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创43年来新低,趋势之下,有何影响?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772篇原创文章:


2021年都快要结束了,还是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宏观新闻和信号出现,中国的经济和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依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在迷雾和各种困难挑战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给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敲响了警钟:

《中国统计年鉴2021》于今年9月份由国家统计局编写出版,该年鉴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图片来源: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

11月20日,“去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话题,登上各大主流资讯平台的热搜榜。

各路专家,学者的分析头头是道,我仔细看了一圈,基本上都是找原因,搞分析得多,对于出生率跌破关键临界点以及低出生率趋势下会带来的影响和威胁,却鲜有什么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内容。

其实这就是中国当前舆论和信息环境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遇到问题光会喊,看个热闹一堆人,但是对于问题的本质探索和影响思考,反而成了最稀缺的东西。

所以,这篇文章,就将基于最新出炉的人口出生率官方数据,进行有深度,有态度的一次专题分析和讨论,没有老调重弹,也不会陈词滥调,力求直击要害,在说明情况的基础上,对未来低出生率情况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国家发展,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风险,压力进行深入研究。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关于“出生率”和“生育率”的知识基础与关系分析


繁衍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延续的首要条件。

以人为本,永远不是口号,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中,人,才是一切价值存在的根基所在。

无论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还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只要一息尚存,人类就不会放弃生育后代这一本能和天职。

也正是这一代代的血脉传承,才有了如今科技、物质空前发达的人类社会。

因为在艰苦的环境里,人类都没有放弃繁衍,按照这个逻辑,那在和平时期,人口会爆炸似增长。

所以,在二战以后,世界趋向和平的若干年,人口专家,社会学者关注的大多都是地球人口激增的问题。

但是谁也没有预料的是,短短几十年,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已经从担忧过多,变成了怎么提高出生率。

在正式讨论中国出生率问题以前,有一个细节认知需要进行前置说明,那就是关于出生率和生育率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区分和关系说明。

很多人会因为没有统计学基础认知而混淆这两个概念:

首先是出生率,也就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说的中国出生率:

出生率又称为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它反映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出生水平。分子出生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有生命标志(有呼吸、有心跳、随意肌抽动)的活婴数的总和。它要求婴儿在离开母体后只要有过一瞬间的生命现象,都应算作出生人数。分母为相应的总人口计算的平均人数。、

单位是1000,

出生率反映种群出生的强度,它是一段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该平均个体数之比。

这个数据最好的理解,是数量上的变化:一年生了多少孩子。

2020年中国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直接理解就是在过去2020年全年里面,以1000个中国人为种群单位,只增加了不到9个新生儿。


然后是生育率

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是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亦称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指处于生育期的妇女。生育期的年龄界限,一般使用15岁—49岁的标准。

生育率是反映妇女生育强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人口计划和进行人口预测的重要指标。

这个数据最好的理解,是质量上的变化:女性愿不愿意生,能不能生,数值越高,生育强度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高。


通常,一个国家,为了保持人口的长期稳定,总生育率需要达到2.1的更替水平,即一对夫妻至少要有两个孩子。

如果长期低于这个指标,那这个国家将面临着人口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风险,低于1.3被称为超低生育率,低于1便是零生育率。

“低生育率陷阱(Low fertility trap)”理论认为,当总和生育率降到1.5时,会进一步降低,再次提高生育率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育率的意义比出生率更重要。

中国的生育率情况,其实在七普的时候已经公布:

2020年人口总量依旧保持了增长——14.1178亿,比起2010年时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13.3972亿相比,增加了7204万人。

但2020年低至1.3的总和生育率,还有1200万的年出生人口新低,也昭示了中国人口发展的严峻挑战。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后称生育率)一度超过6,而本次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这一数据已经跌至1.3——进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经过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和推导,很清晰就能得出关系结论,那就是生育率决定出生率,先是不愿意生,才导致的出生儿童数量减少。

中国的生育率,50年时间,从6到1.3(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3。);

中国的出生率,跌破百分之一,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恐怕比绝大多数人,想象和理解中的,要严重和危险得多。

无论是生育率,还是出生率,在人口结构这个关乎国运的关键点上,已经说明中国正在迎来重要的挑战。

这也就有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

自2011年始,中国的生育政策开始掉头,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但女性的生育意愿一去不复返,预期中的生育潮一次又一次落空。

显而易见的一个主线趋势,那就是中国必然从当下和未来,对人口生育关联的领域,实施政策引导和全力刺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案例分析:被低生育率威胁的韩国,已经走上国家趋势消亡之路?


根据今年4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人口情况报告》,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首尔经济》称,2020年韩国正式进入人口的一个拐点,即死亡人口数超过出生人口数。2020年,韩国户籍登记人口数量首次出现减少,总登记人口不足5200万。如果按照目前的低生育率发展下去,据人口学家估计,韩国到2100年的人口将减少至1800万至2000万。悲观的估计是,到2600年至2700年,最后一个韩国人也将消失。

韩国2019年上半年的生育率仅为0.98,平均一名女子终生生产不足1名子女,成了世界唯一出生率进入零生育率的国家,去年的数据,更是雪上加霜,生育率降为0.84。

2020年韩国出生人口约27.58万名,死亡人口约30.78万名,全年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出3.2万人,第一次出现了出生人数小于死亡人数现象。

当然,韩国不是孤例:

图片来源:网络

上图中,颜色越绿,表示总生育率越高,颜色越红,则总生育率越低。

从图表可以看出,在欧洲和亚洲,标示为红色的国家还是比较多的。

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具有普遍威胁性的一种人口趋势:

1,低于1.7的国家共有36个,意味着这些国家的下一代人口,将会缩减三分之二,这类国家占18%;

2,1.7-2.1区间的共有51个,占比26%,这些国家的新生人口,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人口替代;

3,2.2-2.9区间的共有42个,这些国家的新生人口,在没有重大灾害的前提下,基本可以满足正常的人口更替;

4,大于3的,共有54个,占比27%,这些国家的人口,在快速增长。

UNFPA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总生育率在1.7,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人口替代。

这还是国外机构给出的中国生育率指标,而七普得出的是1.3,完全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总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有:

1,韩国,1.1;所以韩国是全世界最为关注会因为人口生育率的问题而导致“灭国”的代表国家。

2,新加坡,1.2;

3,意大利、希腊和葡萄牙,1.3。

在120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92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排名是偏低的。

抛开科技,自然灾害,工业技术等等维度对人口的影响,用线性思维进行逻辑推演,虽然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有超过14亿人,但是在低生育率,低出生率的困境无法得到扭转和改变的惯性之下,今天韩国所面对的威胁,终将降临到中国。

基数大,其实是柄双刃剑,进行结构调整,趋势控制,有基数那么变化就会很明显,但是同样,庞大的基数也对应了尾大不掉,一旦向下的螺旋恶性循环,崩塌的效率也是非常可怕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影响分析:低出生率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必然影响?


造成人口出生率,适龄女性生育率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元,也需要时间周期和很多潜在惯性。

这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结果和趋势面前,溯源也好,分析也好,其实根本目的都是要改变趋势走向,这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有一个误区,人口结构,生育保障,提升效率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国家层面的管理课题,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更有价值的关注方向,是如何在一个必然会有持续周期的低生育,低出生的环境中,看清趋势,了解影响,从而指导行动。

人口问题,是灰犀牛,威力和难度,远远不是什么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的各种黑天鹅可以对比的。

看待灰犀牛,对付灰犀牛,思路和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黑天鹅拼反应,灰犀牛拼思维。

低生育率,低出生率,会给中国的未来带来哪些必然影响?

1、人口下降一旦成为趋势,就很难改变,即使在欧洲一些国家,鼓励年轻人多生小孩子,甚至国家给你发补贴费,替你抚养孩子,多数家庭还是不愿意多生育。

就连中国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在过去10多年里面开始进行政策调整,对于生育率和出生率的影响,客观来说,并不明显,实际上,中国从建国以来,已经连续30年,生育潮消失了。

如何提高生育率,提高出生率,就必然将成为中国接下来国家治理的重要,甚至是核心课题。

一切会对生育,出生造成阻碍的行业,那么有关联效应或者可能存在,都将成为国家政策和管理的重点照顾对象。一切影响生育率的行业都要被打击。关联上下游,婚姻,恋爱,职场歧视,教育焦虑……

而且可以预见,如果最根本的生育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这些行业就不要想有翻身的机会。

这是大环境大趋势下的经济结论。

2、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现在有一种言论,认为养老产业会是中国未来经济重要的机会蓝海,对于这种完全脱离实际,异想天开的观点,劝大家还是听听就好,权当看个热闹就行。

简直就是离谱,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经济需求,内循环和消费驱动的主力永远,而且必然是年轻人群体,而不会是什么中年群体,老年群体。

就连在日本,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还要通过工作保障日常生活成本,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

指望老龄群体的消费贡献,拉动经济活力,就是伪命题。

即使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有部分群体有这个消费条件和意愿,但也是属于高壁垒,重资产的小众资本玩家的游戏。话虽扎心,胜在事实。

延迟退休,缓解养老压力,鼓励老年人一定程度上自力更生,居家养老,才是大趋势。

不是年轻群体没有义务养老,但是随着出生率持续降低,而且难以马上扭转(人长大也要时间周期的),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思维,那还真不是什么道德的问题。

3、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会产生持续,长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会随着人口出生率高低从而影响,一个新生婴儿的出现带动市场消费力,市场经济有一个良好的流通性,那么才会出现一个经济流动性的发展。出生率的降低对市场经济冲击是相当巨大!

新生儿到成年以前,是被动拉动消费的群体,中国国内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与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增量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出生人口减少,吃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就会消失。

最直接的,是需求萎缩,会给原本已经产能过剩的很多行业产业,带来难以改变和扭转的劣势环境。

以房地产为例,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建设,房价增长原本就是透支社会生产力的货币信贷端口模式,经济效益驱动之下,房子都已经变成了追逐财富的载体,但是财富这个东西,也需要有经济环境的人口需求支撑,人才是支撑价值的关键。

随着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不消费,货币固化严重,对经济有滞化效应),那么房地产的增长就没有现实空间。

同时,因为高房价对年轻适龄群体的购买力压制,进一步构筑了恶性循环。

所以2021年放开三胎,打压房地产经济,控制房价,其实就是国家的政策思路的表达。

当然,房地产只是一个方面,教育培训,资本剥削,生育焦虑……等等的维度,都必然受到有形之手的管控。

所以,对于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增速放缓的未来趋势,要做好提前适应的心理准备。

4、社会劳动成本会进一步升高,直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前完成转型和升级。

治标更要治本,实事求是的来说,中国的经济红利,高速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面,是基于“血汗工厂”的模式得来的。

从华为在美国遭遇围追堵截,中国资本出海只能买洋垃圾资产的过往表现来看,随着生育率和出生率的降低,中国国内经济老路子的成本,不敢想象。

原本一个工厂500个工人,都是年轻人,人力成本只要30%,随着年轻人口的持续减少,还想走老路子,保持着500个工人的模式,那么成本必然飞涨,最终消灭剩余价值空间。

所以进入2021年,很多传统,高能耗,低产出,压榨劳动剩余价值的行业,产业,工业,实际上已经正式走向了终结的道路。

与其等到被现实淘汰,不如提前自行终止。这也是未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要进行升级和更迭的经济认知和趋势方向。

当然,对于国家为什么卡住货币信用端口,全力从当前的实体经济环境中汇集资源,打压互联网金融和平台经济,其实就是举国之力,从治本的角度上进行产业,技术,科技,工业的突破,这是经济发展的一步关键,因为人口红利这张中国经济王牌,已经快过气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人口问题,先承认问题现实,才谈得上应对和解决。


关于出生率和生育率的讨论和分析,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该有的观点已经陈述清楚。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和趋势,从理科思维的角度来看,去讨论研究分析原因,意义是真的不大,来就来了,发生了就发生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接受和承认现实,然后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

出生率降低,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关注这个影响,比去研究为什么出生率降低,意义价值更大,在大国竞争,经济博弈的国际环境中,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身边的战友牺牲了,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如何取得全面战争的胜利,而不是去找谁打死了战友,报仇雪恨。

研究经济学和历史案例如何精通的经济学家,也做不好投资,发不了大财,一个意思。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关注点和思考逻辑一定是接受现实,适应环境,谋求发展。

而不是去考虑国家应该考虑的,管理群体需要解决的宏观问题。

对于自己的祖国,其实是值得信任和放心的,对于出生率还有生育率的问题,其实国家早已关注到这种情况,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放开生育、增加工作岗位、提高收入、建立健全养老机制,相信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对于普通群体,文章的最后,分享几个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1、人口趋势的惯性,是时代大环境的趋势。

这就意味着个体和普通人是难以对这样的大趋势和惯性产生什么影响,而一切生存发展所要考量的基础,就要建立在“中国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并且延续几年这样的情况上面。

2、经济结构,收入调整必然会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的政策关注领域。

先有条件,才有效果,所以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收入增长保障员工生育的改革和措施,会加速到来。血汗工厂的玩法,没有前途可言。

3、从行业角度来看,会对生育造成负面影响的一切行业,都将遭遇颠覆。

和国家的未来,经济的基础相比,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人口内向型,种群单一化的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为人口服务的主线路愈发清晰。

随着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严峻现实和趋势信号出现,中国国内的经济逻辑,商业模式,还有关联投资,资本方向等等一切和钱有关的东西,都会提升效率,发生重大改变。

这是时代的转身,这是国家的需求。

当然,先适应,先生存,再谈发展,这个基调永远不会改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以上,就是本人对最新出炉的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一些分析,研究和看法。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