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仔”来广州学戏
《国产凌凌漆》里研究各种奇葩发明的“达文西”,《大话西游》里那个总是“碎碎念”的唐僧,无数经典的银幕角色,让罗家英喜剧演员的身份深入人心。其实他进入影视圈之前已经唱了40多年的粤剧,不到20岁便成为粤剧舞台上的主演。“时至今日,我从没有离开过粤剧界”,一演60年。
罗家英原名罗行堂,祖籍广东顺德,出身粤剧世家。罗家英的父亲罗家权,在家中排行老八,早年在广州打工谋生,后来入戏班,学唱戏,直到出演了《龙虎渡姜公》里的纣王,被戏迷称为“生纣王”,红极一时。
罗家英是父亲的大儿子,先前在香港定居,后来随着父亲在马来西亚演出。在粤剧世家出身的罗家英,学戏成了必备的本事。“父亲嗓子好,但他不会教学,我怎么都学不会。”简单的戏文,罗家英却怎么也唱不对板式。“衰仔,无用啊!”无奈之下,15岁那年,罗家英来到广州学戏。
“当时我就跟着伯父罗家树学。他带我看了很多戏,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月。”伯父罗家树在粤剧圈中鼎鼎有名,人称“打锣王”,如今很多粤剧界内的掌板人,都是他的徒弟。“当时他给了我一本手抄的笔记,对我说,抄!”回香港的路上,罗家英一路抄,一路记,自此又苦练3年。18岁,罗家英演到了文武生。
海外登台硬撑一小时
有了戏剧表演的基础,20岁的罗家英随父亲去新加坡演出。
“那些年,常被戏班班主欺负。算是遇到些曲折,但都忍过去了。”1968年到1972年,年轻的罗家英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间表演。“那时年轻气盛,遇到不少前辈,也常和前辈们斗气。”
20出头的罗家英,身上正有股抹不去的傲气。在马来西亚演戏的时候,他常和剧团的一位当红花旦斗气。“斗到什么程度呢?在台上和他演对手戏,我不出声,就一直甩头,和他在台上转圈。他很生气,破口大骂,臭小子,你耍我吗!”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一个是剧团里的当红角儿,两人谁也不服谁。花旦碍于面子,心中自然又不快。“当时排了一出戏叫《陈桥兵变》。表演快结束了,花旦跟我说,还有45分钟才能收场。剩下的时间你想办法再坚持一下,把观众稳住。他拿着小板凳坐在下面看我,等我出丑。”
如何把这一小时的戏给撑足?罗家英灵机一动,拿腔拿调地给台下讲了两个故事。年轻的罗家英样貌英俊,又有厚实的粤剧功底,观众自然喜爱,纷纷鼓掌称赞。“就这样,我把这场戏演下去了,没出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975年,父亲罗家权去世。“我要养家了。”这是罗家英心里的唯一念头。他回到香港,但收入仍旧微薄,一个月唱戏也只有一千多元。“我母亲跟我说,不要紧,有粥喝粥,有饭吃饭,我们是穷人家,不需要追求太多物质。”有了母亲的支持,罗家英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粤剧上。
因“头发少”入了电影圈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粤剧逐渐低落,观众也越来越少。罗家英拮据得想过转行,甚至考虑去做出租车司机、回工厂做复印等工作,生活一度陷入了低谷。
“1994年那会,我‘地中海’,头部中间那里只有几根毛。那时候丑得自己都不想照镜子,罗家英,你真惨,头发没了,和小丑一样。不过也不全是坏事,我就是因为头发少,才进了电影这行。”
当时,香港电影正风生水起。《重案组》的导演黄志强,想找演员演一个头发少的有钱人,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了罗家英。“这个人可以,特别是头发,很像!”
“当时其实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拍过电视剧,是粤剧界的大老倌,他竟然像对一个新人那样对我?一气之下就回他,不去!”直到试镜那一天,他开着车子在路上转来转去,一遍遍地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我还是去了。”到了现场,罗家英发现自己和电影中的角色简直一模一样,连当天的穿着都极其相似。“也是从那一次,我开始明白,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念头,摆低身段。放下了,去试镜,才有我今天。”
《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女人四十》……无数经典的银幕角色让罗家英的名字从香港传到了内地,大胆、搞笑的银幕形象红遍了喜剧圈。“有内地朋友见到我,远远就喊,师傅你来啦你来啦!唐僧你来了你来了!或者是一见我就唱only you~~”
时至今日,罗家英已年过70。上舞台的次数少了,一年出演不到20台,后来把行当都转手了,悄悄息影,也没告诉大家。
“几十年酸甜苦辣,我的人生就像波浪。有喜有悲,但我自己算得上很幸运,该拿的奖拿了,名誉也有了,对得起我父辈们的声誉。如果我父亲在世,他一定很开心,我学会了做戏,学会了做人,还娶了老婆。”
Q:粤剧表演最容易欠缺什么?
A:我看戏,看的不是戏,不是舞台灯光,不是看你耍杂技,我看演员怎么唱好一段戏。怎么唱得有感情,演员要自己想,自己决定。音乐师写好谱子给你唱,导演设计好身段和走位,演员只需要练练嗓子,练好功就行,其他的不再思考。这相当于演员原本应该培养的能力、应该由演员来思考的东西全部没了。没有个性,就不会形成自己的唱腔,也没有所谓演技,只有一套很表面的东西。
Q:如何做好粤剧传承?
A:你的戏怎么吸引年轻人呢?不是说在戏里弹下吉他、弹下钢琴就可以吸引了。年轻人有学识,他们想看的戏质量更高,要更有味道。(也许)他们真的想好好看看,粤剧里到底有什么。要让粤剧回到本色,就是做戏和锣鼓,音乐很重要,但是锣鼓更加重要。
Q:当下很多年轻人听不懂粤剧?
A:欣赏粤剧,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有些人用唱去吸引人,有的是用武术吸引人,现在是用话剧形式来吸引年轻人,更加新潮好看。我认为,粤剧是一种古老的戏剧,我宁愿把它放进博物馆,但是不一定要让很多人喜欢,只要有人懂就可以了。因为它是“博物”,所以才有保存的价值,如果一个东西不能重复,它就不能成为经典。戏剧是要重复的,观众看了同一部《帝女花》几十年,还是会继续看,因为他们有重复的记忆、重复的喜爱。太古老,新人不喜欢看?年轻人要谋生,欣赏粤剧需要时间。等到一定年纪,才会听出味道来。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粤剧的味道演出来,保存下来,让大家到了年纪以后,有戏可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