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大考古新发现,揭示宇宙规律的中华太极图之谜终于破解


(作者:赵辉)考古中国,探源夏文化,不仅要通过田野考古证实夏王朝的存在,确立夏王朝的具体地理位置,而且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历史与文化研究,科学地证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夏文化形成的密切关系。

因为夏王朝与夏文化是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初期,文字刚开始形成或在发展之中,能够保存至今并被发现的人类活动遗址少之又少,意图通过田野考古如发现安阳殷墟遗址那样,一锤定音地确立夏王朝的中心或夏王朝国都,极其困难与渺茫。在此情况下,田野考古只能作为一种比较可靠的实证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方法来探寻夏王朝与夏文化。其中,研究中华历史与中华文化源头,为探寻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田野考古提供明确的方向与理论依据,是一件事倍功半的重要工作。

中华文明的太极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集大成者,是阐述宇宙规律,揭示万物化生的客观认识。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那么,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为何只有中华文明产生了揭示宇宙规律的太极图呢?


《易系辞传》(西汉马王堆出土版本)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在中华易经的形成过程中,先是有太极,后形成阴阳二爻,称作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八卦原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为世界文明集大成的中华人文哲学。


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作为中华文明代表的太极图,当然不是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也不是上次人类文明的遗留,而是华夏先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对世界、对人文的基本认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产物。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华夏先民产生、创造、形成的阴阳鱼形状的“太极图”,是法哪里的地?法哪里的天?法哪里的自然环境?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将追寻伏羲氏的足迹,为华夏后人还原华夏先民产生阴阳鱼太极图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独特地理、优越天气。

在世界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从采集生活过度到渔猎生活,再发展为以农耕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人类从始至终都在追寻一个理想生活环境。即使在今天,人们也在追求一种更舒适、更容易生存的环境,从贫瘠的土地走向富裕的土地,从寒冷的环境走向温暖的环境,从资源匮乏的环境走向物质丰富的环境,繁衍生息,追寻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样,华夏先民也在追寻一种理想的自然环境,满足食物丰富的需求,满足身体温暖的需求,满足生活水源的需求。

如果有一个地方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各种鱼类丰富,又有着富饶平坦的土地便于发展农耕生产,满足华夏先民物质生活需求,那么这样的地方就是华夏先民生活的天、地、自然,就是阴阳鱼太极图产生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夏之兴也以涂山”的淮河涂山地区

太极图阴阳鱼的原始因素,正是来自于淮河涂山地区丰富的鱼类资源在华夏先民生活中所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华夏先民生存生活、繁衍生息的基本要素。只要有水,就有鱼类的生存,就能满足先民生存的基本需求;有了四季的鱼类资源,就有了发展过度进入农耕生活的基础。在淮河双墩考古遗址所发现的7300年历史的人类生活遗迹,证明了鱼类资源在华夏先民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淮河位于地球北纬30度附近,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是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南过长江就太热,北过黄河就太冷,对于华夏先民靠天生存的自然环境下,淮河沿线丰富的水产渔业资源、富饶平坦土地的稻作农业为华夏先民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促进了华夏先民的智力发展。华夏先民依托淮河涂山优越的自然条件,产生了“一枝独秀”的华夏文化,文明进程远远领先于其他南北方地区的氏族部落,成为万众敬仰的文明部落。

当以淮河涂山为中心形成了先进的华夏文明体,不论是涂山地区人民还是周边部落人们,都会产生对淮河、涂山文明的深入思考。在淮河涂山地区丰富的渔农资源培育下,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淮河为南北分界标志的阴阳鱼太极图就诞生了。伏羲氏仰观淮河地区独特的南北气候现象,俯观淮河涂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观察淮河南北鸟兽的不同与南北地理适宜作物的不同,近取身边的鱼类形象,远取天圆地方,创造性地产生了阴阳鱼太极图对自然的基本认识

最初的太极八卦图称为“连山易”,4100年前淮河荆山涂山本为一体,大禹治水凿山导淮将荆山涂山一分为二,淮河从荆山涂山之间穿越而过,解除了淮河涂山地区的水患。因此,伏羲氏时期产生的太极八卦图为“连山易”,先天八卦。

淮河将荆山涂山一分为二,而后涂山荆山分别位于淮河而分的南北地区,称为阴阳鱼的鱼眼。涂山荆山之巅所建的禹王庙与启王庙,也成为天下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标志,是天下大同与私有制的标志,是两极统治的中心标志。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以淮河为分界的中华南北气候差异,正是体现了阴阳二气在气候方面的自然变化。中国上古时期,南方的稻作文明区与北方的旱作农业区,也正是以淮河为界将中国南北降雨的明显差异一分为二。

生命的形成依赖于地球独一无二的环境,人类的诞生依赖于地球优越的自然环境,华夏文明的产生也依存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产生不同于其他世界文化的华夏文化,中华太极文化的产生同样依存于华夏先民的生活环境。中华太极图的产生,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华夏先民对生存环境中的天、地、人、自然的认识与总结。

因此,中华太极图的产生,是远古时期的伏羲氏华夏先民,依据淮河涂山地区的独特地理、自然、气候、环境,而产生的对天、地、自然的基本认识;并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引领华夏文明发展的原动力;观法于淮河涂山地区的天、地、人、自然,创造了最初的基本文字“古”“华”“夏”“山”“水”“石”“舞”等,诞生了诗词歌赋,形成了仁义思想,成为道家、儒家思想产生的源头。(作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