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整场电影是因为小巴代表的资本阶级有作弊的需求,整个故事才能发展起来,当然了他也有自负的一面,雇了混混让班克失去他所坚持的梦想——去新加坡留学的考试,如果不是得意说漏嘴,原计划怕是如期进行,说是演戏,对班克的评价更多的是大多数的对班克的孤立看法,没有他就没有组织规模的作弊。
其次,在被学校取消留学资格后,小琳雷厉风行地与好友合伙,提供考试服务独立赚钱留学。她活得明白直接而自信,知道要什么也敢于善于要。真正的学霸不只是会学习,学习是最小的case,掌控人生才是他们的绝技。在电影里,权力和金钱都拉拢过学霸小琳,结果分别如何呢?小琳和权力(校长、父亲)联手,让学校和家长享受荣耀,但自己却听命于权力,任校长诡辩、奖学金落空、父亲道德暴击,小琳不断被学习以外的东西打搅。
小琳和金钱(富二代朋友们)联手,她让朋友们在分数上心想事成,朋友们用真金白银感谢致敬,小琳得以始终专注学习和考试。小琳边学习边考试边把钱赚了,快乐又轻松,朋友们边抄袭边赞助边获得分数外更想要的收益(进社团、买新车),足见合作各取所需、公平有爱,不掩学霸和金钱联手后既滋养自己又惠益众人的实质。当大多数人按部就班走在上学、工作、赚钱、终极理想的路上时,小琳早早越过了工作,大大提升教育投资转换率,堪称学习、知识就是财富的典范。
当小琳知道班克被打的事情后就想放弃时,两个人的心境就已经开始变化。而面对现实的无奈,小琳与班克的合作却不能终止,随着剧情的发展,当两个人在帮助别人作弊成功后,一个是开始忏悔,另一个却想以此谋杀,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弊,就算自己没有,那肯定看到过别人作弊。作弊后得到优秀的成绩,对当事人来说并不会感到喜悦,只会更加焦虑,因为下一次的考试就会让他漏洞百出,除非他下一次继续作弊。第一次的尝试会让人沉醉于那种感觉,但第二次、第三次的继续就成为了一种依赖。
除去学生,我们来看看家长,班克的母亲一直给的都是背影,班克努力承担工作让他对于“金钱”的概念在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甚至于到随后的扭曲,尽管他的愿望本愿是为了让母亲活得更好。相对于班克的母亲,小琳的父亲刻画的就要相对鲜明许多。但也同样反映出来如今父母的大多数情况。另外,影片的结局有些突然,一力承担起跨国作弊案责任的班克被退学,至此通过学习改变贫穷之命运的路算是彻底地堵死了。
班克兴致勃勃地和小琳说着自己更大规模的作弊计划,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笑容消失在脸上,继而离开,继而威胁,继而冷笑。我以为最后的最后,该当是班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后,痛击了玩弄了他的人生的那些富二代们,乃至痛击了导致他悲惨命运的体制本身。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一个在父亲的支持下痛改前非的少女,和一个冷笑着踽踽独行的,被杀死的屠龙少年。
最后,小琳和班克虽然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回报,但这与贩卖有害物品又有什么区别呢?尝到一次甜头就会有想要更多的欲望,能抵住诱惑去走正道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哪怕是受到班克的要挟,她也愿意改变。“浪子回头金不换”应该就是这部电影最想让我们去思考的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怕是天才,也会有鬼迷心窍的时候,但只要知错能改,那也是应该受到尊重和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