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是一座金光耀眼的城市,亮丽得出人意料
白天,在旱季耀眼灼热的阳光里,或者在雨季光影变幻的天空下,金边呈现出一派金光灿烂的景象。
金边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今天的街道格局是法国人统治时期的遗产,而点缀其间的王宫与六座金顶古佛寺,早在15世纪上半叶就有了。高棉研究者喜欢说,高棉是建造在信仰与水利基础上的国家,在吴哥如此,在金边也不离其宗:有人生活的地方必有佛寺,因为每一个柬埔寨人从出生、成长、婚嫁到离世,都离不开佛寺;至于水利,虽然金边不像吴哥地区一样池塘遍布,但洞里萨河与湄公河交汇形成的四面河,加上湄公河下游密布的河网,是金边城的天然水系,比起吴哥地区靠人力维护的水利工程,需要动员的人工劳力大为减少。
20世纪60年代的金边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据说,新加坡的开国领导人李光耀访问柬埔寨时,对金边的繁荣羡慕不已。谁料30年之后,新加坡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小龙,而柬埔寨则经历了长达30年的战争,落入贫困陷阱,一代人的时间,一切都调了个个儿。
消失于历史伤口深处的“东方小巴黎”
作为外国人,法新社记者钟斯万(Jon Swan)赶上了柬埔寨金色年代的尾巴。他在《时间之河》(River of Time)中有过诗一般的描写:
1970年初的金边让人心弛神迷:白天,长袍剃发的和尚在花树盛开的街道上游走,白衣蓝裙的女学生面带迷人微笑,举起茉莉花环让你拍照;晚上,在古老王宫前,恋人们沿着河畔悠然漫步。公园里有大象可以骑乘。叮叮当当的铃声,从金边塔山顶的圣寺传来。那座山是这座城市的由来。
闹闹哄哄的欧洲人离开以后,这里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战争正向这里走来,但优雅从容的生活并不是一夜间消失了,而是像一团绳线一样被逐渐拆解的。生命轮回流转,在家庭里,在佛教徒的节日里,在季节的哼唱里,一如高棉文化鼎盛时期的吴哥时代。
不过可惜的是,除了文字记载,我没能找到金边“东方小巴黎”时期的照片。我想,这大概跟上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历史上那场空前的浩劫不无关系吧,毕竟,当时所有的城市人口都被强制“上山下乡”然后又被有计划地肉体消灭了,所有的私人财产亦被充公,因此,现在的人们,想寻找到一张红色高棉之前的柬埔寨老照片是那么的困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明的摧残带来的恶果并不下于对人命的屠戮,何况,那个可恶的红色高棉还二者兼具。
此刻的我,也就只能对着文字怀想金边曾经的绝代风华了。
金边的金色年代正在回来
眼下,金边的金色年代正在回来。除从机场到市区的俄罗斯大道之外,金边城中心的主要街道或用王族的名字命名,或用五六十年代国际政坛上风云人物的名字命名。比如西哈努克大道、诺罗敦大道、莫尼旺大道、毛泽东大道、尼赫鲁大道、戴高乐大道、金日成大道……这些街道的命名大多产生在那个金色年代。现在这些街道上总会出现新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新的景观。
夜幕之下,一个隐秘的常识昭然若揭:如果想拥有一座城市,得先用步履临摹它的街道,最后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