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极地疯狂摄影师,犟人“企鹅姐”:为自然图景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人亲切地称她为“企鹅姐”,

而在户外运动圈,

有人称她为“疯狂的摄影师”,

这源于她极为疯狂的极地摄影行为。



自2008年以来的十余年间,

王新妹曾6次奔赴南极,

14次飞抵北极。

带着她的的镜头,

到过地球两极,

深入美洲腹地,远涉非洲沙漠……

用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每一张作品,

向我们讲述着她对生命和性灵的理解。


“世界很美好,我想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王新妹



而她的摄影人生,

源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

是大自然和小生灵,

给予了王新妹生命的启迪和精神的重生,

同时也让她对摄影结下了特殊的偏爱。


于是,

在共同创业起家的丈夫的支持下,

王新妹把事业往后放了放,

从一名非科班的摄影师起步,

踏上了摄影的漫漫长路。


除了自然摄影和动物摄影以外,

王新妹还有颇多对摄影艺术的探索和推动,

并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

包括对大画幅湿版摄影的探索,

对中国摄影图书的梳理及推动……


这就是王新妹的

是对摄影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



ONE. 她在地球两极,按下快门


“四十八小时的飞行,三万公里,两次中转,季节颠倒,时差紊乱……”


CCTV《疯狂摄影师》系列纪录片,是这样描述王新妹每一次“疯狂”的南极拍摄之旅的。



而除此以外,

每一次飞往两极的拍摄还伴随着

一系列反复而磨人的等待和煎熬:

在白茫茫的世界中,

永不落日的极昼,

视线几乎找不到一个明确落点。


随之而来是极度的无聊和焦虑,

还有令人眼睛极度不适的雪盲症。

在这样漫长的等待中,

是一场和天意的对赌,

是一场源自内心的战争,

有时候这令人质疑一切。



当熬过所有这些困难,

王新妹才能在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

拍摄到她心心念念的帝企鹅,

并在这些可爱生灵的身上,

投射人性与生命的感悟。



“疯狂摄影师”也好,“企鹅姐”也罢,

回归到王新妹的创作中,

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的,

属于生命和大自然的寂静与汹涌。



而这一切,

都是她在—30℃的南北两极,

一次次用已经失去知觉的手指,

摸索着按下快门,

所定格的至纯至美。

也是她深一脚、浅一脚,

行摄在杳无人烟的白色天地间,

所获得的生命教育和启迪。



多年以来,

奔波于地球极地进行拍摄,

让王新妹逐渐从一名摄影爱好者,

成长为一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摄影师。

并且受到了摄影界的高度认可,

取得了独立的艺术成就。▼


·2012年,王新妹出版第一本作品集《心之极》



·2017年,出版了第二本作品集《心之骛》



《平行的世界,交织的灵魂》

文/李楠

端详王新妹的《心之骛》——其处女作《心之极》出版三年之后的再次结晶,很难不被她展示的“平行的世界”所吸引。在这“世界”里,依然保持着《心之极》真挚的情感饱和度,和女性特有的、极其细腻的心灵感光度;同时,展示了一种过去没有的省视与思辨,这是比纯真柔软的极地童话更为复杂也更为深刻的灵魂之省、灵魂之思。


这是平行的世界,交织的灵魂;这是一位女性在人世间浸润遭逢、歌哭欢笑了五十余年的内心,又一次义无反顾的远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是个体之于世界的理想境界。在王新妹的《心之骛》中,我看到她为此付出了令人动容的努力。


我以为,王新妹所展示的“平行的世界”,同时彰显于以下三种维度:


其一,人与动物的平行世界。

这既是《心之骛》的主题,也是王新妹三年以来不断“走世界”所沉淀、积累的思考。


人与动物的关系,渊源深深又矛盾重重。动物既被人类驯服,又被人类崇拜;既被人类豢养,又被人类祭献。而人对动物,既罔顾又恐惧;既臣服于它们的神秘,又弃厌于它们的野蛮;既把它们当作朋友,亲昵如侣、宠爱有加,又把它们当作敌人,肆意轻慢、任意屠杀。


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愈加紧张和扭曲。人类,在不断灭绝一些动物的同时,其自身的生存危机日益深重。


王新妹站在自然与社会的交叉点上,将这两个平行的世界同时展示出来:一个,是照片里的动物世界,此为显性空间;另一个,则是与此相对的人类世界,此为隐性空间。


显性空间中,动物是绝对的主角与主人,它们按照自然法则从容度日,世代繁衍。同时,因为这种画面中的自由自在,乃是“人”的视角切入结果,便自然地勾联出隐性空间:人类世界,从而也使观者自然地联想到人类与动物真实的关系,即动物的真实境况:此刻的自由自在,不过是侵犯之后幸存的余兴。而最后一组血腥残忍的杀鲸照片,则直接将这幸存的余兴也彻底毁灭了——那白茫茫雪地上残留的鲸鱼骨骸,暴露的是:人类才是显性的主人,动物则是隐性的奴隶;实际的显性、隐性空间刚好与照片中呈现的相反!


这反转的真相,毫不客气地揭下了人类虚伪、暴虐的面具。


因此,《心之骛》的五个子题:自观、自由、自恰、自为、自戕,都来自于“平行的世界”,是人类与动物的双重自白与对话——所有人类对动物所行的,无一不会返回到人类自身;人与动物的灵魂从千万年前就交织在一起了。


当我们一次次远赴野生之地捕捉自然的神奇时,是否想过:有一天,我们只能在照片里一遍遍凭吊这种天赋的自由?


从王新妹的“平行世界”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道法自然”的真谛,就是“顺其自然”。


接下来的第二个维度,便是王新妹作为摄影师与她的照片之间所形成的“平行世界”。这一层,篇首有所论及。这种平行关系,实际上考察着摄影师以视觉表达意义的能力。


如果说,《心之极》的视觉语言更多是一种感性、直觉与情绪的本能反应,更多地服务于对企鹅、北极熊拟人化的“人格塑造”,因而比较多地集中于接近于平常观看的中景的话,那么《心之骛》则显现着更为明确、强烈的镜头意识,以及这种自觉意识带来的丰富、变化且合乎心理逻辑的画面呈现。


由是,摄影师不仅建立了一个语言和语义都颇为丰富的视觉世界,同时,这个世界也是她自身“小宇宙”的反映——两个平行的世界,两相生发的灵魂。


第三个维度,便是真实的王新妹与照片里的王新妹所形成的两个平行世界。

人生,是一个又一个空间的累积,而思想与经验,便是这些空间遗留下来的线索与暗语。从摄影的角度讲,无论摄影师拍摄的是什么,一定都寄寓着对于某个空间的原始记忆和直觉反映。摄影师鲜有出现在自己的照片里,但是,他们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他们在照片里,与照片外的自己相互打量,彼此倾诉——他们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在灵魂深处悄悄对话。


《心之极》里的王新妹,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个极端的环境,让自我在纯粹中进一步提纯: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解决关于人的问题——母性情怀、感性顿悟是此时王新妹的人格特征。而《心之骛》里的王新妹,则是有意识地寻找、探究动物与人的关系;并以一种显隐对照的方式表达出来——眼界更为开阔,而思考更具理性。


真实的王新妹,不是一个职业摄影师,这倒使她的摄影动机更多地是直抒胸臆,直见心性。在人类社会——现实空间的经历,驱使她不断走出这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大自然寻找答案。当她进入摄影的过程,作为女性和作为摄影师的身份不尽相同,但身份之下的灵魂却是一体的。她在动物身上想看的、和看到的,何尝不是她在人身上想看的、以及看到的?


真实的王新妹提供动机,照片里的王新妹表达主题。二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新妹拥有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艺术表达主体。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寻找自己真实的内心。而最近的地方,往往路途最遥远。


王新妹的“心之旅”已渐入佳境、愈见深意。这位坚韧而温情的女性,下一站又在哪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她在下一个平行世界里的灵魂绽放。


·2017年,《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TWO. 三次转型,多元尝试:这一次,她离艺术更近一些


如果说王新妹的第一本出版画册《心之极》,

是对大自然与小动物的感性认知;

她的第二本画册《心之骛》,

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知性感悟。

王新妹用摄影,

为她镜头下的自然与动物,

注入了人类的情感与灵性。


而她绝不止步于此,

在摄影方式和摄影理念之上,

王新妹一直在不断的反思和尝试。


终于在继前两次艺术创作的转变之后,

再次走入了一个新的创作世界之中。

这一次,她离艺术更近一些。

"

“艺术应该从生活出发,同时高于生活,才能给人们带来在纯真和美好之外,一种更高的艺术享受。


因此,这一次的创作,我不再停留在对真实图景的描绘和记录上,而是加入了艺术化的呈现效果,有意识的创造一个艺术化的想象空间。”


——王新妹


"

在进行真实记录和表现的前提下,

王新妹用自己的艺术理念,

为大自然图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作品中呈现了一个艺术化的世界。


当大自然只留下黑白光影,

是否让自然与生命的轨迹更加清晰?

是否让情感和思绪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流淌空间?

是否拥有了比过去、当下和未来更加无垠的时空?




“十多年来,通过对摄影艺术慢慢的学习,现在我对摄影的理解和刚开始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越来越自我。”


——王新妹




·2019年,王新妹创作转型之后的作品入选《秘境PHOTO》“百人百幅摄影名家影像收藏计划”。


《越过山丘》

尺寸: 1500 x 1118mm

版数:100

制作工艺: 艺术微喷 / 摄影钡基纸收藏级


除此以外,和所有摄影师一样,

她对传统摄影术有一种绕不过去的向往。

因此,在数码摄影以外,

王新妹和摄影师满治理,

共同尝试了大画幅湿版摄影的创作。


并且以江南水乡、少数民族为主题,

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创作。

用古老摄影术,

呈现更多原生态文化的形态。


《江南水乡-西塘古镇》系列作品

摄影:王新妹、满治理


这是一种记录,

也是一种尝试,

用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

将独特而渊源深厚的历史人文,

归置到了属于它们的时空和语境之中,

从而让大家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圆融的文化和意境。


《中国-翁丁佤族》系列作品

摄影:王新妹、满治理



“在当今的技术语境下,数码摄影已经完全能够替代古老摄影术了,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大画幅湿版的创作仍然是一个严肃的技术问题,也是我个人的喜爱和兴趣所在,是我作为一名现代摄影人对传统摄影术的挑战。”


——王新妹


而在创作以外,

王新妹还将这些作品推向了国际舞台。


她用大画幅湿版创作的作品,

以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形态,

在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摄影展和博览会中,

引起了不俗的反响。


大画幅湿版作品在美国洛杉矶第27届Photo LA进行展出和售卖,并现场交易19幅。


该系列作品的尝试,

不仅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

同时也是王新妹个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我表达。


THREE. 王新妹在摄影书籍中的坐标和方向


在这十多年间,

摄影书籍就像是巨人的肩膀,

让王新妹站在上面,

看到了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也创造了她自己的艺术世界。


“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多看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通过对全世界优秀摄影专著和名家画册的学习,我自己才能培养一种对摄影艺术的正确认知和感受,并且进行反思,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摄影世界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王新妹


而为了能够把这些书籍分享给更多热爱摄影的人,

她2016年在嘉兴成立创办了“影上书房”。



“影上书房”是国内首个致力于摄影书收藏的民间影像史料馆,是一家公益性质的摄影图书收藏机构。


其书籍收藏方向为国内、外的摄影书籍、影像史料等。始终坚持“摄影之上的摄影态度,收藏交流的艺术平台”的理念。现有藏书共约13000余册,其中不乏国际顶级博物馆藏品。



在王新妹的苦心经营,

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人

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

“影上书房”如今已成长为

一个更具学术性、专业性的机构。


“我就是想把全世界优秀的摄影书作为我的收藏目标,让更多人能够有这样一个地方获取到有用的知识。


并且努力为中国摄影、为中国摄影人士、为大众梳理一个有框架、有体系的影像史料馆,助推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


——王新妹



近年来,“影上书房”还专注于一些公益性质的摄影艺术普及和助推工作。▼


·2017年,和《中国摄影》杂志社共同发起“中国摄影图书榜”:


这是一条以摄影书作为探索影像文化样态的路径,

是一座摄影书制作、出版、阅读的风向标,

也是一份当代摄影文化的考察报告。



·2019年,和《大众摄影》共同推出了“全国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


将依托影上书房丰富的馆藏,

通过专家学者的系统讲授,

提升青年教师知识结构、

艺术修养等专业素质,

加快与世界前沿影像文化的学术对接。

“影响一名教师,惠及千名学子”



·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摄影图书展”和“摄影图书大讲坛”:


2019年8月,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由影上书房与《中国摄影》杂志共同主办的“大型摄影图书展”现场。


在展示全世界优秀摄影书籍的同时,

“影上书房”邀请了诸多世界知名的摄影专家开展讲座。


其中包括:

美国光圈杂志社艺术总监莱斯利·马丁,

土耳其著名摄影师黄荣华,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主席李锦丽,

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广州美院、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老师……



王新妹不仅仅整合了

国际顶尖的摄影艺术文化资源,

同时也不忘摄影大众化的普及和推动,

因此,“影上书房”,

既是一座摄影艺术的史料馆,

也是中国摄影文化传播的推手。


在这之后的初衷与力量,

是王新妹执着于摄影的信念,

和诸事毕达的坚韧。


王新妹的犟是什么?


王新妹的犟,就是她所说的:“我们会一直努力往前走,之后,还会做一些出版的相关工作。


在创作之余,做好影上书房,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将始终致力于为社会和广大的摄影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