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云 · 寄语】
想象一个场景,光透过云缝散射到大地,焦黄的叶飞溅着空中的乱风,飘舞着落向“地面”,只不过此处的“地面”并非通俗的海平面持平,而是一个落差将近90米的废矿深坑。
2006年以前,在上海陆家嘴以东30多公里的松江天马山便有这么一个地方,只不过在略过10年的人为雕琢之后,其成为了与新加坡金淘沙酒店、迪拜帆船酒店等举世齐名的另一传奇酒店所在,这就是被人们所乐道的“上海深坑酒店”,为世茂洲际品牌。
深坑酒店,对应不仅仅是一处酒店奇异的传奇案例,更揭示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的畅想。从传统常见的Skyscraper(摩天大楼)纵向触顶,到日益增多的Groundscraper(地面广厦)横向扩展,至原只限概念的Earthscraper/Subscraper(地下城廊)的下向兼容,深坑酒店或许提供了些许未来人类地下空间活动的遐想。
【深坑酒店 · 浑然雕琢】
中国文化的传统套式中,总是期待浑然天成的自然奇观,寥寥数笔便将自然的美意予以勾勒,但工业时代的人类技术却开启另一个美学的角度,那就是如何将自然以人类之意志予以改造。
松江天马山废弃矿坑,原来自于侵华日军时期于当地的石矿开采,近90米的落差让深坑如同在一马平川中凹陷了一个通往另类世界的入口,显得神秘又可怖。2006年,主持过迪拜帆船酒店设计的著名国际建筑设计所Aktins承接了深坑酒店设计的项目,开启了后来近5000人众心一致的传奇酒店建造事业。
深坑酒店总计19层楼高,除了两层于海平地面为接待入口,其余皆置于深坑环绕,其最底部两层永久性处于坑底人工湖水下,以做水族馆、水景豪华客房等使用。337个豪华客房,全景瀑布式的垂直观光电梯纵连,看似普通却因为地理特殊,其最终的筑造呈现实属不易,单从超10年的实现周期以及期间工艺创新申请数十项专利便可端倪。
深坑建造,其首要考量之一便是抗震,其又因为坑壁凹凸各异且岩体大不相同,成为了酒店主体结构性设计的一大难题。地质勘探和结构性设计的反复检查,如同在大型土木工程(如水电大坝)等前期数据采集过程一样,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岩体风化程度等多种指标予以鉴评,最终对映到主体结构的各个单元,具体力学设定以实现九级抗震水平。
有了考究抗震等多个方面因素的设计蓝图,垂直深坑的特殊地形构造也带来了大量施工可行性的问题。坑底峭壁岩体的不确定性,带来建筑物整体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复杂,而对于传统将起吊塔台、工程电梯附着于建筑主体上的通常方式,在深坑酒店的施工中便显得操作性有限。另外,由于岩体表面风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在具体爆破工序、工程打桩等环节中,都要求进行更加周密并精准的计算模拟,甚至达到“一桩一探”的程度,从而保证整体施工成果能够如实实现设计蓝图。
江南水乡,水脉相连,积水水位也是深坑酒店项目需要顾虑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作为长期营业、发挥生产价值的建筑场景,其坑底水位实时受到运维系统、现场传感器的一线检测,从而联动水泵保证坑底水位处于安全区间;另一方面,考虑建筑底部两层永久性于水下,对于长期建筑使用之后的防水效果,要求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都通过数字化科技予以现场模拟检验,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水体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地下城 · 从日本“日升”到墨西哥“Zocalo”】
相对于“深坑酒店”半开放式、地下延伸构造,Earthscraper/Subscraper希望达成的则是更可能类似于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综合体设施,而早在1930年代便有日本团队提出类似的设想。
1923年,东京关东大地震的发生,7.9级地震导致了超10万人口伤亡,近200万民众无家可归,在随后长期的修缮重建计划中,专家开始发现相对于地面建筑,隧道等地中、地底结构的受损程度最小,其抗震能力对于地震频发的日本国家地理特点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建筑考量形式。
在后来多年的研究与设计之后,1931年在美国杂志《Popular Mechanics(大众机械)》上,日本相关设计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地下城”建设的文章,其还给地下城命名为“Land of the Rising Sun(日升)”,其构想通过混凝土与钢结构的联合体,从而在地下开凿出一个直径23米、深达35层楼的环形综合体设施。
以其环形结构来对抗地震冲击,以中空形式来实现内部气流通畅,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整体构思看似天方夜谭,却在现代科技和新兴理念的支持下,成为了如今很多“地下城”设想的雏形。例如在近年Evolo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上,来自于墨西哥的BNKR建筑设计所便提出了名为“Zocalo城市综合体”的全新方案。
Zocalo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政中央广场为建造地点,以其向下挖掘300米,可容纳65层楼深建筑。整体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留存中空并大量使用玻璃幕墙,从而在保证内部气息流动的同时,通过地面玻璃顶最大程度引入自然光线,从而实现内部自然条件与地面物理状态的趋同。
在Zocalo中,类似于运动设施、文化剧场、办公区域等功能将一应配套,更有设计师提出未来可将地下交通快速通道、火车地铁轨交等与地下城一并连接打通,从而实现地下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更快交互流动。
【大象云 · 结语】
资源的有限意味着解决方案的有限,就如同在给定位数、有限数字的条件下,其数学组合的总数毕竟是有限的,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这就意味着并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的只是尚未找到正确钥匙、暂时无法打开的锁眼而已。
从寸土寸金的CBD向天索要空间,到贴近大地的多层建筑脚踏实地;从现实中的英国伦敦“谷歌总部”、美国加州“苹果Spaceship环楼”,到科幻里的“黑客帝国”Zion城市、“流浪地球”地下避难所,人类对于各类时空资源的利用想象从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停止过,而问题也在不断的想象和实践交互过程中逐一出现。
在科技不断革新的今天,人类找到“正确钥匙”的能力不断增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断挖掘出新兴的解决方案,正如同过往“深坑盖酒店”或许只是想象,但今天却已可以拎包体验一般,长时间聚焦于某个目标的实践与实现,或许才是我们人类作为智慧主宰的核心竞争力!
或许,这才是“吃苦”的含义,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根本原因!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版权均属大象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欢迎来访交流。如需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稿件来源:大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