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夜晚奇异而神秘,美丽而浪漫,同时既险恶又可怕。数百年来,黑暗降临后的景观深深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目光。生命的律动在夜晚最为有力,我们的感受愈发强烈。
一起进入这无边的夜色吧。
/
城市的夜晚,色彩斑斓,静谧之中尽显华丽。
在新加坡,夜幕降临的滨海湾植物园内,垂直电子花园的擎天大树,由声光点缀而越发生动鲜活起来。
街灯照亮了新加坡港内的集装箱,就像一幅炫目的拼图。
在纽约,威廉斯堡大桥的拱门恰好把整座帝国大厦框起来。
在泰国曼谷,从眼镜中望去,模糊的城市灯光变得无比清晰。
远望丹麦国家水族馆,一片夜色中柔和的线条和反光,将它勾勒成一幅犹如后现代风格的画。
英国伦敦的塔桥上,车流变成光轨,飞速涌动。
伦敦金融城的灯光穿过家禽街1号的钟楼,恰到好处的构图体现出城市的秩序。
世界最高的建筑——迪拜塔,入夜时好似一支细长的蜡烛,直入云霄。
夜晚,里约热内卢这座位于大西洋和面包山之间的海滨城市焕发出了生机。
夜色入户,两只骆驼和它们的主人行走在灯火通明的迪拜高楼前的地平线上。
夜晚,浪漫的巴黎仍有不少游客坐在草坪上欣赏灯火通明的埃菲尔铁塔。
从下方仰视时,埃菲尔铁塔的主梁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骨架结构,光影交织。
在中国香港,一组绚丽多彩的公寓楼群环绕四周,站在楼群中央抬头向上望去,夜空中仿佛开了一扇窗。
在广州,游客们登上了广州塔的横向旋转摩天轮,俯瞰这座繁忙的城市。
在莫斯科,灯光点亮了黑夜,红场上始建于16 世纪的圣巴西尔大教堂那装饰华丽的穹顶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曼谷,空中俯瞰大箩圈站,弯道迂回成一个奇异的几何图形。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自行车道反射出街灯的颜色。
城市何时入眠?
//
这是一组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夜景图,城市恍若一片星光,远方是无垠的夜色。
古时候,我们理所当然把天文地理的变化归结为一个拟人化的天神在操纵。
而现代科技则把地球点亮,改变人类认识大宇宙的方式,对于古人来说,当今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神迹」呢?
///
黄昏不言语,但每一束光都好像有故事。在日与夜的分界线上,一切显得如梦如幻。
这是摄影师Juan Manuel Casir的作品,光和影,是他照片中重要的元素。
他喜欢拍落日后的场景,这些沐浴在余晖下的景色,昏暗却不失生机。
建筑和天空,构成了照片中的夜景,最后一缕橙黄色的阳光和暗蓝色天空的一轮明月,交替的时光稍纵即逝。
我们总会赋予那些容易消逝的事物以特殊的美感,就如同夕阳,好像下一秒就会消失不见,所以这种美就更显触目。
////
《They Drive by Night》是摄影师 Henri Prestes 正在进行的系列拍摄项目,他捕捉到在夜晚驾车穿越昏暗而荒凉的乡村的不安感觉。
这一组照片拍摄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偏僻村庄。
冷彻的街道,空荡荡的荒野,唯一的车辆闪动的光芒让这里的夜色更显苍凉。
/////
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城市的世纪,热爱它的人可以找到千百种办法来展现它的魅力。
Liz Brizzi这位艺术家,则用照片和颜料拼贴出上世纪的工业图景。
夜色中,清冷的光线突显出一派末世之感,隔着屏幕,好像能闻到油烟和潮湿的空气。
而这,或许正是Liz Brizzi热爱它的地方——混乱中保有的神秘。
//////
在描述这些画的创作灵感时,艺术家Anirudh Acharya写道:「An inevitable sense of the perishable.」意为不可避免的腐朽。
画面中幽暗的夜色,体现着他对于生活理解,深邃而沉默。
他的画刻意营造出十九世纪的风格,但内在仿佛受到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影响,画中充斥着一种不可知的神秘。
///////
Benoit Paillé在他的照片中,用特殊的后期手法,将思考隐藏在画面之中,直白易懂,有人评价说:「这是他的狂野之夜。」
高亮的人物、突兀的橙色色块、幽绿色的球门,平凡的场景中由于这些元素而变得特别,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夜色中的勃勃生机。
////////
在福州的三江口,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同样带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夜景,幻美的白瓷映照着暖光,把美好的艺文世界,带入每一位观众的梦里。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马雅可夫斯基在诗作《已经过了一点》中写道:「你瞧世界变得如此沉静,夜晚用星星的献礼包裹天空。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会想起身,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
夜色入户,这时,你望向夜空,会想起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