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看这些潮汕商业大佬们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做什么?

李嘉诚

李嘉诚: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1943 年,14 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1945 年李嘉诚被调入一间钟表店当店员。1947 年,李嘉诚不愿长期寄人篱下,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直到 1950 年,李嘉诚用省吃俭用存下的 7000 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其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而如今创造了连续十几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的神话···

马化腾

马化腾:干了五年每月工资只有1100元

1993 年,马化腾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润迅通讯做编程工程师,使用C语言做网络寻呼,每月工资 1100 元。“我当时是不看工资多少的,只要喜欢、学有所用就很高兴了。”马化腾在润迅一干就是5年之久。润讯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也给了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马化腾认为:并不只是创业才能成功,有一个发挥个人所长和施展的舞台更重要。他甚至表示,如果当初不是觉得没有发展空间,自己也不会出来创业。多位前润讯的老员工在回忆起马化腾时,都觉得当年小马很不起眼,一点都不显山露水,很低调。

马化腾现为腾讯创始人兼CEO,个人财富接近190亿美元。

陈汉士

⑶ 陈汉士:店员、教员

他本是身无分文的潮汕郎,上世纪50年代初,他辍学离开生养的家乡潮阳谷饶,远渡重洋来到泰国,先后以店员和中文教员身份赚取家用谋生活。60年代初,他开 始从事海产品加工,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聪明睿智的头脑,创办起颇具规模的食品罐头公司。管理上,他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体制,形成独特的陈氏 经营管理理念,使“泰万盛企业”从泰国扩展到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成为拥有10多间共3万多名员工的工厂,拥有世界第二大金枪鱼罐头工厂,他也被授予 “金枪鱼大王”称号。

黄光裕

⑷:黄光裕(捡垃圾,到内蒙古谋生计)

黄光裕1969年5月9日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凤壶村。黄光裕出生时,家庭已是窘迫清贫。由是,少年黄光裕常与兄长黄俊钦,拾捡垃圾以补家用。环境所限,黄光裕初中肄业,16岁随其兄黄俊钦北上内蒙古谋生计。一年后,两兄弟一起来到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在珠市口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开始经销家用电器,并在1987年1月1日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现已创下“国美帝国”,黄光裕曾三次问鼎“胡润版”中国首富,被称为中国最会经商的人。

蔡东青

⑸:蔡东青(借钱开手工作坊生产小喇叭)

1969年,蔡东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产,后回乡务农。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地干活,用收成去换回所需。日子十分艰难。蔡东青初中毕业,面临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说是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

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个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这些作坊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但所生产的—些制品却很有销路。蔡东青东凑西借,用800元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这是一种可以吹出声响的玩具,适合低幼儿童。蔡东青的家庭小作坊虽然极其简陋,但效益却相当不错。

蔡东青现为奥飞娱乐董事长。

姚振华

⑹ 姚振华:“卖菜”

姚振华198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时期,他就已有颗出人头地的心。当时,华南理工开始推行第二专业,姚振华成了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并最终以工业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双专业从华南理工毕业。

其时,国家大力推动“菜篮子工程”,本身就是学食品工程的姚振华,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个行当,和弟弟姚建辉一起创立了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有了所谓“卖菜”的出身。

如今,获得第一桶金之后便已迅速地开始了鸡生蛋,蛋再生鸡的发展之道。1998年,他在福田区搞到一块土地,开发了建筑面积9.93万平米,名为中港城的商业房项目,并于2000年正式开盘,由此进入到房地产开发领域,并以黄金地段、超低成本获得了过亿的超级利润。

姚文琛

⑺姚文琛:国企→下海→开厂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的1982年,姚文琛从国企下海,最初开了一家小型的日用百货店。尽管从开张第一天起,小百货的生意就很红火。但在经营小商品的过程中,姚文琛逐渐发现扑克牌的销路出奇地好,他决定开自己的扑克牌厂。

姚文琛现任现任上海姚记扑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凯旋

陈凯旋:农民工

广东普宁人陈凯旋在“文革”中长大,读完高中后辍学,到广州做民工。

打了几年散工后,他回到普宁,通过倒腾洗衣粉买卖赚到第一桶金。生意越干越顺手以后,他意识到当二道贩子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琢磨要自己开厂,创品牌。

7岁做民工,36岁开公司的他,从贴牌销售洗衣粉起家,把一个皮包公司干成了洗涤用品市场份额第一,年营收上百亿人民币的中国日化龙头企业。

林国芳

林国芳:车站边的士多店店主

林国芳在泰国的伯父写信告诫说,深圳正在搞改革开放,让他到深圳闯闯。于是他开始前往深圳。

那一年林国芳才24岁,他发现深圳东门汽车站那里人流很旺,但是没有买水的地方。于是在那附近开了第一个士多店,卖饮料和吃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这是深圳的第一个个体户。后来又做过水果生意,为了控制成本和保证新鲜,连夜去大连进货,晚上睡在瓦棚里面。

这两个生意都做得不错。但是林国芳开自己的玩笑说,“这些东西都会发霉,我想找一个不会发霉的行业,可以扎根下去的行业。”

于是就有了现在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林国芳。

陈钦鹏

陈钦鹏:百货商店销售员

陈钦鹏,1971年出生于广东潮阳。陈钦鹏经常笑憨憨的,看起来很温和,难以想象他小时候因跟老师打架,被开除了。以至于他17岁便出来闯天下。

去到深圳后,陈钦鹏17岁做的是小百货推销,什么都做,包括五金、内衣、文具、化妆品等等,那段时间里,即使让他试穿内衣,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做了。

20岁创立公司,一开始便花重金做品牌,从全国文件夹第一品牌到办公集成供应商,再到如今齐心文具登陆A股。

李东生

⑾ 李东生:技术工

三十多年前,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李东生毅然放弃进入政府机关,选择去TTK家庭电器公司(TCL前身)做一名技术工。如今,担任董事长兼总裁的他,带领着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的TCL集团,先后成功进行企业改制,奋力迎接全球化浪潮,迅速摆脱低迷整合期,积极应对行业科技革新。三十年风起云涌,展现了这位来自广东揭西潮商的国际化魄力与企业运营才能。

蔡志明

⑿ 蔡志明:从推销员到世界玩具大王

蔡志明1969年中学预科毕业,在一家玩具工厂担任推销员。3年之后,成立旭日实业开始创业。

蔡志明并非一开始创业就这么顺风顺水。《玩具城》(Toy Town)书中描述了上世纪70 年代时,当时还很穷的企业家蔡志明如何夜以继日地打造业务、控制成本。书中这样写道:“在九龙的组屋区,每晚家庭主妇们翘首以待众人熟悉的蔡志明驾着货车到达。居室内堆着一箱箱刚组装好的给史努比收藏品配备的降落伞配件。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玩具厂的老板和亿万富翁的蔡志明,在高层住宅楼挨家挨户拜访,教人们如何加工玩具、收集当天的成品并按件付酬。”

蔡志明现为旭日国际集团主席,旭日国际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商,蔡志明也有玩具大王之称。在去年(2015年)胡润华人富豪榜上身家达到了200亿。

来源: 天下潮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