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美若冲突后果如何?中国不是苏联,中美合作才是最优解

从印太战略中的台海、南海,到北约东扩下的俄乌冲突。美国在亚欧大陆上不断生事,刻意塑造意识形态对立,重回东西方新冷战态势。

虽然美国一直在围堵中俄这两个国家,但从其针对的角度方向上来看,美国对待中俄的态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五角大楼一向将俄罗斯视作战术层面的重大安全隐患,这主要来源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庞大核武器库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尖端力量。

与五角大楼不同的是,白宫更多时候将中国纳入了对等对手的范畴,视中国为更全面的目标和有史以来的最严峻的挑战。

因为中国不仅和俄罗斯一样同样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还拥有着改变世界经济秩序、以及改变未来科技格局的实力。

同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哪方面与苏联不同?

历史上美国先后搞垮了5个世界第二,他们分别是“英国、德国、日本、苏联、欧盟”。

虽然这五个国家或地区组织的失败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最鼎盛时期的工业产值仍旧大幅度低于美国。

拿英美举例,美国1894年的GDP正式超越英国,但工业产值依然无法与英国相提并论,所以当时实际上的世界第一仍是英国。但英国因为委内瑞拉危机的爆发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全球殖民地遭到肢解,工业产值大幅下滑。

从此工业生产能力一蹶不振,最终彻底失去了对抗美国的能力,成了现如今五常中最拉胯的那个。

我们都知道,工业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家的方向。而苏联作为有史以来最令美国胆寒的对手,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旧离不开工业方面的窘境。

虽然苏联的工业能力在那个时代很强,但大多只限于军事领域,其普通制造业以及总工业体量依然赶不上美国,根本无力与美国进行长期对等的军备竞赛。

当年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我们现在看来无疑是美国赢了。

因为商用和民用基础工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了两国军事领域的生产采购成本,而国家经济是国家军事的基本盘,国家军事是反哺国家经济的压舱石,所以这是一个必须分先后的问题。

苏联的外部战略过于“霸道老子党”,也过于意识形态。为了鏖战美国,苏联选择硬抗这种高制造成本,却做不到依靠自身强大的军事工业来反哺基础工业。包括苏联“经互会”在内的多个经济组织,本质上的服务对象都是军队。

这导致苏联的军事支出占比一度高达GDP的30%,硬生生拖垮了自己。

再看中国,中国作为正遭受美国打压的第六个第二,我们与五个前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基础工业体系以及最大的工业消费市场。

从门类到技术水平,再到制造运输成本,中国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顶星级别。而真正让“中国制造”在这个时代享誉全球的,是我们那种“举国体制”下的低成本高质量的第二产业集中优势。

过去几十年时间,小到一台制氧仪,大到一部盾构机,只要中国制造业入场,什么高大上的玩意都立马变成白菜价。更关键的是,这一点还不仅体现在民用和商用领域,连军事领域也是如此。

据美国《国防白皮书》中的公开数据,美国已经承认“现阶段中国在军事采购项目上的效费比是美国的1.5倍左右”。

这话的什么意思呢?即同性能的某件武器装备,如果中国军队的采购价是10元,那么美国军队的采购价就是15元。当然,这还是美国政府的保守估计,国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当前中美军事领域的综合效费比已经达到了2.0以上。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中国在2021年的综合工业产值为5.7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仅为2.3万亿美元。

产能,体量,以及市场条件这三个因素决定了生产成本,而中国在这三个方面全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因而,中国进入了一个不可打断的良性循环,最近十年能像“下饺子”一样造军舰。相比之下,美军想退役个A-10攻击机都被国会直接否决,其海军近年来的新下水吨位甚至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可笑的是,当美国真正理解转型第三产业背后的全球化体系其实是削弱自己竞争实力的做法时,再想重拾制造业,又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政治无法对抗资本的死循环。

中美冲突,为何等于“世界末日”?

最开始提出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基辛格,他在去年的某次演讲中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不是穷兵黩武的苏联,而是一个在经济领域空前强大的对手。中美对抗比起美苏对抗更容易引发世界末日。”

巧合的是,作为中美博弈下的第三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以非当事人的视角表达出了同样的堪忧。

而他的钦定接班人黄群才,在上月赴美演讲期间提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美国执意将中国彻底排除世界体系在外,将导致中国建立一个完全平行于西方规则的国际秩序。”

这段演讲的原文很长,不过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从俄乌冲突后的世界格局来看,美国将中国踢出国际体系的代价,显然比将俄罗斯踢出国际体系而言沉重得多,那可能代表着旧世界秩序的消亡。

纵观历史,虽然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已经二百五十年之久,但真正掌握并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制造能力的国家还不到10%。

遗憾的是,现阶段的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将决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蛋糕刀握在谁的手里,只是再大的蛋糕都经不起两把刀(两套秩序)折腾。

只要知道这一点,就明白中美冲突的后果只有一个——“90%的欠发达国家会成为中美对抗的牺牲品,那就是一场世界末日。”

虽然黄群才的背后是新加坡,但他所代表的却不仅仅是新加坡,而是与中美两大巨头互有合作的广义上的绝大多数第三方国家。

从俄乌冲突后西方世界制裁俄罗斯,以及对与俄罗斯存在贸易往来的国家进行连坐施压的行为来看。一旦中美爆发冲突,对某些极度依赖中美经济的国家而言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中美能够承受的那些正常对抗下的损耗,放在别国身上无疑是泰山压顶。而现阶段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最不均衡的情况,恰恰是贸易上中国占优,军事上美国占优,这才是矛盾的根源。

在这种敏感阶段选择中国,轻则遭受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那样的“颜色革命”,重则被指控“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相比之下,跟随美国攻击中国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大幅度影响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且不说以澳大利亚为首的国家在出口角度遭受的沉重打击,连美国自己都在贸易战方面吃了大亏。

以美国财长耶伦和贸易代表戴琪为首的白宫官员,已经多次要求取消对华贸易制裁。

当然,中美之间的微妙形势并不会长期持续。从中国近年来不断加速强军的做法上就能明显感受到,美国正一步步失去自己在军事方面的集中优势。

当然,美国也没有闲着,他们出台了更详细的区域综合贸易体系框架,并加速自身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想以此提高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从宏观上来说,中美都在努力补齐自身相较于对方的那块短板。

这就像两条非平行的延伸线,它们一定会遇到某个重合的时间,到时候一场尖锐冲突难以避免。

其实今天美国陷入的内部死循环已经预言了一切,即中国想要尽力避免的“中美意识形态新冷战”一定会出现,但究竟是持续十年还是二十年,要看双方拉开第二次差距的速度。

如果说现阶段的美俄博弈给了全球化体系沉重的一击,那么将来影响范围更广的中美冲突,将给全球经济建设带来毁灭性打击。

当新秩序在碰撞中产生时,旧世界将迎来自己的末日。唯一幸运的是,中美是可以确保相互毁灭两个核大国,世界不会因为中美冲突而进入物理意义上的世界末日。

如果中美冲突是必然的,那么出路到底在哪?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习惯于将自身带入一个胜利者的视角去审视中美关系的变化。

既忽视了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也没有理解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中美是海上并肩而行的两艘巨轮。比起中美对抗,中美合作才更适合这个世界,这是大国所肩负的责任。”

中国有句老话,“一山不容二虎”,其实我们老早就知道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以中国的综合潜力,完全可以主动拉起一帮小弟去和美国瓜分世界。

但我们没有那样做,反而打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口号。因为中国人是最善于自我审视,自我总结的,而美国所希望的那套“底层意识形态划线”,将严重限制市场竞争原则,这背叛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隔阂与偏见是一切战争的源头,如果借西方神话来解释这句话——“没有那座遮蔽世界的通天塔,人类也可以亲手触碰上帝。”

当然,我们的确是意识到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千疮百孔,中美冲突也许是必然的。所以,现在中国希望将冲突范围加以控制,约束在中美问题本身,尽可能不介入第三方国家。换言之,我们的选择是“忍让与克制”。

这就是中国已经能够通过武力解决去台湾问题和部分南海问题时,依然按兵不动,并没有采取“香肠战术”步步为营的重要原因。

之后的中美对抗可以看成是解放战争时期“北平模式”,“天津模式”,“绥远模式”的三种复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出手才能够水到渠成,将各方的损耗降到最低。

只有一战定乾坤,才能避免中美冲突长期化,避免给世界经济造成频繁震荡。而在打响这一战前,中国也在试图同美国展开更多领域合作,重新绑定更多的中美共同利益。

把中美冲突对全世界的影响尽可能局限到中美本身,再通过共同利益继续削减中美冲突的双边损害。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是中国对于中美问题给出的标准答案,也是中美两国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