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欧时元旦社论 | 2021年:人类四大挑战呼唤“命运共同体”

12月27日,人类临近跨越21世纪至暗时刻的“黑天鹅年”关口,欧盟27国同时开打“新冠疫苗”。这个事件透露出的信息再清楚不过--给被两轮疫情涂炭后、面临第三波疫情大潮的这块大陆,带来新年的希望。

12月27日,78岁老人Mauricette成为法国首位接种新冠疫苗者。(法新社图)


如果说本世纪开局之年的9.11事件一直被美国人视为最大国殇,那么今天它已被“美国新冠2020”无情取代。美国单日因新冠死亡人数,已无数次超越9.11,年底的疫情死亡总数更是朝着35万挺进。美国正在期待,通过打疫苗与新总统抗疫方略的改弦更张,能给2021带来希望。

在亚洲的中国文化圈,无论是大国中国还是小国新加坡,无论是中国的港澳台地区还是日本韩国,总体看,其抗疫答卷都要好于其它区域。尤其是中国年初率先遭遇新冠,虽仓促迎战有措手不及之感,但凭“举一国之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两个月内迅速扑灭疫情,一路追杀病毒直至“清零”,继而以“持久战”心态,以高科技领衔,携民意支持,继续严防死守,将可能的第二波疫情扼杀于“摇篮”,如履薄冰至今,使中国几乎成为独立于疫区之外的唯一“太平”大国。

2020年,无疑是旅欧华侨华人最难的一年。1月到3月,忧心全系祖(籍)国,爱心全献家乡人。如潮水一般的抗疫物资无私捐助,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抗疫“上半场”;4月到7月,欧洲疫情高峰,华侨华人华丽转身,在自己族群“典范抗疫”的同时,向当地医疗、行政机构大批捐赠紧缺医疗物资,顶着误解乃至歧视的风风雨雨,支援“第二故乡”,勇打抗疫“下半场”,昂起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充满大爱的头颅。

这样的2020,会孕育出一个什么样的2021?黑色中会闪烁出什么样的亮色?挑战与机遇并存是老生常谈还是常做常新?东西方抗疫的不同加深了文明冲突还是呼唤着文化互鉴?不同视角,就会答案迥异。冷战思维下的意识形态为先、思想对峙、经济脱钩、制裁打压,还是和合思维下的文明平等互鉴、相互尊重、经济互补、管控分歧,结果必然南辕北辙;用悲观的态度忍受人生磨难,还是以乐观态度抱团面对未来,国民心态自然也不啻霄壤。旅欧华侨华人,自然属于后者。用他们务实进取的视角,看到的2021,有无数挑战,也有化挑战为机遇的广阔空间。

在新年诸多挑战中,四大挑战堪称核心:

首先,疫情防控与疫苗作用依然是全球抗疫成败的关键词,疫苗的分配与“去歧视”则是各国社会公平承诺的试金石。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疫情震中美国仍处于疫情高峰地带,迄今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波,恐怕2021还会继续领跑。拜登能否仅仅以“请回福奇”来改变美国抗疫方略?恐怕对实质性阻断疫情仍是力有不逮。怎么办,恐怕除了向体量可以相提并论的抗疫典范中国学习外,在美国体制下将抄中国作业做到“最大化”,而不再妖魔化,别无他途。美国可以采鸵鸟政策继续攻击中国数字造假,但不能自欺欺人,认为武汉狂欢与长沙圣诞的普通百姓都在演戏。

众所周知,欧洲面临第三波疫情,专家倾向于说“非常可能”。欧洲明年怎么办?药方是除了“体制下允许抄的中国作业最大化”这一点外,必须“结束各自为政,发挥欧盟作用”,也就是“举一盟之力办好一件事”,用两个字总结就是“团结”。可喜的是,年末的欧盟汲取了春天抗疫步伐不一的教训,在“欧盟重振基金”的分派上,体现出团结意愿。27国更选在27日共同开打疫苗,刻意加强了统一行动的象征性色彩。2021年须再接再厉。

法媒称,选在27日很有讲究。27象征目前欧盟的27个成员国;12月27日也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的生日。

年末传来英国病毒变异加快传播的坏消息,病毒变异有多毒,疫情如何止步消弭,疫苗是关键。

年末欧美三大疫苗问世,欧美国家领导人亦多次表态要在打疫苗问题上体现“社会公平”,给人类带来希望。中国则率先提倡“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其兼济天下决心昭然。中国、俄罗斯多只疫苗已经在其国内以及“第三世界”多国开打,由于其产能巨大,必将为世界范围“疫苗公平”做出贡献。但全人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种疫苗,同样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国能否团结一致,携手并进,彰显人道主义与社会公正,是一大考验。

第二个挑战是世界在与病毒共舞的年度,能否拯救止损濒危的经济。

《2021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尽管第三季度回弹,全年GDP增速仍为-4.9%,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堪称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专家普遍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失业增加、增长动力不足、贫困化加剧三大挑战。即使在疫苗“顺利按时接种并有效”的情况下,明年GDP增速也被下调至4.5%左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首先结束疫情恢复经济的国家,其率先复苏,成为年内唯一走上正增长之路大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这个经济的复苏,已经在年末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抓手。2021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重心进一步加速向亚太转移,已成趋势。

疫情不请自到,总是给人类提出无数悖论。在疫情肆虐之际,欧美的“格言”是要把医疗物资的生产权回归本土,是新一轮“逆全球化”思维;美国更是高喊“美国优先”、一边敲欧洲竹杠、一边与中国脱钩……然而年末盘点,结果如何?

12月15日,《纽约时报》刊登美国从中国进口不降反升的长篇文章,普通美国家庭在节日期间大量购买中国家具、电器、玩具等产品,继续推高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明关税大棒效力失灵,脱钩论已成无稽之谈的笑柄。岁末欧英双方均做出巨大让步,终达成双赢脱欧贸易协定,说明危急时刻“和为贵”才是正道,抗疫加经济,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年末亚太国家签署的RCEP,举世瞩目,均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在未来世界经济复苏大战中“必须合作”的注脚。

欧中关系的重头戏--“欧中投资贸易协定”也于30日奏响凯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领导人默克尔、马克龙等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共同为这一历史性双赢协议“剪彩”,是中欧两个大陆利益大于分歧、“和则两利”、结伴面向未来的最好诠释。

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8日,中国发布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外商投资范围再扩大,而目的并非仅仅考虑外商利益,也是中国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举措。中国明年还将进一步主动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些扩大开放的措施说明,中国要搞好2021经济,也不能只靠一己之力。世界本已联通,本应持续开放。保护主义被2020继续证明毫无出路。

第三大挑战来自于全球治理能否重回“多边主义”。毋庸讳言,剑拔弩张的美中关系,给世界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一以贯之的对中国政治、经济、交往的全方位打压遏制,在2020疫情年呈歇斯底里、破罐破摔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指望疫情年西方集体讨伐中国的舆论攻势、形成反华包围圈的企图,已经土崩瓦解。RCEP的中国赢局暂且不论,美国联手欧洲制衡中国之策,也说不上成功。中欧求同存异,有高层互访,多次首脑视频峰会,9月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年底历经7年艰苦谈判,终于就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协议,并为下一步的中欧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打开了大门。中欧互动,都在重复一个词---“多边主义”。如果说在封堵华为这个孤立事件上,美国在欧洲取得部分成果,但年尾华为忽然宣布在法国设厂事件,岂止大坝之蚁穴?

美国又一年的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除了搞乱中东、削弱伊朗初见成效,其他乏善可陈。国内种族矛盾凸显,大批穷人失业,国民空前分裂。特朗普在年末搞个人霸权,特赦一众贪腐亲友,并在高尔夫球场对每天数千新冠亡魂不置一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并未使美国“伟大”,而制度缺陷更使美国威信扫地。2021美国重新站起来的唯一姿势只能是重返“多边主义”。

让人类越来越有危机感的“气候变化”,堪称第四大挑战。对此,中美双方均提供了一个利好,中国加大减排力度,美国明年重回《巴黎协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郑重宣告:“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对此,即使西方舆论也不吝给予好评。《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作出新承诺,并触动美国。尽管拜登宣布重回巴黎协定并非中国之功,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主动“加码”减排,举世称赞。而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各领域合作,历来是欧中之间共识最强的合作之一。从明年有一系列环保峰会以及重大活动的安排看,在新冠疫情已进一步触发人类反思与自然关系的情势下,世界理应团结一致,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有所作为。

诚然,注定与疫情继续共舞的2021年,全球范围的巨大挑战远不止这四项。但如前所述,这四大挑战可否化险为夷,其“解药”均指向同一方向:文明包容、文化互鉴、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团结一致、互通有无、相互扶助、抱团取暖。而这些务实求真、力求多赢作为,都在呼唤同一个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眸海外华侨华人“一肩担双义,抗疫利两乡”的2020年,这个群体已经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展望2021年,他们对自身发展变危机为机遇,对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引领下的共生共处理念能为更多不同文明国度、不同文化世界村民所接受充满信心,并会继续身体力行。

(欧洲时报)

编辑: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