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还珠格格》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与童话影视关系

前言:

说起电视剧《还珠格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部以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作品,一经上映便风靡全国。直到现在的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有个电视台不断重播,可见大众对它的喜欢经久不衰。

那么问题来了,《还珠格格》应该属于什么故事类型呢?爱情故事?励志故事?还是古装言情故事?

毫无疑问,《还珠格格》应该属于童话故事!

这里所用说的童话概念与传统儿童文学上的"童话"有一定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童话多被研究者目为儿童文学的分支,而被定义为"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并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文学样式"。

《还珠格格》剧照

实事上,童话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早就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范畴,现代作家往往把童话作为一种组织故事的方式,来构建一种超现实的叙事背景。

为了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之童话,现代艺术评论家将这种以童话为媒介的艺术表现定义为艺术童话或成人童话

一、还珠格格的童话因质

在《还珠格格》系列的三部作品中,第一部被影视评论人公认为现代娱乐影视的经典之作,其所具备的娱乐性、开创性与代表性,远远超越了后续两部作品。

《还珠格格》(指第一部作品,以后文章内皆指第一部)亦成为研究现代娱乐影视的一个重要案例。

然而,影视传媒研究者多从影视传播、大众接受与娱乐宣传等方面来解释《还珠格格》成功的原因,而较少对《还珠格格》进行文本文化上的解构。

实际上,后者恰恰是"还珠"现象产生的最直接、最重要原因。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时下娱乐剧的繁盛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省略与故事发展无关的穿插情节,对《还珠格格》进行情节与结构上的梳理与解构。

(《还珠格格》使得"小燕子"主演赵薇红遍全国,但在此之后也许是《还珠格格》太过经典,赵薇一直都无法走出《还珠格格》的影响,以后都没有太过出色的作品。)

当将《还珠格格》的主要情节简化为几个重要的节段时,"还珠"故事便展现出一条经典的影视套路。

(1)故事情节:

由故事情节,可以简单地把《还珠格格》概括为以两个民间女孩入宫为主题的单线故事模式。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两个女孩的身世与经历。紫薇的身份是乾隆私生女,流落民间。小燕子的身份则是孤儿,生活于京城大杂院。

两人的生活状态本无交插,然而因紫薇进京寻父而具有了共同主题。

由民间向宫廷的寻父之路。我们可以将二人的故事简单地展现为——紫薇进京寻父,巧遇小燕子——小燕子代其寻父,误封还珠格格——紫薇进宫,与小燕子相会——深陷宫廷内斗——获得乾隆认可,大圆满结局。

(2)与迪士尼童话的相似性:

通过下面的图表,我们会对这个故事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深入寻绎这种感觉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故事原型萌生于我们的童年时代,这就是我们儿童时期已耳熟能详的"灰姑娘""白雪公主"故事。

我们可以将"紫薇故事"比照于欧洲经典童话"白雪公主",而"小燕子故事"则比照于"灰姑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还珠格格》"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元素重新解构,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因质。

迪士尼经典形象"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及"灰姑娘"的惊人相似,而这正爆露了《还珠格格》自身所潜涵的童话因质。

经典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在初始阶段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由于人类的种族传衍、文化传承与心理迁移等原因,这种意识逐渐在人类群体意识中沉淀,而形成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潜涵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早期经验,包括认知形式、思维模式、审美方式与情感体验等方面。这些以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认识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基本接受方式与审美体验。

二、童话与影视

经典民间童话所具有的集体审美方式与认知体验,表现出与史前神话的密切联系与惊人相似。

20世纪以来,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逐渐发现,人类神话与传统经典童话在很大程度上潜存着人类在史前时代所形成的原始思维。

(1)经典童话对现代影视的影响:

神话童话所表现出的想象、自由与梦幻等天马行空般的浪漫主义特征,都与人类早期社会原始思维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对照关系。

史前神话与童话故事能够被人类世代继承,亦可以解释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潜涵的这种认识方式与情感体验。而这种基于集体无意识基础上的童话思维,也成为影响现代娱乐影视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

(《灰姑娘》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剧情片,该影片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莉莉·詹姆斯、凯特·布兰切特、理查德·麦登等主演。该影片改编自同名动画电影《灰姑娘》,剧情延续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故事——灰姑娘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继母和其女儿们对她百般折磨,但灰姑娘得到魔法相助,成为王子的意中人的故事。)

在明晰了这个问题之后,再看经典童话现代影视的影响,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经典童话对现代影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娱乐影视的童话建构上,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经典童话的叙事模式、故事题材与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现代改编。

对童话之生活、成长、挫折与历险等母题的重新运用。

对童话之团结、友爱、价值、真善美等人性主题的移用。

对童话之魔幻、变化、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实际上,经典童话诸因素对现代影视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推动。

(2)现代影视对成人童话需求:

现代影视工业中,童话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表现手段,经典童话的主题、母题与艺术手段被重新解构与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契合人类童年集体潜意识审美体验、又超越观感年龄限制的现代影视题材。

在此类影片中,童话作为一种基本审美体验而加以现实表现,童话中所潜涵的身份认同、情感模拟、故事比附等特质,都在影视中加以体现。

如:

①"青蛙王子"故事用来表现落难人士的艳遇与复兴史。

②"灰姑娘"故事用来表现落魄女孩的"麻雀变凤凰"故事。

童话中的穿越与"小人国"题材来表现自我力量的重新实现等。

这些童话故事原型在现代影视剧中被无数次的复制与运用,无不体现了童话艺术对现代影视的深刻影响。

林心如-还珠格格之紫薇

仍以《还珠格格》为例,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契合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童话的故事原型,也在于对传统经典童话叙事元素的吸收与表现,如后母、宫廷、王子等叙事元素,以及对成长、挫折与历险等母题元素的移置。

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编剧者对故事人物形象进行了成人化改造,把"白雪公主"的原型加以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如温文而雅、娴静端庄的闺淑性格,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女性才艺等。

而把"灰姑娘"改造为具有青春叛逆性格的偶象人物,这个人物带着纯真、无虑、自由等童话性格,与紫薇的"白雪公主"形象形成互补。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会意编剧的创作意图,紫薇(白雪公主)的形象满足了中国文人式的审美理想,而小燕子(灰姑娘)则契合了具有叛逆思想的青少年心理。

然而,经过改造后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都已隐藏了原来的童话本体,而施以成人色彩,从而褪变为现代影视的成人童话

《还珠格格》反映了中国娱乐影视对经典童话故事及原型改编的成功利用,反映了中国娱乐影视向世界靠拢的发展趋势。

在当代欧美影视工业中,对传统经典童话的重新利用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影视制作艺术,它影响了影视编剧、拍摄、受众心理、市场推广等诸多环节。

(1)成人童话影视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采用了现代童话艺术,来构建一种魔幻、奇特与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空间。

从近年来火爆的"哈利波特"系列,到以动物、玩偶为主角的动漫系列,都充分展示了这一趋势。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整体而言,欧美对童话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与成熟,主要表现在突破了传统的儿童视角,大胆地引入成人化、社会化和商业化等因素。

对于童话的定义,欧美国家较早地突破了"儿童视角",而将童话归于一种艺术性的表现手段,无论是对童话故事的改编或创造,还是对童话因质的重新组合与利用,都体现了欧美影视工业对童话艺术的重新解构。

经典童话的重新演绎是近年来好莱坞影视制作的重要途径。它主要表现为直接继承或改编传统经典童话,并加入现代意识,从而使传统童话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小红帽""灰故娘"系列、"史莱克""爱丽丝漫游奇境"系列电影,都体现了当代影视对传统童话的现代性颠覆。

"史莱克"系列电影为例,可以充分地说明后现代影视对经典童话的文化解构。

在继承经典童话的"解救遇难公主"的故事原型中,"史莱克"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背景、人物身份与故事结局,从而完成了经典童话的后现代叙述话语的转变。

其制片人杰弗里·卡森伯格曾这样评价此片,"它几乎嘲讽了所有的经典童话,彻底颠覆了一切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话故事传统,丑化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童话人物。"

童话艺术对现代影视的深刻影响,还表现在突破以往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童话影视建构模式,构建起超越观感年龄限制的现代娱乐影视体系。

(2)现代影视对成人童话的需求:

观感年龄限制的突破最早在以儿童为主体的影视动画中兴起。基于童话故事的好莱坞动画,兴起于迪斯尼影业公司。

作为一个以动漫起家的影业公司,迪斯尼有着浓厚的儿童受众主体意识,这与早期动漫产业的儿童娱乐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早期的影视制作中,受影视技术、影棚搭建、特技展现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效果得不到充分的展现,比如飞天、变形、动物拟人等特效均没有完善的拍摄手段,而这些特效恰恰是儿童影视制作的必要条件。

迪士尼

那么,脱离现实拍摄条件制约的动漫制作,正好弥补了这一技术上的缺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漫影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儿童文化的代言人。

然而,随着现代影视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特效脱离了影棚拍摄的限制,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影视制作技术,拉近了动漫电影与真人摄影的物理界限,从而疏解了儿童影视作品与动画制作的密切联系。

作为儿童影视主要载体的童话艺术,在逐渐脱离动画手段的同时,又以一种超越儿童受众的方式侵袭到现代影视剧之中。

那么,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以童话因质为主要特征的魔幻主义影视,便具有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自上世纪末,好莱坞传统科幻题材逐渐没落,现代影视公司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替代题材。

与此同时,继承了欧洲童话因质的魔幻主义影视,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具体的表现为"指环王"、"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系列影片的强势上映。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为例,魔幻主义影视继承了欧洲经典童话中的文化原型与艺术构思等因素,营造了一种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童话空间。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传统童话中的巫师、魔法、魔杖、精灵鬼怪等形象构成了故事的叙事主体。在魔幻世界里,穿越时空并不是建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基础上,而是利用童话艺术中的想象、魔法等手段。

《指环王》最具影响力的奇幻电影之一,许多文学和游戏都以《指环王》为基础和背景

如果说科幻作品是人类对现实科技的充分肯定、育含着强烈的理性与现实主义精神的话,那么,基于童话而产生的魔幻主义影视,更像是建立在人类情感基础上的浪漫主义构建

欧美电影从传统的科幻题材走向魔幻主义,预示着人类对科技与理性文化的反思,表现了人类对以童话艺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影视的复归。

欧美影视对经典童话的重新解构,可以为中国娱乐影视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参考。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欧美影视童话概念中国传统童话概念的区别。

(1)童话广义与狭义之分:

在欧美作家看来,童话是一种超越文本限制的叙事艺术,是一种建立在想象、梦幻、魔法等童话特质基础上的艺术建构,而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童话"则有着较大的区别。

中国童话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运动传入中国,它继承了欧洲童话的奇异、想象、魔幻浪漫主义特征,然而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中国童话大部分保留在历史文献中,以笔记、小说、志怪、神话、传说等形式出现。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儿童读物几乎都不是以儿童为潜在读者的,如《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儿童喜欢它,将它目之为读物,仅仅是因为它开辟了另一种新奇的视角,展示出一种新奇的东西。

而这种新奇的东西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如《山海经》中的奇禽怪兽、佛藏中的天国地狱、《西游记》中的会说话的树精兽妖、虫怪精灵等。

这种童话经过了文人的修饰与润色而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民间童话的独特风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童话逐渐向儿童文学靠拢,童话亦表现出强烈的儿童特征,实际上,中国童话恰是以这两种方式影响了当代中国影视的发展。

《哪吒闹海》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

沿着儿童文学发展的童话题材,促进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传统神话《西游记》中取材的《大闹天宫》创造了中国影视动画的高峰,此后,《哪吒闹海》又进一步推动了国产动画的发展。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动画产业直接沦为儿童文化的附庸,这直接导致中国动画产业与整个世界动画产业的脱轨。

从冗长而繁杂的"蓝猫"系列,到近年的"喜羊羊"系列,再到"熊出没"系列,中国动画产业始终徘徊在"低龄化""弱智化"层面。

在欧美经典动漫的冲击下,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借鉴于欧美动漫产业的制作理念,中国动画产业更应该正确疏理经典童话与儿童文学及动漫影视的相互关系,发掘具有民族精神的童话艺术特质,建立起超越儿童体裁的动画作品,这才是解决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出路。

(2)童话艺术对当代中国影视的影响:

20世纪末盛播的《还珠格格》系列,直接刺激并衍生了影响深远的清宫偶像剧影视体裁。

然而,《还珠格格》不同于传统戏说或历史体裁的清宫剧,它虽然继承了传统清宫戏的外设环境,但是在内涵却是一部彻底的童话体青春偶像剧,"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才是主线,皇室、宫廷、皇帝只不过是象征故事主角身份与地位的外设符号。

建构王室或皇室的潜在目的在于赋予主角一种超现实的特权,没有这种特权,就不可能实现受众群体的情感投射。

《还珠格格》

这也符合童话的受众体验,童话之所以多取材于王子或公主等原型,恰恰在于王子与公主代表着人类物质与荣誉等欲望,而这种欲望又建立在一种幻想的基础上。

那么,建立在童话基础上的清宫偶像剧,正是给人传达一种生活欲望,却时时提醒欲望的遥不可及,让人产生一种交织着情感与理性的心理体验。

时下火爆热播的清宫穿越剧正是这种心理期待的最好解释。

因此可以说,建立在童话基础上的宫廷穿越剧满足了人类对物质与情感的愿望,弥补了现实社会给人带来的生存压力。

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身份、地位、荣誉与爱情的社会尴尬与心理阴影,一切都可以利用穿越手段得以实现。

穿越的异时空中,皇室代表着现实社会中难以企及的特权、地位与财富,而与皇子们的情爱纠葛又投射着自我心中的爱情优越感,这些特征完整地契合了潜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情欲诉求。

那么在此情感期待下,经典童话又可以做出如此解释。

"灰姑娘"故事可以概括为贫民女孩的发达梦,而"白雪公主"则被解释为落魄公主的复兴史,不管如何,这都是一种对现实处境的美好编织。

②"灰姑娘"故事仍在现代影视中不停地播演,从韩剧中的贫寒女嫁入豪门,到时下火爆的都市女穿越清代宫廷,都可以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童话情节在现代影视中的心理投射。

③中国民间传说、志怪神魔小说等文化资源进行影视题材的后现代主义改编: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认识到欧洲经典童话中国神话及传说的不同因质。

在纷繁复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虽然不乏类似于欧洲童话中的仙女、精灵、鬼怪等意象,但是严格地来说,中国没有形成欧洲意义上的系统的经典童话定义。

欧洲童话是建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故事文体,有其固定的文化原型与模范,而中国的志怪神魔小说几乎消泯了任何意义上的儿童意识及思维,当然就更谈不上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文本范畴了。

即使如此,中国经典神话志怪神魔小说中所存留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史前人类思维,仍然以童话的艺术方式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志怪中所存留的人神情恋、神仙佛圣、鬼灵精怪,以及幻化灵变、奇幻想象等因质,仍然保留着童话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而这一点恰恰是沟通欧美童话与中国志怪、传奇故事的最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中国现代影视所构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便具有了流行于欧美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童话特征。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以经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为例,其多次被大陆和港台,甚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重拍或改编,特别是1955年上映、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西游"故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引起了大陆民众的狂热追捧。

在此影响下,国内影视剧组制作了大量的融合经典神话、传说与现代都市意识的后现代"童话"影视作品,如《封神演义》系列、《宝莲灯》系列、《济公》系列等。

总结:

作为现代影视重要表现手段的童话艺术,逐渐成为实现人类审美理想与梦想追求的重要艺术实现方式。

现实中的身份缺憾、生存压力理想幻灭所带来的心理压抑与社会危机感,都通过影视童话的现代追索与反传统改编而宣泄出来。

无论是对经典童话故事的反传统审视,还是对于童话内核的基架式成人建构,抑或是融合魔幻、神话等元素的现代娱乐改编,童话以其想象、梦幻与自由等浪漫主义因质,契合了潜涵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梦想。

《还珠格格》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欧美成人童话影视的繁荣,才会形成穿越剧与灰姑娘故事的流行,才会出现当代神魔剧的风盛。

也正因为如此,也早就了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

参考文献:

《儿童文学教程》

《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