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何要揭露孙俪、向海清“忘恩门”?邱朝举的苦衷有人至今不知道


2006年,韩寒在自己的博客写道:“普通老百姓在市内连个大型犬都不允许养,凭什么孙俪就可以在上海养狼?”

短短一句话,以“养狼”为喻,讽刺了孙俪所资助的大学生向海清为“狼”,一时间网络上声讨“狼”的声音不断,甚至有人宣称成立“白眼教”,揶揄向海清。

这些嘲讽给向海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在一封信里写道:

“这次的耻辱足够让我受一辈子,我也知道我没有了尊严,也没有了人格。我也不知道上苍为什么这样来折磨我。”

但做为“被害人”孙俪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向海清6000字的控诉中,描写了一个“傲慢”“小肚鸡肠”的大明星。

不管描述是不是真的,都将孙俪和其母亲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这次的“忘恩门”事件,孙俪的回应只有一句话:“我一直想不通,我真的想不通,我很无奈,我妈妈失眠,我也失眠。”

孙俪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做好事最后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更想不通,向海清一再叮嘱要把信件保密,邱朝举为何还是将信件公开了,故意引发了舆论风暴?

其实,邱朝举只是想要个答案。

首先我们要清楚,邱朝举绝不是个惹是生非的“恶人”,与之正相反,他是个值得我们赞扬的善人。

邱朝举曾是重庆市广播电视总台一个非常有名的记者,一直致力于公益和民生扶贫。

他从1997年起就接连策划、担纲拍摄了渝疆万里行》《走进贫困山区》《希望在山区》等7部共453集以山区特色和扶贫题材为主的大型系列报道

2000年获得第四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称号,还先后两次被重庆市授予“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称号。

其作品也先后5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重庆新闻奖等。

也正是通过他的作品,孙俪才认识了向海清。

2002年3月,孙俪在拍摄《玉观音》的间隙,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希望在山区》的纪录片,讲述的正是向海清的故事。

向海清出生在重庆一个山区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多病,在他的记忆里从出生到上初中,母亲只给他买过一件新衣服。

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是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才供他读完小学、初中的,他只知道初中毕业后,父母再无力供他继续求学。

他想靠知识改变命运,想要走出山区,但是现实却一次次逼着他低头.......

荧幕上向海清倔强地抹着眼泪,荧幕外孙俪也湿润了眼睛,穷人家孩子的无奈,她深有感触。

她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12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婚了。

可是狠心的父亲只给了他们2000块抚养费,就撒手不管了。


而母亲又不愿意委屈她的成长,为了给她攒学费和学舞蹈的钱,母亲白天当售货员,晚上去当清洁工,每个月才赚1000块钱,生活过的紧巴巴的。

好在孙俪舞蹈跳得不错,从11岁起就随着艺术团出访外国,15岁初中毕业后进了部队文工团挣了工资,才攒够后来去艺术学校进修的钱。

2001年从新加坡选秀节目出道后,签约海岩接下《玉观音》,她的命运才彻底扭转。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孙俪看着荧幕上的向海清被触动了,回忆起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更不愿意看向海清错过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虽然自己刚出道,还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将自己的生活挤一挤,可能就是拯救了另一个人的一生。

孙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获得了母亲的大力支持。

因为那时候孙俪事业刚刚起步,工作比较忙,整个资助工程基本上是孙俪母亲邓阿姨全权负责。

他们通过电视台的热线联系上了邱朝举,告诉他,她们要资助向海清直到上完大学。

邱朝举十分高兴,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方的向海清。

向海清并不是通过他的纪录片被知道,得到资助的第一个人,那时他的纪录片希望在山区》播放了69集,已经有51名贫困生得到了社会好心人的资助。

所以向海清得到到资助他也没有放在心上,也一直不知道资助他的是一颗正在冉冉崛起的新星。

同年5月,孙俪和母亲准备了一些钱还有一封信寄给了远在四川的向海清。

他们鼓励向海清一定不要放弃,要努力学习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接到“邓阿姨”的资助,向海清有些不敢相信,他颤抖着接过钱,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用后来向海清的话说,这些钱是“人间真情的流露和对一个贫困孩子莫大的支持,是希望。”

当天向海清就给邓阿姨写了一封感谢信,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之后孙俪这边和向海清的联系越来越多,除了写信,他们还会通电话,彼此问候。

孙俪鼓励他报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学出人头地,还一再跟他保证会承担所有的学杂费,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

那时,向海清感觉自己十几年的苦难终于迎来了转机。

邓阿姨对他的照顾十分全面,给他寄书寄衣服,寄任何他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完全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

后来得知他的母亲患有哮喘病,而上海有一种药治哮喘特别好,孙俪母亲还会定期给他寄药。

而孙俪就算自己工作忙,也会安排助理定期给他打电话,询问他的生活状况、需要哪些学习资料,只要向海清开口,总是二话不说就寄过去。

2004年,向海清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了,他有些退缩和愧疚,觉得自己愧对邓阿姨的善心。

不过孙俪母女两没有责怪向海清,而是鼓励他“还得考,必须从山区走出去。”

第二年,向海清考入了上海水产大学,据说这所大学是邓阿姨帮他选的,大概是想就近照顾吧。

大概是善有善报吧,这时,孙俪也凭借《玉观音》和《幸福像花儿一样》大红大紫,成了国民女神。

向海清到达上海的那天,孙俪母女去机场接了他,这时候他才知道资助了自己三年的居然是当红明星孙俪。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邱朝举的时候,邱朝举都吃了一惊。

随后孙俪母亲亲自送向海清去学校报到,帮他交了5000块的学费,还和辅导员聊了向海清的情况,拜托老师多加照顾。

临走时,孙妈妈给向海清留了500元的生活费,并表示,后续生活费会按月寄过来,没钱就给他们打电话,不要太节省,要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

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几乎全都是向海清那6000字控诉书中的一面之词。

2006年国庆前后,邱朝举计划拍摄《十年变迁看山区》,觉得孙俪和向海清这对明星与贫困生的帮扶奇缘是个不错的题材,准备将其纳入拍摄计划,

他联系向海清准备取材,才知道向海清踏入大学后不久,孙俪母女就终止了对他的资助。

邱朝举很诧异,想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让向海清将他们的交恶细节写下来寄给他。

11月5日,向海清经过反复思考写了一封6000多字的信寄给邱朝举,并言明不想对外公布:

“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我不想伤害一个曾经给我重要帮助的恩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我才会心安。这就是我一直没法写的原因。

他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希望邱朝举帮他理一理思绪,找出来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却不想24天后,邱朝举只简单粗暴地隐藏了一下主人的名字,就将这封信全文发表在了网络上。

随后报纸正版报道,网络争相转发,“明星和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发生龃龉“的故事,在网络上疯狂流传,

央视也先后2次做专题报道此事,一次小小的援助,成了轰动一时的“报恩门”。

报恩门事件后,网友们的态度基本分为三种,很大一部分人是针对邱朝举的,说他言而无信,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其实邱朝举也有自己的苦衷,向海清孙俪这样的悲剧,也曾发生在他身上,还有很多其他人身上。

邱朝举从1997年开始9年间,一直资助大巴山区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女孩,视她如己出不说,还帮助她考上了大学。

可是走出大山的女孩却渐渐对他心生恨意,最后反目成仇,摔门而去。

而这并不是个例!

当初因为扶贫纪录片,有51个成绩优异的贫困孩子,不同的程度都接受到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的捐助。

但是,这些资助者和被资助者渐渐就都不联系了,唯一让他当时感觉最好的向海清,最后居然也和孙俪反目成仇。

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善良的种子结下的都是变异的果实?

我们到底该怎样行善?应该怎样报答善良的人们?

这些年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得到答案,他只能通过舆论让大家集思广益,帮忙找出症结所在。

事实上,这真不是一句对错就能说清楚的,央视专门在06年12月和07年1月,先后做了两次节目讨论探究。

人们的观点基本上是两边倒,一方面是支持向海清的,在高消费的上海,一个月只有500元生活费,确实比较拮据。

再加上向海清信中描写的,“因为90元话费,就逼他辞去学生会职务”

“因为打乙肝疫苗,生活费不足,就被批评不自尊自爱,连自己养的狗都不如...”

贫困生不能打手机吗?贫困生不能吃麦当劳吗?贫困生就不配打疫苗吗?

不少人都因此义愤填膺,痛斥孙俪的“小气”。

当然了,这都是向海清的一面之词,更多的人是为孙俪鸣不平,觉得她出力不讨好,遇上了白眼狼。

有人说:“善心不求回报,但需要感恩。”

有网友则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少钱,他都没有任何义务去无限期地帮助别人;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无限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其实也难怪有人这样想,因为通篇读完向海清的6000字控诉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道德绑架”,

他将自己放在了尘埃里,控诉城里人能帮自己却不愿意多尽点心,送佛送到西,这大概就是所有“报恩门”的问题症结所在。

孙俪的援助不单是金钱,而向海清也不是单纯地“白眼狼”。

有记者采访了向海清就读的大学,了解到他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他的生活费却不止500块。

孙俪给向海清交了第一年的学费后,向海清又向学校申请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

而且他还在打工赚钱,拿着奖学金,还有一位重庆的陈叔叔和上海的金阿姨在赞助他。

有了这些,他在脱离孙俪后,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学业,但是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这些助学贷款向海清最后怎么花了呢?

有知情人士说,向海清将贷款给父母治病了,也许他是想着父母年老多病,可能等不到他工作的那一天,想尽孝,少留遗憾!

然后继续伸手向孙俪母女求助,十分的理直气壮。

向海清想给父母尽孝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似乎忘了,那是助学贷款,孙俪陈叔叔等也是想助他完成学业,授他以渔,让他自己带着家庭走出贫困。

可是被资助人在轻易获得的帮助中,显然已经生出了贪念,将助学金当成了扶贫金,自私地想着:授我以渔不如直接授我以鱼,帮我们彻底脱离贫困,之后我再自立自强。

如果我在获得之后,突然不能再获得了,我依旧感恩,但是不能理解。

这大概就是“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吧。

最后总结一句,孙俪这样的资助者们也不是完全没问题,首先捐献者和被捐献者这样的身份就是不平等的,很容易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再加上生活距离这么近,会产生一种“我什么都要听你的”的排斥感,这种排斥超过了捐赠的范畴。

献爱心是好事,不过我们在献出爱心的时候,也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对于那些小小年纪就饱受磨难的穷孩子们,乍来到大城市以后,急于要摆脱自卑和贫穷,急于要融入周围的群体和社会的心态,

我们要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多一点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能够正确地来理解这份爱心,能够来读懂这份爱心。

孙俪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才没有任何的解释,还恳请媒体不要去打扰海清,

“只希望小孩把心放在学习上,珍惜好现在的一切,毕业之后回馈社会。”

回顾整件感恩门事件,也许邱朝举是最不占理的,但是他引发的这轮思考,对以后的慈善帮扶事业,无疑意义深远。

援助从来不是单纯的金钱付出,爱心付出更为重要,而如何把握爱心的尺度,不造成两败俱伤,却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讨论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