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民国佳人用岁月告诉你,气质是从身体里慢慢长出来的

凯特王妃说:“你不能让他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60秒的时间,那么又怎能让他在你身边停留60年的时间呢?”


这是一个被塑胶脸霸屏的时代,万千少女指着整形模板对整形医生说:我要某某同款眼睛,某某同款鼻子,某某同款下巴,只想说一句:喂?315还打假吗?一定有人骂我:“就算美的千篇一律,我也不要像你一样做个丑X。”由于会牵扯到审美问题,不良整形医院问题,贷款整形等一系列问题,就此打住(这里指的是整形非微调线雕除皱等项目)


之前看到一篇川端康成的文章,他感叹少女不再是少女,容颜易老,青春不再。其实女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孩童时期稚嫩,青春时期是不需要任何修饰都让人羡慕的年纪,中年展现在脸上的是阅历与气场。这里想到了周迅拍摄《你好,之华》和陈可辛的对话,想到了俞飞鸿,想到了章子怡......


如果你现在有张人人羡慕的脸蛋,请不要把这个当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筹码。丰富内在世界,自信从容,时间会给你的美丽增添其他符号。


“他和我说了几句话,问了我的年岁,他掏出一个嵌珠子的精致的怀表,时针正指着一点三刻,问我话:’你会说英国话,英国一点三刻怎么说?’我非常淘气地用中国话说:’英国话不说一点三刻,说两点差一刻。’ ”

—— 裕容龄《清宫锁记》


裕容龄:

生于富贵,长于宫廷,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被誉为“蝴蝶舞后”,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三年舞蹈的中国人。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东方“蝴蝶舞后”裕容龄,被她晚年的气质折服。想更多的了解她,可以看一下视频。


容龄的父亲叫裕庚为外交大臣,汉军正白旗人,清朝驻法公使(1895年),据现有资料,他有五个孩子,三儿二女,大女儿德龄,二女儿容龄。裕容龄是第五位孩子,由于裕庚的身份,出使于各国,容龄自小就在多元文化中成长。

三儿二女

裕容龄(右五)及裕庚全家在巴黎郊区森林咖啡馆和途经巴黎的贝子载振(庆王长子,右四)的合影,摄影裕勋龄。


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的敏感和天赋,清朝宫廷的乐舞,除了满族的乐舞还收录了邻国的乐舞,大概是童年潜移默化的生活赋予了他对舞蹈的敏感和天赋。


1895年,7岁随同父亲去了日本,接触了日本的舞蹈,在一次晚宴上看到了当地的日本传统舞蹈,特别想学,但是怕父亲不让,小容龄趁父母不在就向家里帮工的日本女仆学传统的日本舞蹈,第一支学会的舞蹈叫《鹤龟舞》,到了第二次晚宴表演了《鹤龟舞》大受赞赏。


但是客人离开,父亲大怒,约法三章,表示可以学舞蹈,但是不可以表演,只能通过舞蹈去了解当地的文化,于是父亲请到了当时日本最好的传统舞大师教姐妹容龄和德龄跳舞。

1895年,随父亲来到法国巴黎读女子学校,接受欧洲的文化,戏剧,音乐,舞蹈。并且碰到了“现代舞之母“”邓肯,和姐姐在邓肯门下学习了3年多时间。三年的学习令容龄的肢体语言更为协调优美,柔软却极具韧性,邓肯更放心地推荐她担任自己所编希腊神话剧目的主角。


1902年,裕容龄公开出演舞剧《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

希腊舞

《玫瑰与蝴蝶》


1904年回国后,慈禧因大量缺人,召集精通英语,日语,法语容龄母女三人为其御前女官,打点应酬女外宾事宜如外事翻译等。由此,容龄将“足尖舞”引入中国,其实就是芭蕾舞,开启了她作为宫廷舞者的身份。后来她写的《清宫锁记》更是记载了在宫廷的生活。

1904年端午节前一天给所有人展示了三个作品《西班牙舞》《如意舞》《希腊舞》。

《如意舞》


《荷花仙子舞》、《扇子舞》、《观音舞》、《菩萨舞》、《如意舞》、《剑舞》等结合了异国风情的传统舞蹈均由她在这期间编排。《扇子舞》源于汉族,身为满族人的她在表演时亦是一身汉族装束;《菩萨舞》参靠佛教中观音大士的模样,莲花、佛光等元素都应用其中。

《扇子舞与剑舞》

1907年,父亲裕庚重病,容龄与母亲为前往上海照顾他,卸任出宫。不久后,裕庚去世,但她们再没返回宫廷生活。清王朝统治被推翻后,裕容龄于北洋政府任职女礼官,热心投入公益事业。


1912年嫁给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子唐潮宝,为郊区农民、慈善家等带来鼓舞。


文化大革命,容龄被视作“封建余孽”,双腿遭击打至骨裂,家中被抄。当那些具备皇家风范的家具被抄走时,她倒乐观地说:“我也想通了,我保存那么多财物有什么用,好比说我每晚只能睡一张床,多的床也无用,随他们拿吧。”


晚年写下《清宫锁记》,举手投足的优雅与从容的气质是从她身体里一点一点长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清晰。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相传黄蓉、小龙女、王语嫣等均有夏梦的影子。


夏梦:

有一年冬天边健身边翻着电视,找不到什么可以看了,翻到《鲁豫有约》,虽然不认识夏梦,但是早就被她的气质吸引过去了,看了一遍又一遍。被称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许鞍华说:“夏梦的智慧比美貌更出众”

刘德华:“是在我生命不能忘记的一个贵人,她选择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看她的一生如电影般传奇,照亮了银幕前后!”


她是著名电影演员、制片人,她一生事业辉煌,代表了50-60年代的香港电影历史,然而真正为今人脍炙人口,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她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一生挚爱的梦中情人,金庸先生创作小龙女的原型。著名导演岑范亦为她终身不娶。


与陈思思、石慧并成为“长城三公主”,陈思思和石慧也有许多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资料。


据说在60年代的上海滩,人们为了看她主演的电影,不惜排上3天3夜的队。


如此美人一生端庄,从无绯闻,更有才情加持,做影人她当红不让,做制片人更是慧眼识珠,开办电影公司监制了3部影片,捧红了长盛不衰的天王刘德华,诚然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

1933年夏梦出生于上海一个文艺之家,原名杨濛。父母都爱好戏曲,从小受到家庭熏陶,京剧、歌剧都能琅琅上口。


夏梦的少女时代在老上海浓重的艺术氛围中度过。六岁时参加《大陆报》举办的“上海儿童摄影比赛”,获得冠军。

小时候的夏梦


1947年,她随家人迁居香港,与妹妹杨洁考进玛利诺修院学校继续求学。她写一手好字与好文,还热衷戏剧表演,尤爱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校期间参演了《圣女贞德》等舞台剧。


夏梦从小就喜欢运动,中学时参加过全校篮球班际比赛,到了“长城”,为了留指甲,放弃篮球,但仍旧不放弃运动,请了一位教练学网球。


1950年,经由毛妹的穿针引线,杨濛被香港长城公司负责人袁仰安相中并获邀加盟。开始使用“夏梦”作为艺名,其灵感来自莎翁著作《仲夏夜之梦》,同时也因她在当年夏天加入长城,有着冀其梦想成真之含义。


1951年,初出茅庐的夏梦便被导演李萍倩起用,与韩非主演其荧幕的处女作《禁婚记》,夏梦在片中饰演女主角杨霞芝,该片一举获得当年的国语港片票房冠军,并蜚声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禁婚记


此后,《娘惹》、《白日梦》、《孽海花》等,夏梦主演了近40部影片,红遍香江、南洋。

娘惹

日出

新寡


夏梦22岁时与林葆诚结婚,林葆诚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生,从事商业。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婚后他并不反对夏梦继续从影,在事业上也给了夏梦一些帮助,比如选剧本,探讨剧中人物的个性,他们相处几十年,彼此相互信任。

晚年的夏梦居住在香港半山,夏梦身在北京的妹妹杨洁,常常飞到香港陪伴夏梦,偶尔看看电视,出门会会老友,阿彩自青年便照顾夏梦一家人已经有50多年了,比夏梦大两岁,她一生未嫁,夏梦就是她全部的事业。那时候终于知道一个人为另一个人而生,而活是什么样子的了,会想很多。夏梦是智慧的,智慧到让人觉得他这辈子没有走错过。


一个人主要的就是,不要气馁。你一定要有一个希望,并且有信心、乐观,朝着那个希望走。如果,你觉得没有希望了,那你就解除武装了

——郑念


第一次认识她,是见了一张照片,头发微卷花白,深邃晶亮的眼睛,身着蓝色祺袍,时光虽然磨蚀了她的容颜,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老太太身上高贵的气质,那种透过岁月尘土夺目的美,摄人心魄。

郑念,父亲是日本留学生,湖北省人,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出生于1915年1月28日,因嫁给同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郑康琪,故随夫姓易名为郑念。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一名名媛。看的是英文书,吃的是精致瓷器盛的茶和英国式薄三明治,从不知人间愁苦。


还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而她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期间,也像敢爱敢恨的大小姐一样,选择了“门不当户不对”的丈夫郑康祺,并随后来担任国民政府驻澳大利亚外交官的丈夫长居悉尼,渡过了记忆中“最为美好的一段岁月”。

郑念年轻的时候


1957年,郑康祺死于癌症,郑念在丈夫去世后在丈夫任职壳牌石油公司,担任英国总经理的助理,直至“文革”爆发。“文革”期间,由于郑念是英国留学生,长期供职外商公司,被控为英国的间谍,被关在监狱6年半。


1966年,中国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在红卫兵抄了郑念的家并没收其财产后,她被当作英国间谍软禁在家中, 9月被关进上海第一看守所。在6年半的监禁中,郑念受到审讯、拷打和单独监禁,但她拒绝承认那些被指控的罪行。



初到监狱,她惊异于世上竟有如此简陋肮脏之处。哪怕心有愤恨,也并没有抱怨。她一点一点收拾着,让环境变干净,让自己住得舒适些。


她将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饱的米饭,每顿留有一些当浆糊用,将手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弄脏。


她向看守员背一节毛主席语录“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以此借得扫帚将屋内打扫干净。她还借来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

为了让她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郑念曾经有十多天双手被反扭在背后,手铐深深嵌进肉里,磨破皮肤,脓血流淌,度日如年。


她每次方便后要拉上西裤侧面的拉链,都勒得伤口撕肝裂肺的痛,但她宁愿创口加深也不愿衣衫不整。


1973年,她从监狱中释放,被告知女儿郑梅萍——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已在1967年自杀(她后来发现是被红卫兵杀害的)。

郑念与女儿合影(右图为郑念女儿)


1978年10月,政府官员就郑念被错误逮捕和监禁表示道歉。


1980年9月27日,去到香港后至加拿大,定居美国。在美国,郑念坚持用英文写作。本命姚念媛以亡夫的姓氏,取笔名“郑念”写下了英文自传性作品《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

1987年《上海生死劫》在英美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英文版) 1988

《上海滩的沉浮》 华克健、曹思、韧人译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La Dama de Shanghai》(西班牙文版) Ediciones Martínez Roca 1

《Leben und Tod in Schanghai》(德文版) Ullstein Buchverlage GmbH & Co. KG / Ullstein Tas 1999


1989年,《上海生死劫》中文翻译程乃珊在华盛顿首次与郑念零距离接触。这样描述她的:已74岁的郑念开着一辆白色的日本车,穿着一身藕色胸前有飘带的真丝衬衫和灰色丝质长裤,黑平跟尖头皮鞋,一头银发,很上海……


程乃珊感叹:“她是那样漂亮,特别那双眼睛,虽历经风侵霜蚀,目光仍明亮敏锐,只是眼袋很沉幽,那是负载着往事悲情的遗痕吧!

程乃珊与郑念


1990年,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在专辑《Bang!》中,专门写了一首钢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郑念致敬。

晚年拍摄于华盛顿寓所


2009年7月,郑念在家中洗澡不慎被热水烫伤住院,最后导致细菌感染,终致不治于11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去世,享年94岁。


福楼拜有句话:“一个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一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真正的优雅,而在于哪怕风雨摧残,都不愿交出自己一贯遵守的人文价值原则,在于竭力维护自己的表率和风范。


即使沦为阶下囚,即使衣衫褴褛,面对淫威,依然有她的傲气与尊严。


除了以上三位还有被大众熟知的宋庆龄,宋美龄,林徽因,李香兰,凌叔华等。

宋庆龄


宋美龄


林徽因


李香兰


凌叔华


“美人在骨,不在皮”“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每个女孩子都可以美丽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