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亲切地称她为“企鹅姐”,
而在户外运动圈,
有人称她为“疯狂的摄影师”,
这源于她极为疯狂的极地摄影行为。
自2008年以来的十余年间,
王新妹曾6次奔赴南极,
14次飞抵北极。
带着她的的镜头,
到过地球两极,
深入美洲腹地,远涉非洲沙漠……
用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每一张作品,
向我们讲述着她对生命和性灵的理解。
“世界很美好,我想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王新妹
而她的摄影人生,
源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
是大自然和小生灵,
给予了王新妹生命的启迪和精神的重生,
同时也让她对摄影结下了特殊的偏爱。
于是,
在共同创业起家的丈夫的支持下,
王新妹把事业往后放了放,
从一名非科班的摄影师起步,
踏上了摄影的漫漫长路。
除了自然摄影和动物摄影以外,
王新妹还有颇多对摄影艺术的探索和推动,
并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
包括对大画幅湿版摄影的探索,
对中国摄影图书的梳理及推动……
这就是王新妹的犟,
是对摄影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
ONE. 她在地球两极,按下快门
“四十八小时的飞行,三万公里,两次中转,季节颠倒,时差紊乱……”
CCTV《疯狂摄影师》系列纪录片,是这样描述王新妹每一次“疯狂”的南极拍摄之旅的。
而除此以外,
每一次飞往两极的拍摄还伴随着
一系列反复而磨人的等待和煎熬:
在白茫茫的世界中,
永不落日的极昼,
视线几乎找不到一个明确落点。
随之而来是极度的无聊和焦虑,
还有令人眼睛极度不适的雪盲症。
在这样漫长的等待中,
是一场和天意的对赌,
是一场源自内心的战争,
有时候这令人质疑一切。
当熬过所有这些困难,
王新妹才能在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
拍摄到她心心念念的帝企鹅,
并在这些可爱生灵的身上,
投射人性与生命的感悟。
“疯狂摄影师”也好,“企鹅姐”也罢,
回归到王新妹的创作中,
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的,
属于生命和大自然的寂静与汹涌。
而这一切,
都是她在—30℃的南北两极,
一次次用已经失去知觉的手指,
摸索着按下快门,
所定格的至纯至美。
也是她深一脚、浅一脚,
行摄在杳无人烟的白色天地间,
所获得的生命教育和启迪。
多年以来,
奔波于地球极地进行拍摄,
让王新妹逐渐从一名摄影爱好者,
成长为一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摄影师。
并且受到了摄影界的高度认可,
取得了独立的艺术成就。▼
·2012年,王新妹出版第一本作品集《心之极》
·2017年,出版了第二本作品集《心之骛》
《平行的世界,交织的灵魂》
文/李楠
端详王新妹的《心之骛》——其处女作《心之极》出版三年之后的再次结晶,很难不被她展示的“平行的世界”所吸引。在这“世界”里,依然保持着《心之极》真挚的情感饱和度,和女性特有的、极其细腻的心灵感光度;同时,展示了一种过去没有的省视与思辨,这是比纯真柔软的极地童话更为复杂也更为深刻的灵魂之省、灵魂之思。
这是平行的世界,交织的灵魂;这是一位女性在人世间浸润遭逢、歌哭欢笑了五十余年的内心,又一次义无反顾的远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是个体之于世界的理想境界。在王新妹的《心之骛》中,我看到她为此付出了令人动容的努力。
我以为,王新妹所展示的“平行的世界”,同时彰显于以下三种维度:
其一,人与动物的平行世界。
这既是《心之骛》的主题,也是王新妹三年以来不断“走世界”所沉淀、积累的思考。
人与动物的关系,渊源深深又矛盾重重。动物既被人类驯服,又被人类崇拜;既被人类豢养,又被人类祭献。而人对动物,既罔顾又恐惧;既臣服于它们的神秘,又弃厌于它们的野蛮;既把它们当作朋友,亲昵如侣、宠爱有加,又把它们当作敌人,肆意轻慢、任意屠杀。
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愈加紧张和扭曲。人类,在不断灭绝一些动物的同时,其自身的生存危机日益深重。
王新妹站在自然与社会的交叉点上,将这两个平行的世界同时展示出来:一个,是照片里的动物世界,此为显性空间;另一个,则是与此相对的人类世界,此为隐性空间。
显性空间中,动物是绝对的主角与主人,它们按照自然法则从容度日,世代繁衍。同时,因为这种画面中的自由自在,乃是“人”的视角切入结果,便自然地勾联出隐性空间:人类世界,从而也使观者自然地联想到人类与动物真实的关系,即动物的真实境况:此刻的自由自在,不过是侵犯之后幸存的余兴。而最后一组血腥残忍的杀鲸照片,则直接将这幸存的余兴也彻底毁灭了——那白茫茫雪地上残留的鲸鱼骨骸,暴露的是:人类才是显性的主人,动物则是隐性的奴隶;实际的显性、隐性空间刚好与照片中呈现的相反!
这反转的真相,毫不客气地揭下了人类虚伪、暴虐的面具。
因此,《心之骛》的五个子题:自观、自由、自恰、自为、自戕,都来自于“平行的世界”,是人类与动物的双重自白与对话——所有人类对动物所行的,无一不会返回到人类自身;人与动物的灵魂从千万年前就交织在一起了。
当我们一次次远赴野生之地捕捉自然的神奇时,是否想过:有一天,我们只能在照片里一遍遍凭吊这种天赋的自由?
从王新妹的“平行世界”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道法自然”的真谛,就是“顺其自然”。
接下来的第二个维度,便是王新妹作为摄影师与她的照片之间所形成的“平行世界”。这一层,篇首有所论及。这种平行关系,实际上考察着摄影师以视觉表达意义的能力。
如果说,《心之极》的视觉语言更多是一种感性、直觉与情绪的本能反应,更多地服务于对企鹅、北极熊拟人化的“人格塑造”,因而比较多地集中于接近于平常观看的中景的话,那么《心之骛》则显现着更为明确、强烈的镜头意识,以及这种自觉意识带来的丰富、变化且合乎心理逻辑的画面呈现。
由是,摄影师不仅建立了一个语言和语义都颇为丰富的视觉世界,同时,这个世界也是她自身“小宇宙”的反映——两个平行的世界,两相生发的灵魂。
第三个维度,便是真实的王新妹与照片里的王新妹所形成的两个平行世界。
人生,是一个又一个空间的累积,而思想与经验,便是这些空间遗留下来的线索与暗语。从摄影的角度讲,无论摄影师拍摄的是什么,一定都寄寓着对于某个空间的原始记忆和直觉反映。摄影师鲜有出现在自己的照片里,但是,他们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他们在照片里,与照片外的自己相互打量,彼此倾诉——他们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在灵魂深处悄悄对话。
《心之极》里的王新妹,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个极端的环境,让自我在纯粹中进一步提纯: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解决关于人的问题——母性情怀、感性顿悟是此时王新妹的人格特征。而《心之骛》里的王新妹,则是有意识地寻找、探究动物与人的关系;并以一种显隐对照的方式表达出来——眼界更为开阔,而思考更具理性。
真实的王新妹,不是一个职业摄影师,这倒使她的摄影动机更多地是直抒胸臆,直见心性。在人类社会——现实空间的经历,驱使她不断走出这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大自然寻找答案。当她进入摄影的过程,作为女性和作为摄影师的身份不尽相同,但身份之下的灵魂却是一体的。她在动物身上想看的、和看到的,何尝不是她在人身上想看的、以及看到的?
真实的王新妹提供动机,照片里的王新妹表达主题。二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新妹拥有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艺术表达主体。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寻找自己真实的内心。而最近的地方,往往路途最遥远。
王新妹的“心之旅”已渐入佳境、愈见深意。这位坚韧而温情的女性,下一站又在哪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她在下一个平行世界里的灵魂绽放。
·2017年,《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TWO. 三次转型,多元尝试:这一次,她离艺术更近一些
如果说王新妹的第一本出版画册《心之极》,
是对大自然与小动物的感性认知;
她的第二本画册《心之骛》,
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知性感悟。
王新妹用摄影,
为她镜头下的自然与动物,
注入了人类的情感与灵性。
而她绝不止步于此,
在摄影方式和摄影理念之上,
王新妹一直在不断的反思和尝试。
终于在继前两次艺术创作的转变之后,
再次走入了一个新的创作世界之中。
这一次,她离艺术更近一些。
"
“艺术应该从生活出发,同时高于生活,才能给人们带来在纯真和美好之外,一种更高的艺术享受。
因此,这一次的创作,我不再停留在对真实图景的描绘和记录上,而是加入了艺术化的呈现效果,有意识的创造一个艺术化的想象空间。”
——王新妹
"
在进行真实记录和表现的前提下,
王新妹用自己的艺术理念,
为大自然图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作品中呈现了一个艺术化的世界。
当大自然只留下黑白光影,
是否让自然与生命的轨迹更加清晰?
是否让情感和思绪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流淌空间?
是否拥有了比过去、当下和未来更加无垠的时空?
“十多年来,通过对摄影艺术慢慢的学习,现在我对摄影的理解和刚开始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越来越自我。”
——王新妹
·2019年,王新妹创作转型之后的作品入选《秘境PHOTO》“百人百幅摄影名家影像收藏计划”。
《越过山丘》
尺寸: 1500 x 1118mm
版数:100
制作工艺: 艺术微喷 / 摄影钡基纸收藏级
除此以外,和所有摄影师一样,
她对传统摄影术有一种绕不过去的向往。
因此,在数码摄影以外,
王新妹和摄影师满治理,
共同尝试了大画幅湿版摄影的创作。
并且以江南水乡、少数民族为主题,
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创作。
用古老摄影术,
呈现更多原生态文化的形态。
《江南水乡-西塘古镇》系列作品
摄影:王新妹、满治理
这是一种记录,
也是一种尝试,
用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
将独特而渊源深厚的历史人文,
归置到了属于它们的时空和语境之中,
从而让大家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圆融的文化和意境。
《中国-翁丁佤族》系列作品
摄影:王新妹、满治理
“在当今的技术语境下,数码摄影已经完全能够替代古老摄影术了,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大画幅湿版的创作仍然是一个严肃的技术问题,也是我个人的喜爱和兴趣所在,是我作为一名现代摄影人对传统摄影术的挑战。”
——王新妹
而在创作以外,
王新妹还将这些作品推向了国际舞台。
她用大画幅湿版创作的作品,
以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形态,
在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摄影展和博览会中,
引起了不俗的反响。
大画幅湿版作品在美国洛杉矶第27届Photo LA进行展出和售卖,并现场交易19幅。
该系列作品的尝试,
不仅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
同时也是王新妹个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我表达。
THREE. 王新妹在摄影书籍中的坐标和方向
在这十多年间,
摄影书籍就像是巨人的肩膀,
让王新妹站在上面,
看到了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也创造了她自己的艺术世界。
“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多看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通过对全世界优秀摄影专著和名家画册的学习,我自己才能培养一种对摄影艺术的正确认知和感受,并且进行反思,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摄影世界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王新妹
而为了能够把这些书籍分享给更多热爱摄影的人,
她2016年在嘉兴成立创办了“影上书房”。
“影上书房”是国内首个致力于摄影书收藏的民间影像史料馆,是一家公益性质的摄影图书收藏机构。
其书籍收藏方向为国内、外的摄影书籍、影像史料等。始终坚持“摄影之上的摄影态度,收藏交流的艺术平台”的理念。现有藏书共约13000余册,其中不乏国际顶级博物馆藏品。
在王新妹的苦心经营,
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人
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
“影上书房”如今已成长为
一个更具学术性、专业性的机构。
“我就是想把全世界优秀的摄影书作为我的收藏目标,让更多人能够有这样一个地方获取到有用的知识。
并且努力为中国摄影、为中国摄影人士、为大众梳理一个有框架、有体系的影像史料馆,助推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
——王新妹
近年来,“影上书房”还专注于一些公益性质的摄影艺术普及和助推工作。▼
·2017年,和《中国摄影》杂志社共同发起“中国摄影图书榜”:
这是一条以摄影书作为探索影像文化样态的路径,
是一座摄影书制作、出版、阅读的风向标,
也是一份当代摄影文化的考察报告。
·2019年,和《大众摄影》共同推出了“全国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
将依托影上书房丰富的馆藏,
通过专家学者的系统讲授,
提升青年教师知识结构、
艺术修养等专业素质,
加快与世界前沿影像文化的学术对接。
“影响一名教师,惠及千名学子”
·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摄影图书展”和“摄影图书大讲坛”:
2019年8月,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由影上书房与《中国摄影》杂志共同主办的“大型摄影图书展”现场。
在展示全世界优秀摄影书籍的同时,
“影上书房”邀请了诸多世界知名的摄影专家开展讲座。
其中包括:
美国光圈杂志社艺术总监莱斯利·马丁,
土耳其著名摄影师黄荣华,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主席李锦丽,
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广州美院、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老师……
王新妹不仅仅整合了
国际顶尖的摄影艺术文化资源,
同时也不忘摄影大众化的普及和推动,
因此,“影上书房”,
既是一座摄影艺术的史料馆,
也是中国摄影文化传播的推手。
在这之后的初衷与力量,
是王新妹执着于摄影的信念,
和诸事毕达的坚韧。
王新妹的犟是什么?
王新妹的犟,就是她所说的:“我们会一直努力往前走,之后,还会做一些出版的相关工作。
在创作之余,做好影上书房,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将始终致力于为社会和广大的摄影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