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艺,叫做“压铁路”,他们热衷于拍摄铁路,那延伸的铁轨,似乎在安静的诉说过往的故事,有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铁路不断升级更新,原来蜿蜒在城市中的铁路逐渐被弃用。无数废弃的铁轨安静的躺在喧嚣闹市的一隅,独自享受岁月与尘埃年复一年的抚摸。
铁路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为了不让其沦为了现代城市的污染源,一些建筑师们将它们改造成公园,用生命的绿色回报那一个峥嵘的时代。
美国纽约High Line Park(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西侧的第十大道南段,是由一条被称作“死亡大道”的废弃铁路改造而成的。公园长达2.3公里,悬空25英尺,纵贯二十多个街区,俯瞰高线公园就像是曼哈顿岛一条美丽的景观长廊,如今是纽约的标志性高空城市公园 。
高线的历史要追溯到1847年,起初这段铁路为振兴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曼哈顿的发展,地面铁路的弊端就显露了出来。高频的交通事故使这里被称为“死亡大道”,西线铁路逐渐被纽约人冷落遗忘,只有想寻找刺激的都市探险家才会来到这里。
1999年左右,铁路面临被拆毁的危险,2个“钉子户”,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站了出来,他们建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Friends of the High Line”(高线之友)。
他们呼吁政府对 High Line 加以维护,并且可以对其公共空间进行再利用,改建成可供市民休憩和交流的公共空间。于是,“空中花园”方案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政府出资了5000万美金,社会筹集了1.5亿的捐助。
高线公园改造旧铁路,成就了全世界最经典的铁路改造案例。现在,这里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地方,每年有500万人慕名来到这里。
高线公园改造了原本荒芜的土地,从周围建筑屋顶上收集雨水进行灌溉,浇筑的混泥土能够长久使用,最大程度上做到节能环保。
原本铁轨上的杂草和石块都被保留下来,顺应着自然的安排,轨道缝隙中的野花在不同的时节盛开,高架沿线的植物图景不断变幻,为昆虫和鸟类创造了理想的栖息地。
高线公园已经成为了纽约的标志,纽约时装周在这里走秀、Coach在这里开夏日派对、Google 纽约分部搬到了这里……废旧的铁轨,又活了!
高线公园的成功启发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他们也想为自己城市的老铁路们复制这个美丽的奇迹,“高线效应”就此产生。
巴黎Promenade plantée(绿荫步道)
绿荫步道的前身是巴士底地区通往巴黎东郊的高架铁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停运,后来这里被改造绿色长廊,长约4公里的步道上,下面是店铺,顶上是公园。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海棠、连翘、樱花……高架铁路边上则有法国梧桐,这样的植物交相成趣,美丽而休闲。
大量巴黎人在这里散步休憩,这里也被孤独星球评为“巴黎非去不可的地点之一”,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在此取景,从这里还能看到里昂站。
日本LOG ROAD DAIKANYAMA
2015年,日本1200名工人四小时完成了东急东横线轨道的地下化,所空出来的线型空间该如何规划?日本园艺设计师斋藤太一打造了这样一个治愈系的都市生活徒步街——LOG ROAD DAIKANYAMA。
LOGROAD DAIKANYAMA 运用原先电车经过的两条线路与狭长腹地,建造出一条弥漫木头与青草香气的绿色步道,并在两旁搭起五座以简洁仓库样式并排的木屋,内部分别开设啤酒工厂、个性咖啡店等。
明亮的光线穿透工业风格的空间让人能一边品尝啤酒一边欣赏酿造过程,计划总监柴田阳子说,希望创造出令人每天都想要经过且能感受到疗愈的空间。
因为有茂盛的植被,即使在盛夏的东京也丝毫不感觉到酷热,走在被保留下的铁道上,木头的香气若隐若现。
德国柏林Südgelände自然公园
Tempelhof调度场是一个典型的废弃铁路站点,它的规模和人流量在二次大战之后逐渐缩减,直至1952年完全关闭。如今,这里已经被开发为城市的主要绿洲,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丛林茂密,植被丰茂。
在调度场附近有一个4000多平米的大厅,以前是修理庞大机车的车间,而如今,这个修理车间吸引很多实验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横跨各个领域,从柏林Festspiele前卫剧院,年轻的舞蹈和表演艺术家,到雄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他们用机车大厅提供必要的创作空间,并在此地积极尝试新的想法。
GrünBerlinGmbH是一家现代化的文化工作室,目前正在设法在机车大厅内创建与艺术、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领域的联系,包括为年轻人提供举办音乐会、讲座、剧院和文化项目场所的可能性。
调度场和一些建筑物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包括“Bruckenmeisterei”(行政楼)和一个水塔。
澳大利亚悉尼The Good Line
与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相比,单个建筑更具有城市活力催化剂放大效应。2015年,悉尼也推出了高架桥公园,将过去通往悉尼海港现在已经废弃的Ultimo海运线变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为悉尼蓬勃发展带来创新和可持续性推动力量。项目由ASPECT工作室和CHROFI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这一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了行人和自行车道路,跨越了城市铁路区、Ultimo社区和达令港。
因其前身是货运铁道航线,所以高架公园被称为“The Goods Line ”。The Goods Line公园刺入悉尼人口最密集地区,如脊椎般联系各个重要区域,比如中央火车站隧道、唐人街、情人港、公园以及各种文化教育媒体机构,也途径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大楼。
The Goods Line公园还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看台,座椅,剧场,儿童游乐区,乒乓球台,草坪,还有必不可少的无线网络支持。
金属打造的桌椅和灯具充满工业感,与铁路过去的工业化身份不谋而合。公园中蜿蜒曲折的道路提供了多用途空间,为人们在快速过境之外,创造了舒适宜人的休憩场所。
新加坡Rail Corridor生命之线
Rail Corridor是一条从新加坡北部延伸至南部的废弃铁路线,全长24公里,贯穿全国,它曾运载过无数跨境列车。铁路始建于1903年,是旧的马来亚铁路的一部分,从新加坡国内一直通到马来西亚。这条铁路因为穿过了新加坡的大多数自然景观。设计者把这次改建的项目称为“生命之线”。
这条铁路线路于2011年最终废弃。因其连接了新加坡很多社区及机构,具有极佳的位置,新加坡发展部门希望利用这条完整的线性公共空间来连接和振兴周边的区域,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宝贵的绿色空间。
包含了自行车库、餐厅和活动空间的火车站公园,生命之线项目关注到了其中的公共空间,并希望能“带来启发、具有可达性、舒适、有纪念性、环境友好,不断增长和变化,这样火车线两侧的社区就可以被编织在一起,并且提供了连续而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提高了整个新加坡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社区发展的催化剂。
“生命之线”犹如一条生态和文化的脊梁,自南向北形成“乡野漫游-雨林之路-艺术之轨”的特色段落。将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应用于市民生活、遗产利用与高密度住区营造;同时,把时间作为设计重构的核心,通过演替和互动达到人、遗产与自然的融合,实现纵贯全国的废弃铁路廊道在未来复兴,为新加坡打造创新性的后花园城市生态设计模式。
旧铁轨的创意改造中,不仅国外有经典案例,中国也有超棒的实践。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老铁路,原是一条于上世纪50年代为备战而建的铁路,也是鹰厦铁路延伸到海边码头的一条专用铁路线,它始于厦门火车站,终至和平码头,全长约4.5公里,贯穿半个厦门岛。这条曾经为打通内陆、对接海运,在国民经济、军事运输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专用铁路线,随着改革开放及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及经济共赢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基本废弃。30年来,这条废弃的铁路线,钢轨、枕木、隧道沉默静卧于杂草丛生中慢慢老去。经市政府近三年来的打造,如今华丽蜕变为一座具有人文气息的带状铁路公园。
铁道从厦门火车站边上的金榜公园起,穿越了老城区、万石植物园、虎溪岩、鸿山公园等风景名胜区,串起一条集休闲、健身、赏心悦目观赏美景的纽带,既有原生态景观,又有现代化城市印记。
公园栈道两旁种满了厦门市花三角梅等各种植物,犹如天然屏风,轻轻地将这座嘈杂且充满诱惑的城市隔开,置身其中如回归自然,身心轻松。每到三角梅盛开的季节,随处行走都是不期而遇的美好。
公园中的“鸿山隧道”最能唤起对老铁路的记忆。“鸿山隧道”全长约700米,北端的隧道入口处左侧有一幅巨大的大理石浮雕,描述着上世纪50年代建设鹰厦铁路的情景;南端入口处的左侧浮雕描述了鹰厦铁路从蒸汽机车时代、电气化改造、动车高铁,直至和谐号动车组驶进厦门岛的沧桑巨变过程。隧道内还有珍贵的鹰厦铁路建设历史图片资料,记载着平凡劳动者的丰功伟绩。
“铁路文化公园”如今不光是厦门铁路交通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厦门人民的一种情感寄托,更是现代人们享受都市慢生活的处所。
中国广西合山十里花廊
广西曾经的煤城合山有广西第一条窄轨铁路,它见证了合山百年的煤矿开采历史。经过一百多年的煤矿开采,合山煤矿资源几近枯竭,曾经运输煤炭的铁路专用线也逐渐被荒废。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给予这座小城历史和美好,让合山人舍不得将它拆除,于是就有了这“百年老矿十里花廊”。
出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考虑,所用材料都是铁路、火车上换下的废旧材料,这些充满沧桑的废旧物资为人们细细道来合山铁路的成长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