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什么周星驰的《功夫》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

2003年6月周星驰筹备3年之久的《功夫》,在上海中山西路的一家废弃工厂内开机。片名叫《功夫》也是周星驰对香港功夫电影的致敬,香港功夫电影历史非常悠久,从1905年的第一部胶片电影《定军山》,到后来享誉世界的《卧虎藏龙》《东邪西毒》《刺客聂隐娘》等影片,无疑都用功夫撬动世界电影市场。

《功夫》的历史意义

香港功夫电影几乎占到整个港片的半壁江山,上个世纪50年代,张彻从台湾到香港,改变了香港电影功夫片的阴柔形象,上身赤裸的功夫明星,把健美身材显露无遗。后来的胡金铨用写意的方式,拍出了另一种意境的江湖。

让香港功夫电影走向世界的无疑是李小龙,无论是他对整个华人电影的影响,还是对世界功夫电影影响,都是居功至伟的。周星驰小时候性格内向,但是非常着迷李小龙,他小时候练习最多的就是咏春拳,而且都是跟着电影学来的。而且他认为李小龙就是他的一切,当他在TVB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时常用李小龙来激励自己。

但是我们又会反思,功夫片是一个类型片吗?很多功夫电影,讲的是惩恶扬善,有的讲的是报仇雪恨。很多功夫电影中,完全是为了打斗而打斗,把一堆热闹的场面给串起来,时常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对人物刻画,事件来龙去脉都没有深层次的解读。

我们看美国的西部片,他们往往要讲述的是大自然的不可知,以及西部的混乱无序,主人公在探索的时候,会认可这份孤独,最后迷恋上了这份孤独。比如2014年上映亚当·麦克唐纳的电影《荒野》 (Backcountry),虽然没有西部片的枪战与骏马,人们依然把它列为西部片,就是因为主人公对荒野的那份迷恋。

其实真正的功夫电影,拍的不是功夫本身,而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理解。周星驰在采访的时候,介绍自己拍《功夫》的初衷:“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意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还有的是一种勇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不正义的事,你是否够胆量站出来主持这个正义呢?我不够胆,我很多时候都不够胆,所以我只能寄情于电影里面。”

近些年功夫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卧虎藏龙》表面上看是描写李慕白、俞秀莲的爱情,以及武学天才玉娇龙追求自由而又失控的故事,其实里面蕴含了中华文明当中的一些哲学,比如物极必反,阴阳相克等等。徐浩峰的功夫电影又回归现实,《箭士柳白猿》《师父》等更多去展现真实的江湖,在真实江湖里,没有吊威亚在空中飞来飞去,有的只是生活的苟且以及江湖当中的身不由己。

为什么《功夫》拍那么久

周星驰拍《功夫》之前一部电影是《少林足球》,中间相隔3年时间,为什么隔这么久才拍出一部新片呢?其实在拍《功夫》之前,周星驰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了,特别是《少林足球》的巨大成功,迫使他必须拍出更成功的电影,可以说周星驰选择《功夫》,完全是为了向自己挑战。

在电影《功夫》里,周星驰选择了传统功夫加上电脑特技的方式进行拍摄,这个对功夫电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周星驰希望每个镜头都是最好的,都是别人从来没有用过的,所以花费了更多的精力。

电影基本都是在上海拍摄完成的,那座4层高的“猪笼城寨”,位于上海南边15公里外的车墩镇,是为了这部电影专门兴建的,整个搭建过程共计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原本构思的时候猪笼城寨是一个乡村,但是和上个世纪40年代城市相差太大,经过多次讨论后成为电影中的样子,但是在拍完《功夫》之后,这个城寨也拆除了。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周星驰在拍摄《功夫》的时候,由于北美制片方对影片的整体效果不满意,一度与周星驰发生争执。周星驰在拍《功夫》跟《少林足球》一样,麻烦重重,困难不断,后期制作费用不断攀升,一度让哥伦比亚放弃该影片。在《功夫》里一共有550个特效镜头,是电影《少林足球》的5倍,整部影片不仅仅有特技,最难的是与特效结合的效果,这方面《功夫》不逊于好莱坞影片。

当然《功夫》也没有辜负周星驰的努力,2005年内地票房达到1.6亿,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而且《功夫》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也获得不错的票房,在香港甚至打破了《侏罗纪公园2》多年票房纪录,创下2512万票房,同时也打破了《哈里波特》在中国台湾创下的记录。在韩国汉城的票房排名中则是排名第一,在韩国全国的排名中排名第二;在日本正式上映,仅用三天就取得了1.1亿日元的票房成绩,成为票房排行榜冠军影片。

在香港第24届金像奖上,《功夫》一共获得16项提名,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提名最多的影片,这些提名包括最佳电影、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男配角、新演员、摄影、剪辑、美术、服装造型、动作设计等主要奖项,元华和陈国坤还同时入围最佳男配角。

周星驰现象

不单单是年轻人喜欢周星驰,就连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也说自己是一个周星驰的影迷,他说自己有一次在哈佛当代华人文化课上,选了《少林足球》来讲,结果只有80人的课堂,来了180多个学生。李欧梵更是在2004年10月在香港和内地多次举办关于周星驰后现代电影艺术的讲座。

李欧梵教授认为,周星驰表面上的插科打诨,以及搞笑场景背后,永远都是底层的一个小人物,这个小人物需要为了生活不停地奋斗,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认为很多人对周星驰电影有误解,认为那些是随便玩一玩,闹一闹,表现的是肤浅的香港生活,其实不是,周星驰电影有很深刻的积极意义,一个是有向上的理想,另一个就是要有真情。

不只是李教授欣赏周星驰,西南民族大学还聘请周星驰为客座教授,被中国人民大学聘请为工商学院兼职教授,被香港大学聘请为客席讲师。人们对周星驰的评价分为两派,喜欢的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不喜欢的嘲讽无厘头的周星驰也能当教授。

周星驰对自己的认识却非常清醒,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客座教授,像电影里友情客串一样,和正牌的教授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认为自己的学历很低,他一直想借个机会回到大学去充充电,而且周星驰也非常喜欢和大学生交流,觉得他们对于电影的认识非常深刻,也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让他受益匪浅。

内地很多学生将他奉为后现代主义代言人,周星驰自己坦言,他并不懂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他在任何场合也不敢讲后现代主义,对他而言,拍每一部电影都没有从后现代主义为出发点,而是从故事、戏剧性方面考虑。他认为看他的电影,最大的兴趣是娱乐性,而不是教育,更上升不到哲学。周星驰在各种场合都强调,他只是一个演员,不是一个艺术家,承受不了大家的过度解读。

参考资料:《电影双周刊》、《明报周刊》、《新周刊》、《壹周刊》、《快周刊》、《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