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晚九朝五,夜游热潮如何多维度赋能城市经济?

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多次强调要扩大内需,激发消费市场,而随着人们夜间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各地的文旅夜游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城市还是景区,引入夜游项目已经成为许多政府和从业者共识。况且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夜游经济,也可以提振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居民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为何夜游项目全面开花?


近几年来,人们的旅游方式乃至观念都有了根本的改变,成团的客户在逐步下降,曾经大巴车队占领景区停车场的光景短期内是很难再见到了,而以家庭等小团体或者个人为主导的散客市场却在日益强大。


人们时不时的憋在家里,出游意愿也会提高,所以散客休闲游、郊区户外游等方式迅速占领市场,有鉴于此,夜游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关项目也不怕没有客流量。


目前看来,夜游和白天的景区还没有竞争关系,甚至可以互补,但数据显示,在全国两万多家的旅游景区中,有完整夜游项目的不足百分之十,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白天景区“人挤人”,夜游景区却还在待开发状态。



再加上今年又是号称百年一遇的炎热夏季,人们夜间消费欲望更加突出,在白天的景区犹如走马观花,而到了夜晚则相对凉爽,月色、灯光等氛围的加持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进入状态。


更何况,身处大都市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996”,对于他们而言,晚上也许是唯一自由的时间,这种无奈的现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带来的问题,工业社会个人更加丰富的职业选择,人们的休闲模式更加多元,日出而作却不一定要日落而息。


敏锐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城市,早已开始了布局。以“魔都”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本身就够繁华,外滩夜景更是桂冠全球,如此一来游客驻留时间增长之余,也能快速形成新的消费点。


整体来看,我国的夜游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受众广、消费旺等特点。


除了让打工人身心得到放松,夜游项目受益最大的还是当地住宿和餐饮业。通过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西安大唐芙蓉园夜游项目火出了圈,通过夜游景区这样的留客方式,外地游客在 “吃、住、游、购”等方面几乎是一条龙联动,该项目的成功也成就了曲江新区文旅。



所以夜游的火热迎合了国家、个人和当地商家的三方需求,而未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还是要以营造多维度体验为主,夜游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景区多维度沉浸体验。在这一点上迪士尼的阿凡达世界或是其它IP世界做到了世界顶级,其夜间氛围极其逼真,体验效果远比白天好。


夜游项目的前景与发展瓶颈


夜游虽然以夜游景区为主,但类似夜游古镇、夜游主题街等体验项目也算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江南一带水乡古镇较多,但山水之间的景色很明显只能白天看,过夜游客较少,因此苏州黎里古镇通过灯光技术,让河畔和商铺熠熠生辉,夜间娱乐生活丰富了,游客驻留时间也就长了。


还有上海的新天地,虽然石库门是老建筑,但通过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量身打造,使得古老的文化再次焕发生机。


当然,古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夜间娱乐,过去的元宵灯会等传统节庆活动也会给人带来欣喜,而到了现代,故宫上元之夜的云霄灯会更是让人有种穿越之感,紫禁城在灯光的衬托下,一股王霸之气隐隐散发。


没有千年历史文化加持的宫殿该怎么办?中华悠悠五千年总归有几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江苏灵山拈花湾小镇打造的《禅秀》给出了答案。《禅秀》是以太湖山水为背景,在舞台上演绎了琉璃净土般的禅意演出,通过光电科技的组合,让玄奘西天取经、达摩一苇渡江、鉴真东渡等佛教经典故事完美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若是又有故事,又有文化遗产,那就更好了。就在上个月,杭州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惠夜游活动启动,杭州新天地活力街区、宋城、清河坊文化街区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出了几十项活动,既有电音节这样的现代朋客,又有宋韵体验、少年研学等文化传统。


尤其是“宋韵夜游”这一文化主题,为广大游客市民打造了多条打卡路线,暮色将至,杭州就变成了“临安”,游客也可以穿宋代服饰和NPC亲切互动。


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特色的项目,比如同质化严重的小镇、主题乐园等等,基本上是出道即巅峰,还不如因地制宜找到自身的特点,无论是传统景区还是新型文化街,开发夜游项目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在度过了早期的兴奋之后,夜游经验丰富的游客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当各地都在搞夜游时,难免会有同质化,一些夜间旅游恐怕只有大型灯光秀,无论本地有没有文化深度,总是搞一些光污染也会让人烦躁。


而且就算灯光秀有特色主题,大型夜间表演也很好看,但大部分还是游览、观光为主,可能看一遍就会有些腻,缺少惊喜和体验性、互动参与性。



最后就是文化的赋能,像大唐不夜城、故宫文创都令人深刻,因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故宫更是六百年行政中心,这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IP可遇不可求,但正如前文所说,从商周算起到现在,总归是能找到故事的,文化IP的缺失最后会导致景区无法长期运作。


这么多的问题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关键痛点,那就是景区吸引消费能力弱。单纯看夜景、夜演只是单点开发,游客和本地居民买点夜宵可能就回去了。


除此之外,景区也是市政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等问题也需要政府配合加强监管。停车难、垃圾堆叠、消防隐患等也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如何让夜游真正成为游客、景区、政府三赢的项目?


如果本来就是知名景区,拥有大型实景演艺项目,那么转型夜游可谓是水到渠成,这里既有认可度又有基础的功能设施。但如果本身没什么旅游资源,那么一定不能强行打造夜间文旅消费区,人们不可能特地跑来只为看某个地方夜里是什么样子。唯有先把日间旅游发展出一定基础,再配套建设完善的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才能进一步开发夜游项目。


总之当地的文旅发展还是会受到当地的经济水平制约,盲目照搬其它地方的夜游项目,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所以经济弱一些的城市应根据其文化资源,先规划出主题,再通过科技手段,让游客深入景点里的故事,区域地标、城市文化场所和景点也能互相串联,通过统一的主题和夜景设计,能使游客印象深刻,愿意再来体验。


繁华一点的城市,其人文历史、现代文化、特色生活肯定更丰富,区域文化、古代名人基本都能和全国有联系,通过光影、沉浸式体验等手段进行重构展现,完全可以构建只属于该城市的特色文化IP,就像游客想要体验大唐风情只能去西安一样,这种独特性和差异化特质自然会更吸引人。


夜间文旅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消费,商家赚钱,政府经济增长,游客买到心仪的产品或体验,这才是三赢。


所以夜游景区不能和过去一样,在街上摆一排小摊搞夜间零售,应该满足居民和游客多元消费需求。


对外地游客来说,从食住行开始,就要创造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务,这里最根本的还是夜游质量,好的文旅产业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企业入驻,规模化以后还能形成文旅商一体的发展结构。



具体到夜游项目本身,可谓是细节决定成败。夜间人们聚在一起,首先就需要足够的照明,所以灯光等效果也是最普遍的开发方式,灯光不可或缺也是最基础的手段。


但彩灯也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要看自己网购就行了,所以在灯光的基础上,靠着人文资源为依托,定制特色主题光影艺术就很重要,要让游客觉得想看到梦幻、震撼的灯光秀,就只能来这里。如此一来,IP的概念也形成了,再通过互联网把IP传播出去,游客就能感受到夜游的生命力。


在旅游业时不时遭重创的背景下,夜游产品的开发说不定还能给当地旅游产业续命,不过发展到现在,夜游再作为白天旅游的延伸补充格局就小了,把夜游放在与白天旅游同等的位置上去创新开发,势必能达到1+1>2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夜间F1比赛、荷兰夜光自行车道、英国博物馆奇妙夜等都是成功经验,他们的夜闲、夜娱、夜赛等多元化的产品业态已经很完善了。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鼓励夜游经济之后,全国已有近百座城市布局夜游经济。


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发力,夜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唯有深度融合城市文化特色,让本地市民感到亲切,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文化情感,才能深入消费者的内心,夜旅才能达到三赢的局面,才能朝着高质量、高品质方向发展。


配图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