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2日报道,中国承诺深化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受访学者指出,中国已成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最主要、参与意愿最高的国家,湄公河区内国家的外交立场多少会受中国牵制,这是东盟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天(1月10日)下午在柬埔寨金边,与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和缅甸的领导人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李克强在会上表示,中国希望与湄公河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水利设施建设、农业、人力资源、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性价比高的水利电力装备和工程建设力量,以及雄厚的基建和发展资金,为其周边国家所需。
李克强:澜湄合作机制 最具活力最富成果
过去30多年来,跨政府组织湄公河委员会以及日本、美国、泰国等国,都曾尝试在湄公河地区发挥引领作用。李克强在会上表示,2015年底成立的澜湄合作机制现已成为湄公河地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机制之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现在是湄公河地区影响力最大、能力最强,参与意愿最高的区外国家。”
他认为,虽然中国和其他成员国参与这个机制的主观意愿不是为了削弱亚细安在区域事务中的中心地位,但机制客观、实际的结果却是,澜湄合作多少会对亚细安的团结造成影响。
中南半岛国家 经济上更依靠中国
李明江说:“中南半岛的国家在经济上会越来越多地依靠中国,并与中国形成更加不对称的经济依赖关系。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会转换成政治和外交影响力。这会使得中南半岛国家在南中国海等东盟事务上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牵制。”
东盟近年尝试就南中国海问题表态时,有几次因为柬埔寨、老挝等国的否决而无法达成共识。
至于水资源管理方面,美国环保组织国际河流统计,中国在湄公河上游的澜沧江建了八座水坝并计划再建更多。有舆论担心,这可能会对下游国家造成灌溉、渔资源、水利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查道炯认为,这方面的顾虑可能没有舆论所说的那么严重。他向本报解释,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占全流域面积的21%和水量的16%,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水来自下游地区。
他表示,中国境内的水坝的确改变了河水的天然流动,但中国并没有将河水调往其他流域,也就是说下泄地表水的总量基本不变。另外,旱季时上游水库还可发挥为下游河流储存、稳定下泄水量的功能。
他说:“跨国水资源问题不仅是一个水量的分配问题。上游(澜沧江)沿岸的居民,跟下游(湄公河)沿岸的居民一样,有使用他们家门口流过的水的权利。如何节约用水、在发生了水污染的情形下,上游如何及时有效通知下游避险、清污,包括在上游没有建坝的情形下,才是要合作的领域。”
来源:联合早报
编辑:陈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