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研究生
还不如985应届本科生吃香?
知名大公司资深HR眼中的海归
每年入秋,就到了“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各大公司的HR都在摩拳擦掌。
“两年前,我招过一个学校排名全美前十的应届海归,工作表现没问题,但大家观念冲突比较大。比如说,我们的营销策划岗要求周末上班,平时调休,因为客户最不忙的时候我们这里最忙。但这个海归非常不喜欢周末加班,他觉得做完自己的事就好了,为什么我没事也要周末来公司上班?为什么我高效完成了工作还要被团队其他人拖后腿?”
郭先生是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浙江分公司的HR,每年校招季要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收简历面试。这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应聘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遇到海归不愿加班这种事,真的很头疼!”
接下来,随着回国海归越来越多,可能更多的HR会因为“不愿加班的海归”而头疼。
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回国人员总数43.25万人,80%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人员输出国。
这两年,浙江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超过1万人。据一家大型留学机构统计,出国留学的1万人中,85%-90%的人会选择毕业后回国。
2016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通讯员 钟巍 摄 资料图片
资深HR眼中的海归:
优点:思维创新、乐于沟通
缺点:自我评价高、稳定性低
快报记者采访了近十位大公司的资深HR,其中大部分公司在浙江、杭州,还有两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但是每年都来杭州招聘。这些公司涉及互联网、医药、保险、金融等行业,基本为上市企业。
大家对海归的优势和劣势基本认同一致。
优势:海归思维更创新,会有一些新点子,让人眼前一亮;语言有优势,更利于沟通、交流;更主动,有疑问会主动找人探讨。
一家金融公司的老总在经过多轮面试后,录用了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他说:“公司头脑风暴时,这名员工的点子层出不穷,非常活,懂创新。”
不过,海归的劣势也很明显:
自我评价太高,绝大多数人对起薪的要求是月薪1万元以上;
稳定性太低,忠诚度太低,一家银行给海归发出10份offer,仅半数能顺利签约,流失率非常大;
和国内脱节,比如会计等专业,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学了难以致用;
不重视细节,在同事都穿正装的情况下,有人会穿着短裤、人字拖来上班。
“头脑活”成公司拒绝海归的头号理由?
最近,一家金融公司浙江部的HR章女士有些苦恼,“选不选海归,有时真想投个硬币来决定!”
这家金融公司是国有企业,浙江部有近100名员工,其中海归占了20%,多数是英美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海归一般招进来,多数是做资产管理等工作。
“我有时很矛盾。做金融的,需要发散思维,但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但很多海归个性张扬,脑子太活,不太能沉下心来做事。去年公司招聘,招进来的两位海归,短短一年,都辞职走了。一位男生受不了一周加班两天,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走了。另一名男生觉得起薪太低,上班时多次浏览招聘网站,被老总看到,后来也走了。”章女士说。
大公司招聘海归,看中的是他们思维创新、灵活。但更多时候,“头脑活”却成了一些公司拒绝海归的头号理由。
应届海归的理想薪资是1万元
这跟企业给出的薪资相差不小
HR王小姐所在的医药公司排名全国前五,旗下有十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王小姐主要负责其中一个医药流通公司的人事招聘,每年都要经手上百份海归简历,以美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的海归为主。
王小姐说:“我们公司录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比例是5∶1。相对来说,聘用留学生的各方面成本都会更高。首先是工资,公司给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到1000元。”即便是这样,很多留学生对薪资并不满意。
王小姐会不时通过非正式面试侧面打听这些应届留学生的理想薪资。“月薪10000元,这是他们心中比较普遍的理想数字。但是坦白讲,我们不可能给到。不过,留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都还可以,眼界也高,像我们这样的国企往往只是他们的一个‘跳板’。所以,从这几年招进来的留学生看,稳定度不高,很多待个一两年就走了。”
在一家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做HR的刘先生,透露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公司招进来的海归每年的流失率高达50%!
几位HR的观点:
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前段时间,一位HR怒“怼”求职者,说大公司招聘最看重本科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个说法在浙江的求职市场里,也得到几位HR的认同。
医药公司的王小姐说:“我们每年都会在浙大设招聘专场,很多海归留学生会参加招聘,但是说实话,我并不倾向于聘用留学生。这首先是行业问题,医药流通环节对专业契合度要求比较高,对学历要求低。研发制药公司可能会对留学背景有要求,但是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性价比太低。从某种程度来说,同样是应届生,我们更倾向于国内985、211院校毕业生,甚至是高职高专的毕业生。”
“招聘时主要看本科院校。因为本科能读什么学校,基本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商,也能看出他前期成长的基本曲线。”房地产公司的郭先生说,现在毕业求职的海归,多是在外读研究生的,同等学历比起来,可能还是会选本科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的求职者。
一家杭州互联网公司的HR说得更加直白:“现在去英国读研究生的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英国学校多,时间短啊!英国一个研究生读出来只要一年或者一年半,说白了就是去镀层金。有些学校叫什么皇后学校、女王学院,我们做这么多年招聘也没听过,只能一个一个去查,看教育部认不认。”
在房地产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HR周小姐给我们讲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几年前,我们公司招了一个澳洲留学回来的应届毕业生,他的本科学校很一般,当时招他就是看中了他的留学背景,给到的工资也比正常水平高。”
但是,这位海归连6个月试用期没过就被周小姐“劝退”了。“因为他是海外留学生,所以我们当时对他的期待值是远远高于同一批招进来的其他员工的。而他进公司以后的表现非常一般,学习能力弱,上手慢,做事情也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周小姐还提到了一个让她印象很深的相处细节,“我们公司要求员工穿白衬衫黑西装上班,这对接受留学精英教育的人来说应该很正常吧?但是这个男生非常邋遢,我们每天都看到他穿同一件白衬衫,袖口都是发黄的。这一方面说明他不注意细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认同公司的文化,不用心融入。”
出国前月薪8000元
留学两年花了40万
回国后现在月薪6000元
快报随机采访50位海归
仅有10%对现状表示满意
早上8点半,小杰一路小跑赶到公司,在最后一分钟打上了卡。对待这份工作,他是既珍惜、也有些得过且过。
去年从挪威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可对于现状,他却苦水很多。
“我现在在一家无人机公司做设计,我的工作看似朝九晚五,实则随机性加班。工资嘛……”说到这里,他有些犹豫:“怪难为情的,就六千。我是工作一年后再选择出国的,其实出国前,我的月薪是八千。”
两年的时间, 40万元的花费,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转化为可见的收入。在小杰心中,这显然是一场贬值了的留学经历。在朋友圈子里,小杰是一个十分开朗、爱和别人谈天说地的人。但对于留学回国后的生活,他却越来越不愿多说。
海外留学的性价比早已不复从前。
海归的心理预期与现实差距到底有多大?快报随机采访了50位回国工作的海归,聆听了他们回国求职、就业的酸甜苦辣。
在杭州某培训机构的展示墙上,贴着很多去往世界各地留学生的介绍。记者 严嘉俊 摄
父母指责虚度光阴
工作经历缺少与心理落差
造成“水土不服”
三年前,小杰从一所大学轮机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当了海员。工作就是负责日常轮机的维护,半年出海,半年休假,每逢出海,生活就极其单调,钓鱼、游泳已经是最好的娱乐。
那时候,拿着8000元的工资,小杰的日子过得也还算潇洒,只是工作实在枯燥辛苦。一年下来,他攒了些钱,和家里一合计,还是出国读个研究生吧,改变一下就业方向。
运气不错的小杰,顺利申请到了世界百强科技大学的offer,花两年时间攻读了产品与系统设计专业,研究船舶上的模块设计。国外的生活很潇洒,性格开朗的他常和外国朋友一起聚会,其间还谈了一个英国女友,可以说过得意气风发。
回国后,小杰干劲十足,希望能在北上广打拼一番,可现实却让他非常无奈。他给马士基、来福士等知名外企投出的海量简历都毫无回音。接着,他又广泛撒网,给所有机械制造公司都发了简历,也都石沉大海。在家里蹲了四个月后,父母越来越焦急,不断指责他在国外的这两年是虚度光阴!
无奈的他只好再次降低预期,找了现在每月6000元的工作。
像小杰一样遭遇的人并不少,怀抱着海外履历,这些海归往往希望能敲开一线企业的大门,但求职路上却布满荆棘。
在快报随机采访的50位海归中,仅有11位认为自己在求职阶段适应得很好;有28位表示,在求职中发现,相比国内毕业生,自己工作经历的缺失成了就业的主要障碍;有16位表示,自己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并不了解;有20位认为,最后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心理预设有强大落差。
就业优势不明显
高投入、低回报
仅有10%的海归对现状表示满意
小费去年9月从英国华威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回国后,她立马投入了就业大潮。“不顺利,太不顺利了!”出于个人考虑,她想去上海闯一闯,可当时一轮浩浩荡荡的秋招刚刚结束,大企业的岗位需求已经不多。
小费认为,刚回国时,不少留学生都同她一样,对自己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对自己的竞争力也会有错误的判断。
“当我去面试时,发现同期竞争的都是国内211、985毕业的研究生。而企业相对来说会更认可国内的学校。并且,这些国内名校毕业生大多已经在知名企业完成了2-3段的工作实习。用熟不用生,企业的逻辑我们也能够理解。”
“本以为语言能为我的求职加一份筹码,但工作后发现,日常的英语已经足够,除非你就职于外资企业或语言相关工作。在这样的基准下,同期应聘者的能力几乎是持平的,那也就直接导致了薪水的差距不大。”
在快报50位随机采访的海归中,仅有22%的海归进入外资企业,24%进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则成为他们流向最多的地方,占比42%,还有6%进入事业单位,2%选择了创业。
关于海归们最不满意的薪水问题,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也可见端倪。在50位海归中,有28%的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6001元-8000元的最多,占40%;在8001元-10000元、10001元-20000元和20001元以上的分别占18%、10%和4%。而近七成的海归对于回国后的第一份薪水的期待值在6000元以上。
就留学支出来说,仅有8%的海归每年留学花费在10万以内,有20%的花费在10万到20万之间,花费20万至30万的最多,占比40%,还有24%的花费在30万到50万之间,8%每年花费在50万以上。
高支出形成高预期,低回报造成心理落差,情绪低落在所难免。
提起现状,仅有10%的海归表示对现状满意,有36%直接选择了“不满意”选项,其余54%在过渡段挣扎,表示“暂时满意”,因为“降低预期”是他们求职初期的最大表现。
国外高校疯狂扩招
留学生成色大打折扣
有留学公司统计
一半的中国学生读商科
国外找不到工作 回来专业也撞车
浙江每年出国12000-15000人
其中90%最后回国就业
早上8点多,很多老师还没上班,已经有学生在培训学校大堂里开始自学。记者 严嘉俊 摄
杭州一家大型留学公司负责人说:“浙江每年出国的留学生大概在12000人到15000人之间。据我们了解,90%的学生,毕业后都回国就业了。”
“浙江学生出国留学增长的高峰,是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每年都有50%左右的增长。2012年之后,出国学生数量不再大幅度上升,目前保持小幅度增长。但因为基数大,也很可观。回国的人,大约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增长。这两年都是回国高峰。回国的人多了,就业的竞争自然就激烈了。”这位负责人说。
于老师是杭州一留学中介公司负责人,从业已14年,原先在英国读书和工作,对于留学生回国人数的暴增,她有非常直观的感觉:“2003年,留学生回国就业,大家觉得很稀罕。现在留学生回国就业,一抓一大把,真的是物以稀为贵。留学生多了,文凭自然贬值啦。”
中国学生喜欢扎堆读商科
孩子出国留学,选的是什么专业?有报道说,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80%读了商科。有留学顾问一针见血回应,读商科的毕业生那么多,回国找工作,主动权完全在用人单位手上。专业选择的单一,也是留学贬值的一个原因。
苏老师是杭州一家大型留学服务公司的部门经理,从业已10年,她曾在美国读书,之后还在美国工作过三年。“我感觉目前留学生中,读商科的学生最多。大概占了四分之一,本科生更高。甚至很多人刚出国时学的不是商科,出国后读不下去了,最后转专业换成了商科。毕竟商科学起来简单。”
苏老师说:“在美国的留学生中,理工科毕业生找工作相对容易些。但商科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商科工作,免不了要跟人打交道,中国学生对美国文化了解有限,与人打交道是劣势。国外没机会,会导致最后绝大部分的商科留学生回到国内。这就掉入了一种不良循环——商科在国外难找工作,大家都回国来发展,最后大家因为专业雷同,都撞车了,工作太难找。”
另一位留学顾问说,“通过我们公司出去的留学生,一半以上学生都在读商科。就业都是老大难。”
“一般认为,商科包括4个具体专业,分别是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经济学。这些专业,看上去都比较光鲜。商科不需要太强的专业背景,很多国内大学毕业生申请研究生时,也偏爱商科,只要语言过关,一般都能成功申请。虽然很多学生、家长来咨询时,都担忧‘商科太多了,以后工作恐怕不好找’。但是为了能出去,最终还是先读着再说吧。”
申请材料造假,野鸡大学横行
部分留学生声誉受损
小赵同学,今年高考成绩365分,没上本科线。这段时间,她都在看国外大学,打算去留学,家庭条件不错。
小赵说:“国内专科我肯定不要读,太没面子了。国内读本科,希望很渺茫。我问了留学顾问,她让我先学英语,明年再想办法好好包装一下,只要花钱就可以留学。”这位拎着古奇手包的女生,还是有点担忧,她说,“最近我根本没心思化妆。听说国外大学很难毕业,我有点怕啊。”
一些留学业内人士说,留学贬值,跟生源质量也有关系。“国内一些不正规的留学中介,为了赚钱,给留学生包装各种材料,其中有的会伪造文书和申请材料,只要把学生送出去就算数。这些学生,实际的学术能力、综合素质与申请中的表述完全不符合。
还有一些中国学生,甚至与野鸡大学扯上关系。2016年美国国土安全部钓鱼执法,设立了一所野鸡大学——北新泽西大学,以引诱不法中介上门,并由此连查22所黑中介。经查证,涉案的上千名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这些中国学生有的是被中介欺骗,有的则是故意买文凭。这样的文凭拿到国内没有任何作用。
留学生文凭贬值,也与部分留学生自身形象不佳有关。大量中国留学生到国外,他们中的部分学生穿着名牌衣服,开着名贵跑车、逃课、考试作弊……给这一代留学生打上了负面标签。
国外院校降低门槛疯狂扩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5年英国政府解除对收生人数的限制后,每所大学都尽可能招收最多的学生。这已经引起外界批评,认为这些大学已经不是在办教育,而是变相在做生意,希望招收更多学生,以便不断增加大学在学费方面的收入。
国内大学毕业生正强势崛起
一位人事经理说:“不要说国内985高校的高材生,就是省内众多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综合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英语现在大家都可以学得很好,国内大学毕业生很多人雅思考7分,甚至更高。这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一定比留学生差。国内学生对国内情况很了解,能更快适应职场。”
“留学文凭为什么会贬值?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在职场上,最终还是个人能力的比拼。”一位公司老总说,“无论国内国外,如果不注重里子的修炼,光靠面子好看,最终还是通不过HR火眼金睛的筛选的。”
杭州正在成为人才高地
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这几年,中国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发展,国内城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国内外人才的关注。
在区域方面,杭州成为近5年来对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的非一线城市,在绝对人数和增长速度上均在非一线城市里排名第一。
调查报告称,杭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青岛、宁波的回国就业人员数量均要高于其他省会城市,且近五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杭州是其中领头羊。这些城市的蓬勃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相比一线城市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生活压力,这些城市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工作机遇,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
另外,今年1月底,人才类专业网站猎聘网也发布过一组全国人才流动的大数据。数据显示,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量在全国排名第一,甩开其他城市一大截。
种种迹象表明,G20之后的杭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就业创业城市。杭州正在成为吸引众多高端人才的高地,相应地,留学生到了杭州,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留学文凭受到的贬值压力,也越来越大。
学费涨涨涨 移民政策越来越严
如果孩子不是特别优秀
普通家庭巨额投入送孩子出去留学
真的要非常慎重了!
如今,花这么多钱留学到底值不值?这笔留学账该怎么算?况且,是在留学费用上涨、国外移民政策越来越严的当下。
昨天上午的杭州一家留学咨询机构。记者 严嘉俊 摄
美英大学学费
这几年一直在涨
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各大学2017-2018学年的学费大幅上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News & World Report )排名前50的私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3.6%,有些学校甚至超过4%。
比如,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学费从2016-2017学年的47920美元上涨到了50320美元,涨幅达5%。加州理工和布朗大学涨幅也不低,分别为4.94%和4%。
西北大学今年的学费涨了3.6%。学校在一份公开信中说,“涨学费是为了与其他学校保持一致”。
据报道,这次涨价后,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学费基本上已经达到六七万美元一年,接近人民币50万元。哈佛大学在官网上提醒今年的新生家庭,准备好各项学杂费73600美元(约合48.4万元人民币)。
美国公立大学的学费也是“涨声一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1995年至2015年,美国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上涨了226%。
另外,英国政府表示,英国各所大学的学费每年都会上涨一轮,直到2020年新的立法调整。
澳洲移民政策越来越严
留学生将更难留在澳洲
今年,澳洲移民政策又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被称为“澳洲移民政策变动最大的一年”。
不少移民机构分析认为,新的政策令移民澳洲难度越来越大。
首先,现行的临时工作签证——457签证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将于2018年3月开始执行的新临时技术短缺签证。新签证将把职业清单从651个大幅缩减到435个,并提高对外语能力的要求。留学生将更难留在澳洲。
其次,澳洲入籍的条件大幅提高:1.申请入籍的居住年限要求,从原来的12个月提高到4年;2.申请者要获得等同于雅思均分6分的英语水平,或者足够的语言水平;3.入籍考试题目将会大量增加澳洲价值观的题目,如反对家庭暴力、支持男女平等;4.申请者必须提供融入澳洲社会的证明,如就业、纳税和孩子就学等;5.申请者只有三次考试的机会,如果三次都不通过,要再等2年才能重考。
此外,父母移民也将改革,推行全新十年临时居留签证,每年1.5万个名额。永居签证申请周期长达3-3.5年,甚至更久;审查将更严格,严抓配偶签证造假者。
观点
不要盲目地把留学作为一个投资项目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海龟(海归)变海带(海待)”,“留学贬值”的现象越发明显。不少家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而孩子回国后,并未如父母期待的那样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香饽饽,约一半的人月薪在6000元以下,一些人甚至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带”(海归待业)。
一方面是“留学贬值”,另一方面“出国热”依然“高烧不退”,呈现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反差。
这几年,出国留学人数和海归人数都在急剧增长。
这就意味着,中国青少年的出国留学已经从“高大上”变成了“寻常事”。如果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仅算经济账的话,留学很有可能是一笔亏本生意。
首先,留学规模的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的规模扩大有关。
其次,出国留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精英的教育选择转变为两极分化的格局,一部分无法在国内接受一流教育或对国内教育体制不够满意的家庭,纷纷将出国留学作为一个替代性选择。也就是说,在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者是高度精英化的,大部分人有着良好的国内教育背景,毕业于名牌大学,成绩优异,英语水平相对高,主要依靠奖学金来支撑学业;而当下的出国留学者,内部存在较大的分化,一部分是国内名牌大学或顶级中学的高材生,另一部分则是由于高考的失利或竞争力不够而被迫选择了出国。
一个佐证就是:2016年中国人的雅思总成绩是5.7分,全球排名倒数第四,其中雅思口语的分数是5.4分,全球排名倒数第二;2016年:中国大陆考生托福平均分为79分,略低于全球平均分。有人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中国的外教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反而更差了?在我看来,真正拉低中国人托福、雅思平均分的因素不是教育方法,而是考试人数。从统计学上讲,参加考试的人数越多,平均分会越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托福考试的都是优等生,而现在参加考试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留学贬值”不仅仅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海归越来越多,不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一部分海归在出国之前并不是足够优秀,依靠留学机构的精心包装,获得不知名的大学乃至是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教育机构的录取机会,这样的海归自然很难获得劳动力市场的青睐。需要说明的是,国外的私立大学水准差别很大,既有哈佛耶鲁这样的顶级学府,也有一些资质平平的学校,还有西太平洋大学之类的野鸡大学。事实上,毕业于海外名校并拥有较强实力的海归,在国内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校和企业)仍然是炙手可热的。
对于家长而言,在决定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之前,需要明白的是:首先,不管多么优秀的教育机构,都没有点石成金的神效。如果孩子自身不够优秀,不够努力,不够自律,盲目地将其送往国外,期待其脱胎换骨,这是不现实的。
其次,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的回报是多方面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有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我们不能过于功利地看待出国留学,那些月薪六千的海归就不够优秀吗?留学对于他们就必然缺乏意义吗?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如果一个孩子通过出国更好地认识了这个世界,更好地了解了自己,那么,出国就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生阅历。
当然,对于那些尚未实现财务自由的家庭而言,也不要盲目地将留学作为一个投资项目。2000-2014年美国公立大学学费飞涨,平均增幅达80%,美国本土的中产阶级家庭纷纷表示不堪重负,抗议学费上涨的运动也是此起彼伏;中国留学生的学费要比美国本土学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长也不要盲目跟风,基于攀比的心态把孩子送出国。
都市快报记者 胡信昌 林碧波 张娜 韦嘉蓉 张宇璐 摄影 严嘉俊
编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