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泰国的疫情发展,许多人其实早已经失去了兴趣。
与单日新增2W+的美国、3W+的巴西、1W+的印度、俄罗斯相比,泰国与中国出现大规模疫情反弹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于是,大家的关注点换了一个方向——
“啥时候,中泰之间能够恢复自由通航呢?”
而且最好是,飞过去,飞回来,两趟都不用隔离的那种?
前两天一则“旅游泡泡计划”的新闻,意外地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
信息中提到,泰国有意加入国际间的一种被称为“旅行泡泡”的双边认证行动,与一些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国家,或者这些国家的某些低风险地区,双向认证彼此的防疫标准,并逐步推行“双向旅行免隔离”的试点。
虽然,这只是一个动议,目前还停留在“泰国政府正打算考虑这样做”的阶段,离“实际实施”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但是听着,就让人觉得特别振奋。
“疫情控制良好的国家”——中国不就是嘛。这么说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有希望飞去泰国,不用隔离,落地开玩;回到中国后,不用隔离,落地开工嘛?
先来看看,这个所谓的“旅游泡泡”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个“泡泡”不是泰国的发明,也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条约,而是部分国家彼此间“结对通航”的一个试水行动。
这是个新东西,并没有在国际间大规模运行,参与者不多,具体效果还不详。
简单来说,玩法是这样的:
A国和B国,关系好,交情铁,防疫状况和医疗水平接近。
于是,彼此商量好了,各自维持对境外所有其他国家的旅行禁令,单独对彼此进行开放。
两国民众往返两国间,均不需要进行14天的常规隔离,或者大大缩短隔离时间;同时在A国进行的检疫检测,也能得到B国的同等认可。
就像是用一个泡泡,将两国(某些特定区域)包在了一起,内部连通如一,对外依旧隔绝。
最早,这个“泡泡行动”在4月间由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发起。
这三国,历史上基本就是个三胞胎,疫情控制也都不错,从四月份开始就仅有每日十几例的新增。
在这一基础上,欧盟计划吹一个更大的泡泡,建立一个27国的内部通行方案。
但是由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疫情较为严重,依旧停留在每日新增500例的水平,因此欧盟邻国未必乐意和它一起罩在“一个泡泡里”。
到了5月中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签了约,搞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泡泡。
大家也知道,袋鼠国和奇异鸟国,也算是英联邦下的双黄蛋,双边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人员往来频繁。
新西兰支柱产业旅游业,40%以上的游客来自于隔壁澳大利亚。
加上这两家疫情控制不错,社会经济和医疗发展水准都相似,乡里乡亲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于是便也搞了这“旅行泡泡”。
而在五月初和六月初,中国分别和韩国、新加坡建立了“旅行泡泡”。
新加坡和中国上海、重庆、天津、江苏、浙江、广东之间恢复了部分商务旅行,首尔到上海之间的商务旅行也得到了恢复。
在上述城市之间持商务签证进行旅行,只需要进行检疫、落地之后不得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隔离两天。
日本也对澳大利亚、泰国、新西兰、越南放宽了旅行限制,也算是一个低配版的“旅行泡泡”。
看到东亚各国之间开始“吹泡泡”,泰国十分羡慕,也很想加入。
于是,巴育总理要求泰国旅游体育部“进行研究”并且积极与外国进行“接触与商谈”。
所有的公开报道中,均没有提及泰国究竟要找哪些“防疫表现较好”的国家去“洽谈”。
但是,由于泰国劳工的主要输出地欧洲、中东疫情仍未显著缓解,因此泰国将要去结对洽谈的地区,很大概率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东盟邻国。
我们在泰中国人,最关心的当然是中国与泰国之间能否实现“双向免隔离”。
但是目前看来,两国之间在短期内建立这种“旅行泡泡”机制的可能性,并不明朗。
倒不是泰国不乐意,而是中国太谨慎。
况且就算中泰之间建立“旅行泡泡”,也暂时只是针对商务签证,而不包含游客。
中泰两国的疫情现状都比较相似,本土病例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每日仍然会出现10例左右的境外输入病例。
泰国主要的境外游客来源国当中,只有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
但中国对境外入境人员的防疫措施,至今仍旧十分严格。
对境外中国居民的回国尚且要实行严格而昂贵的隔离,就更不可能为了泰国旅游业的复苏,而取消对赴泰游客的隔离,任由大量游客从泰国返回中国。
即便泰国同意开放国门,只要中国依旧执行“境外归国自费隔离”的措施,就注定了中国游客不可能大量前往泰国。
因此即便“中泰泡泡”能够先从中国定点城市先开始,它也不可能成为中泰之间旅游业复苏的灵丹妙药。
不能对它寄予太大的期待,它是解冻的先声,却并非放水的信号。
也不用杞人忧天,担心这东西会是什么洪水猛兽。
祝愿,中泰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往来,能够恢复到曾经的盛景。
我们也希望,困在海外的游子与旅人,终能坐上回国的且不那么天价的航班;在中国宅了一整个夏天的驴友,能够踏上前往泰国的,不需要担心隔离的旅程。
但是,人类社会从新冠阴影之下的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缓慢的过程。
不太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宣布胜利,以及胜利之后的全面归位。
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点一点的放宽,一寸一寸地推进,从全面封锁转为局部隔离,长期隔离转为短期观察。
“旅行泡泡”作为一种备选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长远的思路,而非当下可期的现实。
在从7月到10月的“第四轮解封过渡期”中,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中国一些城市率先试水与泰国的缓慢开放。
假如这种开放不出现疫情反弹,则开放的范围将有望逐渐扩大。
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旅行泡泡”就意味着随便来,随便回。
也不用杞人忧天,担心“旅行泡泡”就意味着不设防,随便逛。
该来临的,总会来的。
只是这一回,它注定会来得比较磨蹭罢了。
(文/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