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疫情当下入境新加坡,我凭什么焦虑?

文|霓子 这是我的第33期分享

前些日子,几个朋友在微信上问我,现在国外疫情怎么样啦?

还有的朋友再三强调一定要我把口罩戴好,说现在国内又来了一波新的疫情,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甚至一大早就去排队,核酸不做,码就黄,黄了哪儿也去不了。

我朋友圈连续几天被排队做核酸刷屏。

健康码有多重要,在国内生活真的深有体会。

不过,我之前因为健康码莫名其妙变成黄码和无码,被强制要求捅喉咙,我还对社区工作人员发过脾气(后来想着也是很抱歉,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社区工作者也只是按照规定流程办事)。

我在出境前打完最后一针加强针,做了两次核酸,入境新加坡以后,我没有捅过喉咙,这种感觉的确很好。疫情三年,没少测核酸。这突然没人管你了,简直有点想放飞自我又不敢太放肆,还是会自觉地买测试纸进行自我检测。

新技能,捅喉咙/鼻子

8月29日当天新加坡又做了两个重大的决定,一是取消了口罩令。除医院、公共交通和部分特殊密闭场所外,大家都可以选择不戴口罩了。二是新加坡开放了入境,就算没有完成疫苗接种也不需要居家隔离。

那么,肯定有人说,这不就彻底躺平了吗?

前两天和我的新朋友L吃饭,她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国际公共关系专业,在餐桌上我问过她,如何看待国内和新加坡现在疫情措施等相关问题。

听她聊这个话题,真的特别有意思。她站的角度早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知的范畴。但她说他们也会把这个话题拿到课堂上和不同国家的同学去进行博弈,听她说着就觉得好有意思。

关于躺平,只能说国情不同,对策不同,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冠病毒,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应对,有的选择清零,有的选择共存,总之相信自己的国家就对了。


现阶段出国究竟赶上了什么?

有朋友问我:“你现在去新加坡除了有疫情以外,还有什么值得去?”

目前看来,我认可这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

据数据统计,新加坡今年6月份核心通胀率达到4.4%,是13年以来的新高!

特别明显的是新加坡的租房价格在今年上半年飙升,租房比以往贵了3-5倍。

估算了一下,在新加坡一年的房租够在国内区县付个首付了,十万块是有的了。这意味着,新加坡的物价暴涨,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生活成本必然上涨,尤其是新加坡本地人对此感受特别明显。

和朋友一起吃午饭,等一份汉堡

因此,现阶段来新加坡,除了和“躺平”的疫情和睦相处,就还赶上了不太亲民的物价,当然这里我只拿国内作比较。

比如吃一顿川菜,同样两三个菜品,国内大概100RMB,新加坡需要150RMB;再如吃一顿Brunch ,国内三四个菜品大概200RMB,新加坡差不多500RMB。不管是吃还是公共交通,大多数日常消费是国内的1.5~2倍(这里和北京上海重庆作比较),更别说医疗。

那为什么还要在这个阶段出国?

疫情已经有两三年了吧,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而不向前,这必然会错失掉很多机会。

并且,抗疫还在继续,这场战役什么时候终止,我们并不知晓。

如果明知前方有路,还不如先走走看,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毕竟我们的生活也仍需要继续,放下焦虑,保持热爱,这大概就是当时做决定的心态。


适与不适

到了新加坡生活以后我发现,我太喜欢中国了。

自从国内支持手机支付款以后,几年来,我几乎身上没有现金,记得之前包里放了500块,一个多月都没用出去,最后跑到银行去存了。

新加坡的象征符号鱼尾狮

然而在新加坡,大多数时候用的现金和刷卡,手机扫描能不能支付还得看店铺支不支持,真的非常不方便。甚至我为了放硬币专门去买了一个小钱袋,每次付钱都在那儿数钱,真的觉得有某种文明倒退的感觉。

其次就是这里的天气,几乎每天一场大雨,真的是几乎每天一场。雨水量特别特别充足,于是我怀疑我得了风湿,偶尔会腿疼,就像老寒腿那种痛。

当然,坡坡的优势也非常多,有着国际化的视野,教育资源丰富,互联网行业也没有国内那么卷,不管是从语言还是生活习惯上来讲,新加坡都非常适合作为一个过渡国家。

总之,人生有很多做选择的时候,生活本来就很平凡,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渴望人生有大起大落,只要还经受得住,承受得起,不管生活什么样子,我都将保持那份热爱,理性面对。@霓子的跋涉

#情感##海外生活分享##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