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少年派》闫妮暴击式唠叨:你还在用同款“唠叨式教育”吗?

最近一部电视剧超火,就是由六六编剧,张嘉译、闫妮、赵今麦主演的《少年派》。剧情主要是四个高中生的成长故事,高考,青春期,二胎各种话题都是现代社会的热点。

其中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简直是集所有妈妈的典型于一身,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瞧瞧,王胜男全剧第一个亮相就是这么一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高要求妈妈的形象立刻就出来了。

这句话谁没听妈妈说过?当了妈后自己也没少说过……

孩子离家住校的第一天,王胜男就各种担心,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就惦记着孩子在学校到底是个啥情况。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五放学,孩子终于回家了,她做了一大桌子孩子爱吃的菜,进门以后两个人各种亲。可是吃饭时她一直跟孩子没完没了地说,还要干涉孩子学校社团的选择,果然,没几分钟母女俩就吵上了。

社团的事闹得不愉快了,妈妈无视孩子郁闷的神情,又开始唠叨孩子饭前没洗手。

关键是孩子已经是个高中生了,不是两三岁的小孩子,妈妈连打肥皂的次数、冲水的时间全都要说一遍,孩子能不烦吗?

结果女儿妙妙烦的不行,直接回房间用不吃饭表示抗议,妈妈还不忘补一句饭后刷牙了没……

虽说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唠叨也是真唠叨……

对于女儿妙妙的学习和生活,王胜男可以说做得面面俱到。

托妹夫的关系让女儿上了最好的学校;女儿住校第一天时不时担心她在学校的情况;虽然觉得文科不好,但最后还是尊重女儿学文科的选择;当钱三一的妈妈指出女儿早恋时,她选择相信女儿和钱妈妈撕破脸皮;为了女儿的成绩选择陪读,一家搬到了学区房;赶着回家做饭打扫卫生,让女儿中午可以吃上一口好饭、睡个午觉……

但是就这样,王胜男却没有在女儿那里讨到半点好。

生活中这样爱唠叨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

有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路上遇到一个妈妈也接孩子,一路上妈妈的嘴就没有停过:

今天你怎么又把衣服弄的这么脏?

早上刚换的衣服穿一天就脏成了这个样子。

刚才我看老师送你们出来,

你是不是又没跟老师打招呼?

你这样很没有礼貌的。

我跟你讲,小朋友见到老师要问好,

你这样没家教没有人会喜欢你的。

你看看衣服脏兮兮的,别人更不喜欢你了。

我给你说啊,你今天回家先把琴练了,

不然晚上上课老师检查时你又要挨训……

妈妈连珠炮似的一直在叨叨叨,孩子却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自己不停冲着路过的同学扮着鬼脸。

我的脑海中闪过一句话:

反派死于话多,家长死于啰嗦。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日常中有很多家长经常会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着某一件事情或者重复着生活中各样点点滴滴的事情。孩子一旦不耐烦,家长又会觉得:孩子做错了,我讲几句又怎么了?你说的不对,我还不能说了?我多讲几遍也是为了你好,让你长教训,不然你怎么记得住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人在家唠叨孩子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的唠叨毫无意义:

1.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你所说的东西。

2.没有人喜欢被强迫,孩子也是一样。

3.孩子要是把家长的唠叨都听进去了,

那才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

你越是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

有的父母一天中,80%的时间都在跟孩子无效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那怎样做一个不啰嗦的父母呢?

1.长话短说

拒绝说教和长篇大论,越简短越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很多家长一张口就刹不住车,大道理讲个不停,还认为这就是跟孩子的共情,没想到反而却成了家长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毫无意义的唠叨。

为什么呢?因为信息量太大,孩子还太小,大段大段的语言描述是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他们只听见前面几个词,后面你说得再多也会被孩子的大脑自动过滤。

2.给出明确指令

与其一直叨叨叨,还不如给孩子清晰明确、现实可行的指令,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把玩具都收拾好;再看5分钟就关电视;给你一小时时间专心完成作业,完成后你才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指令中包含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现实可行。

著名作家刘震云提到自己的亲子教育时,直言不讳非常反感唠叨式教育,他说一切的啰嗦重复都是父母在发泄焦虑以及转嫁责任的表现,反反复复地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确的说话方式,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管教孩子都会变得事半功倍。

最有效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你对着孩子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最简练精干的语句,让孩子打从心里记住并接受,从而他才会愿意去做。

所以从今天开始,学着做一个不唠叨的家长吧,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你会发现跟孩子的沟通原来如此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