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6岁上哈佛的天才少女,最早投资阿里巴巴,却中途离场错失7500亿

腾讯、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同时也让不少人留下了遗憾。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因18年前错卖腾讯20%的股权而不止一次后悔,与他擦肩而过的是一个竞争世界首富的机会,连一向“不为钱财而做生意”的曹德旺都替他惋惜:

“就这一下他不能成为全球首富了,这个是血的教训”

李泽楷也确实把这次投资视为自己人生中最痛彻心扉的一次领悟。

而相同的历史一直在重演,李泽楷没预料到腾讯的未来,也有人没猜到阿里巴巴的今天,就在李泽楷卖掉腾讯股仅3年之后,一个哈佛毕业的才女清空了阿里巴巴26.4%的持股比例,当时丰厚的7倍回报,堪称独具慧眼的投资,而现在,却反成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哈佛才女、马云恩人

1984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马云勉强考上了杭州师范,其实他报考的是北大,只是最终的考试成绩离他的梦想太远。

而同年,台湾一个16岁的天才少女,才高二就直接跳级上了哈佛,她从小就是学霸,上美国名校不过是水到渠成。

一边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一边是在浙江都排不上号的三本,在80年代,这两种起点差了好多条街,当然,放在现在也是。

但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创造让人意想不到的巧合,15年后,这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坐到了同一张谈判桌上。

1999年10月,“求财若渴”的马云迎来了一个将要给他送钱的女人—林夏如,就是曾经和他同一年上大学的台湾天才少女。

此时的林夏如已经31岁不再是少女,而她的身份也变成了高盛集团证券合伙人、亚洲区私募主管,二人的会面正是为了阿里巴巴融资一事。

在林夏如之前,马云说已经拒绝了37家不合适的投资商,但实际上,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曾有人透露,马云是被拒绝了37次,50万启动资金早已耗尽,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急需一笔钱续命。

林夏如作为一个国际投行的合伙人,何以能不远千里跑到杭州去考察一个当时在国内毫不起眼,甚至连公司结构都不完整的阿里巴巴呢,这就要感谢如今的阿里巴巴二把手蔡崇信。

蔡崇信当年被马云说服,放弃了75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领起了500块的月薪,但基于自己此前的投行工作经历,积累了不少人脉,林夏如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能让蔡崇信放弃一切追随的男人,林夏如也很感兴趣,在蔡崇信的安排下,她见到了长相清奇又充满梦想的马云,看到了工资虽低却干劲十足的员工,再加上老朋友蔡崇信的推崇,林夏如决定投资阿里巴巴。

高盛作为投资界巨头的风向,也带动了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tal)、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nvest AB等的共同参与,林夏如作为领投的高盛代言人,与中国最会说话的男人展开了谈判。

这个小马云4岁的女人不一般,面对缺钱的马云,她一心要拿下更大的股权比例,本来马云觉得5000万的估值可能都高了,但她却告诉马云,阿里巴巴至少值1亿人民币。

最后林夏如以500万美元拿下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其中高盛出资330万美元,占股26.4%。

就这样,阿里巴巴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估值1250万美元,按当时的美元汇率,正好1亿,马云也鸟枪换炮,把公司从自己的家搬进了写字楼,阿里巴巴的梦想正式起飞。

关于马云最该感谢的人,网上说得最多的是孙正义,但光从时间上来看,林夏如比孙正义早了1年,更重要的是,她解决马云最头疼的两大问题。

第一,1999年是一个缺钱的年份,如今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到处找钱续命,其实当时不少初创公司都因断粮倒下,林夏如给出的500万美元,可以说是救命钱。

第二,马云除了想要钱,也想要名声和资源,而高盛的投资具有风向标意义,这为阿里巴巴之后的融资打开了通路,之后才有了软银、日本投资银行、雅虎的追捧。

从饮水思源的角度来说,林夏如才是马云真正的恩人。

中途离场错失 7500亿

都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我们不知道林夏如回眸了多少次,但从投资阿里巴巴的那一刻起,她其实一只脚已经踏上了驶向人生巅峰的战船。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作为最先买入阿里1/4股权的主导者和幸运儿,但林夏如却没能顶住2000-2004年互联网泡沫危机的洗礼。

在全球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一片哀嚎中,林夏如没能始终如一,不但没有在阿里巴巴之后的融资中继续跟投,反而在2003年提前下船并且扔掉了船票。

如果从公司发展来看,其实2002年阿里巴巴已经开始盈利,但作为VC的高盛却希望阿里巴巴尽快上市,以便自己快速退出,而马云认为IPO为时过早。

同时高盛还调低了对于互联网新创公司的预期,同时收缩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我们不知道当年的林夏如是否也持同样的态度,但事实是,她放弃了阿里巴巴。

2003年,林夏如直接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投资行业,转而到香港大学读研究生,或许她也对于泡沫危机中的互联网行业没有多少信心,对于曾经看好的阿里巴巴也失去了耐性。

也就在她离开高盛一年之后,阿里巴巴迎来了第四轮融资,而高盛把手中的全部股份筹码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软银等接盘方。

与当初投资的330万美元相比,高盛获得了7倍的回报,也许在港大读书的林夏如也在为这个及时的“刹车”暗自叫好,但阿里巴巴后来的发展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2014年,阿里巴巴霸气登陆美国股市,上市估值超过1200亿美金,创造了一场盛大的狂欢盛宴,但分享者里面却没有高盛的身影,当年有媒体评价:高盛失算了!

而2014年还只是一个开始,之后阿里巴巴的股价一路高歌,2018年最高超过了5000亿美元,如果按高盛最初持有的阿里巴巴1/4左右的股权计算,它错失了7500亿,这同样也是林夏如错失的。

媒体说阿里巴巴的投资是高盛集团全球最大的败笔,而对于林夏如来说,这也是她人生最大的遗憾。

从16岁跳级进入哈佛,到毕业独闯华尔街,24岁为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32岁管理10亿美元资金成为亚洲区主管,她的履历中每一段都写满了精彩二字,她本可以凭阿里巴巴一战封神,却在中途遗憾离场。

如今的林夏如虽已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但每每在三尺讲台上偶尔想起这些过往,再看到阿里巴巴的字眼时,或许心底还会有一丝惋惜。

当然,当年离场的也不止林夏如和高盛,1999年与高盛一起投资阿里巴巴的瑞典银瑞达集团,也在2004和高盛一起退出,银瑞达当年卖出的6%阿里巴巴股份如今市场价值至少高达650亿。

其实投资就像坐火车,你虽然上了车,但中途还有无数停靠站,不是所有人都能坐到终点,高盛就是阿里巴巴这趟列车的中途下车者,而林夏如正是打开车门的人。

刘若英《后来》中有一句歌词: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其实,有些事,也无法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