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知名老生陈书橱,一生痴情于潮剧表演艺术近一个纪元,闻名粵东及东南亚各地,是潮汕艺术界一块瑰宝。
陈老先生,于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9)农历九月十七日出生在揭阳县地美都凤美村(今揭阳市空港区地都土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排行老二,在他11岁那年,父亲便去世,兄长未成年,全家生活只靠母亲给富家挨砻舂米,做些女工来维待生活,自小过起半饥不饱的生活。陈老孩提时艰辛的生活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勤劳朴实的种子,为他长大后刻苦学习追求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品质基础和毅力。在十六岁那年,他为了减轻母亲和哥哥家庭生活的负担,卖身进入地美都蛟龙桥村郑林元创办的“莹春香潮音纸影班”。开始时当什差、跑堂。陈书橱在当跑堂时,利用工种之便到练习地方观看师兄弟姐妹们的练声、动作。当时班主郑林元从湖南请来一邵姓师父,邵师父既当揭手又唱得小生腔、老生腔,人称他“唱做俱佳”,拿手好戏是《方世玉打擂全连》,把中年须生方德和少年的方世玉演得维妙维肖。陈书橱经常利用送水、饭菜之便到邵师父表演场所偷看观察揭手动作、唱腔、并经常于晚间到师父房中坐谈,为师父打扫房间,向师父请教揭手动作。第二天早晨便到山边把昨夜从邵师父学到的曲子背诵、练声。不到几月,他的小生腔进步很快,在一次学唱方世玉唱腔时为班主听到,发觉陈书橱唱腔不错,第二天便让他上练习地方学习揭手动作并负责方世玉唱腔。陈书橱在学习中认真向邵师父请教,边唱边学习揭筷配合剧中人物动作,不久便配合邵师父上台表演《方世玉打擂》邵师父演须生方德,陈书橱演唱青少年的方德和少年方世玉。由于陈书橱嗓子大,音域宽,唱起来音质清丽,咬词吐字准确,清晰,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唱腔印象。此时陈书橱不满足现状,邵对陈悉心传教,从如何使用揭手到方世玉的翻滚、跳跃,脚手拳法教给陈书橱,使陈在演出方世玉这一角色时,唱做俱佳,在班中受到班主和同事的爱护。
1939年,几经风雨,陈书橱受聘炮台“老顺兴班”,杠杆主演《李元霸出世》,既演唱武生李元霸也串须生李渊、徐茂功,老生隋文帝。不久又被埔田牌边“老赛桃源班”所聘,仍然上演《李元霸出世》李渊、隋文帝。特别是“落夜戏”,他发挥自己宏亮高亢的唱腔特点,稳重、准噪唱好每句台词,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受到潮艺同人的赏识和关注。从而使“老赛桃源班”名字响亮起来,跻身于潮剧界“四大班”行列中。
四十年代初,潮汕时兴纸影转大戏,陈老为了适应演大戏形势,1941年主动转班“老玉梨班”,拜班主、名导演林愈列先生为师。林先生见陈书橱音域宽广,音腔宏亮,表演动作稳重大方,适应演老生角色,安排演唱《方世玉打擂》中的方德,《李元霸出世》中的李渊、隋文帝,《红案列马》的相国。陈书橱对表演这些角色原来就不错,加上名导演林先生的悉心指导,陈书橱又细心学习,经常练声。不上半年,戏路大进,恰如其分地表演好上面提过的人物,每到一处表演,都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被潮剧界誉为“玉梨一宝”,出现不少趣闻轶事。1942年末,潮安庵埠马陇游神赛会时,乡绅们有意识赛戏,请来“五大班”中的“老玉梨”和“三正顺”。“老玉梨”班出名好演《李元霸出世》和《红鬃烈马》由老生陈书橱主演;“三正顺”班擅演名剧《鹦哥对唱》,主演是早已被誉为“潮剧名生”的林赛和,他扮相好看,俊俏潇洒,唱工细腻,表演传神动人,特别是工于“掸舌花”。当时四乡邻里都争着要来看林赛和的戏,也听一听老生陈书橱的曲。当晚二台戏开演,好多老妇,青年男女都挤到“三正顺”观看《鹦哥对唱》,但到半夜前后,更深人静,《红鬃烈马》中的老相国那高元宏亮的老生曲传到“三正顺”班台前时,人们纷纷奔到“老玉梨”班台前,聆听陈书橱的老生曲。观众看后连声称赞“三正顺赛和好小生,老玉梨老生陈书橱,难分高下。”一位老姆这样说:“老玉梨无看心唔闲,三正顺无看心头混”。又有一年,曲溪吴某在年尾时于曲溪圩场角搭了二个戏台,特意请来“老玉梨”班和“老怡梨”班,指定玉梨班上演《红鬃烈马》,怡梨班上演《桃花寨》。由于怡梨班早出名,下午时分乡民把椅子都摆在“老怡梨班”台前,二台戏演过戏半之后各演主戏,当玉梨班上演《红鬃烈马》,陈书橱扮演的老相国稳重大方,深深吸引住圩场内的观众。怡梨班台前骚动起来,纷纷把坐椅移向玉梨台前,一边观看一边赞赏好老生陈书橱。从此陈书橱的名气已为潮剧界所瞩目。
1942年春,新加坡“荣和兴班”后来改名“老玉春戏班”,班中大簿是潮阳关埠羊贝人黄列坤,在新加坡听说家乡有个好老生陈书橱,特意从新加坡回故里多次观看陈的表演,并上土尾村找陈面谈,表示诚意请陈先生教戏表演,并先付二年薪水给陈书橱,接着在家乡选拣角色排练《包公会李后》、《关王庙》、《薛仁贵回窑》,由陈书橱当导演并串演包公、关、薜仁贵角色。黄列坤回新加坡后大力宣所回家乡请著名老生陈书橱在教戏,不久将在新演出。有时为了招徕观众,荣和兴班在演出前总欲挂牌“由名老生陈书橱导演”或“老生王陈书橱领衔主演”字样。这样一来,当地华侨便都闻名陈书橱名字,“荣和兴班”也由此赚了很多钱并跻身新加坡著名“五班头”行列中。后来由于日寇侵潮,无法办出国证件陈老于前往新加坡。抗日时期陈先生转入“老宝顺兴班”至抗日战争胜利。
1950年春,潮剧艺人当家做主,陈书橱分配在“老三正顺”,被艺友选为剧团工会组长,这个时间潮剧界掀起废除童伶制运动,陈先生带领艺友向旧的童伶制保护者作斗争,热烈拥护人民政府推翻童伶制的倡议,烧掉卖身约,争取人身自由,不久童伶制彻底废除。解放后,陈老分别主演过《西施》中的文种、《妲妃乱周》中的苏护、《火烧临江楼》中的秋英父、《白蛇传》中的老仙翁、《薛仁贵回窑》中的薛仁贵,成功地塑造了每一个舞台人物。特别是扮演薛仁贵,他唱腔圆滑浑厚,丝丝入扣,加之扮相好看动作持重干练,人们称他为“活仁贵”,老幼妇孺都为他那“峰山叠叠峻岭重重,摧马加鞭赶路程,本藩投军一十八载”的唱腔所痴迷。1953年冬天粤东十二个知名剧团在汕头汇演,陈书橱被评为优秀演员,与名老生吴林荣先生,黄金泉先生列为潮剧名老生,被人誉为“潮剧老生三宝”受到人民政府嘉奖。
1958年广东潮剧院成立,陈先生调进二团,扮演《刘明珠》中的海瑞,《井边会》、《回书》、《磨房会》中的刘智远,《草原之歌》中的万松干布。此时,二团每于汕头大光明,大观园戏院上演时,市民及来汕华侨都争先购票,观看陈先生主演的戏。1959年夏天,在大观园上演《刘明珠》、《薛仁贵回窑》时,有三四位老华侨看完《刘明珠》后到台后找到陈书橱,说十多年前就闻过老生陈书橱的名字,可惜都未看到表演,今晚观看了真是大慰平生,陈先生无愧“活仁贵”称誉。
1960年陈先生又奉调潮剧院三团,扮演过《韩江花似锦》中的老相国,《墓前孙》的张太公,后来这二剧连同《刘明珠》、《井边会》《回书》、《磨房会》、《薛仁贵回窑》都灌成潮剧唱片流传海内外。1962年陈先生奉调加强海岛南澳潮剧团,在《雪岭苍松》中扮演老李星、《云钗记》中的钱留王、《焦裕禄》中的老农民、《南海长城》和《海防线上》的老渔翁,每个角色都演得很成功,给海岛剧团大增光彩,许多来海岛观光的侨胞都争先拜识这位名老生。1965年南澳剧团转为据阳所辖,称揭阳潮剧二团直到1968年冬解散,陈老被迫回家。
在“四人班”横行时,陈老空怀潮剧艺技而无处发挥,只好到各地水库工地,海堤工地或公社广播站演唱《雪岭苍松》、《焦裕禄》、《南海长城》等的唱段。七十年代初常到关埠渡口、京北渡口、枫溪渡口清唱,每听完他的演唱后,赞许声荡漾在渡口中。后来,县委领导指示文化部门对陈老调查落实政策,于1977年又返回潮剧舞台。在揭阳潮剧团中扮演《潇湘秋雨》中的崔广祥,他那高亢的老生唱腔又风靡潮剧界,人们称他是“黄忠虽老而宝刀不老”。揭阳潮剧团每到一处,人们都要求上演《潇湘秋雨》这一剧,并且指名要陈先生主演。例如:潮剧1980年春,该团在榕江影剧院上演《潇湘秋雨》时,崔广祥由B角上演,台下观众喧哗不止,强烈要求由名老生陈书橱出演,否则都要退票,剧团负责人只得让陈老出演,台下立即秩序井然。同年年尾,剧团应双港村邀请连续上演二夜《潇湘秋雨》,剧团领导怕陈老年高精神不佳,第二夜崔广祥一角由B角出演。当时观众到后台强烈要求仍由陈老出演,有的说:“观看《潇》剧好就好在听陈书橱几句老生曲”。又有一次剧团到潮阳关埠演出,陈老因感冒回家乡士尾村休息,崔广祥由别人上演,当地干部群众立即上剧团住址质问剧团负责人为何不让陈先生出演,剧团负责人解释陈老因身体不适,无法上演,当夜的戏才勉强演下去。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陈先生从艺近六十年,老生唱腔名播海内外,他主演的《火烧临江楼》、《薛仁贵回窑》、《包公会李后》、《韩江花似锦》、《潇湘秋雨》、《雪岭苍松》都先后摄制成电影潮剧片或录音片,流传国内外。陈先生从艺期间多次被评为积极分子、先进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演员,1981年底因年事已高离休养老,于1995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辞世。他的辞世是潮剧艺术界的一大损失。(注:文章摘自《地都乡土录》,作者蔡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