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电影市场“一九定律”凸显,合拍片如何杜绝“不伦不类”

今年春节档以破57亿元的票房成绩创下新纪录,缔造了史上最火春节档,再次验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截止今日(3月18日)20:00,大年初一同步上映的六部影片中,《红海行动》以超34.85亿元的累计票房持续领跑,《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祖宗十八代》的累计票房分别为33.49亿、22.29亿、7.26亿、5.98亿、1.69亿。

颇有意思的是,据猫眼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档票房排名前四的影片中,有三部为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合拍片,包括《红海行动》、《捉妖记2》和《西游记女儿国》。至于票房亚军《唐人街探案2》,虽然没有点明是否为合拍片,但是因为影片中大量的外国演员、国外拍摄地取景,也早已不是“土生土长”的国产片风格了。

诚然,近年来合拍片立项数、过审数,甚至是票房占比都在不断提升,在贺岁档更是大放异彩,但合拍片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火:《红海行动》票房达34亿,豆瓣评分8.4,冰:《长城》亏损超5亿、中美口碑皆低

合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享影片著作权及影片市场收益的一种制片方式。而我们所说的中外合拍片全名实为“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是指中国大陆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国家、地区合作拍摄的作品。

合拍的模式其实在中国大陆由来已久。早在1987年,中国大陆就联合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一起拍摄制作了影片《末代皇帝》。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已经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包括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新西兰等。

不过在早些时候,甚至是前些年,中国大陆在合拍片中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比如《末代皇帝》是因为片方需要中国演员,并在中国取景,中方在影片的制作上并有决定权。就算该片在奥斯卡上取得了九项大奖,但完全代表不了当时国内的电影制作水平。

之后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外国电影公司才开始重视中国市场。毕竟中外合拍片不仅不会受到进口片配额的限制,可以随意挑选在中国大陆上映的时间;影片制作方可以享受的分账票房也从进口片的25%提升至42%。为此,合拍片自然引得各方垂涎,为了遏制所谓的“假合拍片",国家电影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审核标准。

中影国际董事长兼CEO、《功夫瑜伽》导演唐季礼在接受《首席娱乐官》(ID:yuleguan001)采访时表示,“合拍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1、共同出资;2、共同联合拍摄;3、中国的演员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拍摄地点没有限制)4、影片必须要有中国的元素(文化、故事)。”

不过,近年来中外合拍片的立项数、过审数,甚至票房占比都在不断提升,《红海行动》、《美人鱼》更是屡次打破中国大陆电影最高票房的记录,但总体的发展却不甚理想。据猫眼数据显示,截止《首席娱乐官》发稿前,中国大陆电影票房TOP50中,有19部为合拍片,票房最高的为《红海行动》(34.85亿)。

但19部影片中,豆瓣评分超过7分的只有6部,算得上是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但更多未上榜的影片则是票房成绩未达预期,口碑也没达到及格线。

比如今年1月份上映的中国大陆与澳大利亚合拍影片《谜巢》,虽由李冰冰、凯尔希·格兰莫等主演,故事发生地为中国古代帝陵之中,但票房没能过5000万,豆瓣评分则低至3.9分;宋茜、车太贤主演的《我的新野蛮女友》票房不足3500万元,豆瓣评分仅为3.4分;唐嫣、李敏镐主演的中韩合拍片《赏金猎人》票房仅为2.13亿,豆瓣同样为5.0分,而据报道该片的投资就达2亿,片方难逃亏损命运……

最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与好莱坞、欧美等的合拍趋势虽然凸显,但合拍片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依然为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在上文的表格中,19部影片中有12部为中国大陆与香港合拍的影片,中国进军欧美市场之路并不顺畅,仍多是中国艺人在国外影片中客串,或是资本上的合作,主控力较弱,就连“国师”张艺谋都没能打破这个魔咒。

《长城》从立项起一度被给予厚望,传奇影片和美国亚特拉斯联合制作,张艺谋执导,马特·达蒙、刘德华、张涵予、鹿晗、王俊凯等主演,号称要征服“美国中部、中国中部、德国中部的普罗大众”,超越《英雄》。但最终这部制作成本达10亿的影片在中国大陆票房仅为11.73亿,豆瓣评分5.1;北美情况同样不乐观,在开画规模超3300家影院的情况下,票房成绩却不断走低,票房仅为4554万美元,IMDb评分6.0分,Meteoritic不到50分,被包括《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称为“巨大的失败”。

市场“一九定律”凸显,如何打破合拍片不“合拍”的窘境?

在经过各种合拍片多年来的连番“轰炸”,行业人士甚至是观众都会有同等的疑惑,为什么在不差钱(大投资、大制作)、不差人(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团队、演员阵容)的情况下,中外合拍片为什么始终谈不上好呢?

早在上映之前,作为一部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也一度不被市场看好,后来逆袭,凭借17.49亿的票房成绩成为2017年春节档的冠军。就在上个月,《功夫瑜伽》更是斩获第九届国际华语电影节(International Chinese Film Festival)最佳合拍片大奖。这也是迄今为止,由成龙主演的票房最高的影片,远超近两年上映且同为合拍片的《绝地逃亡》、《机器之血》等。

谈及中外合拍片的行业发展“窘境”,唐季礼表示,“为什么说现在大陆和香港的合拍片都比较成功?因为我们就是同属一个国家,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是一体的,香港很多的电影人本来就是从上海过去的,只是又重新北上而已,所以会融合的比较好。欧美、日韩的话则不一样,两国在语言、文化、制作模式都存在很大差异,观众的审美和口味完全不同,要想兼顾两个市场反倒容易搞得不伦不类。”

其实不止是合拍片,在国内受欢迎的好莱坞影片通常为诸如漫威、DC出品的动作类影片,观众主要是看画面和特效;同理在海外市场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中国影片同样也是涉及“功夫”元素。而像文艺片、喜剧片这些涉及到文化、语言的影片,则很难打开国外市场。

但影片是否能够走向海外跟题材之间的关系其实很难界定。“像泰国的《天才枪手》、印度的《摔跤吧!爸爸》也在海外大受欢迎,可见只要电影本身有特点,做到能人所不能,观众就会看,最重要的是题材、剧本、风格需要创新。中国电影的未来需要匠人,而不是投机取巧,对赌、融资那些只会破坏电影市场的发展。”

在他看来,很多合拍片之所以会在票房上失利,可能是因为中国对于北美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认知还相对有限。“对于市场的判断过于乐观,在成本匡算时就会虚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很多合拍片而言,其扑街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是否“合拍”,而是源于影片的质量不过关。比如2017年有700多部电影上映,但是票房过百万的只有238部;票房过一亿的只有76部。唐季礼分析称,“这76部也不一定都会赚钱。现在电影行业的‘一九定律”愈发明显,只有10%的影片是赚钱的,好莱坞也是如此,那失败的合拍片可能是属于那失败的90%里。不管是不是合拍片,优秀影片的内核肯定是剧本质量和制作水准。”

但中国的电影要想走出去并不是没有可能性。作为中外合拍片的双方而言,国外电影公司更多的是抢占越来越大的电影票房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中方则是希望输出中国文化,并且学习国外工业化的电影制作模式等。

除《功夫瑜伽》外,唐季礼也参与了《十二生肖》等合拍片的制作。他透露称,自己的每一个剧本在写完之后都会先发给一位美国的编剧,让他帮忙指出情节、逻辑是否合理,国外的观众是否会接受。

“中国必然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将来合拍片的核心肯定是,影片的内容、题材都要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观众。比如故事上是由中方主控,但在讲故事的技巧和逻辑,制作模式等方面与外方进行合作,从而寻找全球观众审美和口味上的相同点、共通点。”

唐季礼补充道,“很难,但是有可能性,这个过程我相信还要磨合5-10年。”

欢迎订阅“首席娱乐官”,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