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市公司林林总总,追溯起源头,历史最悠久的一批都是金融业巨头。
金融立国,可见一斑。
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则是
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两家,他们的几百年变迁,可谓半部美国金融史。
美国银行的其中一支,前身是马萨诸塞州银行,和纽约银行并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两家银行。到底有多悠久呢?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第二年,两家银行就成立了,可是货真价实的美利坚同龄人。
马萨诸塞州最大的城市是波士顿,这是一个和纽约并立的东部最大城市之一,也是美国历史文化的源头。英国殖民者在这里附近建立了最早的殖民据点之一,哈佛和麻省理工在这里成立,这些因素为马萨诸塞州银行的强大奠定了根基。
这家银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首任行长是下一任的马萨诸塞州州长。银行章程由当时的马萨诸塞州州长签署,那位州长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个签署人。几乎一半的美国达官显贵都在这里开了户,包括后来的美国总统塞缪尔·亚当斯。
没多久之后,马萨诸塞州银行就把名字改成了波士顿银行,后世赫赫有名的波士顿财团逐渐成型。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富豪,靠什么致富的呢?大西洋奴隶贸易。
这些流淌着血与泪的财富,滋养了波士顿银行的壮大,随后通过实业的投资,与美国政治家族的结盟,在美国早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独领风骚。
辉煌的终点,落在1960年代。
1960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他曾经担任过波士顿银行的总裁,妻子是波士顿市长的女儿,可谓是波士顿财团众望所归的台面人物。肯尼迪上任之后,强势与苏联对抗,入侵古巴,扩大越南战争,发起阿波罗太空计划,这些军工订单大部分都进了波士顿财团的口袋。
可惜,三年之后,肯尼迪遇刺,波士顿财团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波士顿银行盛极而衰,直至40年后被另一家来自西部的银行巨头收购。
这便是美国银行的另一支,来自西部的意大利银行,一家比马萨诸塞州银行晚成立了120年的边陲小银行。
意大利银行成立于1904年,由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创立,总部在旧金山。刚成立时的意大利银行,主要靠吸收中下阶层的存款为业务,和出身高贵的马萨诸塞州银行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意大利银行后来改名美国银行,连年收购兼并,吃掉了美国50多家银行,从大名鼎鼎的美林银行,到高贵傲娇的波士顿马萨诸塞州银行,一度成为美国银行业的霸主,秘密在哪里呢?
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二战。二战是美国历史的转折点,从大国到超级大国的关键一跃。因为二战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战场主要在太平洋,因地利之便,美国西部的军工业迅速崛起,与东部并驾齐驱。
第二个原因,是硅谷和亚洲的兴起。外来移民的涌入,使得整个美国西部一派欣欣向荣,经济活力无限。
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背后的客户构成的竞争。抱对了大腿,才有光明的未来。
旧金山意大利银行对波士顿银行的兼并,背后反映的正是二战后兴起的美国西部对东部的经济超越,因为西部的经济越来越繁荣,从军工业到IT、影视、贸易,财富爆炸式增长,最终支持了当地银行业的强大。
美国四大银行中,另一个新贵——富国银行同样来自西部的旧金山,可见客户定位的重要。
四大银行中的另一家——
摩根大通,追溯起源头,也就比美国银行晚了15年。
这个源头叫曼哈顿公司,顾名思义,最早是在纽约的曼哈顿成立的,主要业务是自来水服务。很多年之后,曼哈顿公司经营起银行业务,被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大通银行收购,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
前面说过,美国东部两大工商业中心,一个是波士顿,一个纽约。波士顿是建国前后的经济龙头,因为距离英国海路距离最短,大西洋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也就给波士顿银行带来了无尽荣耀。
但是,随着纽约和五大湖之间的运河建成,西进运动兴起,纽约日渐繁荣,最终超越了波士顿,成为东部绝对的龙头。而纽约金融业的执牛耳者,自然也就成了随后两百年间美国金融业的霸主。
纽约金融业的江湖上,少不了两大豪门的身影。
一个,是洛克菲勒家族掌控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另一个,是摩根家族掌控的J.P.摩根公司。
两大金融财团刀光剑影,从南北战争打到伊拉克战争,血战百年,最终在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吞并了J.P.摩根公司,这场旷世恩怨史才正式宣告落幕。
为什么是洛克菲勒财团掌控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不是后者呢?
这就要从摩根家族的成名说起。
摩根家族是从南北战争的黄金投机潮中起家的,鼎盛在一战期间。据说那时候的摩根系,占有了全美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风头一时无两。
如此庞大的摩根家族,财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承销国家债券,从美国、英国、法国到阿根廷,那半个世纪里烽火四起,硝烟不断。几乎每一个国家政府都遇到过军费不够用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找摩根帮忙。
简单来说,摩根之飞黄腾达,相当一部分都是靠的发战争财。当二战后,和平成为了主流,这部分财源也就慢慢的干涸了。
另一个,摩根崛起的时代,正好是美国城市化浪潮的黄金期,因此他的客户主要属于铁路业、钢铁业,以及各种煤炭、铜、硫磺等资源型行业。房地产时代,摩根家族就是美国经济界的太上皇,无人能敌。
但在城市化浪潮结束之后,一切都变了。正如中国今日的供给侧改革一样,摩根的客户们同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合并的合并,破产的破产,债务高发,摩根系的势力就此颓败。
与之相比,洛克菲勒财团是靠石油业起家的,鼎盛时期,洛克菲勒家的石油公司掌控了美国90%的石油产能。虽然后来这家公司被分拆了,但是他们的子孙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仍然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大的几家能源公司之一。
石油业的背后,是汽车、航空业的壮大,是魔法般变幻的20世纪化工大革命,塑料、道路沥青、衣服、碗筷……应用无孔不入。
随着石油业的扩张,大通曼哈顿银行也就跟着财源滚滚,一举超越了J.P.摩根公司的地位,成为了20世纪纽约金融业的一代沙皇。
时间进入19世纪上半页,美国四大银行中的另外两家相继诞生。
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金融业的后生,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屌丝逆袭,又有何德何能?
有趣的是,这两家公司作为银行业的两个极致,一个先锋,一个保守,刚好代表着两条不同路线的较量。
花旗集团是先锋的代表。
花旗的前身,是1812年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纽约金融市场上,银行比米铺还多,作为一个小银行,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纽约城市银行的选择是,走海外路线,为经营拉丁美洲贸易生意的商人们提供融资服务。那时候的海外贸易主流,是欧洲和北美的进出口,相对来说,拉美贸易是高风险、低利润的小生意,就跟今天跑非洲、中东的倒爷一样。
新兴市场的海外贸易起点虽低,却有着光明的未来。随着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贸易网络辐射至全球,花旗无疑站在了潮头之上。
他们第一个开设海外分行,开展外汇交易业务,将网点铺设到上海、马尼拉、印度、香港、新加坡、阿根廷,打造了一张美国海外最大的银行网络。
另一方面,在冒险中尝到了甜头的花旗银行,对于金融业的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最早用复利法给储蓄账户计息,最早提供无质押个人贷款,最早提供不需要最低余额的支票账户,最早发明了可转让定期存单,推出租赁业务和万事达信用卡,最早推出ATM机和网络银行服务……
早在1985年,花旗银行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来登录网银了,问你服不服?
直到今天,花旗之所以叫集团,而不叫银行,就是因为银行仅仅是其业务的一部分,还有证券经纪、投行、保险、基金,他的业务是美国四大银行中最为庞杂的。
和一直走在时代尖端的花旗银行相比,富国银行的历史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保守的不能再保守。
直至今天,富国银行仍然定位于零售银行,以网点多,遍布社区,营业柜员多而闻名,既不跑国外,也不玩创新,这样的银行又是如何壮大的呢?
强者自有强者的生存之道。
富国银行一心一意搞零售,任你互联网思维的大风刮到天上去,我就岿然不动,百年如一日的做好人性化服务。
用户们去别的银行,可能都被ATM机和网银的冷冰冰服务取代了,但在富国银行这里,你能最方便的找到网点,有最多的柜员像上帝一样伺候着你。
结果是什么呢?
富国银行的服务牌打响了,用户粘性强,单个用户购买的金融产品最多,价值的挖掘做到了极致。
数百年的金融史上,创新和保守,历来是硬币的两面。
当经济在成长,繁荣,泡沫的时期,创新型银行通常跑的更快,他们服务于新兴行业和市场,有着更高的毛利率,业绩飞速成长。
比如1990年代,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经济全球渗透,信息技术革命爆发,创新蓬勃,这个时代站在潮头的就是花旗银行。1990年,花旗银行的股价为18美元,2000年增长至400美元,涨幅高达2122%,高居榜首。
相对应的,保守的富国银行,在那个十年里,股价涨幅仅仅为900%,比花旗要逊色的多。
但龟兔赛跑,比的不仅是短时的冲刺,更考验的是金融业惊涛骇浪下的生存能力。每当经济泡沫被戳破一次,就有一批跑在前面的先锋者成为了先烈。
美林银行、雷曼兄弟、巴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2008年的次贷危机,若不是实在是大到不能倒,最后关头美国政府被逼着担保注资,花旗银行也早已一命呜呼。
在这每一次的金融危机中,保守的银行往往是生存能力最强的银行,他们可以用近乎白送的价格收购一大批的银行资产,弯道超车。
富国银行,就是在这样的时点,一次次的完成了逆袭,趁机做大。
这样看,富国的经营理念是不是和巴菲特三观一致?难怪两个老家伙如此投缘,彼此吹捧,一个成了“最伟大的投资者”,一个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