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饮尽那份孤独,只为三百六十五里的回家路,38年成就永恒的经典

总觉得,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国其实很难再有那种韵律十足的时代,歌曲虽然普及程度在近百年非常之高,然而,词写的是越来越差,填词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你还不能说没有经典,好在能力辈出的华夏,词作者不乏其人。

抛开今天被资本商业化的歌曲打榜习惯,以及流行趋势,还是有很多歌曲曲调悠扬,而且填词既有古韵又能融合时代风格的,未必都是情情爱爱,很多经典值得反复玩味。

其实,今天很多人对古代的诗词有些误解,说那么长怎么好背诵,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的人,很多人都觉得是累赘,那是因为很多诗词已经只有文字失去了当时的曲调,过去的人是咏唱的方式,而今天则是死记硬背,当然不如意了。

今天的歌曲,要是没有好的曲子,很多人估计也记不住词。但是有一些歌曲,词真的很美。

沽酒客五音虽然不全,但是不妨碍我对一些歌曲的喜爱,特别是词写得好的,跟今天那些写得乱七八糟全靠炒作和资本运营的歌曲那是两个概念。当然我并不是一定要曲高和寡,不认为狗屁不通就是下里巴人,我也不认为词就是自由无羁,想什么是什么,它应该有它的规律。

好了,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讨论如何填写歌词,我想分享一首我喜欢的老歌它的名字叫做《三百六十五里路》。这是大约38年前也就是1984年台湾夫妻音乐人小轩与‘谭健常’。好像张宇夫妻一样。他们也是一个负责曲,一个负责词,但是我个人觉得比张宇两口子段位要高太多。

不过他们二位过于低调并没有太多资料。而且这首歌人们讨论更多的是,原唱者文章错过了出名的机会,而我更喜欢这首歌本来的意境。

谭健常和他的夫人小轩合作写下了《三月里的小雨》《三百六十五里路》《故乡的云》《梦驼铃》、《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等数百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评价“”谭健常夫妇在漫长的岁月里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他们无间地配合衍生出精致美丽的声音,全无棱角,光彩夺目。”这样的评价,我觉得非常中肯。

而在他们两位无数的经典歌曲中《三百六十五里路》又最让我钦佩。一起先看一下这首歌的歌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听一下。因为我无法插入播放抱歉。

睡意朦胧的星辰

阻挡不了我 行程

多年漂泊 日夜餐风露宿

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

饮尽那份孤独

抖落异地的尘土

踏上遥远的路途

满怀赤情追求我的梦想

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地度过

过一日行一程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越过春夏秋冬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岂能让它虚度

那年万丈的雄心

从来没有消失过

即使时光渐去依然执着

自从离乡背井

已过了多少三百六十五日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从故乡到异乡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从少年到白头

有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越过春夏秋冬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岂能让它虚度

多少个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从故乡到异乡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从少年到白头

三百六十五里长路

饮尽那份孤独

台湾的乡愁文化,其实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是最为浓厚的,而这些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对家园的眷恋,又给予了他们最好的灵感与倾诉。

谭健常,小轩据说是由新加坡发迹,随着台湾东尼机构的成立,为该唱片公司歌手创作了一系列好歌,如刘文正复出的《三月里的小雨》,黄莺莺的《呢喃》,新加坡歌手邓妙华的《牵引》,新人费翔的《流连》,老将费玉青的《变色的长城》、《梦驼铃》等,他们西洋式的和弦曲风,在当时可谓无往不利,成为最Hit的新锐创作人,与民歌末期的马兆骏,洪光达共执一片天,被誉为台湾国宝级音乐大师。

谭健常,出生在印尼,小轩出生在台湾的军人家庭。受父母影响,两个人都有着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强烈的民族情感始终贯穿着谭轩作品的主线。这些歌曲,不会随着时代而淹没,反而历久弥新,从故乡到异乡,三百六十五里路呀,其实终究也是归故土的心,饮尽那份孤独,正是一种人生的成长和强大的开始,我们相信会回到母亲的怀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