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拉专栏 | 倪匡:一方水土养一方大哥







1、匡叔


想不到,近日以87岁高龄逝世的作家倪匡,就是“亦舒的哥哥,倪震的爸爸,周慧敏的公公” 那个匡叔。


1957年,倪匡到中国香港时,22岁。此时,后来跟倪匡并称 “香港四大才子”的浙江人金庸33岁,黄霑和蔡澜都才16岁。金庸和广州人黄霑已先后于1948、1949年移居中国香港。新加坡人蔡澜最晚,要到5年以后1963年才到香港邵氏、嘉禾混片场。


1957年是中国香港报业与影视的黄金时代,后来倪匡和其他三大才子在当地报纸、武侠小说和影视行业混得风生水起,既像邵氏老电影里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纵横香江;也像金庸笔下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家传户诵,各异风采。


△倪匡


2、劳模

1989年,倪匡和黄沾、蔡澜一起在中国香港亚视攒了一台“提问无底限,咸湿明星秀”的粤语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倪匡对正在和尔冬升热恋的张曼玉说:“尔冬升很花心的,绰号韦小宝”。哥几个不是才子不聚头,让你见识什么叫“舌尖上的香港”。


四大才子的带头大哥“南帝”金庸,比“北丐”倪匡大11岁,比“东邪”黄沾、“西毒”蔡澜大17岁,再加上一直有点君子剑岳不群的范儿,就不便跟三个咸湿佬小弟同台争疯了。


这几天网上传了一张倪匡的名片,业务范围:“专写科学神怪社会伦理文艺爱情科学幻想武侠奇情侦探推理小说散文杂文各种论文电影剧本”;还标明“交稿准期 价钱克己”。


这哪里是一张名片,完全是一张市场化的劳模奖状,他一生写了300多本小说,600多部剧本,自称“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一代武侠片宗师张彻的成名作《独臂刀》,就是倪匡编剧;也许他偏爱“独臂”这种残疾美学,帮度假的金庸续写《天龙八部》时,就把阿紫写瞎了。


《明报》老板金庸约他写小说,开的是10块钱1000字,第一个月月底结账,他拿到630块钱的稿费。“这是我第一次拿到一张500块面额的钞票。我和老婆拿着那张大钞笑了半天,商量着怎么办。我老婆要把它存起来,可是我却想把它花掉。当时在香港,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去饭店,5块钱,可以要三个菜一个汤,白饭可以随便吃;去看电影,一张票一块半,我们两个人只要3块钱。”


有趣的事,还有倪匡码字的节奏:1972年他的卫斯理科幻系列小说搁笔,一停6年,到1978年,倪匡的卫斯理又开始科幻了。


△倪匡名片


3、大哥


从1962年倪匡第一部卫斯理小说《钻石花》的文本看,有平江不肖生到金庸这一路新旧武侠小说的底子:


“我面色惨白,道:‘大师伯……原来是你!’在那两枚金莲子之上,我已然知道他就是我的大师伯!我一生所学极杂,但是正式拜师,却是扬州疯丐金二。”


还有点家国情怀:


“他一面替我斟著啤酒,一面道:‘中国人?你打听的是中国人是不是?啊!那中国人,一定是皇帝的亲戚吧!’我告诉他,中国早已没有了皇帝,他却啰啰嗦嗦和我讲起他祖父当年和中国打仗,在北京抬了满箱珠宝回来的事来。我相信他讲的是八国联军之役,当然我不会再有兴趣。我对于中国的珠宝被外国人劫掠一事,还非常的生气”。


也有当时兴起的007电影的火力凶猛:


“直到我出了船舱,才听得震耳欲聋的机枪声,和四条怪龙似的火舌。但是枪声却来得那么短促,立即停止,那当然是四个黑手党徒,身子已然吃饱子子弹的缘故。紧接著,我看到了尼里和几个黑手党徒,冲了上来,我连忙退回船舱之中,踢开了一条尸体,夺过了一柄手提机枪来,不等尼里来到舱口,我的手提机枪,已然怒吼起来!”


还有玄幻小说的煞有介事和小资的文艺和伤感情调:


“我深信隆美尔当年,的确有过惊人的、价值三亿美金的珍宝,藏在海底,但是如今,却已然散失了,散开在整个大海的底下,有许多,可能已然进了鱼腹!我们放弃了再寻找的企图,将钻石花和黎明玫一齐安葬。石菊黯然离我而去。我在开始的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徘徊在黎明玫的坟前,低声地叫著她的名字,回忆著她和我在一起时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而每每在不知不觉中,泪水便滴在她的墓碑之上。”


到如今,倪匡此去,按齿序排名的“香港四大才子”金庸(94岁)、倪匡(87岁)、蔡澜、黄沾(63岁),只剩最小的蔡澜,也81岁了……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大哥。



编辑|谢兵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