原始洞窟壁上与山崖岩壁之上的牛的图型。这类牛画的特点极其简单,或用锋利的器皿刻划,或是用动物的血浆直接涂画。这类岩画在西南与西北各省几乎都有发现和保存。

  由于牛能驯服,听人使唤,古人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牛的鼻子上穿孔,孔内穿上一段小棍棒或铜环,古人称为棬。棬上系绳索。人们只需牵着绳索,牛便跟随走动。在春秋时期的礼器铜牛尊的鼻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棬。在如今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牛尊,牛鼻突出,穿上圆环,既夸张,又真实,这是明显的物证。这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郊魏晋墓内的彩绘画像砖上,就可以看到有一幅牛耱地彩画。一个农民牵着绳索,绳的另一端就系在牛鼻的环上,十分生动,逼真。

  在古代先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中。牛是一个水牛牛头的简化图型。从牛角的对称造型,到五官的概括,无不透出先人对牛的认知程度之深。而由象形文字中的牛,到小篆字体中的牛,即演绎了先人智慧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牛的图画。

  在出土的西晋墓室壁中有一块横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牧牛图》砖画。画面左大半部被前后两排共七只牛撑满,牛的后面是牧牛者,正手持弓箭尾随护卫。此画对牛的刻画非常精准,寥寥数笔即勾勒出牧牛成群的图象。层次清楚,画面线条手法娴熟,疏密有致。画中的牛们健硕精悍,使人联想无穷。确切地讲,这是一幅极具生活细节,又极具表现力强的“牛画”作品。

  《牛耕图》也是一幅用刀刻在石砖上的牛画。此幅作品出自汉代,画面讲述了农夫驭两头黄牛抬杠犁地的情节。牛儿健硕昂首,尾翘蹄扬。农夫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身后随一童子手提种袋,想必是农夫其子,一幅优美的牛耕之场景。此画对牛的体态和神情之刻画更可谓匠心独具。这幅《牛耕图》堪为汉代画像石中描写牛之形象的精品。

  二、画在纸卷上的牛

  到了唐朝,牛广泛被画家们画在纸上,有画各种纯牛的,也有是风景画中出现的牛,牛的神态和动作都栩栩如生。

  一是韩滉画的《五牛图》。韩滉的牛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是是在1300多年前我国第一幅关于牛的绘画作品。相传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谈到了驴、牛和马等常见动物,谈到了“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于是韩滉决定下农村细心观察,画出韩滉心中的牛图画,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在和暖的春风中,看到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牧童正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还有的正在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忙让随从取出画夹,便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了容貌和动作各异的五头牛。

  《五牛图》,中的五头老黄牛,传达出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第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第二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第三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第四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第五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整个画面,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这五头牛极富生命的动感,这是一幅被人格化了的五牛。

  《五牛图》是失而复得的国宝。《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喜欢字画的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元灭宋后,此画被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他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时,《五牛图》卷又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此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人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给了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逐于1958年欲将此件珍宝拍卖,《五牛图》面临流失海外之险。此消息正好被当时活动在香港的“文物秘密收购小组”得知,并及时报告了中央领导,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最后成功地购回了这件珍宝。如今市面上经常能见到《五牛图》,都是赝品和工艺复制品,但这些仿制的也已卖到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更多,可见正品已是价值连城。

  二是《斗牛图》。这是唐代另一位画牛名家画的,他是韩滉的弟子戴嵩的作品。戴嵩是以画水牛而著名。《斗牛图》属册页形式,高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的动感十足,纵一横两只牛,从多角度展示了水牛的健硕肌体,看似笨重实则灵动的戏斗情景,成为唐代画中少有的纯水墨画。首先,两只牛的头一低一扬极具夸张性;后牛以角顶撞前牛后,造成了瞬间的紧张感;再就是牛的野性和顽疲在它们夸张的眼神,腾跃的四蹄和夹着的尾巴等处尽显无余。整幅画只有眼睛,四蹄,犄角用浓墨作了处理,有点睛之妙用。可以说,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很精细,传承了老师韩滉绘画的技能,并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感觉。

  三是《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这是一幅长卷形式的画作,作者是唐开元年间的孟令瓒。在画面中,一位宿神盘坐牛背上,赤裸上身,腹间有红布围裹;络腮散须,疏发后系,眼神炯炯,身姿瘦健;左手扶膝,右手似菩萨手,印状置于胸前。其坐骑是一头正值壮年之牛,牛头侧仰,其面目煞有生气。牛的身驱硕大而充盈力道,四肢劲健而轻盈。统观画面,线条秀逸细劲,色泽古雅匀洁。画家采用了逆光处理,既有意模糊了明暗对比,也增加了主题的神秘感觉。使得画面具有美的立体感。孟令瓒的这幅“神牛”之作,略带于典型的西域画风。

  到了宋代,牛画又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一是由南宋画家阎次平画在绢上的《四季牧牛图》。这是以近似连环画的形式合装成卷。细赏画路宽,技法精。该画描写了四季之中水牛、牧童、丘野、树木、河湖的不同形貌和精神状态。画中的人物神态,生动有趣。对牛的描摹精细入微。如果说唐代大师笔下的牛超越于生活,显现画家情感的话,那么《四季牧牛图》中的水牛则是彻底回归和贴近了生活。四季中的四幅作品,通过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画出了水牛们食草,戏水,于秋色之中凝眸落叶,并在逆朔风急切归返的画面令人信服。作者在对牛的造型上,写真了水牛的习性。即便是对牧童,对环境道具的描摹,也非常独到,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四幅图画的作品中,有三幅勾画了牧童在牛背上充满情趣的姿态,展示了人与牛的情感的和谐关系。可见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积极而乐观的态度。

  二是由南宋孝、光、宁三朝画院的实力派画家李迪画的精美画《风雨归牧图》。此画描绘了两个牧童在沿着河堤牧牛时,忽然风雨大作,河水激荡,柳条舞动,芦苇摇动,牧童赶着牛,逆风疾归的场面。瞧!一人披蓑紧拉斗笠,另一童子的斗笠则被大风吹落在地。整幅画面工谨精细,用笔多见中锋。牛的描写更是神形兼备,憨态可掬。尤其跑在前面的牛,那一瞬猛然回头张望的情景,就像是在招呼后面的牛:要小心为是。看了令人感叹,给人丰富的想象力。

  此画的生活气息浓厚,人与牛的精神状态被描画的十分细腻,画史罕见。看了令人浮想联翩,如入景中。

  四是明清两代画家笔下的牛。这里,我们择四幅作品来欣赏。一是《牛耕图》。这是一幅被收入《中国绘画全集》的作品,作者是明代画家马轼。此画描写了春耕时节,农夫驭牛耕田的场景。画面上人牛混杂,石坡,杂树,荒草,一派春闹的景象。这幅画中,就牛的表现力来说,虽不及唐宋各大家的牛画,却也表现了作者的笔墨功力是多么深厚。画中牛毛与水墨湿润的擦染浑然一体,令灰色调的牛亦颇有质地感。就像是在实地观牛一样。

  二是《夏晌》和《江田种秫图》。这两幅作品是清代画家萧晨的力作。之所以放在一起品赏,盖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两幅作品的风格都是清新淡雅,也都是人牛共享自然之美。《夏晌》的画幅下端,人在柳荫下静卧小憩,享受晌午的惬意,那牛,时不时俯身寻觅草中的香气,很有逼真感。《江田种秫图》是一幅充盈着南方乡野味道的佳作。画面上,牛在前,人在后同过一座小桥,向着柳林一侧的田头而去。牛的神态轻松,准备迎接劳作。两幅牛画的格调,高雅成趣,值得欣赏。

  三是《秋江牛牧图》。该画作者是以画楼台界画著称的清代画家袁江。这也是一幅牛牧图,却依然保持了作者惯有的大气萧然之风。江的对岸,林木亭阁掩映,以一片秋雾衔接淡墨泼就的远山。画的左下角是一线江堤,头戴斗笠的牧童,正俯在一头牛的背上,轻唤着另一头不大愿意离开的牛。整幅画浓重的墨色也被安排在这两头牛的身上。在萧然秋意中,更显牧童与牛的情义。该画的描绘精益求精。秀美的笔墨成为了画的表述语言。

  四是《溪林散牧图》,此画系长卷,横长527厘米,纵高37厘米,此画作者是清代大名鼎鼎的王翚。这是一幅拟宋人刘松年笔意的力作。画面总计活跃着四十一只水牛,十八个牧童,五只山羊,数十只雀鸟,数十棵树木,以及溪水、石桥、湖泊、田野、小路、沟谷石坡、荆棘灌木等等。王翚是涉猎题材广泛的大家。如果说韩滉的《五牛图》是牛之静止的肖像,那么王翚的《溪林散牧图》就是牛之动态的全书。这幅作品不仅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山水、人物、花鸟多方面的才华,更是在牛的刻画上凸现了独到的造诣,不失为一件难得的牛画珍品。古人画牛,用心用情。产生了许多风格各异的牛画佳作。因本文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介绍。

  当代著名画家的牛画也是精彩纷呈。当代画牛的画家很多,这里略说几位。先看画家林曦明的《五牛图》。在这幅作品上,画家题写了与古人画作相同的名称。林曦明的《五牛图》无论画法、用意、效果与韩滉的《五牛图》绝无半点瓜葛。他的《五牛图》是一幅纯水墨泼洒样式的牛作,牛的或站或卧,或静或动都统一在了大写意水墨的语言之中。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这其实也是中国画传统的审美和哲学思想的概括。该画作中的五只牛没有任何细节的描摹,也没有刻意位置安排。但却将牛的鲜活,牛的精神状态传达给了观赏者。画中的几笔粗线,不仅概括了牛的结构,也注解了作者对牛的精神,牛的力量,牛的诚笃的认知。墨色浓淡各异的牛,十分自然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淡然的又是最亲密的朋友。

  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牦牛图》也是一幅难得的精品,它与《五牛图》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吴作人走出了传统绘画的套路,画中表现的不再是普通的耕牛,而是有“雪域精灵”之谓的高原牦牛,“雪域精灵”身上渗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却又不乏浓浓的人情味;吴作人用大写意的手法塑造了牦牛的粗犷和野性。《牦牛图》整幅画面除四只牦牛外,也是不着一墨,让人对冰清玉洁的雪域高原美景产生无限遐想。《牦牛图》题款“齐奋进”,寄予了画家的理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类似于这件作品的另一件是杨禄魁的《丹山牦牛》,它在2008年北京一场拍卖会中以120万元的价钱拍出。

  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水牛图》可谓是独成系列。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形象地表现出水牛的姿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无不栩栩如生,牧童嬉戏而乐,把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中,背景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枫叶如火,或鸦阵归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李可染在这画上题款:“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李可染的《水牛图》独立成系列,可谓前无古人。在2004年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这件《水牛图》以550万元成交。据业内人士分析,如今这件作品很有可能突破千万大关。李可染的画斋叫“师牛堂”,他也被誉为是一头美术阵地上的善于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甘守淡泊的老牛!

  除此之外,我国当代画牛的名家还有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胡也佛、张广、陆少梅、黄胄、范曾、汪观清、郑柏林、蓝健康、王向阳、宋吟可等。他们在画山水、花鸟、人物、梅花等的同时,出笔画牛,以笔墨升华牛的精神,取得成功。另外,还有一些工艺作品,如陶牛、剪纸、塑贴、树叶贴、装饰画等等,那些神态不一的牛同样是艺术,同样看了令人陶醉。赏之、藏之,岂不乐乎!

  【学习牛精神,做时代老黄牛】

  牛,是最早与人类“为伍”的动物。世界文化和艺术都与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在人们心中还有勤恳忠厚、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奉献的精神。鲁迅先生赞誉:“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就是以牛的精神树为人生的榜样并践行的。毛泽东主席称赞他: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国各行各业活跃着和涌现出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牛精神的先进人物,他们热爱生活,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甘愿当一头新时代的老黄牛、开拓牛、老坚牛、创新牛。这些牛们要求别人的少,给予别人的多,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受屈了依然百折不挠地心向祖国和人民,不畏困难攀登学习、工作和科学高峰,感人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敬佩。他们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颂的牛!

  今年是牛年,让我们在回顾牛的传说故事,欣赏牛邮、牛火花、牛诗、牛画、牛工艺美术作品中尽展牛的魅力,做一个热爱牛并传递牛精神的人!牛劲十足迎新春,幸福康乐永久!

  (感谢月花、牛哥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