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国沿海地区民众为谋生活,“下南洋”或远渡重洋侨居海外,形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移民现象。
现今,海外华人数量已逾千万。海外华人爱家、念祖、追根溯源的思想传统,与中华大地一脉相承。然而由于山水相隔、迁移久远、通讯不便等缘故,不少海外华人失去了与故乡亲人的联系,奔波在寻根问祖的路上。
头条寻人现设立“华人寻根”服务,无偿帮助海内外华人实现寻亲心愿。近日,来自福建厦门的陈女士联络上头条寻人,希望华人寻根项目帮助自己已故的外婆洪巧寻找南洋老家及亲人。现将信息整理如下,还望您帮忙转发,通过爱心接力,帮助他们团聚。
姓名:洪巧(本姓可能是“谭”)
出生时间:1916年
海外曾经联络地址:星加坡腊原(音,推测可能是新加坡)
海外家属信息:有2个哥哥,3个姐妹,家中经营鱼行
以下是寻亲故事:
夕阳刚在海面上洒下第一道金光,几只满载而归的渔船在黑白相间的海鸥的簇拥之下,伴随着渔夫们欢快的畅聊声,缓缓驶进港口。
洪巧阿嬷还在世的时候,会拖着自己颤颤巍巍的身子,拿着小板凳蹒跚走到自家门口的平地上坐定,然后若有所思地朝远处的大海眺望。
在因被夕阳照射而刺眼的朦胧视野里,洪巧阿嬷似乎又看到了在海的另一端,那成片成片茂盛的橡胶林、辛勤劳作的割胶工人、不怕生人的嬉闹野猴,还有样貌已经非常模糊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
洪巧阿嬷,本是一名归国华侨,出生、成长都在南洋。因为年龄很小就被人带回唐山(中国),因此周遭人很少有知道她身世的,连子孙后人也只在她生前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一个大概。
洪巧阿嬷原本姓谭,但没人知道她的本名。据说洪巧阿嬷的亲生母亲是“番婆”(南洋本地华人女子),父亲则是在南洋经商的中国人。洪巧阿嬷的父母在南洋经营着一家鱼行,家中聘用伙计数人,并拥有好几艘大型捕鱼船,家境相当殷实。
“在南洋的时候,她(洪巧阿嬷)爸爸会开车带她和姐妹们出去玩,衣服要是晚收的时候还会被猴子抓去……”外孙女陈女士小时候听洪巧阿嬷讲述她自己的童年时光,就感觉像在听故事一般,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异域风情。
据悉,洪巧阿嬷上有2个哥哥,3个姐妹。由于儿女众多,鱼行的生意繁忙,无暇照顾到孩子,洪巧阿嬷的父亲将其寄养在一对夫妇好友家一阵子,后面因为舍不得亲生女儿又将其接回。之后,父亲又将她寄养在一位熟识的割胶女工家里,洪巧阿嬷称这位女工为“养母”。
但是有一天,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养母偷偷将洪巧阿嬷一同带回了中国福建,继续寄养在自己身边,并与洪巧阿嬷南洋的亲人切断了所有联系。
两年后,养母过世,其家人对待洪巧十分刻薄,让其干活、做苦力,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以至于洪巧阿嬷年纪轻轻就被打伤了耳朵。
成年后,洪巧阿嬷在福建当地成家,生儿育女。悲苦的身世和坎坷的一生,让洪巧阿嬷将对亲生父母与南洋老家的思念咽在肚里,埋在心中,不轻易与外人谈及。
2000年,惦念了一辈子,盼望了一辈子的洪巧阿嬷在厦门离开了人世,享年84岁。
无论在生前身后,洪巧阿嬷的子孙后代都在想方设法为其寻找南洋的亲人,但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首要问题——“南洋”是早年间我国沿海地区民众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地理概念,要精确寻亲实在困难重重。
俗话说,离乡不离腔,由于洪巧阿嬷从小生长于南洋,因此她的福建话(南洋华人对“闽南话”的叫法)与她后半生所生活的福建在地闽南话有着些许差异。
洪巧阿嬷生前曾说自己的老家在“星加坡腊原”(音),儿孙们从中大致推测出老人可能来自新加坡。为了能够帮助洪巧阿嬷实现寻亲的愿望,儿孙们甚至鹦鹉学舌般地将老人对南洋老家的闽南语发音,原封不改地模仿、记下、传达。
20年过去了,洪巧阿嬷坐在祖屋门口眺望远方的身影,一直在外孙女陈女士的心头无法抹去。每每想到这画面,陈女士总会情绪激动到痛哭不已。为洪巧阿嬷寻找南洋的老家和亲人,了却老人的遗憾,也成了儿孙最大心愿。
洪巧阿嬷生前照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有关洪巧阿嬷及其亲属在东南亚(或新加坡)的线索,请您与我们联络。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华人的免费公益项目,现设立华人寻根服务。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