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后,有一则关于其首席运营官杨利娟的段子。
段子说,39岁的杨利娟从服务员做起,跟随张勇22年,成了海底捞的高管,拥有30亿元的身价。所以,跟对人很重要。
但杨利娟和张勇,本身就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张勇逼着杨利娟去看书、去学习,还帮她还债;而在海底捞遇到有人寻衅滋事时,也正是杨利娟带人跟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对峙。
◎ 餐饮老板内参 孟北 整理
识人与育人
为家还债当了服务员
张勇要求必须多看书
9月26日,杨利娟和海底捞董事长、创始人之一张勇,一起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海底捞正式登陆港交所。
△ 杨利娟与张勇一起在上市仪式现场
她是海底捞的首席运营官,也是张勇的老乡。
1994年,海底捞在四川简阳诞生。那一年,16岁的杨利娟来到简阳县城,成了一家小餐馆的服务员。
张勇经常光顾杨利娟打工的小饭店,就注意到了办事伶俐的杨利娟。
从一开始,张勇就践行自己的原则: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他问杨利娟能拿多少钱,杨利娟回答说120元。
张勇说:“去我那里吧,我们给160元。”
杨利娟笑了:“谢谢你,我想想吧。”
△ 海底捞在简阳第一家店,现已搬迁
这家小饭店倒闭之后,杨利娟投奔了张勇的海底捞,还是从服务员做起。工资高了点儿,活儿也是真累,别的餐馆忙的时候是快走,在海底捞要小跑。
第一个星期下来,差点儿没累趴下,杨利娟咬牙坚持了下来!
张勇还让杨利娟每天把做得好的和不好的都写下来,并且要求他们去新华书店读书。后来,张勇还逼着杨利娟学了更多东西。
或许,对于学历不高的人,有一个逼着学习的老板,才是你职业生涯最珍贵的财富。
杨利娟读过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大意是主人公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送到了加西亚手里。
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在这部小说里完美体现,也体现在了杨利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
温情与感恩
海底捞帮她的家庭还债
杨利娟愿为海底捞拼命
海底捞最为人称道的是“师徒制”,任何岗位新人入职时就会认一位“师傅”。杨利娟的师父,是海底捞的创始人之一,李海燕。
李海燕每天早晨例行检查工作,杨利娟就跟着学,怎么关心客人、关心员工。
每当月底评奖,如果拿了奖,杨利娟会把100元奖金和组内员工平分——不是自己占大头,而是所有人平均分。
她觉得只要随时随地把员工凝聚好,工作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种温情,她在付出,也从海底捞得到了更多。
杨利娟还记得,当年家里还欠着债的时候,每到过年债主总要上门讨债。
有一年母亲向杨利娟开口,希望她想办法周转800元,那就是5个月的工资,杨利娟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张勇知道后,让公司借了这800元。过年时发奖金,杨利娟心想自己还欠着公司肯定没有年终奖,没想到,会计通知她去拿奖。会计说:“张大哥说了,你家还债的800元由公司出。”
张勇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说过:“对于高科技公司的员工来讲,他们是追求幸福,但是我们的员工首先追求的是做人的起码尊严。”
杨利娟的感动之情可想而知。海底捞用这种“亲情化管理”感动了无数进入这家公司杨利娟们,这些人又如此对待进入餐厅的顾客。
后来杨利娟说过,我就把海底捞当家了,谁损害公司的利益,我就跟谁拼命。
授权与信任
19岁成为海底捞店长
买汽车不跟张勇打招呼
信任,一开始就在张勇和杨利娟之间产生了。
对于一个职场人,这一辈子,遇到高薪、遇到高职位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老板的尊重和了解。
杨利娟在服务员、配料、上菜等岗位都轮过一次,最后当上了领班、大堂经理,几乎每半年升一级。
1998年,张勇忙着在简阳开第二家新店,19岁的杨利娟便全权接管第一家老店,当上了店长,第二年就被派去西安筹备新店。
△ 海底捞在西安的第一家店面
张勇不放心,亲自把她送到西安。经过行人高架桥时,看着鳞次栉比的大楼和眼花缭乱的车龙,张勇情不自禁地说,将来我们要是有钱能买一辆车,带着员工们到全国各地看看该有多好。
此时,恰巧一辆金杯面包车从桥下经过,杨利娟一下子就记住了她一生中的第一个汽车标识。
尽管她不知道那辆车的品牌叫金杯,但她牢牢记住了那个奖杯的样子。
不到两年,海底捞在西安火了。西安海底捞店赚到钱后,杨利娟第一件事就去买了一辆金杯车。
车买回来后,她兴奋地给张勇打电话说,张大哥,我们终于有车了,我们买了一辆奖杯车!
张勇有些糊涂,什么奖杯车?听着听着才明白,原来是西安海底捞店买了辆金杯。
那是杨利娟作为海底捞的一个店长,在自己的权限内,没有咨询老板张勇的意见,就给西安海底捞店购置了当时最大的固定资产。
胆怯与豪气
和60多个大汉对峙
为海底捞进派出所
刚开始当领导,杨利娟和员工开会时还会脸红。但正如她所说的,海底捞遇到难题时,她确实敢拼。
《海底捞你学不会》里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刚进入西安市场时,有一天,三个喝多了的男顾客和海底捞的服务员吵了起来,并且动手打了两个女服务员。
男服务员不干了,把这三个人揍了一顿。三个人走时撂下一句话:“你们等着!”
三个小时后,来了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要求海底捞赔五万,不赔就砸店。
警察还没赶到,杨利娟冲到最前面,喝令店里100多名员工冲出店,和那60多个大汉隔着马路对峙。
对方一看海底捞的气势,反而犹豫起来,等警方赶到,很快便散了。
杨利娟说当时忘了害怕,就想一件事,这个店装修花了那么多钱,绝不能让他们砸。
到了派出所录口供,警察问餐厅谁负责,谁是老板?杨利娟底气十足地回答:“老板是张勇,在四川;西安,我说了算。”
张勇创业时很拼,但海底捞创立24年到今天上市,肯定不是靠张勇一个人。一个人拼命,永远不如一群人都为你拼命。
海底捞开到西安之后,以平均每两年一个新城市的速度拓展新市场,而且速度越来越快。靠的,正是和张勇一样拼命的杨利娟们。
生猛与细致
贴小广告却把城管科长拉成客户
一桌一桌抓来客人
川军善战,川妹子杨利娟也不差。有勇,有胆,也有谋。
杨利娟在西安开拓市场时,看到电线杆上满是办证开发票的小广告,也带着几个服务员去贴小广告宣传海底捞。
第一天没事,第二天就让城管抓到了。她哭天抹泪折腾了一通,一分钱罚款没交,还把城管科长拉成了客户。
营业执照保住了,但苦撑了几个月,客人仍然不饱和,杨利娟还得想办法。
海底捞最早在简阳刚开店时,张勇会故意拿些零钱去银行存钱,趁机跟人家介绍海底捞。而杨利娟,是在西安的公车和大街上抓客户,套路更生猛。
一天,杨利娟坐公车,看旁边有两个打扮入时的妇女,觉得她们应该爱吃火锅,杨利娟一路上就想跟这两个人说,来海底捞尝尝吧,可又张不开口。
杨利娟脸憋得通红,到站竟忘了下车,一看过站了,再不说就更亏了,终于跟人家打了招呼。
这两位妇女开始眉毛都竖起来了,以为杨利娟是搞传销的或是骗子。
杨利娟继续说:“我们是四川来的,开了一家火锅店叫海底捞,味道挺好的,价钱也公道,请你们过去尝尝。”
两位妇女将信将疑接过了海底捞宣传单。第三天,这两个人出现在了海底捞。
从此,杨利娟再也不怕上街抓客人了,海底捞抓顾客的文化也逐渐融在海底捞人的血液里,因为海底捞创办初期没钱做广告,所有顾客都是这样一桌一桌硬抓来的。
赚钱与分利
全面掌管海底捞运营
身价突破30亿
2012年起,杨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运营。
从这一年开始,海底捞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开了海外首家门店,2013年进入美国,她都亲自参与选址和谈判。
△ 由于“出道早”,2012年身居要职的杨利娟仍面带稚气
2016年,海底捞开始以前所未有地速度扩张,杨利娟就更忙了。直至今年上市,她仍在各地不停奔走。
海底捞IPO定价锁定为17.8港元,杨利娟在上市前已经持有的4%股权被稀释到3.6798%,但她的身价仍然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
一个人赚钱很爽,一群人赚钱才能走得更远。赚到钱的张勇,也愿意大大方方的跟员工分利。
这个时候,杨利娟和她带出来的徒弟们,都已经有了好的待遇,子女们也多在国外,享受着她们之前甚至都不敢想的教育和生活。
*综合《海底捞你学不会》、微信号粥佐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