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远洋航运的快速发展,深水港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中国政府决定投资700亿元巨资打造世界第一大深水港——上海洋山港,然而在港口还未开始建设时,新加坡就坐不住了,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那么这个中国港口为何会让新加坡坐立难安呢?
它建成之后将会对我国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呢?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为724平方公里,大致和中国的一个县区差不多大,可以说是一个“弹丸之地”。
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不容小觑,它与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香港三个地区被称作是亚洲四小龙。
新加坡在2017年的时候,它的人均GDP便超过了57700美元,仅次于美国
而新加坡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它的航运服务。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新加坡2019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增加至3700多万标准箱,在世界排名第二。
谈起世界远洋航运,那就不得不提起马六甲海峡了。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海上十字路口”等等,这些称呼足以彰显出它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群岛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是连接西方和东方的重要通道。
在货物运输,特别是石油资源运输方面,马六甲海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新加坡恰好位于这条世界上最繁忙海峡的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新加坡凭借着这条海峡经济高速发展,人均GDP翻了一番又一番。
马六甲海峡虽然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泰国和新加坡四国共同管理,但是国土面积最小的新加坡却赚到了最多的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便是新加坡有着严密的法律体系,货轮停靠按照严格程序进行审批,十分公正公平。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新加坡港口停靠的费用远远低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港口。
再者,新加坡是自由贸易港,对进出口的货物都不收税,就凭借这一点便吸引了大批货物在此交易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新加坡有着一个高效的物流体系,新加坡政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推出了智能系统管理网——Trade Net,这是世界上首个用于贸易处理的全国性EDI网络,此后新加坡又接连推出了Port Net和码头作业系统等等,极大推动了物流运输效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都要从东非地区进口大量的石油,十分依赖于马六甲海峡。
但是这种依赖很容易让中国方面陷入“马六甲困境”。
一方面,马六甲海峡附近洋流流动缓慢,导致大量泥沙淤积,马六甲海峡的自然通航条件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共同管理,这些国家有着亲美的倾向,在很多问题上跟随美国,容易让中国受到压制。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中国方面决定建设自己的远洋港口。
中国将目光瞄向了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南边陲的瓜德尔港。
1999年,中国向向巴基斯坦援助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修建瓜德尔港,到了2006年瓜德尔港如期建设完成,但是此时新加坡却突然出来横插一脚。
在港口运营的招标环节,新加坡故意打压中国企业,用远远高出正常招标运营的价格,抢走了本该属于中国的港口运营权。
新加坡此举无非是怕中国抢了自己的生意,故意打压中国罢了。
2013年,巴基斯坦方面不顾高达300万英镑的违约金将瓜德尔港的经营权回收,并且重新交给中国运营。
如今瓜德尔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为中巴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取得了瓜德尔港的经营权,但这毕竟是别人的,中国还需要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超级大港口。
在浙江宁波,有一座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
该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唐朝时期,统治者便在此处建立了明州港,直到明朝时期,明州港改名为宁波港。
现在的宁波舟山港共由北仑、穿山、洋山等19个港区组成,在2019年时,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1亿吨多,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
有如此大港,为何又要选择再建造一个港口呢,而不是对原有港口进行升级?
上海是我国的世界级的超一线城市,是我国的经济、金融、创新中心。
同时,上海也是我国首批进行对外贸易的城市,它扼守长江的入海口,航运条件得天独厚。
上海虽然也拥有一些港口,但是其深水港的数量却不是很多,在货轮的吨位不断增加的今天,上海的港口难以保障货物的正常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上海的积极发展。
因此为了维持上海的国际地位,必须去寻找新的港口。
上海虽然离宁波舟山港的距离不是很远,但是两者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并不是那么的方便,会遇到很多问题
再者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港口,还要假借于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于是就决定自己建港了,但是港口的选址就挺让人头疼的。
最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距离上海市东南方向30公里处的大小洋岛上建设新的港口。
如果大家仔细查看地图会发现,大小洋岛并不属于上海市的管辖,而是由浙江省来管辖的。
一个700多亿的项目为何要建造在外地呢?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设一座超级大港所要花费的资金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庞大的施工成本不得不让决策者认真考虑。
其次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附近,一方面提供了便利了交通区位条件,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入海口附近每年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这使得位于入海口附近的崇明岛的面积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周围的水位也变得越来越浅,不具备建设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而舟山群岛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群岛,周围海域的洋流运动强烈,泥沙不易淤积,它的河床形态比较稳定,并且大小洋岛之间的水深超过了90米,具备建造优良深水港的优势。
此外,舟山群岛岛屿众多,形成一个天然岛链,而岛链又为港口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避风屏障,保障了船只的进出安全,为货船停靠、航行提供了极佳的环境。
经过专家论证、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市民听证等一系列的环节,综合经济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洋山港的选址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
1995年, “向外海进军”建港问题被正式提出。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2年3月,洋山港项目被国务院批准立项,并且正式开工。
但是,洋山港的建造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在这岛屿中,面积最大的小洋山岛的面积也仅1.7平方公里,因此建港的第一步便需要进行大量的填海造陆工作。
施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用“围建海堤,吹沙填海”的施工方案。
在这次工程作业中,施工人员实现了国内首次20米深水软体铺设,在岛屿附近建造起了一公里多长的海堤。
施工人员在大小洋山岛等20多座岛屿之间,埋填了超过一亿立方米的砂石,将原先零零碎碎的岛屿变成了一块总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的陆地。
被用于填海造陆砂石倘若全部平铺在1000个标准足球场上,也能够堆到7层楼的高度,施工量之大可想而知。
大小洋山岛距离上海陆地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还需要建造一座跨海大桥来连接上海与舟山,作为洋山港配套项目的东海大桥应运而生。
东海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林元培主持设计,它始建于2002年6月,全长32.5千米。
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桥梁首次跨出外海,弥补了我国桥梁建造的一个空白。
东海大桥的建成,为上海洋山港的开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2005年12月10日,上海舟山港顺利实现了“港开、船行”,洋山港一期工程正式建成。
从1995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洋山深水港到2005年成功开港,洋山港可谓是“十年磨一港”。
在进行传统深水港业务的同时,洋山港也在不断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2017年10月,洋山港第四期码头正式开航,不同于以前,四期码头将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
港口采用“全自动双小车岸桥+自动导引车+自动化轨道吊”的操作模式,全自动双小车岸桥能够实现货物的自动升降,方便装卸
自动引导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路线。
智能操作指令将会代替人工,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更是提高了码头运输、装卸的效率。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港口只需要9名工作人员便可以正常运转,甚至可以实现无人管理。
洋山港四期码头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骄傲的是,这些智能自动化技术全都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会进一步扩大上海的地缘优势,将上海建成世界物流中心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同时,洋山深水港也将会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范围,对浙江、江苏等地区都会带来不少的发展机遇。
作为洋山港配套设施的东海大桥也在进一步发挥作用,缩短了两地之间的通行距离,推动了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为一个标志性项目,洋山港也蕴含着很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此外,洋山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将会连接众多海上航线,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同时,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老大,上海洋山港也将扮演起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角色,中国产品的出口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未来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中国制造”的字样。
洋山港的出现将会大大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洋山深水港仅一期建成后,其吞吐量便超过了新加坡的第一大港口。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推进,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将会慢慢减少,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船只选择在上海洋山港交割货物。
此外,上海还将参与克拉运河的开挖,克拉运河一旦被挖通,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的地位将会直线下降。
可以说,洋山港彻底威胁到了新加坡的航运利益,新加坡不着急才怪。
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中国人民“十年磨一港”的成果,同时洋山港这种“舟山建港,上海拥有”的模式也值得很多国家和地区借鉴。
上海洋山深水港不仅对上海、中国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世界的航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新加坡政府当年极力阻止中国运营瓜德尔港时,肯定不会想到中国政府有独立建造世界超级深水港的实力,更想不到自己的地位将会受到如此的打击。
以洋山港为代表的中国港口,将会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