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揣着大把钞票跟技术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东南亚是下一个十年的桥头堡,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
【AI财经社原创】
文 | 万宝路
1927年,宁波邵氏兄弟草创两年不到的天一影片公司,遭遇了一场“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式的商业围剿,逼得19岁的六弟邵逸夫不得不跟着三哥,被指派从上海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市场,以流动放映车形式去偏僻的星马(注:新加坡当时未独立,星马指如今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下同)村落给乡民推销电影。三年后,这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收获奇效,“邵氏兄弟公司”成功挂牌在南洋站稳脚跟,最大规模时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遍及星马、印尼、泰国和越南。
晚年功成名就已被亲切称作“六叔”的邵逸夫感慨,如果没有当年那一次被迫下南洋,后来邵氏电影帝国的发展未必会如此顺利。所谓世事难料,大抵如此——估计六叔也没想到,几十年前走投无路被迫离乡背井赌的那条活路,如今却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商业巨头们觊觎的一块肥肉。
他们争先恐后打出的旗号完全一致:赶紧买买买,买到南洋去!
1
2016年圣诞节前一周左右,腾讯的泰国“分舵”开业:泰国最大的门户网站Sanook Online 宣布公司名变更为Tencent Thailand LTD(腾讯泰国)。更准确点说,腾讯以全资收购的方式,替Sanook Online换了块在自身看起来更体面的招牌。这个想法如果要追溯其萌芽,恐怕在2010年腾讯收购Sanook Online近半股份的时候就产生了。
这应该是马化腾经历3Q大战强调“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话音未落后,腾讯在南下“出海”落下深谋远虑的一子。8年前控股Sanook Online后双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让泰国人民都用上微信,于是泰国版Wechat成为了需要大动作推广和运营的产品。
由于泰国没有长城,来自日本的Line、美国的Whatsapp和Facebook早已入局,并深度沉淀了当地用户的社交关系,晚了半步的腾讯并没有轻易就从美日两家虎口夺食。
抄袭别人会被骂“狗日的”,抄袭自己总说得过去吧。当泰国版Wechat不温不火在推广上受阻后,腾讯马上联合Sanook Online推出了其他两款产品:“泰国版QQ音乐”JOOX、“泰国版大众点评”iPick。当然,以游戏立身的腾讯,自然不会放过利用自身优势制造印钞机的机会,Sanook 游戏也应声而出。
这几款产品虽然帮助腾讯在泰国站稳了脚跟,但诸如腾讯之类的亚洲互联网庞然大物,在整个东南亚的知名度仍然远逊于Google、Facebook和Amazon。控股Sanook Online 6年后再全资拿下更名为腾讯泰国,也能体现着腾讯“出海战略”自身品牌推广和区域布局的规划。
泰国清迈庆祝水灯节 游客共赏“万人天灯”。@视觉中国
腾讯盯上的肥肉的确不仅仅是泰国,它更大的野心是染指整个东南亚市场。就在Sanook Online全面更名为腾讯泰国之前的8个月,腾讯参与了新加坡游戏业务新贵Garena(现已更名为SEA. LTD)的D轮1.7亿美金融资,让后者的估值达到37.5亿美元。
毕竟,除了游戏,Garena所掌控的业务还包括,覆盖东南亚核心六国的社交电商Shopee和支付服务应用 AirPay ,这同样是腾讯感兴趣想伸手触及的领域。
腾讯在东南亚的最近一次出手,应该是2017年5月宣布以1~1.5亿美金的价格,领投倚赖摩的出行起家的印尼独角兽Go-Jek,生生把这家在东南亚抗击Uber的公司估值推至30亿美元。大哥的姿势,就是指点给一众小弟的方向。此后不久,跟腾讯关系密切的京东和美团点评,也纷纷宣布入局成为Go-Jek的投资方。
Go-Jek也从最初的B2B出行业务,按照腾讯系公司全版图的四面出击形式,衍生出外卖速递Go-Food,以及包裹速递服务Go-Box,甚至拥有了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Go-Pay,俨然一个印尼版滴滴+美团外卖+京东+微信支付的全场景包围的态势。
从泰国到新加坡再到印尼,腾讯的“爸爸版图”,正在以疯狂撒币的姿态蔓延东南亚。
2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Google联合淡马锡发布了一份2017年度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报告给出的预判结论——东南亚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地区——足以勾出巨头们肚子里的馋虫: 在2017年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5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主要的推动力量电子商务在占到880亿美元,32%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远超线下零售,整个201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是41%。
一句话,电商将是未来东南亚市场最赚钱的生意。
这份报告的结论,应该也符合阿里巴巴当初的想象,否则也不会尽早在东南亚选择遍地开花。为人所熟知的大手笔,是2016年4月12日阿里巴巴10亿美元拿下Lazada 51%股份掌握控股权,这也是迄今为止阿里的最大国际收购标的。尽管整个东南亚电商品种众多并参差不齐,但孵化于德国创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Lazada ,是为数不多全面覆盖东南亚核心六国的B2C电商——另一家则是带有腾讯标签的C2C电商Shopee 。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与马云共同鸣锣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在吉隆坡全面启用运营。@视觉中国
两情相悦的故事到此并没有完全结束,时隔一年之后,阿里巴巴再砸出10亿美元,把手中Lazada的股份从51%直接上升到81%,实际上,早在控股Lazada后,阿里就迫不及待地将对方打上统一的印记:Lazada的旗下支付公司HelloPay虽在公开官宣中是与蚂蚁金服合并,但却直接更名为Alipay……
在国内跟微信线下支付战役打得不可开交的经验告诉阿里,抢占一个海外本土化的近场支付入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这也是阿里在东南亚战略部署频频伸出的关键触手:
2016年11月1日,蚂蚁金服认购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的增发股份,占到增发后对方总股权的20%——后者旗下拥有电子钱包True Money和网络借贷服务平台Ascend Nano。双方的战略合作也定下基调:目标是把支付宝模式复制到泰国;
2017年2月17日,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宣布引入蚂蚁金服的注资,把重大非控股股权拱手交出。阿里看上Mynt的价值,与投资Ascend Money的逻辑完全一样,无非是后者手握菲律宾最大的电子钱包GCash和小微借贷平台Fuse Lending。
做电商,支付、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缺一不可,这是十几年征战下来的经验之谈。
腾讯跟阿里通过当地互联网企业支付口逐步渗透金融行业的一系列动作,让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感受到了“中年危机”,也像是似曾相识的剧情:后者不得不在这几年投入35亿美元来发展数字技术,数字银行业务除了捍卫已有城池之外,也是为了拓展东南亚新业务。
地头蛇们已感到兵临城下的惊慌。
眼见阿里在东南亚密集布局,向来喜欢跟在后面怼上的京东自然不会纹丝不动,何况当中国大陆的线上流量红利已经瓜分完毕,而整个东南亚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流量的爆炸式喷发,让这一波中国互联网企业跟大航海时代的欧美航海家发现新大陆似的。
但是,京东的东南亚圈地之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它盯上的同样是电商市场增长量最快的印尼。2015年11月京东成立印尼站,并在包含雅加达在内三个城市设立仓库——重视物流建设是京东一以贯之的战略风格。一年后,京东印尼站并未掀起任何风浪,三个铺设在印尼的城市仓也雷声大雨点小。
当阿里两轮10亿美金绝对掌控Lazada后不久,又有江湖传闻京东将正面与阿里在东南亚战场杠上——有“印尼版淘宝”之称的C2C电商Tokopedia正在与京东谈判,后者欲砸数亿美元让Tokopedia 改口叫爸爸。最终的结局颇有戏剧性,Tokopedia 在11亿美金的诱惑下真开口叫了爸爸,对象变成了阿里,京东悻悻出局。
阿里手握Lazada和Tokopedia两家控制权基本宣告印尼战场告捷,圈地不得不西移。
3个月后,刘强东现身东南亚电商市场第二大国Thailand。2017年11月2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京东宣布与泰尚集团要联合花出175亿泰铢打造一个新型电商平台,2018年就上线运行。当着泰国总理巴育的面,刘允诺京东将在未来的3-5年内推动价值1000亿泰铢的泰国商品出口。
刘强东的骄傲笑容只定格了不到24小时。一天后,马云跟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机场握了个手,菜鸟网络的首个东南亚智能机器人仓库落户此地,第一抔奠基土由政商大佬共同填上。
猫狗大战烧到南洋,不光要把钱花对地方,还得带头大哥亲自上阵抢地盘。
3
主营游戏业务的Garena(SEA)、用出行服务为切口开枝散叶的Go-Jek,以及覆盖在B2C电商领域基本成垄断态势的Lazada ,虽然在CB Insights的亚洲科技创投调查报告中被列入东南亚仅有的4枚独角兽公司,但与真正在前文尚未露脸的东南亚创业公司一哥相比,估值上还是有不少差距。
它也是东南亚第一家发育成独角兽的初创公司——Grabtaxi,从马来西亚出发,一路披襟斩棘,占领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市场,直到成立3年后的2015年,才进入印尼市场与竞争对手Go-Jek正面碰撞。不久以后,同样对东南亚出行市场垂涎欲滴的Uber,已经被舆论形容成,可以在Grabtaxi的攻势下举白旗投降了。
完全不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如今估值早已高过60亿美元的打车应用,背后站着还不止一位中国金主:滴滴、中投、去哪儿……Grabtaxi最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里,已经是连续3年出现了滴滴的身影。
看得出来,将Uber赶出中国市场后,滴滴的下一步要让Uber继续远离东南亚。因为在这个以旅行为重点产业的区域,未来10年内的出行市场有着超过200亿美元的想象空间。地头蛇Grabtaxi是一个优质的购买标的,也是试图伸手探一探东南亚市场深浅的入场券,毕竟对“盟友”的亲密度,就是对竞争对手的残忍嘛。
从2015年8月起,每到一个新的夏天,滴滴都会关切地问候一下这位东南亚的小兄弟,并拉来一票投资机构晃一晃叮当作响的钱袋子。从2015年的3.5亿、到2016年的7.5亿,再到最近的这笔20亿,全是doller 。虽然这里头并非滴滴一家的银子,但滴滴扶正Grabtaxi东南亚出行一哥位置、形成对Uber进可攻退可守护城河势在必得的出海心迹,显而易见。
滴滴这般扩张和阻击,也是诸多具有完备商业模式闭环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今选择再下南洋最简单直接的目的和缩影。之所以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对于这些不差钱的巨头而言,能够更低成本地与地头蛇们一起培育和深耕本地化市场。
“印尼版滴滴”Go-Jek的司机们。@视觉中国
过去5年间,这块有着11个国家6.5亿人口的新兴崛起市场,成了中国资本陆续南下的角斗场。如今在这里,你能轻而易举用概括性总结发现印尼版“滴滴”和“今日头条”(BABE,今日头条理所当然在其中掺了一脚)、泰国版“淘宝”、以及诸多嵌入相应工具应用的东南亚“支付宝”和“Wachat Pay”,甚至东南亚“共享单车”Our Bike……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中国资本争先恐后入场占坑的痕迹,本土创业者们倒是也乐于照搬这些已被中国市场证明的商业模式,当然,巨头们以布局姿态一掷千金换来的决策话语权,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十多年前眼望硅谷走出的C2C(Copy to China)模式,现在在东南亚重蹈覆辙,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Copy from China。对多数揣着大把钞票下南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东南亚是下一个十年的桥头堡,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说来也巧,大航海时代对接两种文明的马六甲海峡,俨然又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在这个没有互联网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的地方,面对同样对此垂涎欲滴的Google 、Facebook和Amazon三座大山,偶尔起内讧的中国互联网之队,终于有了可以完全正面交锋的机会。
那个足以让民族主义者们打鸡血的谶言,也算是得到了一个侧面验证:中美之间,必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