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六叔”邵逸夫:活到107岁,百亿家产,4个子女为何都不愿继承?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有近3万座逸夫楼。

之所以命名为逸夫楼,是因为这些大楼都是由邵逸夫捐资建立的。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捐资用于建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以及文化艺术、医疗机构。

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三天,邵逸夫就宣布捐款1亿港元;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邵逸夫又捐了1亿港币。

不完全统计,邵逸夫生前累计捐献的金额达到了上百亿港币。

邵逸夫在2002年设立了“邵逸夫奖”,用于奖励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创新,每年的奖金为100万美元。

能够如此大手笔捐赠,个人身家应该非常可观。邵逸夫在去世时,留下的家族产业达到了上百亿港币。

但是他的4个子女却都不愿意继承家业,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他是如何赚得如此身家的?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兄弟姐妹一共八人,邵逸夫排行老六,他前面有三个哥哥、2个姐姐。这也是他后来在香港被尊称为"六叔"的原因。

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是个染料商,后来到上海做生意,所以,邵逸夫童年时家境不错。

不过邵逸夫13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此后邵家的生意就开始衰微了。

幸好父亲在世时,买入了一个叫“笑舞台”的剧院。

邵氏兄弟

父亲去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哥哥决定全力经营“笑舞台”这块生意。

不过,一开始因为经验不足,剧院一直赔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支撑剧院的发展,邵氏几个兄弟决定卖掉祖宅,用于剧院的发展。

他们不断琢磨观众的兴趣和品味,开始雇人在舞台上表演武术,自此,“笑舞台”的生意才开始火爆起来。

这个时期,电影作为新鲜玩意,刚刚传到中国,但已经显露了它的巨大魅力。

为了进军电影行业,大哥觉得四兄弟的名字(分别为:仁杰、仁棣、仁枚、仁楞)有点t土气,于是依次改为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

醉翁、邨人、山客、逸夫

邵氏兄弟觉得电影业作为全新的领域,有着巨大的前景与商机,就花重金购入了摄像机,开始拍摄电影。还成立了电影公司----叫天一影片公司。三兄弟分工明确:

大哥担任导演,二哥担任编剧,

三哥负责影片的发行。

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的,无声的。不过依然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邵逸夫在19岁那年,在三哥的邀请下去了新加坡发展,之后在新加坡呆了24年。

在新加坡期间,邵逸夫30岁那年,娶了新加坡人黄美珍(也是华人)

邵逸夫去了新加坡后,邵氏公司慢慢积累了一些身家。

当时,新加坡一个大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就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邵逸夫就是在余东璇家里遇到了日后成为他太太的黄美珍。黄美珍其实比他还大5岁。

不过,当时黄美珍光彩照人,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谈吐不凡,对电影方面非常有研究。

不过黄美珍当时名花有主----她是余东璇的女朋友。

最初见面时,邵逸夫就对黄美珍怦然心动,不过他不敢表现出来。

邵逸夫此前一直忙着帮助哥哥们开拓电影市场,无暇顾及个人感情,第一次他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人。

因为黄美珍对拍电影很感兴趣,余东璇就放手让她为邵氏影业出谋划策。

这样一来,黄美珍私下和邵逸夫接触的次数就多了。

黄美真当时比邵逸夫大5岁,她当然看出了邵逸夫看自己的眼神不一般。

两个人在工作切磋中,也互生好感。

对于黄美珍来说,她本身就是富商的女儿,男友当时也是大富豪,她在物质方面,一直都是过着奢华精致的生活,但她内心对颇有文艺气息的邵逸夫产生了好感。

当时的邵逸夫踌躇满志,对电影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这份对事业的热忱,也让黄美珍从心底更加敬佩他。

不过,邵逸夫依然有些犹豫是否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因为黄美珍毕竟是前辈的女朋友,这分明就是夺人之爱嘛。

他最终鼓起了勇气,登门向余东璇说出了自己对黄美珍的感情。

而余东璇也非常大度,估计是早就看出两人暗送秋波,于是沉默了一会,然后哈哈大笑地说:

“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

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

1937年,邵逸夫和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余东璇还派人送来50万的贺礼。

此时,邵逸夫30岁,妻子黄美珍35岁。

婚后,黄美珍相继就为邵逸夫生下了两男两女。

邵逸夫依然一心扑在事业上,黄美珍在家负责照顾孩子,邵逸夫常常很晚才回到家,黄美珍也没什么怨言,邵逸夫回到家后,就只需要负责休息好。

邵逸夫后来也评价黄美珍:她真是一等一的好妻子。

不过,这段琴瑟相合的婚姻,后来还是出现了插曲。


1952年,邵逸夫45岁。

此时,他与黄美珍结婚已经15年,爱情早已转化了亲情。黄美珍此时已经50岁。

有句话是:男人四十一支花,此时的邵逸夫事业成功,身家不俗,而妻子因为长年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年轻时的光彩照人,已不复存在。

这时,一个叫方逸华的18岁女孩,与邵逸夫在冥冥之中相遇了。

1952年,一天邵逸夫工作结束后,他走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打算放松放松。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他的心弦被一首甜美的《花月佳期》给拨动了,他驻足倾听。

邵逸夫觉得这个声音有点耳熟,于是问侍者:

“听着好耳熟,正在唱歌的女子叫什么名字?”

侍者微笑地回答:“这是方逸华小姐,她的母亲就是20年前上海‘舞国红星’方文霞。”

邵逸夫再定睛一看,舞台上的方逸华光彩照人、黛眉红唇,婀娜多姿,妩媚中又有一丝坚毅。

他立即让侍者送上一大束娇艳欲滴的鲜花。

方逸华唱完后,在侍者的指引下,来到了邵逸夫的桌边道谢。

得知送花的人就是邵逸夫,方逸华非常兴奋,她对邵逸夫说:

我也很喜欢看电影,在上海时就看过您拍的电影,没想今天能在这里与您见面。

之后,邵逸夫请方逸华去一个高级酒店吃宵夜,两人相谈甚欢。

末了,邵逸夫对方逸华说:

“不如你来邵氏工作吧,我会提供更大的舞台给你。

你也可以尽情施展你的才华。”

方逸华当时也爽快地答应了,放弃了当歌星,加盟到邵氏影业。

刚到邵氏影业的方逸华,从采购做起,她也毫无怨言。慢慢地,方逸华熟悉了整个电影的制作流程,她开始进入管理层。

她也知道邵逸夫有家庭,有4个孩子,但她也很懂事,从不逼邵逸夫离婚,给她一个名分。

邵逸夫依然每天回家,只是在周末和方逸华在一起。

这种微妙的关系,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黄美珍后来还是知道了。

邵逸夫和方逸华的关系,后来在公司里人尽皆知。当外界喊方逸华为“六婶”的时候,黄美珍识趣地带着两个女儿去了美国。

随着母亲带着一丝哀怨离开香港远赴美国,在邵氏影业工作的两个儿子,他们内心也泛起了涟漪。

两个儿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被邵逸夫送到新加坡哥哥的身边,让三哥代自己管教儿子。这也导致两个儿子对邵逸夫有一些距离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都曾在新加坡被绑架过。

大儿子邵维铭在1964年春节期间被绑12天,交了100万港元赎金后,才获释;

小儿子邵维钟在1971年在家门口被掳走,后来从绑匪车厢成功逃脱……

儿子被绑期间,在香港的邵逸夫得知消息后,并没有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

蔡澜回忆,1964年春节,邵逸夫接到绑匪的电话,说大儿子在他们手中,让他支付300万的赎金。

此时,邵逸夫正在看试片,才看到一半,接完电话,他继续看样片。

直到几天后,他才前往新加坡,经过一番交涉,最终以100万港币的赎金救回了大儿子。

事后有人问邵逸夫:你就不担心儿子被撕票吗?邵逸夫淡定地回答:

“既然对方求财,孩子就不会有危险,着急有用吗?”

这心理素质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不愧是六叔。估计比李嘉诚当年儿子被绑架时心态还要好。

本来邵逸夫是计划让大儿子邵维铭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他也不断提拔方逸华,让方逸华也做到高管的位置。

后来,邵逸夫的次子邵维钟也来到邵氏公司任职,大哥邵维铭希望提拔自己的弟弟,没想到受到了方逸华的重重阻拦!

另外工作中,因为观念不同,两兄弟也经常与方逸华有摩擦。

邵逸夫希望儿子能在磨砺中学会处理问题,所以没有插手。

但在两个儿子眼里,觉得父亲是偏向情人方逸华,内心开始对父亲有了怨恨。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与方逸华在美国拉斯韦加斯正式注册结婚。

此时,邵逸夫已经是90岁高龄,而方逸华已经年过花甲。

两人还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那天来了香港很多重要的人物。但邵逸夫的子女,一个也没来。

对于方逸华来说,这是一场迟到的婚礼。从18岁等到62岁,足足等了44年! 世界上没有几人有这样的耐心。

方逸华

其实,在70年代前,香港的法律并没有废除纳妾的制度。比如,赌王何鸿燊就娶了四房,霍英东也娶了3房太太。

邵逸夫一直等到原配去世10年,才与方逸华举行婚礼,也算是对原配有情义。

只是,4个子女,都比较偏向母亲,觉得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却在50岁的时候,要忍受另一个年轻的女人来分享丈夫,而且还在丈夫的公司里担任要职。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的洛杉矶因病去世,享年85岁。

原配去世后,邵逸夫发出通告:“公司停业一年,为悼念亡妻黄美珍。”‘

即使是这样,也没能化解子女们与邵逸夫之间的间隙。

两个儿子在办理完母亲的葬礼后,他们向邵逸夫提出辞职。而邵逸夫也没苦苦挽留,就让他们离开了邵氏公司。

因为芥蒂根深蒂固,父子双方将近有20多年的时间没有来往。

两个儿子甚至说:“我们不愿原谅,也不愿再相见。”

孙女邵淑琳1998年潜水溺毙的消息,邵逸夫还是从报纸上得到的,这样的家族大事,儿子都没通知他。

2004年,邵逸夫三哥的儿子邵维锋说:

“香港的生意早有方逸华打理啦!不用维铭(长子)去香港。”

当时邵维铭在新加坡接受访问时也直言:“我不会回香港,为什么要回去?”

父子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

在邵逸夫正式迎娶了方逸华10年后,2007年邵逸夫参加颁奖礼,他的两个儿子才终于露面。

大儿子邵维铭接受采访时,改口说:“我和方小姐现在相处很好,如今应该叫‘方小姐’做‘邵太’。”

母亲去世20年后,长子也已经步入老年了,终于解开了心结。

邵逸夫直到70岁,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的勤勉,是因为他和几个哥哥当时是白手起家,懂得创业的艰辛。早年,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巨大成功。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拍出了第一部电影作品《立地成佛》,上映后非常火爆。

此时,邵逸夫还在上海一个教会学校读书,空闲时也在自家电影公司帮忙,发发传单,干一些杂活。

邵逸夫的英语就是在这所教会学校学的,这段学习经历,邵逸夫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获得一席之地后,引起了一些有实力的同行的妒忌,于是联合起来围剿天一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邵逸夫的哥哥们决定不死磕,选择了前往东南亚发展。

1926年,邵逸夫中学毕业,此时,他19岁,三哥问邵逸夫: 你愿不愿意到新加坡来帮助我们?这里有着广阔的前景。

邵逸夫本来就对拍电影很感兴趣,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等邵逸夫到了新加坡,才发现哥哥们从事的电影事业,无非就是带着笨重的无声放映机,去乡下巡回放电影。

经常要忍受一路的颠簸,而且那时的电影放映是用手摇的,还要念对白, 经常一天下来,累得人腰酸背痛、手酸。

但乡下人去城市看电影很不方便,所以这种放映方式在乡下很受欢迎。因为是露天放映,所以利润也相当高。

经过几年的打拼,1930年,邵氏兄弟积累了一些本钱,他们决定成立一个“邵氏兄弟公司”,还购入了多个戏院。

1931年,有声电影开始兴起,邵逸夫为了购买有声电影设备,他踏上了去美国的轮船。

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命大的邵逸夫抱着一块小舢板在海上漂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获救。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的就是邵逸夫这种人吧。

1932年,邵逸夫高价请来粤剧名伶薛觉生担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了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时。这部电影为成本1万元,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达60万元。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认为香港的前景更大,于是在香港买下清水湾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的黄金时期。邵氏鼎盛时期,办公大厦、银行、宿舍、餐厅一应俱全,不算合约导演和演员,其他的员工就达到了1700多人,实力斐然。

这样的规模,让邵氏影业在出品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1967年,邵逸夫同利孝和等人创建了香港无线电视台,到了1980年,邵逸夫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

1985年,78岁的邵逸夫卖出全部院线。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在此之前,邵氏生产的电影已经超过一千部。

这种高产量,在电影业是非常惊人的。

2010年元月,102岁的邵逸夫卸任香港无线电视台行政主席职务,他决定此后好好休息,将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交给了方逸华打理。

去世前,邵逸夫把自己持有的TVB股份全部清掉了,还卖掉了清水湾的地皮,一共套现了70多亿,加上其他的资产,组成了一个总资产200亿的邵逸夫基金会。

这个基金的用途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支持教育和医疗事业,

一部分用于发放邵逸夫奖。每年拿出100万美元奖励在天文、医学和数学上有卓越成就的学者。

剩下的一部分,依照他曾立下的遗嘱,主要是保障家族后代的生活。

邵逸夫之所以将TVB 股份都卖掉了,与儿子不愿来香港接班,也有关系。

两个儿子在新加坡都有地产和一些商业,在那边也可以生活得很滋润。况且邵逸夫的财富到时候还是有一部分留给子女们。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清水湾寓所去世,享年107岁。

3年之后,方逸华也追随他而去,终年83岁。


方逸华去世时,在香港留下了20多套房子,总资产达20亿,因为没有子女,这些遗产都归入了邵逸夫基金会。

方逸华跟着邵逸夫时,她才年方18岁,当时邵逸夫也才45岁。按理说,她完全有能力为邵逸夫生个孩子。

也许两人真的相互欣赏,不需要用孩子来维系。

从 18岁到80岁,方逸华一直跟随着邵逸夫,直到62岁才等来邵逸夫正式迎娶自己。

她就是单纯地爱着邵逸夫,宁愿不要名分,不生孩子,只要在邵逸夫身边就可以,只要和邵逸夫一起并肩奋斗在事业就知足了。

方逸华真的是个内心强大的女子,她知道她想要什么,然后坚持不懈。这是爱情的力量么?

没有子女,她陪着邵逸夫经营事业得到的钱财,最终还是并入了邵逸夫基金会。

其实最大的赢家,还是原配黄美珍,以及原配所生的4个子女。

虽然儿子不愿意继承百亿家产,但邵逸夫将自己的资产全部装入基金会后,还是有一部分用于家族后代的生活上,因为基数很大,这一部分也非常可观。

比起很多富豪,邵逸夫在感情方面,还算是克制的。虽然后来遇到了红颜知己,但也只是私下里保持低调的关系。直到原配去世10年后,才正式承认了方逸华的身份。

邵逸夫虽然多年没有上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但他对慈善事业的支持,超过了很多富豪。这点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斯人已去,值得纪念。

END,点个赞吧。谢谢你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参考资料:

《邵逸夫全传》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8.14: 他活到107岁,一生捐了47亿元3万座楼,只爱两个女人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关注我@Linda时光之心,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琳黛), 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家族沉浮、个体际遇的真实故事。

欢迎点赞、评论、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时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