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亲,请尽量不要在地铁上吃东西!”车厢不文明行为回潮要不得

夏日炎炎,上海地铁车厢客流稠密,被《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禁止的车厢饮食现象近期又有所回潮。新出炉的《上海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 车内秩序仍然是本季度乘客评价较低的指标,得分仅84.41,被访乘客意见集中在车内饮食和散发小广告的问题上。

就在上月内,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先后四次专门发布提醒,要求乘客不要在车厢内饮食。在地铁官方发布的提醒信息后面,有很多市民议论纷纷,众口一词要求对饮食现象回潮现象加强管理。有人认为光提醒是不够的。网友“某包”表示:“能罚款么?重金的那种。光说有毛用?太多人当耳旁风了。还有人地铁里吃榴莲呢。”

进入夏季以来,地铁车厢“吃东西”的镜头经常可见

一位阿姨和颜悦色出面有效果

当初,乘客守则明确车厢不能饮食,各种渠道的提醒不断发布,车厢饮食的镜头顿时消失了许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宣传力度的减弱,不文明行为有所回潮。

前天上午早高峰,周到记者在地铁1号线亲眼目睹如下一幕:一位小伙子坐在座位上,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捧着馒头大快朵颐起来。记者与之隔开了3、4人的距离也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期间引起了旁边有一位中年女子的反应,她用平静的语调说了一句:“车厢里不能吃东西的呀。”小伙子态度不错,好像是解释说自己赶着上班,在外面吃早饭没时间了。中年女子耐心规劝之:“你早上早起几分钟好了,挤出的不光是吃早餐的时间,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对你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真的是时间来不及,你出了地铁后再吃也可以的嘛。”小伙子听后似乎自觉理亏,停止了饮食,并起身准备下车。

对阿姨的很有“修养”的提醒,一旁有乘客表示赞赏。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情形是无人上前去制止。一位乘客说:“不好意思,我基本没有见到有人去管。”有的说:“地铁在运行的时候车上极少见到工作人员,而乘客一般很少会去管人家吃东西这些事。”

乘客座位下的食物残渣令人摇头

一度有过的车厢广播提醒已难得听到

不久前,也是在1号线车厢,一名女乘客拿着杯子喝豆浆,孰料杯子有点小漏,豆浆滴在旁边一名男乘客的皮包上,随即引发一场争吵。“车厢已经很挤。你怎么还喝东西!”男乘客指责道。“我就喝了一口,你管得着吗!”女乘客反唇相讥。男乘客责备对方不该在拥挤车厢内饮食,破坏了地铁的规定;女乘客则不买账:“你把规定条文拿出来给我看看。”

其实,地铁的每节车厢都张贴着《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第十一条明示:“乘客应当自觉保持车站、车厢文明卫生,不得在列车车厢内饮食。”

不过,以前一度出现的车厢广播提醒语:“请遵守乘客守则,不要在车厢饮食”,目前已很少响起。 为此,网友“乃伊组特-天鸣”呼吁:“车厢里广播多吼吼啊!”

在车厢内,安保巡视也是有的,一旦发现乘客有饮食行为会予以劝阻,可安保人手有限,不可能在每趟列车内都有布置。而站务员也是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干预”乘客饮食,“我们在站台上执勤,看到车厢内有乘客饮食,最多也就是上前劝阻一下,等列车一开我们要退出车厢,而乘客往往又是照吃不误。对于乘客饮食的行为,真的是很难管。”

不文明行为能否被纳入个人信用纪录

在地铁内吃喝,有人觉得“反正有人专门清理”,因而再三违规。目前,国际轨道运营已经普遍禁止地铁饮食。比如在新加坡,对地铁内吃喝作出严厉禁止规定,甚至喝开水、矿泉水、把糖含在嘴里进地铁也不允许,初犯者可罚款3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可罚最高500新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运营方主要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乘客进到地铁内,保证乘客的安全是地铁公司的首要责任。从国际化城市而言,不但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 对于乘客在地铁车厢内饮食,沪上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禁绝,只是在《乘客守则》上提出了要求。 为此大家文明出行还是尽量从自身做起。

有市民提出,对车厢饮食的行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纳入个人信用不良纪录。上海是否可以参考北京市交通委制订的《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将车厢饮食等行为也纳入个人信用的管理范畴。

在没有更有力的规定出台之前,上海地铁多借助频繁提醒:“车厢空间相对封闭且人多,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会有异味;一旦被挤撞或列车急停,那么食物尤其是液态食物,很容易沾染到别的乘客身上,带给别人困扰;被遗弃在轨道和垃圾桶里的食物,还会招来老鼠和小强;老鼠横行,会给地铁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亲,请尽量不要在地铁上吃东西。”

大家对《守则》应当自觉遵守,不在车厢内饮食,这是毫无疑问的。若遇类似情况,可拨打64370000服务热线或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运营方也表示,将持续加强巡视监督,与市民乘客一起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