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选登
小人物,大情怀
——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吴绍平
1996年1月,我带着刚满3岁的女儿随着丈夫来到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但它却是地球上赤道附近一颗闪耀的小红点。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不久后中国就开始改革开放,主动打开国门,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新加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学习标杆,近40年来,它是中国领导人唯一点名学习的国家,大批中国官员被派到新加坡学习考察,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市长班”逐渐获得了“海外中央党校”的美誉。学习的重点是城市管理制度,比如:公积金制度、住房制度、公共交通、城市规划、法制建设、调整改革党政组织体制等。这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一家人也是新加坡体制模式的受益人。我的丈夫受新加坡精英政策的影响,1995年3月被美国船级社聘为远东及太平洋新加坡总部审图工程师。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新加坡政府在港口及海洋事业的大力投入和发展,其海上贸易十分发达,船舶及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作为世界著名的负责船舶及海洋工程认证的机构——美国船级社的审图工程师,有大量机会接触和掌握世界先进的船舶和海工技术,并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船舶和海工发展的趋势。他虽然在新加坡工作,但心里仍然关注着国内船舶尤其是海工行业的发展,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内海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于是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后,他回到了中国。他把在这里学习和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国内,常年奔波于上海、北京、南通、舟山、天津、武汉和青岛等地,给船舶及海工平台的技术和生产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业内同行。他也曾作为国家工信部专家小组成员参与了一些重大船舶和海工项目的立项评审和结题评议。
2014年,他还接受了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华人天地》节目组的采访,这档节目是面向欧洲及北美观众的,专门以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为拍摄对象,介绍他们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生活和创业的经历与成就。归国的这些年里,他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国家的船舶和海工事业中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幸参与了中国船舶尤其是海工技术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海工事业的进步和飞跃。
至于本人,虽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常年留在家中,但却也利用空余时间在家里开班教华语。可说是不遗余力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我向这些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未来,讲我的家乡、讲中国的民俗……他们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产生了到中国去生活、去学习、去旅游……的念头。我曾教过的学生受我对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影响而放弃世界顶尖大学,选择到北大攻读国际政策关系学,他在北大读大学期间可说是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的小事例虽微不足道,但也算得上我们侨居海外为自己的祖国所尽的一点绵薄之力吧!
我的女儿在武汉出生,在新加坡长大,在英国读大学和硕士,她一参加工作,便选择进入一家中资大型企业工作,目前,她的资历有限,但我相信终究有一天她会为新加坡也会为中国甚至中新合作做出贡献。
我的儿子目前在新加坡服兵役,明年九月读大学,他分别被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伦敦大学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他虽在新加坡出生,在这里受教育成长,他很爱新加坡,但也常常回中国探望亲人们,常常因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但愿有朝一日他学有所成能为新加坡服务,更能成为新中合作的桥梁。
我们一家人是千千万万华侨中的一份子,我们是小人物,虽侨居国外,但心系祖国和家乡。每逢从家乡返回新加坡或过年过节,总是把家乡的特产大包小包地拎回新加坡,或快递到新加坡或托运到新加坡,这带不完的是礼物,它饱含的是无限的亲情友情以及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我们无时无刻不牵挂想念着家乡的亲人们以及祖国的一切。我们也时时刻刻在推广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让我们的后代深知自己的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我们和身边的无数华侨一样,虽然都是小人物,却都有大情怀---身在国外,心系祖国!愿祖国、家乡、亲人们一切安好!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强大,让祖国同胞们以及我们这些华侨继续为祖国骄傲自豪!祖国有需要,家乡有需要,亲人有需要,我们会竭尽全力随时为祖国家乡的改革开放添砖加瓦!
(作者吴绍平系新加坡华侨)
吴绍平(右二)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