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谈论“亚洲世纪”,现在“亚洲世纪”的图景越来越清晰。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等等,都能进一步推动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过去短短一段时间,疫情爆发点逐步从亚洲蔓延到欧美,这越发让人民注意到,各国之间的联防联控尤为重要。在病毒、疫情面前,全世界命运都是相通的,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3月9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48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共同探讨中日韩未来图景、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观察者网整理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张维为:
时间过得真快,30年前,也就是1990年,北京举行了盛大的亚运会,一首由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火遍整个中国,至今还能勾起大家的许多回忆:“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这次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亚洲邻国都在第一时间向中国表达慰问和支持,缅甸送来了2百万吨米,蒙古送来了3万只羊,好可爱呀。
韩国总统文在寅说“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政府、企业和民间人士纷纷向中国捐款捐物,韩国最高摩天大楼乐天世界塔为中国点亮,打出“武汉加油”的字幕。日本则是从首相到议员到普普通通的民众,都向中国表达同情和支持,派包机运来大批医药、口罩和防护用品。日本支援湖北的物资上面还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感动了很多国人。那是盛唐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法,日本皇族的重要人物长屋王赠给中国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诗,其中有“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后来它又被刻在鉴真和尚的墓碑上,写成“山川异域 风月一天”。可见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化的深层情感上两个民族有很多相通的东西,这也使我们想起了中日交往历史上许多美好的回忆:鉴真和尚、藤野先生、西园寺公一、村山富市、松山芭蕾舞团等等。
当然,这次也少不了插曲。国内一些公知一边大赞日本人能引用这么多如此典雅的诗句,一边批评中国人只会说“武汉加油!”,觉得今天中国人的文化水准低得无地自容,但后来发现这些诗句几乎都是在日中国人提议写上去的。没办法,国内还是有那么一些人跪得太久站不起来,大概还会继续跪下去。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和“武汉加油!”都是美好的语言,传达了人们的真实感受。后来,又出现了我们感谢日本帮助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感谢韩国帮助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成了一场温馨的中日韩诗歌秀,可见三国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我想最终我们应该推动构建一个中日韩文化共同体。
就在中国防疫取得显著进展时,韩国和日本的疫情状况却开始恶化,十分令人揪心。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在第一时间向他们表示了同情和支持:中日韩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我记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多次提到,在应对新冠肺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掌握最多知识和经验的国家。这次抗疫过程中,韩国和日本也借鉴了中国的一些经验。韩国把大邱和庆北两地划为特别管控区,采取超强“封锁措施”力阻疫情蔓延,并开始建设类似武汉的方舱医院。日本北海道80后知事铃木先生,在全国率先下令中小学停课,他引用了中国成语“请自隗始”,提醒政府官员应从自身开始,带头做好防控工作,日本政府也随即宣布一系列防控措施。中国衷心希望韩国和日本的情况能够尽快好转起来,也一定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看来,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疫情,待中国企业全部复产,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一定能够为日韩两国提供更多的医护物品和其他产品。
这两年大家都知道,日本上上下下,全民都在盼奥运,“奥运2020”的标识无处不在。经济经历了“失去的20多年”,日本给人的感觉是一定要通过奥运会打个翻身仗,已投入250多亿美元对体育场馆、商业、酒店等各种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期待这次奥运将吸引千万游客。这种人人期待奥运的氛围绝对不亚于当年北京办奥运前的激情,人活着要有希望,奥运就是很多日本人抱有的希望,中国人也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奥运会能够顺利举行、能够如期举行就更好。这种对奥运的期盼,很大程度上也是日本与中韩关系迅速改善的一个主要动力。这两年,日本每年都吸引3000多万游客,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今年是奥运年,日本期望吸引4000万游客,帮助国内摆脱持续已久的经济不景气。这种旅游热也反映在中日韩关系上,2019年外国赴韩游客1750万,其中中国游客占三分之一,日本游客占五分之一。同样,过去十多年,大量的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在彼此的国家里学习、工作、生活。韩国和日本留学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反之亦然,中国留学生也是这两个国家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无疑,中日韩之间特殊的历史渊源、文化纽带、地理环境等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大规模的人文交流。
此外,中日韩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是三个国家不断走近的最大动力。三国经济正在走向深度融合,甚至可以说事实上的中日韩经济共同体几乎呼之欲出,三方经济关系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次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危机凸显出了这一点。日本在全世界投资的企业约7万家,一半在中国。在疫情冲击下,日产、丰田、本田在华企业都受到影响。韩国现代汽车因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停止部分生产线。日产汽车由于零配件供应短缺,其一家工厂计划暂停生产。日本无印良品关闭了在武汉和其他城市的111家店铺。日韩许多以中国游客为主的中小旅行社面临破产境地。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与韩国属于各国游客中最具消费意愿的群体,这次疫情重创中日韩三国的旅游业。
其实,中日之间、中韩之间、日韩之间都存在不少过去遗留下来问题,一方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相互关系的某种紧张。坦率地说,美国一直不愿意看到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经常从中作梗,日本和韩国国内也都有敌视中国的反华势力,但主张中日韩友好合作的人士在各自国家还是占多数。这一切给中日韩合作带来了某种复杂性。中国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调侃,中韩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韩国。比如,中韩共同抗议日本文部省修订历史教科书,中韩关系因此走近;同样,有些韩国人喜欢申遗,从端午节到筷子、粽子都要申请,不少中国网民就觉得日本很少挑战中国古人的发明权。其实中日韩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记得我在日内瓦大学读博士的时候,班里有一个韩国同学,一个日本同学,一谈到敏感问题,两个人就争得面红耳赤,这也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到日韩这两个民族的积怨是如此之深,经常是我出来给他们调停。总的来讲,中国人还是有大局观的:历史不能忘记,更不能篡改,但我们也要向前看,把共同利益做大;一旦共同利益增大之后,今天看来一些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未来更好地解决。
最近民间又流行另一个说法,中日韩友好靠美国。为什么?2016年美国新总统当选后,推动美国优先。大家记得他刚当选时,日本领导人就飞往华盛顿与他会晤,但他不怎么给面子,对日本产品强行征税,绝不含糊,去年又提出要日本支付80亿美元的“保护费”,日本无法接受。前一段时间,日韩经贸摩擦加剧,相继将对方踢出出口“白名单”。韩国威胁要中止与日本共享军事情报。美国一面好像在调停,一面却狮子大开口,向韩国索要50亿美元“保护费”,这可比一年前的数字高了五倍,韩国也拒绝了。可能日韩两国现在都有这样的感觉:美国不那么靠得住,老是“敲竹杠”。
在这种大背景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韩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中日韩关系也骤然升温。去年8月,中日韩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去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一同在成都会晤,气氛不错,三国首脑还在杜甫草堂种下一棵桂花树。安倍首相说,考虑到成都曾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蜀国都城,“(日中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国、吴国、蜀国”,他们之间不是“互相争斗的关系”,他希望三国“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这番话可圈可点。
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成都会晤,一同在杜甫草堂种下一颗桂花树。
坦率地说,我个人认为,过去受到美国因素的制约,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一直磕磕碰碰。现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日韩都有摆脱美国控制的迹象,于是中日韩整合,包括三国自贸区谈判也出现转机。虽然美国还会继续作梗,但现在看来,减少中日韩之间的内耗,做大三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还是很有希望的。这次共同抗疫也是三方加深合作的新机遇,三国可以共同努力、守望相助,包括建立协同防控疫情的合作机制。如果中国抗疫进展顺利而率先走出危机,那么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一旦恢复,可以为韩国和日本提供大量的医护用品和其他产品,这是雪中送炭,也是中国应该做的。
过去十来年,全世界都在谈论“亚洲世纪”。现在,这个“亚洲世纪”的图景越来越清晰。从经济规模来看,2000年,亚洲经济总量还不到全球1/3,预计到2040年,这个比重有望超过50%。今天中日韩的经济总量已达20万亿美元,占全球20%,占亚洲经济总量约七成。
“亚洲世纪”的主要推动者是中日韩+东盟十国,也就是有名的10+3机制。10+3机制也是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最大动力。如果RCEP能够按原计划于今年签署,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称为“亚洲世纪”的名片。 不久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了关于亚洲未来的报告,概述了亚洲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跻身世界最大的企业之列。2018年全球500强排名中,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企业中有210家是亚洲企业。
二是亚洲国家生产的商品更多在本地区销售,而不是向西方出口。这也意味着亚洲国家可以生产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在走低。
三是整个亚洲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正在加深。如今,52%的亚洲贸易为区域内贸易,这一比例比北美高出很多。换言之,企业建立起日益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
四是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亚洲拥有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22亿),仅中国和印度就占1/3。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中国的数字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创新中心也开始得到确立。截至2019年4月,在全球331家独角兽企业中,亚洲拥有119家,超过1/3。亚洲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全球占比很大,而且成长速度远远高于西方。
报告认为,这些趋势表明,亚洲的崛起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暂时的,而是结构性的,世界经济的重心真正发生了转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亚洲世纪”已经到来。我也相信,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等,都将进一步推动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果断的抗疫举措使我们扭转了局面,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但就在中国情况好转之时,外部世界的情况开始变糟,疫情在全球蔓延,随着意大利和美国疫情的发展,华尔街已经风声鹤唳,美联储的降息50个基点也没有用。网上有一个说法是,中国疫情最严重时,美股没有跌,说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控制疫情有信心。中国疫情开始控制住的时候,美股暴跌,说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以外地区控制疫情没有信心。
这就是今天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模式,只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疫情爆发的时候,西方一些人曾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认为这场疫情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现在看来那些幸灾乐祸的西方偏执狂正面临自己的“切尔诺贝利时刻”。这场疫情再一次证明,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的人间正道,各国唯有互相理解和帮助,才能克服挑战、维护好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亚洲国家已经带头这样做了,相信更多的国家也会通过携手抗疫,加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大潮。
黄仁伟:
大家好。整个疫情的爆发是多点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这时候,东亚必须抱团取暖,必须一起把这个地区先稳定下来,所以中日韩要建立一个地区防疫合作机制。中国外长王毅在两周前就和日本外相、韩国外长通了电话,三方都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意向,就是要进行防疫合作。如果在亚洲、特别是东亚,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疫情防控机制,那对全世界是很大的一个贡献。欧洲现在还没有,中东也没有,伊朗现在形势严峻,万一发生问题,周围还有很多与之敌对的国家,像沙特、以色列、土耳其,还有一些战乱国家,阿富汗、叙利亚,该如何控制,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而这些经验需要东亚来提供,所以我们需要走在前面,把这件事做好。
除了防疫合作以外,我们还能在哪些层面合作呢?经济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即中日韩FTA。
现在疫情在全世界爆发,经济有可能下滑很厉害,如果中日韩FTA早日实现,就可以有力制止经济下滑,使经济不会在三国之间滑到零。中日韩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日本的贸易总量大大超过日本同美国的贸易总量,尽管日本和美国有军事盟国关系,但是日本离不开中国市场。韩国的程度就深了。中日韩三国是全世界产业链的发动机,主要的供应链中高端都在东亚,所以只要中日韩不暂停,那么全世界产业链就不会中断,世界经济衰退就会大大减轻。
但是,中日韩自贸协定,讲起来话又长了。总有一个力量牵制三国,不让它们谈成。当初韩国总统卢武铉尽力想要推动,但最后韩国国内把卢武铉搞下台,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是尽力要推动,最后下台;谁要推动FTA,谁就要下台。最近,2019年年底,中日韩真的走到一起,草签了一份FTA,实际上原本是2020年下半年准备正式签订,签订以后,韩国、日本、中国三个市场就能连成一体,这个大市场甚至超过欧盟市场、美国市场。
所以在疫情过程中,加快中日韩FTA签订以及实施,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前景,我相信通过疫情地区合作机制,加快经济合作机制,使三国连成一体,这是历史给我们创造的一个机会之窗。
那么到这里是不是就结束了呢?还没完,只有中日韩三国FTA还不够,我们还有一个更高、更大的地区合作机制,就是东盟+3,即10+3。从北往南,日本、韩国、中国,南面一直到整个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甚至到澳大利亚,这一条线全部连成一片,
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太大了,美国所谓的“第一岛链”,是冷战的一条防御线,现在我们把这条线变成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大经济区,“冷战”打不起来,利益共同体就形成,命运共同体就起来。
我相信,日本朋友、韩国朋友以及广大中国同胞们,都盼着这一天。历史上,三国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几千年的共同文明交流,很多时候读一样的古诗,看一样的古书,讲一样的传统文化,礼节、服装、食品都有很多共通之处。只有在近代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头,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恩恩怨怨,但有着两千多年、甚至三千年的历史交往。这次疫情发生,有可能使我们超越历史的恩怨,使亚洲、特别是东亚中日韩三国真正地成为友好邻邦,成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大市场。
何婕:刚才两位在演讲中,对疫情之下中日韩三方的合作琢磨非常多,所以我们今天讨论亚洲命运共同体,就先从中日韩这个切口切入。刚才张教授特别引用了日本朋友在捐给中国的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也是如此,像马云捐给日本的防疫物资上也写着“青山一道,共担风雨”。这次字句,就像文化密码,也如同黄教授提到的,东亚几个国家的人民读一样的书,有一样的礼节。所以,当我们在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时候,是不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
张维为:是的,我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来访问,当时要签一个建交联合声明,但中途发生了很有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中日之间或者中韩之间,不可能是中美之间。因为当时《中日联合声明》实际上是要日本跟台湾断交,但日本出于种种原因不希望把这个词写在公报里面,双方最后没有将此落在联合声明里边,后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会谈,周总理写了6个字,“言必信,行必果”。然后,田中角荣也写了几个字,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信为立国之本”。这就是两种文化共同信奉的“仁义礼智信”里边的“信”,像这种情况在中美关系中是没有的。所以有时候我说,把这个文化共同体建设起来的话,对推动中日、中日韩的合作会很有帮助。
黄仁伟:是的,刚才张老师提到田中访华,毛泽东主席送给田中送的礼物就是怀素的草书,一本怀素的字帖。日本人把它看作至高无上的礼物,因为唐代的草书传到日本,才有日本现在的假名,当然我们也跟日本学了很多,近代的很多汉语词汇也是来自日语。
何婕:所以我们一直说亚洲各国是文化相近,而现在疫情之下,三国的合作会越来越让我们发现这个共同点的重要性。刚才黄教授还特别提到一个概念,就是疫情之下中日韩要加强合作,联防联控机制要赶紧建立起来,而且建立起来,不光是对三国有好处,还对其他亚洲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好处,您能否再解释一下这个好处意义体现在哪里?
黄仁伟:如果我们三国把疫情每一天的变化都互相通报,就像我们国内各个省之间,所有数字都是透明的。同时,隔离措施、控制措施、医治方案等等,早一点把成功救治方案给对方。再者,就是流动,我们今天有多少人要去你那里,你那里有多少又要到我这儿来,这个要全部在掌握之中。而要做到这一些,没有国和国的信任,是不会提供这些数据的。再比如病例里头的详细过程,一个一个互相交流,这也是需要相互很信任的。
何婕: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向外发布,一是不同的省区市各自数据,二是大量临床诊疗的观察和意见都在宣布,包括我诊疗方案现在已经出到第七版了,每一版都会有些微调,但是要把这些临床诊断出来的经验、结果告诉全世界。
张维为:我是经常讲,某种意义上中国正在重新界定现代化。前面黄老师提到的这种机制非常重要,比如韩国现在想建类似武汉的方舱医院,怎么建,我们有成套经验,如果你有一个机制,我们很快就可以派专家过去给你指导。如果整个东亚三国采用的防控方法,既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最后能真正走出疫情,这个经验对全世界真的很有帮助。
何婕:我们说对解决世界难题,也可以提供东亚智慧。刚才说到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的时候,我们说到了文化基础,又说到在疫情当下对这种共建的推动。想问问两位,疫情中建立起来的这种互相借鉴、沟通机制,在疫情退散之后,它还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仁伟:“患难见知交”,中国人一直用这句话,平平常常的时间,十年也没有患难中一周的时间对人了解得深。
张维为:对。这次有一个细节蛮感人的,我看了报道,被中日两国的很多民众感动了。武汉疫情爆发后,日本朋友送了大量的口罩等等,然后日本疫情爆发后,一位中国在日本的女留学生在日本街上放了一个箱子,里面全是口罩,说这是来自武汉的报恩,很感人;“知恩图报”这个理念,在中日韩文化中都有。
何婕:除了文化这些之外,中日韩很重要的黏合剂就是经济。还是举一个疫情之下的侧面为例,口罩,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口罩特别特别地紧缺,湖北仙桃是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地,有些比较高级别的原材料可以远销欧美、日韩,但在湖北封城之后,仙桃当地的很多原材料就运不出,下游企业生产也都受到影响,单从这个物件就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性。在这里,我要请一位观众,他是一位在华韩国企业的负责人,在疫情中,他们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你好。
李炳直:你好。
何婕:您贵姓?
李炳直:我姓李,李炳直。
何婕:李先生,想问一下你们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受了多大影响?
李炳直: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离心压缩机。目前运营还没完全恢复正常,主要表现在,第一,位于湖北省的压缩机零部件的工厂停产,相关零部件只能从韩国进口,预计比原先采购成本高出一倍左右。第二,我们的产品每台重量超过1吨,绝大多数通过专门的车辆进行陆运,途经湖北省的路线已经封闭了,这给我们的产品运输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只能付出很多资金了,没办法,韩国现在也是一样的,现在疫情情况比较严峻
何婕:您刚才说因为物流的关系,有很多也运不出来,那你们怎么办呢?
李炳直:只能等,甚至2月份我们销售额完全没有。
何婕:李先生您辛苦了,祝您的企业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祝福韩国。从这里头,我们也能感觉到,中日韩产业链高度依赖。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上特别提到,要抓紧做好稳外资工作,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所以我们尽快地复工复产,对维护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是有帮助的。
张维为:是,因为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而且我们把产业链、供应链的维护看作是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真的是,不光是为中国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亚洲国家,包括韩国、日本的利益,也是为整个全世界的利益。
何婕:两位在演讲中都特别提到了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但在过去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最终形成方案,用黄教授的话说是就会有一种力量,张教授毫不讳言说是美国。如果这个力量是美国,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让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维为:很简单,美国把日本、韩国看作盟国,如果这两个所谓的盟国,变成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且是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甚至是零关税,那就无法亚洲的“冷战”了。
黄仁伟:美国不仅在亚洲如此,对欧盟也拆台,包括英国脱欧都有美国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只要有一个大的经济体和它总量相当或者超过它,它都是不舒服的,再加上加上东亚还有一个中国不是它的盟国,甚至是竞争对手,它更不愿意让你们达成,但是逐渐大家都超越盟国这些老的意识形态的思维,特别当美国在牵扯它的两个小伙伴时,它们还能坚定地往FTA方向走,这是不容易的。现在通过这个疫情,我认为更会坚定一些。
姚昕言:主持人好,两位老师好。
何婕:你好。
姚昕言:我叫姚昕言,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在是直博二年级。我平时在网上会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应对疫情的方式,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他们连抄作业也不会抄,想请问一下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这样的言论?
张维为:这次因为中国抗疫的做法,一整套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高度的赞赏,但是我总干事谭德塞在介绍中国经验时,专门讲了一句,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借鉴中国经验,我觉得大家互相交流经验非常好,尽量避免一些刺激别人的语言。同时,我们中国人讲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互联网世界有时候总有一些偏激的观点,所以希望我们日本的朋友、韩国的朋友要看主流观点,这些偏激的观点不会成为中国主流,不会成为中国官方政策。偏激的观点什么国家都有,日本、韩国也有,其他国家也有,所以以这样的心态来推动疫情的共同合作来比较好。
黄仁伟:我记得世卫组织有一句话说得很早,总干事在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讲了,我们不担心疫情在中国的控制,中国能做到,我们担心别的国家做不到。现在完全证明这一点,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些控制手段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别的国家要把它变成自己国家的体制、政策、行为是有难度的,日本、韩国也有难度,到欧洲难度就更大,所以还是要实践,实践证明怎么是最有效。所以我们一方面自己做好,另一方面我们只能建议,不能说“抄作业”,这些话是不合理的,人家会在实践中逐步地接受。
何婕:我们要求同存异,要去寻找那些最多的共同的地方,共通的地方,也要尊重那些差异性,因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自己的做法,一定要尊重它。其实我们从中日韩出发来谈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亚洲不光是东亚,还有东南亚、南亚、中东。这次疫情中,都看到了互帮互助,所以想问两位,走出东亚,在亚洲更大的范围里面,我们怎么来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张维为:前边我和黄老师都提到RCEP,这是个很大的点,现在印度由于种种原因还进不来,其他15个国家到去年年底达成的协议书在今年无论如何是要签掉了,但愿能够签成。这就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本身就了不起,实际上超出我们刚刚讲的疫情防控。
黄仁伟:我这几年专门在做“一带一路”研究,也做全球治理研究,这两个内容是重合的,“一带一路”是全球范围的一个市场,从硬件到软件互通。这次疫情爆发以后,大家都在怀疑“一带一路”还能不能搞下去,我的态度是“一带一路”会搞得更好。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路、一个港口、一条铁路,它是人的流动,这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特别是健康卫生的关怀。
比如公共卫生,“一带一路”需要考虑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当一个区域发生疫情,整个“一带一路”都要控制,就是公共卫生的全球治理,这就形成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所以东亚命运共同体就为“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经验,所以RCEP也好,10+3也好,也不只是一个关贸协定,人类的方方面面都要在其中建设起来,这样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就更具体了。
何婕:对。以前大家可能觉得“一带一路”也好,RCEP也好,可能是跟经济有关,但这次疫情挑战,告诉我们,这种“通”,或者说共同体,不光是经济,还包括文化、公共卫生等重大的命题,所以未来讲到共同体建设的时候,是不是涵盖的面要广得多?
张维为:实际上最早的目标,首先确实是经济,那么日韩有一段时间是不完全接受,但逐步越来越开明。去年三国外长谈的“中日韩+X”,这个“加”就包括很多“一带一路”中第三方合作,现在已经非常开放了。所以“一带一路”本身是能够带来整个亚洲地区的整合,中日韩的整合,现在再融入公共卫生这一块,我觉得对我们丰富“一带一路”,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有帮助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