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几
人们惯以“橡胶大王”“面粉大王”“糖王”“地产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等词称呼某一行业佼佼者,少有以“马来西亚王”“新加坡王”或“香港王“享誉商界之情况,但“塞班王”陈守仁是个例外。一提塞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离天堂最近的海岛”,蓝天白云碧海银滩,而旅游业堪称塞班经济支柱,不过陈守仁在塞班可不是以旅游业起家。
1985年,陈守仁在塞班办起第一家制衣工厂,其后逐渐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建筑、保险、运输、餐饮、娱乐等领域。短短10余年间,塞班联泰国际有限公司、地产有限公司、国际制衣有限公司、财务公司及银行、建筑公司、运输公司、娱乐公司、食品批发公司、机场维修、旅游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塞班生根发芽。由陈守仁创办的上述“联泰”企业,几乎占据塞班半壁江山,它们不仅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状况,且缴纳高税金,影响塞班的经济增长。陈守仁也因此成为塞班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家,当之无愧的“塞班王”。
“干什么都要争个高低
1930年,陈守仁出生于泉州市郊浮桥镇王宫村,他们一家是泉州、晋江一带典型的番客家庭,祖父陈文阶年轻的时候漂洋过海,去菲律宾谋生,祖母则清守在家里。后来为求生计,父亲陈章桂也跟随祖父的足迹出洋到菲律宾,留下年轻的母亲和年迈祖母共同照料陈守仁及弟弟。
每隔半年陈守仁一家就会收到陈章桂寄回来的侨批(华侨从海外托人寄回来的信件和汇款),吃穿虽不愁,但田里的一些农活还是得靠留守的妇女干。小时候,守仁常跟母亲下田干活,耙田犁地、薅草拾粪,他全都干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菲律宾被日军占领,父亲与家里的联系中断,家中老小的日常生活、农活、家务,全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10岁出头的长子陈守仁自然挑起家中重担,为母亲分担劳务。
陈守仁曾笑谈,他小时候“干活有一股傻劲,干什么都要争个高低,连村里孩子拾猪屎,他也要暗暗地争拾第一”。旧时农田全靠农家肥,猪屎极为有用,每天早上上学之前,傍晚放学后,村童们一手提猪屎筐,一手拿耙子,走街串巷争拾猪屎,陈守仁也在其列。他拾猪屎不靠抢,也不跟人争,而是通过观察“谁家喂猪,谁家不喂猪;谁家的猪是大猪,谁家的猪是小猪;谁家的猪什么时候出栏放牧,大约会在什么地段拉屎”摸索出规律制定自己的走街串巷路线。每次别人毫无所得时,他都能满载而归。这种善于观察及“做什么事都肯动脑筋”的特点,在他后来的商业生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小学毕业后,陈守仁以第一名的或绩考上泉州当年最好的中学晋江县中,不久又转入商业职业学校学习。从家里走到学校,大概5公里,每天往返得两个小时,不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他都没有缺过一堂课。在晋江县中,他遇见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伴侣林碧琴。他在事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林碧琴的默契配合和全心全力的支持。
陈守仁和林碧琴
下南洋,赚得第一桶金
早期自闽粤地区到南洋谋生的人,大多希望能把留在乡下的一两个孩子带过来,一方面增广见闻,另一方面起到辅助作用,顺道培养其学习经商之道。1947年,沿着祖父、父亲走过的路,陈守仁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但初到异地的他没有得到预期的父爱,白天,他在父亲于马尼拉经营的一家小布店当小伙计,晚上到附近一家工读夜校学英文,除了每月工资20元比索(菲律宾法定货币)外,父亲不再资助他生活,交通、理发、看戏、游泳等费用都得自理。那时华人理发店收费远高于本地人开的店子,为了省钱,陈守仁常光顾当地人理发店,饿了,吃块面包,喝杯热水,勉强裏腹。偶尔也独自去乡间跑点生意,扩大棉布销售范围。
帮人写侨批,是陈守仁初在马尼拉的谋生手段之一。由于他在泉州求学,寄宿在亲戚家里时,曾协助亲戚抄写侨批,故对侨汇的运作十分熟悉。1949年菲律宾政府开始实行外汇管制后,按官价兑换率是2比索换1美元,民间黑市为3比1,在菲华侨因为很多都不识字,不懂得凭居住证可以到当地的政府银行申请换外汇,即便有人懂,也不知怎么申报,怎么填表格,通常是买黑市的美金托私人寄侨批。敏锐的陈守仁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1950年,凭借帮父亲经营小布店积攒下来的人脉,陈守仁开始尝试经营侨批生意。他以父亲的店面为担保采取适当优惠政策招揽顾客。别人寄侨批要按比例收代办费,他免收;别人代笔写信要收手续费,他免费。他就是拿客户的居住证,代替他们去申请、填表、办手续,赚取官价和黑市价的差价。每寄3美元赚1元,抛开中间费用纯利不薄。1951年,陈守仁到香港与中资银行的朋友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直接将款转汇国内信局,几年下来,赚了好几万元美金。
1956年,利用做侨批赚到的钱,陈守仁也在马尼拉开起布料店,与父亲的店相隔不远,就在同一条街上,平时还能有个照应。应该说经营布料的生意经,陈守仁完全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但无论店面规模还是货品内容,很快就超过父亲了。
为了推销布料,陈守仁时常长途跋涉到山区。有一次,他经常搭乘的航线发生了坠机事故,第二天,陈守仁仍义无反顾搭乘同一航线去推销布匹,山区居民无不担心他的安全,陈守仁反倒自嘲:“我的身价还不如那位飞行员,更不如那架飞机,怕什么?”
随着陈守仁父子布店生意的扩大,他们在马尼拉建立了自己的棉布仓库,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菲律宾政府于1957年实施“零售商业菲化案”,禁止华人做零售业务,陈守仁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挫折。为了留一条后路,陈氏父子只好到英属婆罗洲(今东马来西亚沙巴州)申请租地开发橡胶园。还未等到树成林,一把大火烧了陈家布店和仓库,损失极为惨重,陈章桂经不住打击,火灾后不到两个月,撒手人寰。家乡尚有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妻子林碧琴又带着儿子远在香港,他们都需要照顾,重担就这样压在了31岁的陈守仁身上。
差点命丧橡胶园,移师香港
好在此时他们还有橡胶园可以经营,为节省家庭开支,陈守仁把妻子及5个年幼的子女从香港接到身边。母亲与弟弟也相继来到婆罗洲,那时的婆罗洲荒芜、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一家近十口人挤在几间简陋木屋里勉强生活。要不是毒蜂事故的发生,陈守仁可能会继续待在东马来西亚种植橡胶,继而成为新一代“橡胶大王”。
那是1963年的夏天,陈守仁带着橡胶园几个土著工人巡查园林,到半山时,一只野蜂在他脸上飞来飞去,没有经验的他摘下斗笠随手一挥,将野蜂拍死,哪知竟酿下大祸。不到半小时,蜂群汹涌而至,陈守仁拿衬衫往头一蒙,顺着山势往下滚,却仍躲不开毒蜂的叮咬。等到土著工人在山中小径找到他时,陈守仁已经奄奄一息,不省人事。他在医院住了两星期才恢复过来,可能是因为当时橡胶业不景气,也可能是陈守仁夫妇对毒蜂心有余悸,适逢几位朋友在香港开办联泰船务贸易公司,经营航务和进出口生意,邀他前去加盟,陈守仁欣然接受。婆罗洲的橡胶园交给了弟弟陈友仁照料。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纺织、成衣以及电子、塑胶、玩具等行业突飞猛进,注册工厂的数目由50年代的3000家猛增至1万多家,出口贸易极为兴旺,因此也带动了金融、地产等行业的高速运行。“联泰”船务开头还很顺利,不到一年的时间,陈守仁又与几位朋友合资成立联顺轮船公司,由他出任总经理,经营东南亚一带的货运。但是随着大航运的发展,阻碍了小型船务公司的上升之路。1968年,几个股东先后退股,陈守仁奋力一搏接下所有股份,将“联顺”并入“联泰”,独自艰苦经营。倚靠贤内助林碧琴在公关工作上的巧妙运转(每次油料公司欠款到了非付不可的时候,她总有理由说服对方,拖延时间,直到能正常运转才偿还),“联泰”终于渡过难关,贸易和船务经营范围遍及东南亚一带,并在台北、高雄设有办事处。
每次陈守仁从一个地方飞到香港启德机场时,林碧琴都会带着相关资料和换洗衣服等在那里,方便他不出机场便可转机去另一个地方处理进出口贸易。
移民关岛,发现电影商机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美国获得关岛控制权后,欲将其打造为西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舰”,在当地进行了诸多兴建工作。陈守仁抓住关岛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商机,派船从香港将水泥、钢筋等材料运往关岛销售,再买下当地拆除下来的旧钢材,销往台湾,一来一往,获利不少。生意的顺利,让他对关岛不免心生感情。关岛商业环境尚好,于香港而言,还是遍地黄金,亟待人们开发的落后之地,思来想去,陈守仁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移民关岛。
1973年,陈守仁举家从香港及菲律宾侨居地迁往关岛。考虑到要在关岛建立陈氏家族的企业点,幼年跟随父母在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奔波的陈亨利(陈守仁长子)也被要求转学到关岛大学读书。陈守仁在关岛注册成立的联泰(关岛)有限公司还是从事老本行——船务运输、进出口贸易,外加房地产业。当时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从布店起家,主要经营运输、贸易的他竟然会与电影业沾上关系。陈亨利也没有想到,当他被父亲要求在关岛调查、联系,试探播映香港电影可能性时,他正在介入一桩后来几乎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业务。
从1965年邵氏公司开始以全新理念拍摄功夫电影起,香港功夫片进入一个黄金时期。1971年由邵氏公司出品的《天下第一拳》正式在海外做商业放映,因该片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成为1973年全球十大卖座电影之一。陈守仁料定在这周遭荒凉、交通不便、生活单调的西太平洋群岛上,香港功夫片必能引发一阵热潮,便从香港托人带了《威震四方》的拷贝,由陈亨利向关岛影剧院推销。
当时关岛总人口约10万人,华人很少,大多都是当地人,外加一些美国官兵。娱乐场所也不多,仅有几家影剧院。陈亨利寻思,“这些没有配音,甚至连英文字幕都没有的中国武打功夫片,在这里播映会有上座率吗?”利用课余时间,他拿着拷贝一家家地跑剧院,向影剧院经理介绍剧情,谈判播映收入的分成比例。为了帮助观众看懂故事情节,他还自己设计海报,将剧情简介翻译成英文,张贴在影剧院门口或热闹的地方。
就是这么一部哑剧电影,出乎意料地在关岛火了起来,几家影剧院争相播映,跑片都来不及,上座率场场爆满。关岛人民的生活实在是太贫乏无味了,精彩纷呈的中国功夫,跌宕起伏的惊险场面和特技镜头自然能够深深抓住他们眼球,关岛人人几乎都成了中国功夫迷。仅一周时间,陈亨利就凭第一部电影挣了3500美元。牛刀小试,竟有如此良好收益,这让陈守仁欣喜不已,此后,中国武打功夫片的电影发行,成了联泰(关岛)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刚开始发行时,林碧琴带着几个孩子亲自摇片、剪接、补片,他们在关岛的公寓几乎成了家庭作坊。有时为了赶第二天的发行,经常深夜摇片,摇得手臂都酸麻得抬不起来。陈守仁雇人将中国功夫片打上英文字幕,配上英语对白,以关岛为基地,销往大洋洲各个岛屿,如塞班岛、贝劳群岛、马绍尔群岛、中途岛、圣诞岛、约翰斯顿岛,等等。后来,他们又从大洋洲地区发展到美国,中南美洲,澳洲,甚至非洲。电影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功夫片,各个地区的动作片、神怪片都有。陈守仁还尝试投资功夫片的拍摄,自己投拍自己推销,建立起一条电影产业链。
对于资本不够的商家,陈氏父子以挂账赊欠、分期付款或拆账分成等方式,协助经营者创造商机,彼此利益均沾。不到10年时间,他们在电影业上收益颇丰,先后发行各国影片2000多部,经销大量放映机,以至于太平洋上几乎所有飞机、轮船能够到达的地方,都上演他们销出的电影。
利用政策发展制衣业
电影发行的成功为陈守仁积累了更多的原始资本,他又把钱相继投在关岛地产、物业方面(建造供孩子及其家庭游玩的室内游乐场等)。他在关岛名望之大,1981年甚至让北马里亚纳群岛首府塞班岛总督专门派特使到关岛首府阿加尼亚,邀请陈守仁及夫人到塞班参观、考察,征询相关意见,探讨塞班的投资环境。陈守仁与塞班缘分就此结下。
考察过后,陈守仁发现塞班虽小,冷僻荒凉,但其地理位置独特。“它是南北太平洋的咽喉,是香港一菲律宾一新加坡一台湾一关岛一日本海上航运的必经之路。一旦繁荣起来,它将成为西南太平洋一颗璀璨的明珠”。陈守仁建议塞班政府采取开放政策,免除繁复的投资审查手续。一年过后陈守仁率先在塞班成立公司,承租当地电影业、娱乐事业及贸易等。
1978年以前,塞班岛属美国托管地,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邦成立后属美国海外自治邦,实行自治,自行选举行政长官和立法机关。美军从塞班撤走后,留下大量货仓交还地方政府,陈氏便向政府以廉价租金租用货仓,依靠当地服装出口美国免配额及关税的政策办起制衣厂。塞班方面也尽量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比如在劳工入境工作签证上给予方便。
整个制衣流程,包括从香港等地采购所需布料、配件,从中国和菲律宾等地招募大量劳工,运用国外全套现代化设备,按照客户指定式样进行裁制,都由陈氏集团包办。陈守仁还聘请了各方专业人士组成一支管理及技术强劲的阵容,相互协作,及时沟通,促进制衣业的发展。创建初期,服装加工的业务比预期要好,订单雪片般飞来,厂房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业务的发展,陈守仁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从代理客运货物到酒店、建筑、保险、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等。塞班岛也从一个人迹稀少的海岛发展为兴旺繁荣的新兴工业区和旅游热点,单以塞班联泰国际制衣有限公司为例,全厂员工2000多人,当地人占1/4,年产量约为100万打。陈守仁不仅为这数万多人口的小岛提供诸多就业机会,还每年缴纳数百万美元税金促进塞班的经济成长。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守仁涉足多个领域:服装、鞋业、箱包、电影院、地产、金融、渔业、保险、旅游、货运、物流、酒店、餐饮、航空公司等,陈氏控股集团以塞班岛为据点,逐步辐射到英国、危地马拉、墨西哥、印尼、菲律宾、日本、中国等地。陈氏家族的商业帝国日渐壮大。而所有的企业陈守仁几乎都仍以“联泰”冠名。“联”指联合朋友,联合业务,“泰”则有平安祥和、稳如泰山之意,这是他在人生谷底开始打造的品牌,这两个字寓意很好,与他有缘,是他的吉星。
晚年,陈守仁和夫人回到香港居住,塞班与关岛的企业交到第四子陈祖龙手中。陈守仁坚信,家和才能万事兴,几个子女虽然分工不同,在各个岗位上忙碌,但每周必须有一次家庭大聚会。其乐融融氛围中,交流沟通企业琐事,别有一番温馨景致。
2001年,美国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塞班岛不再具有优势,服装加工纷纷迁往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国家,而此时陈守仁早已完成华丽转身。经他一手打造的联泰国际集团早已为多元化的跨国企业,经营业务之广,企业、生产基地及员工人数之多,远远超出陈守仁的想象。“塞班王”陈守仁将“联泰”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因,概括为四个字——诚、信、勤、奋:
诚以待人,建立互信,共创事业,同享成果;
信以律己,慎勿轻言,言必有信,树立商誉;
勤能补拙,努力不懈,克服万难,务求尽善;
奋勉图强,戒骄戒躁,自勉自强,成功可期。
他希望能够将此家训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