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的航海生涯(8)

在非洲卸完货之后,船空放约旦亚喀巴。亚喀巴(阿拉伯语: العقبة‎, Al-ʻAqabah)是约旦最南端的一个海滨城市,也是约旦唯一的海港。事实上约旦全国的出口商品都是从这里输出的。港口在红海的最北端,在锚地里面抛锚等待进港消息的时候,远远望去,能把三个国家的风景尽收眼底。左边是以色列,前面是埃及,右边是约旦。唯有以色列这边,远远看去的时候,能够见着绿色的树木。约旦和埃及一眼看去,尽是沙漠。遗憾的是该港口装货速度太快,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装好了,没有机会下地,没有机会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印度的加尔各答卸完货之后。接下来是印度的帕拉迪普装矿回长江里面的港口。听到航次任务能回国内后,大家都很高兴。毕竟出来好几个月了,转一圈下来,去了好几个国家,最终还是觉得国内亲切。还有的就是,有好几个同事回到国内就可以休假回家了。

帕拉迪普装的是硌矿,比重大。一万多吨货装在大仓里面,看上去只有那么一点点。由于货物的重心低,过印度洋的时候,一点点风浪都摇得很厉害。到时间快要休假的兄弟,开始找部门长向公司申请休假了。接下来船经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锚地加油补充备件物料。

一天晚饭后,老轨找我说公司来通知了,回到国内,常熟卸货之后,去黄埔。计划在装货港,部分船员换班,安排我实习生转正,接机工。休假的船员过了新加坡之后,开始收拾行李,即使正式离船换班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休假人员都是早早就把行李收拾好,把给家人买的礼物,异国他乡带回的特产,一两瓶好酒,一两条免税的香烟都装进箱子。过两天又会取出来看看,怕还有啥遗漏,重新收纳一下。到后来自己休假离船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也算是明白了,那是归家心切的表现。即使是瞎折腾,但这样似乎能让自己感觉离家更近一点。老同志们都习惯了,来来去去,人休船不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朝夕相处几个月的兄弟同事马上就要分开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因为我们都知道,有缘分的话,有些人可能还会同船,还会有重逢的机会,大部分同事,可能以后难得再有机会相遇了。

做第一条船“顺义”轮的时候,我家里是没有基本工资的,即使第二个航次我接班顶上了机工岗位也没有。不过船上倒是可以拿到不少的钱,有伙食结余,劳务费,加餐费……船上发的都是美金。一个航次回到国内,我大概领了有一两千美金。当时美金比价高,可以换到八块七甚至九块。回到黄埔后,我把所有的美金都换了,从邮局给家里寄了八千块。由于当时的汇票是要先寄到村上,几乎整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出门工作三四个月就能寄回那么多钱,几乎是别的打工人一年的收入。父母也觉得,那么辛苦的供我读书,终于看到了回报。

在那个年代,大家普遍工资都不高,相对来说,海员的自豪感优越感还是挺足的。然而这么些年过去,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待遇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海员的工资虽说也经历几次大幅度的提升,但差距和比例并不明显,所以大家对航海职业的认同感,幸福感却普遍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