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榜样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国际人士密切关注和积极评价。很多国外专家学者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符合人民期待的正确选择,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不仅为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也向世界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中国方案。

比利时商务咨询公司赛百思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近日从中国回到比利时,在对中国为期半个月的商务考察中,他带领一些欧洲企业代表访问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对本报记者说,几年前去北京,发现那里的空气污染很严重,这次访问中国发现北京的蓝天确实多了,北京的朋友也说,最近这两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信以后会变得更好。

巴尔丹认为,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很多地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习近平主席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多年前便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环境污染不断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习近平主席对此也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正如他在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讲,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式的,如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中国生态环境向好,要归功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发展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涵盖了发展质量的全面改进,生态文明建设显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对本报记者说,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对中国意味着巨大的阵痛,不过从宏观角度来看,阵痛期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期。江原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重申了真正的经济发展不只是GDP量的增长,更应该是质的提高。

“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与巴西对比之后,会更容易看清楚。”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每年都会多次访问中国。他非常认同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的判断。与中国相比,巴西地广人稀,人均耕地30亩,且有广大的闲置土地。因此,人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国则是人多地少,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更多,就更容易对自然造成破坏,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是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

“最近几年,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令世人眼前一亮。”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方面迈入全球领先水平。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中国更是引领潮流,这些都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美国卡特政府法律顾问、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哈维·朝鼎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政策的落实与执行,这将确保带来真正的改变。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可以预见中国将加速转向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迎来较快发展,同时传统能源也将通过新技术运用而变得更为清洁。

索尔海姆表示,过去5年,中国生态环境向积极方向发展,环境转变令人惊叹,其速度为人类历史之最。中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果,这相当于西方国家数十年的治理成果。在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向全球展现了中国智慧,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迪。

“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具有世界意义,”巴尔丹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艰难选择,中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榜样。”过去几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气候变化协议达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如果国际社会都能够像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那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江原表示,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全球各国合作共同应对的重要性,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坚定决心,贯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本报布鲁塞尔、曼谷、东京、里约热内卢、约翰内斯堡、华盛顿5月20日电记者任彦、林芮、刘军国、陈效卫、李志伟、郑琪)

《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21日03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