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饲料加工中的作用
大豆磷脂具有优异的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营养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起乳化、润湿、分散及表面活性作用,提供胆胺、磷、肌醇、胆碱及脂肪酸等营养,提高饲料能量、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改善适口性,具有诱食作用;有助于动物对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保护饲料中的不饱和酸;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幼龄动物的成活率,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预防脂肪肝,增强抗病力;提高制粒的物理质量和产量;减少在挤压成形时饲料损失和能量消耗;防止粉尘飞扬和饲料分级;减少水产饲料中水溶性营养素的溶失;改善水产饲料中的漂离和沉降,减少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供未知生长因子。
1、粘结剂
磷脂加入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可起到粘合作用,减少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飞扬和自动分级,并保持饲料混合均匀度等效果。
2、乳化稳定剂
磷脂分子中具有亲水和亲油2个基团,所以是很好的脂肪乳化剂。磷脂可以抑制饵料中脂肪的流失,增加动物对脂肪的吸收,促进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幼虾,可弥补因缺乏胆汁而造成的脂肪消化能力降低,预防幼虾高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3、悬浮性
磷脂不仅能使水中脂肪乳化且对不溶于水的组分也有作用。磷脂对悬浮在乳状液中的不溶组分起阻止沉降的作用。通常颗粒饲料在水中会膨胀,并往往会分散漂离并沉降至水底,这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使用一种适合于鱼和甲壳类动物的特殊磷脂产品,就可提高颗粒饲料的耐磨性,增强饲料膨胀后在水中的凝聚性,从而改善这种漂离和沉降状况,有利于饲料在水中的悬浮而方便鱼虾食用。
4、润滑性
磷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可减少饲料在挤压成型时的损耗,减少饲料对设备的磨损,提高制粒产量和颗粒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制粒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并能使产品温度的升高减至最小值,因此这种颗粒能迅速冷却下来,霉变的危险也因之减少,这对袋装产品尤为重要。
5、脂质体包埋剂
利用磷脂双层膜的特性,可制成包埋各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质的脂质体。因此,目前加工者利用磷脂的这一特性,将饲料包埋起来制成微粒饲料,专供饲喂开食期的鱼苗、甲壳类和贝类幼体。经过脂质体包埋的饲料颗粒能够悬浮于水中并保持其稳定性,而且很容易为鱼虾类等幼苗所吞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又很容易被消化吸收。
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
大量研究说明磷脂可以有效地促进仔鱼的生长,并提高其成活率。比利时大学的研究人员以鲤鱼、海鲈和大菱鲆为实验鱼,分别投喂磷脂配合饲料进行了10次试验,发现磷脂对仔幼鱼均具有促生长作用,并发现投喂不含磷脂饲料的鲤幼鱼生长下降且死亡率高。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对提高开始摄食的鲤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效果明显,但是微型饲料中仅添加胆碱或肌醇未产生明显效果,其发现胆碱和肌醇不能替代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而磷脂酰胆碱可能有防止胆碱缺乏的作用。相比国外,我国对磷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饲料配方中含2%大豆改性磷脂,使得饲料的诱食性特别好,鱼的生长速度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磷脂,随着饲料磷脂水平升高,成长性能出现升高的趋势。在仔鱼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仔鱼生长,提高其成活率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名贵鱼种,可以降低其养殖的经济风险。但根据鱼的种类不同,应注意添加量的改变。饲料中磷脂能促进甲壳动物对胆固醇的利用,提高甲壳动物的生长和成活率。饲料添加磷脂(如大豆磷脂)能促进胆固醇在对虾体内(尤其是从肝胰脏到谢淋巴)的代谢。对虾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和成活率;同时也促进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提高利用率。据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表明:在雌蟹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脱油磷脂可显著提高蟹卵孵化率及幼蟹成活率,而在人工养殖大闸蟹的早期日粮中添加足量的卵磷脂,对顺利脱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改善体脂构成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磷脂可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和改善肉质。由于大豆磷脂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廿碳五烯酸(EPA)和廿碳六烯酸(DHA),鱼类采食后体脂内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相应提高。当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5%的大豆磷脂,饲喂52d后,草鱼的EPA和DHA含量显著升高。在其他鱼类如鲤、真鲷、高首鲟等体脂构成中也有类似效果,表明大豆磷脂对于提高水产品质量有促进作用。随着饲料磷脂水平升高,增高了泥鳅仔鱼体中全脂肪及中性脂肪含量,中性脂肪中20:5n-3和全n-3脂肪酸含量比率,降低了全鱼体中极性脂肪含量,极性脂肪中几乎所有n-3各脂肪酸的比率。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改善体脂,降低粗脂肪含量,相应地可以提高鱼类的营养价值,改善食用口感。
3、预防脂肪肝
鱼类营养性脂肪肝严重影响自身生长,降低肉质和抗病力。脂肪肝综合症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缺少磷脂,因为磷脂对脂肪代谢是非常重要的,磷脂分子具有乳化特性,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酯化胆固醇,在血液中调节脂肪、胆固醇的运输和沉积。动物在肝中合成磷脂,并可通过形成脂蛋白不断把这些脂肪转运到肝外。脂蛋白是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复合物,如无足够的磷脂,脂蛋白便不能形成,肝内则会充盈脂肪。若肝壁薄组织被脂肪浸润,其他重要的化学过程和合成就不能顺利进行,这样机体的其他有关功能将受到影响。因此,在饲料中补充一定量的磷脂,使脂蛋白的合成顺利进行,肝内的脂肪便可输运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饲喂大豆磷脂饲料,可增加载脂蛋白的脂肪运输能力,减轻脂肪沉积,从而防治脂肪肝,保护肝脏。卵磷脂能够通过其乳化性质改进仔鱼对脂类的吸收,弥补其胆汁分泌的不足;研究者认为磷脂能够促进脂类消化吸收。随着饲料中大豆磷脂水平的升高,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因此,从提高鱼类健康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幼鱼及快速生长阶段,饲料中适当添加一定磷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降低鱼类畸形发生率
日本金泽等报道,在真鲷、石鲷、比目鱼、香鱼等的鱼苗养殖中饲喂专门的轮虫类等生物饲料,结果发生畸形和憋死等现象,特别是香鱼食用这种饲料后的畸形率(尤其是体侧弯)高达18%~80%。轮虫类生物饵料中添加蛋黄磷脂或大豆磷脂,则香鱼体侧弯曲的发生率可减至0~5%。比利时水产研究所给日本对虾幼体投喂添磷脂胆碱的微粒饲料,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的饲料变态率为76%,显著高于饲喂商品料的幼虾(41%)和对照组的幼虾(48%)。大豆磷脂饲料可以降低水产动物畸形发生率,对苗种的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5、抗应激作用
投喂大豆磷脂可提高真鲷幼鱼和斑纹鳎对水温、盐度、低溶解氧及暴露在空气中的耐受性,并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在水温为20℃时给条纹鲈、白鲈及杂种鲈投喂天然饵料(含EPA和DHA)和配合饵料(不含磷脂)以比较其耐寒性;将水温下降10℃后,投喂配合饵料组的死亡率为50%~90%,而投喂天然饵料的鱼未发现死亡,这是由于天然饵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配合饵料高13%,说明天然饵料中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鱼的耐寒性。用磷脂作为大菱鲆仔鱼的开口饵料,发现并不影响大菱鲆仔鱼抗盐的应激性。当大菱鲆仔鱼生长到第20天后,用磷脂饵料完全代替卤虫会导致严重抗应激问题。比利时水产养殖研究所发现,投喂含磷脂胆碱质量分数1.5%的饲料,日本对虾的生长表现良好且抗紧张;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6.5%的脱脂大豆磷脂效果与之相似。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使水产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减少死亡率。
6、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与成本
用添加7%菜籽油磷脂饲料投喂的团头鲂肥满度最大,而内脏脂肪占体重比例最小,由肝的色泽发现其健康状况也是最好。在鲤鱼饵料中添加2%的改性大豆磷脂,比对照组增产30.7%,饵料系数降低0.21%,饲料成本费降低了9.63%。在尼罗罗非鱼饵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的改良大豆磷脂,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增重率提高43%,蛋白有效率提高31.3%,日增重提高66.1%,饲料系数降低31.4%,养殖效果非常明显。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综合以上作用,起到一举多得的养殖效果。
7、其他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起到部分代替脂肪的作用,但是否可以完全代替还有待研究。某些磷脂可能参与洄游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鳗鱼在水域环境转换过程中,随着盐度的下降,鳃部的PE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稳定,并能在环境盐度稳定后快速恢复。这说明鳗鱼可能依赖PE来完成渗透压的调解活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使泥鳅仔鱼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饲料中磷脂水平升高随之升高;相反过氧化氢酶出现降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