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明:继承了中国的文化,却没有继承这个日子!
清明即将来临,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我们都会扫墓祭祀、踏青游玩,既有悲伤泪又有欢笑声,包含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生者以后人生的美好祝愿。
其实,不仅中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人聚集或者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的地方,都会过清明节。然而,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个节日上却搞起了例外。日本本土是不过清明节的,虽然他们也会祭祖扫墓,但却不是在四月,而是在八月的12日-15日,也就是“盂兰盆节”。
那个时候,日本通常会放一个7-15天的长假。大家如果想看看日本的“春运”是什么样子,在这个日子去准是没错的了!
01
盂兰盆节怎么过?
在8月13日的早上,日本家庭会早早地准备好祭祀先祖用的祭坛。上面会摆放着蔬菜水果还有盆花等供品。还会在供桌上摆放 “精进料理”,即素斋。
节日期间,家人们也要一日三餐吃素斋。“精进料理”一般以蔬菜、谷物为主,基本上是两个汤五个菜,其中暗含了“不杀生,澄净身心”之意。
祭祀用的供品是非常有讲究的。食物都是要准备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状态,梨或苹果要削皮,葡萄等则要洗好放在小碗里,但是圆形的水果一般不切块,而是直接放在供桌上,点心则需放在盘子里。
还要准备的是白玉团子,它被作为送往极乐世界的伴手礼。15日中午还需供奉素面。供品中必不可少的还有供奉亡灵用的盆花,在花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有刺或香味浓郁的种类。
日本人认为,在每年盂兰盆节的时候,先祖以及已故之人的灵魂会回家,所以要为其照亮,防止“他们”迷路。
他们在13日傍晚,会点上灯笼并在院子里烧麻杆,点燃迎接亡灵的火苗。在16日,亡灵离开时也是要烧麻杆、点灯笼的,意为替“他们”送行。
除此之外,日本人将黄瓜比作马,将茄子看作牛,并给它们装上四只脚。他们认为茄子与黄瓜在盂兰盆节期间会变身为祖先们的坐骑,可以乘其往返于两界之间。
02
日本人的生死观?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中表达了“死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面对生命的终极课题中,“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虽然不像墨西哥人那样豪爽的“与死狂欢”。但是日本人显然不会将“生与逝”作为鸿沟对待,始终保持着“共存”和“释然”的哲学思想。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日本寺庙的布告栏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
他人和过去无法改变,但自己和未来可以改变。
人生留下的,只有遗憾和剩饭。
活着,已经赚到了。
借着这个清明,我们不妨也“慎终追远”一番
或许向死而生,能够给予我们更多
醍醐灌顶的思考和乐观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