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温经典梦回红楼 郑培钦独唱音乐会上演

2017-11-21 13:2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慧 实习生 沈听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浙江歌舞剧院迎来60周年院庆之际,具有“江南百灵鸟”之称的女高音歌唱家郑培钦,将于11月25日晚7点半,在浙江音乐厅举行《重温经典·梦回红楼》独唱音乐会,再次重温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音乐作品。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人看《红楼梦》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红楼梦”。这其中,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一颦一笑皆是戏,被人称为“真正看到了曹雪芹内心世界的作品”。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耗时4年半完成的13首配曲及所有背景音乐,更是与原著诗词浑然一体,独创了一套迄今为止传唱度很高的“《红楼梦》音乐方言”,被公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

30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经76岁的作曲家王立平一度以为,关于87版《红楼梦》的话他已经说完了。但在一场场致敬经典《红楼梦》的音乐会上,包揽剧中所有配乐创作的他,仍是主角。此次,他也将作为嘉宾出席《重温经典·梦回红楼》独唱音乐会。

《红楼梦》是曹雪芹倾其毕生经历的生命力作,同样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音乐作品也是王立平呕心沥血的作品。1982年,41岁的王立平主动请缨,为电视剧《红楼梦》创作主题曲。他为《红楼梦》套曲确定了“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基调。他表示:“这惆怅和感慨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是剧中人物的,也是作者曹雪芹的,还是我们这些改编者、再创作者的,最终还要成为荧屏前广大观众的。剧中的音乐应该成为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要如镜头一样,推上去可以刻画描绘具体的人、事、物,拉开来便是对人生、社会、情感的全景式跨越时代的感慨。”

王立平感觉自己一辈子谨小慎微,这回可是干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可到了真正创作的时候,他却突然感觉白茫茫一片。感情有,激动有,就是没有音符。王立平说:“歌曲不但要表达曹雪芹所要表现的内容,还要真切地表达出不同人物的真情和实感,既配合剧情的需要,更需唤起听众的感情共鸣,把纸上的诗词变成活灵活现的能感人肺腑的歌曲谈何容易。当要下笔写音乐的时候才发现脑袋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以至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竟没有写出一个音符。”

一年后,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写出,它勾画了宝钗黛的爱情主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王立平感概道:“《枉凝眉》不是手写出来的,也不是脑子写出来的,是用我的心流着血写出来的。”

同样的,王立平前前后后用了一年零八九个月的时间为《葬花吟》谱写歌曲。没有想明白之前,绝不轻易下笔,是王立平创作《红楼梦》音乐的原则。写的时间比较快,但酝酿的时间很长。87版《红楼梦》所有歌曲,都是王立平反反复复想了很久才下笔,但一旦落笔他就再也没有改动过。

演唱《红楼梦》歌曲的人也大有讲究。浙江歌舞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郑培钦温婉大气,音色甜美,韵味独特,博采众长,融戏曲、民歌于一身,20多年舞台历练,3000多场的演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声乐界独树一帜。

郑培钦曾获得2013浙江省杰出青年、2013浙江省首届音乐艺术成就奖、首届长三角“江浙沪闽”青年歌手大赛第一名、多次荣获浙江省音舞节金奖第一名等。她演唱的歌曲多次被评为全国及浙江省的“五个一”工程奖。她的代表作品如《美丽浙江》、《梅兰芳》、《西湖春天》、《九月杭州桂花香》、《霸王别姬》、《青衣》等,深受业内专家和观众们的喜爱。她曾先后举办了“梦江南”、“在那片云彩里”、“灿烂阳光下”、“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红楼梦歌曲专场等六场独唱音乐会。

此次《重温经典·梦回红楼》独唱音乐会还特邀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国家一级著名指挥家张列担任指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主持人晁煜进行主持、朗诵, 由浙江歌舞剧院民乐表演中心演奏,浙江歌舞剧院合唱团、浙江歌舞剧院民乐表演中心进行合唱表演。

【浙江新闻+】

《重温经典·梦回红楼》节目单:

《红楼梦序曲》(民族管弦乐)

《紫菱洲歌》(郑培钦)

《红豆曲》(郑培钦)

《晴雯歌》(女声合唱:金蕾、陈盼盼、吴曼妮、马丹薇、合唱团)

《悲歌秦可卿》(民族管弦乐)

《刘姥姥》(民族管弦乐)

《题帕三绝》(郑培钦)

《枉凝眉》(郑培钦)

《分骨肉》(郑培钦)

《叹香菱》(郑培钦)

《聪明累》(男声合唱:高宇、王昭璋、崔湛、郑杰、合唱团)

《宝黛情》(民族管弦乐)

《上元节》(民族管弦乐)

《秋窗风雨夕》(郑培钦)

《葬花吟》(郑培钦、合唱团)

指挥:张列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指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指挥。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受聘为广东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和中央音乐学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演艺学院等团体的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198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在德国指挥大师班里得到了鲍姆教授的悉心指导与热情肯定,先后出访欧亚美及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作了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获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大陆民族乐团的演出曲目。

近年来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舞剧《大风歌》、《长恨歌》;电影《哑姑》《酸枣坡》;民族管弦乐《放飞》《小巴郎》幻想曲和组合打击乐《黄河纤夫》《杨门女将》等作品。其中《小巴郎》幻想曲和《黄河纤夫》分别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一位英国评论家称:“中国指挥家张列先生不但对中国乐器的格调与性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他对音乐的诠释也有独到之处。在现场指挥时他不仅是平衡音乐、掌握全场气氛的灵魂人物,也让观众随着音乐的默契,进入一个丰富多变、深不可测的感觉世界中……”

主持人:晁煜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专业从事主持播音工作超过20年,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第一资讯》新闻主播。曾任中央电视台《广播艺苑》、《艺苑风景线》、《音乐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新闻杂志》、《CRI会客厅》等栏目主持人。晁煜有着丰厚的舞台主持经验,常年与国家级音乐院团合作,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及新加坡、港澳台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晁煜的朗诵也颇具功力。她先后担任《红楼梦主题音乐会》以及《邓小平》、《革命烈士诗选》等多部交响大合唱的朗诵,并多次在音乐会上与乐队合作,朗诵《春江花月夜》和《琵琶行》等古典诗词,其主持与朗诵散发着中国文化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