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如何从一流国家混到三流国家?这里有个好榜样!

阿根廷这下又出名了。

这次不是因为足球,而是因为货币……

毕竟,对阿根廷普通人来说,货币可比足球令他们关心多了。

2018年5月3日,阿根廷比索暴跌8.5%,为了阻止比索进一步贬值,5月4日阿根廷一周内第三次调整基准利率,将7天逆回购利率从33.25%上调至40%!

注意,这可是阿根廷官方的基准利率,相当于我们的央妈给出的逆回购利率(当前是2.55%)——如果,官方利率都是如此,民间借贷利率肯定会轻松是这个的2倍。

40%!你是不是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太逆天了?

其实不,2015年年底的时候,阿根廷基准利率差不多就到达过这个水平;

其实不,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阿根廷基准利率超过80%!

你是不是觉得,80%的基准利率已经超出大家的想象了?

其实不,对阿根廷人来说,这是小case,整个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基准利率常年维持在100%以上,高的时候更是到达400%的水平;

对阿根廷人来说,400%也算不上最高水平,阿根廷的利率极限,从来都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1990年之初,阿根廷比索基准利率曾经高达1400%!

你没看错,就是1400%!

这个数据,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有信用的央行”给出的最高官方基准利率。

下图就是1980年以来,阿根廷比索的官方基准利率数据(对比之下,是不是觉得40%,未免太低了点^-^)。

你能想象,人民币存款利率高达1400%—别说1400%了,你能想象40%的水平么?

话说,都40%的基准利率了,央行规定的居民存款利率高达24.3%,实际市场上超过50%,你觉得,阿根廷老百姓会不会赶紧跑步前进到银行去存款?

——实际上,现在阿根廷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存款!

——因为,通货膨胀严重,官方数据都在33%以上,存款利率远远赶不上通胀!

下图,就是阿根廷一年来的CPI数据。

其实,30%的通胀率,在阿根廷也是小Case了。

1990年前后,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0%——没错就是百分之2万!

我们做一道算术题:

2015年底,阿根廷基准利率飙升至38%,这个时候,如果我有10000比索,按照30%的存款利率存入银行,存款两年半,账面总收益高达75%——看起来真是赚大发了。

实际上,2015年底比索兑美元的汇率是10,现在变成22,货币贬值了55%,按照美元价值(美元本身还有通胀)来计算,当时的1000美元,现在变成了800美元——1分钱收益都没有,还赔了200美元……

没错,伴随着通货膨胀一路飙升的,是阿根廷货币兑美元汇率(见下图)。

如果我再告诉你,在一个世纪之前,阿根廷可是拉美首富,人均收入居全球第三,经济总量全球第七,妥妥的世界一流国家,你能相信么?

为什么,阿根廷这样的一流富国,会变成如今这样三流的“货币贬值大国”?

通俗的答案:装逼装过了头!

学术的答案:民粹主义害死国!

下面,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以下大部分内容本人2015年底曾经发表过)。

----------

阿根廷是由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国家,1816-1817年完成独立并统一。

从资源和禀赋上看,阿根廷这种国家不富裕,真叫个没天理——

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东濒大西洋,南望南极洲,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均可耕地面积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美国的近2倍,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国,人称“全球粮仓和肉库”。此外,阿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等矿产,海产品、森林、淡水等资源更是全球都数得着,而人口2016年仅有4400万。

然而,独立并统一后的阿根廷长期被军人把持政权,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直到1861年阿根廷民选政权稳定,开始执行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政策,成功的转型为一个现代商业国家,由此吸引了大量的欧洲移民。

1881年,阿根廷继德国、日本、法国和北欧国家之后实施金本位,稳定的货币制度再度为阿根廷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阿根廷的人口在40年内翻了5倍,其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万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

凭着农牧产品和矿产品出口,阿根廷迅速变为拉美首富,因为大量的贸易顺差,阿根廷央行积累的黄金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英格兰银行都感到汗颜,阿根廷人当时也成为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民众之一(想想那个时候,中国人正遭受什么样的苦难)。

阿根廷与西欧有共同文化渊源、宗教信仰和血缘关系,执行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在几十年时间里,阿根廷人的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很多拉美国家现在的水平还要高,1912年阿根廷实施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选举总统……

1908年,阿根廷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1910年,阿根廷人均实际GDP仅次于美国与英国,超越法国,比意大利高1/3;

1922年,阿根廷人均外贸额度排名全球第3,仅次于小国荷兰和比利时;

……

第一次世界大战,阿根廷一直严守中立政策,躲过了战火蹂躏,还通过物资出口发了一笔横财,一时间和美国一样成为了文明世界的乐土,由于战争把欧洲人对本土文明的自信都给打垮了,在当时有点儿见识的人看来,这世界上,也就北美的美国和南美的阿根廷,是人类有点希望的两个国家。

与美国相比,阿根廷人口规模小且国民整体素质高,气候更温和,很多欧洲贵族精英自然选择了移民阿根廷。

没想到,一个民粹主义总统的出现,让阿根廷经济进入了拐点时刻。

1916年,主张民粹主义的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凭当选总统,他声称,阿根廷不能老是受帝国主义的剥削,我们不能只生产农牧产品,我们要工业化,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要让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阿根廷人……

于是乎,阿根廷的纺织、水泥、电力、冶金、石油开采等工业开始在政府支持下发展。

发展没问题啊,但国有企业,你懂的——这些企业面对市场的时候僵化保守,总希望躺在政府法令保护和垄断的基础上赚大钱,不思进取,不喜欢竞争,不喜欢有风险的行业。

接下来,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波及全球,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价格暴跌,阿根廷工业制成品价格虚高,无论国际国内都毫无竞争力;受到大萧条影响,阿根廷的工农业工人都开始大量失业,贫富分化愈加严重,伊里戈延对此束手无策,面对工人罢工,阿根廷政府则实施严厉镇压,把维稳排在第一位。

随着民众怨恨和不满的滋生,1930年,J.F.乌里武鲁发动政变,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回到1861年之前的老路上,此后阿根廷军人政权和文人政府交替上台的不稳定政治局面,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

随着大萧条的深入发展,欧洲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阿根廷军政府也借坡下驴,顺势废掉了金本位这个货币紧箍咒。

为了讨好选民,无论军政府还是民选政府,阿根廷总是在法西斯主义和民粹主义之间摇摆,帮助阿根廷崛起的自由贸易理论被政府像丢抹布一样抛弃,信用货币可以随意滥发的特性,又导致了通货膨胀此后与阿根廷人如影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根廷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政策,利用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和美国一样大发战争财。因为政府价值观问题,阿根廷在整体倾向于法西斯集团——直到1945年3月27日,眼看德国崩溃已成定局,阿根廷才对德、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虽然政治上十分不稳定,但因为有以前的雄厚家底,再加上大占两次世界大战的便宜,再加上其他先进国家很多都被战争给打垮了,阿根廷经济在整体上依然属于发达国家之列。

然而,又一个民粹主义总统来了。

1944年初,以胡安-多明戈-贝隆为首的“上校集团”发动政变,掌控阿根廷政权。在其第二任夫人伊娃(著名的贝隆夫人)的协助下,贝隆政府提出“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的口号,赢得社会底层的广泛支持,由此在1946和1951年,两次通过民选方式当选总统。

“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听起来当然都很不错,但在民粹主义的政府这里,实施起来自然就变成了民粹政策,具体来说,和前几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搞得那一套差不多:外资企业收归国有,拒绝偿还对外债务,发展民族经济;

大幅增加工人工资,福利贿赂底层民众——特别是支持政府的民众。

不仅如此,为了迎合民粹主义和劳工阶层,大规模关税壁垒围绕阿根廷的产业建立起来并得以持续:一方面,政府对进口工业品和出口的农产品都征收很高的关税,具有优势的阿根廷农牧产品出口急剧下滑,而国外廉价高效的机器也因为昂贵的关税无法进来,阿根廷经济得以腾飞的翅膀被砍断,而拒绝偿还对外债务也失去了国外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阿根廷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却又配套齐全,必须依赖政府巨额补贴或隐性补贴维持生存,同时劳工福利支出大幅度增加,而且贝隆政府腐败严重……

在金本位体制之下,这一系列政策本来是无法同时实施的,但在信用货币时代,我的地盘我做主,印钞票就够了……

嗯,看看今天的委内瑞拉,就明白贝隆政府当时把阿根廷折腾成什么样子。

贝隆政府统治之下,通货膨胀开始成为阿根廷最棘手的经济问题,常年维持在30%以上,由此引发民众不满,右翼军人E.洛纳迪于是发动政变推翻政府,贝隆被放逐国外。

接下来,依然是军政府、民选政府轮流上台,历届政府忙于维持社会稳定和自身政权,贝隆政府所引发的民粹主义风向也使得其经济政策基本上全部保留,高关税、高腐败、高福利、高通胀、资本严格管制一直持续。

没错,和今天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延续查韦斯时代的所有政策一样——今天的委内瑞拉,就是50年前阿根廷的翻版。

就这样,阿根廷从一流国家堕落为二流国家。

阿根廷的货币叫比索(Peso),和美元一样来源于西班牙比索银币,在金本位时代,和美元是1:1的兑换关系,但在战后贝隆政府的折腾之后,比索大幅度贬值。

到1967年3月,比索美元的汇率已经跌至350,而且还两次对外债务违约。

1970年1月1日,阿根廷政府发行新比索,并以1:100的比率回收旧比索。

可叹的是,就贝隆这样的民粹主义总统,1973年回国之后,在新一轮的阿根廷民主选举中,居然与其第三任夫人一起,再次当选为总统和副总统,随后导致了阿根廷新一轮的剧烈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

在民众动辄游行示威的背景之下,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贝隆政府(此时贝隆已经死去,其第三任夫人继任总统),此后阿根廷陷入7年军政府执政期——1982年,在民粹主义鼓动之下,阿根廷还发动了针对英国的马岛战争,结果一败涂地。

在贝隆政府及此后军政府统治之下,原本与美元3.5的新比索汇价:

1978年,暴跌至1003;

1981年,跌至1700;

1982年11月,跌至3.9万。

1983年6月1日,阿根廷政府再次决定发行新新比索,并按1:10000的比例,收回以前的比索。1983年10月,阿根廷举行民主大选,激进公民联盟主席阿方辛当选总统,结束历时7年多的军事统治,但阿方辛依然实施民粹主义政策,新新比索一路下跌。

为了应对比索贬值,1985年6月,阿方辛政府决定发行新货币奥斯特拉(Austral)——1个奥斯特拉=1000个新新比索,0.8奥斯特拉折合1美元。

然而,由于国企效率低下,腐败和出口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阿根廷贸易逆差持续存在,外债严重,再加上民选总统对民众所许诺的福利政策,奥斯特拉的对美元的汇率又是一路下跌。

经济混乱再度影响了政局。乱局之下,阿方辛放弃总统职位,正义党领袖梅内姆上台,在其上台的1989年,奥斯特拉汇率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率在这一年达到了惊人的3300%!

贬值与通货膨胀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犹如一场迟迟不能醒来的噩梦,彻底拖垮了“拉美巨人”,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1981-1990年,阿根廷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于750%,到1990年底,阿根廷实际GDP比1981年还低了6%!

从1980年到1992年,阿根廷又有两次对外债务违约,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老赖”——国际上的阿根廷,已然从二流国家坠入了三流国家的范畴。

为了挽救阿根廷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导下,梅内姆政府开始了一场全面的、阿根廷有史以来最大胆的经济改革——货币局制度。

1991年4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将于1992年发行新新新比索,新新新比索以1:1的水平钉住美元,每发行一个新新新比索都必须有一个美元的储备作为支持,并且可以自由兑换。为了保证新新新比索的价值,中央银行不得为政府财政赤字融资,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发行货币,其国际储备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低于基础货币总量。

这意味着,阿根廷政府自愿放弃了货币主权,放弃了自主决定印钞票的权力。

1992年1月1日,新新新比索如期发行,与美元汇率1:1紧盯,兑换10000个奥斯特拉。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持续半个世纪的通货膨胀终于被控制住了。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的94%下降到1992年的17.6%,到1994年已降低至近4%。经济开始复苏,重回上升通道,实际GDP在1991-199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6%,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通胀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1991年国外直接投资突破20亿美元,1996年达到42.85亿美元,创下当时新高。

(额外说明一下,实施货币局制度并不只有阿根廷,还有爱沙尼亚、立陶宛、智利、保加利亚以及新加坡等)。

可惜,好梦不长——至少在阿根廷,好梦长不过10年。

自阿根廷确定比索与美元比价为1:1之后,连续10年都没有变化,但由于政府腐败、企业效率低下、初级产品价格低迷等原因,阿根廷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持续下去,到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比索汇率明显高估,这大大削弱了阿根廷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001年年中,由于经济恶化、税收锐减和债务缠身,阿根廷政府无力偿还外部债务,甚至无法支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7月11日,为了挽救经济,阿根廷政府宣布实施“零财政赤字计划”,大幅度紧缩开支,削减工资和养老金,还减少地方财政支出等等。

这本来是政府自救的措施,但却引发了市场恐慌,人们都认为比索不再能保持其价值,于是开始排队到银行取款,购买商品储备或兑换美元——由于货币局制度规定,只有储备1个美元才可以发行1个比索,美元流失意味着比索紧缩,由此导致阿根廷股市、楼市暴跌。

无奈之下,2001年12月31日阿根廷政府公布了“存款半冻结”政策,每位储蓄者无论有多少个账户,每周只能取250比索;2002年1月1日,面对比索贬值的强大压力,新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货币局制度,放开比索汇率,同时宣布对1300亿美元外债再次违约,由此导致比索瞬间崩盘——比索兑美元汇率,很快从1跌到了4。

此后债务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危机,银行挤兑、工人上街游行、哄抢超市等现象屡见不鲜。

令人略感荒唐的是,一直是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之一的阿根廷,居然在此时爆发了粮食危机。原来,过去10年人们已经习惯了比索和美元通用(和今天的香港一样),现在由于比索大幅度贬值,农场主们均不愿意接受比索支付,这样一来,那些没有美元而只有比索的人就无法购买到食品,当然就出现了粮食危机。

不过要说明,阿根廷的食品危机和今天委内瑞拉的食品危机大不一样,阿根廷是本来有粮食,只是货币出了问题,委内瑞拉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就没有粮食,而且货币还出了问题。当比索贬值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出口产业来说,阿根廷的货币已经相当有竞争力。

2003年基什内尔就任总统,新政府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严肃金融纪律,增收节支,鼓励出口,极实施债务重组。随着外部经济环境趋好,阿根廷的经济爷迅速复苏,连续4年实现年均9%左右的快速增长,汇率也基本稳定在3.5左右的水平。

刚才说了,在阿根廷,关于货币稳定的好梦长不过10年。

2010年的时候,时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之妻,2007年基什内尔去世后通过民选的方式当选总统)为了连任总统,又开始转向民粹主义那一套,声称她做总统,就是为了改善“贫穷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由此大规模向劳工派发福利贿赂选民,最终成功连任总统。

然而,庞大的福利支出导致阿根廷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双赤字——这随后导致了比索汇率的贬值,到2012年底已经贬值到5左右的水平。

面对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比索兑美元汇率不断暴跌情况,克里斯蒂娜祭出了自己的法宝——修改通胀数据,粉饰经济增长。

克里斯蒂娜将阿根廷实际年化25%左右的通胀,修改成10%左右,由此显得自己执政以来经济不断取得增长——实际上,2011年以后,阿根廷经济已经陷入负增长。为了粉饰政绩,克里斯蒂娜政府不仅修改经济数据,甚至修改犯罪数据,人为的将社会谋杀案件数量降低1/3,以证明在总统的领导下,阿根廷社会光明正确和谐稳定……

可惜的是,到了2015年底,阿根廷12个省份都爆发了警察罢工事件以及哄抢店铺的骚乱,全国范围内的要求提高待遇的游行示威活动此起彼伏,终于让克里斯蒂娜关于通货膨胀、贫穷和犯罪的所有造假都现了形,比索的汇率也跌至接近10的水平。

2015年12月份,阿根廷新总统马克里上任,他宣布放弃前总统对汇率的控制,期望以完全放开外汇管制来吸引投资者、刺激经济,由此导致了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再一次瞬间从9.8贬值到14!

贬值到14就行了么?

行了就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由于民粹主义政策在阿根廷流毒甚广,其经济结构问题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美元弱势的背景下,2016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却依然一路贬值,在这次提高利率之前,已经从14贬值到了20的水平。

5月初迄今,比索暴跌10%,目前比索兑美元已经跌至22的水平,如果接下来美联储继续加息,22显然不是阿根廷比索贬值的终点。

好了,在假定美元50年来没有任何贬值的情况下,我们用表格总结一下,民粹主义上台以来阿根廷比索的屡次贬值情况。

根据这份表格,以美元计价,算下来阿根廷比索的价值从其金本位时期到现在,贬值为原来的1/2464万亿—嗯,就是这么小的一个数字。

如果你进一步考虑到美元的价值大约变为原来的1/40(以黄金计价),那么—数字太大,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这就是一个国家流行民粹主义以后,最伟大的成就。

如果用斗地主来比喻,领土、资源和人口就是上帝给予某国发展经济的牌的话,阿根廷属于那种一上手就拿到2个王4个二的人,然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这100年来,阿根廷愣是每次都把这一手好牌打得奇臭无比……

2王4个二,如果一把牌你打输了,情有可原;两把牌你输了,是运气不好;三把牌输了,是运气特别差;……打了100年牌,你都一直在输,你说让人怎么看你的牌技?

兄弟姐妹们,我说的打牌,可是打了100年的牌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