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的名字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是具有很大说服力的财富排行榜,能够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绝对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能量。
今天我们带大家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位大富豪,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
图1
比亚迪掌门人
王传福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靠着莫大的毅力考上了中南大学,随后更是继续攻读学位,来到北京深造,算是高科技人才。
王传福在毕业之后留在了单位工作,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想法,深受器重。
90年代风起云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神州大地,王传福也在这股浪潮的鼓舞下,选择了下海经商。
之前王传福在科研院工作,正是专攻电池方面,而且在研究院工作期间,王传福也在领导的提携下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所以王传福在创业初期就确定了造电池的方向,创办了比亚迪公司。
早期的王传福看到了当时移动电话的巨大商机,想要凭着电池制造分一杯羹,没想到他直接一飞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图2
短短几年时间,王传福就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自己对于商业的出色嗅觉迅速发展,很快就在亚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极出色的声誉,获得了大批订单。有了充足底气的王传福随后开始迈入汽车行业,随后抓住了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两个风口,展现出了极大的竞争力。
2009年的胡润财富榜公布时,王传福力压群雄,赢下了中国首富的宝座,那几年的时间里,比亚迪发展迅速,王传福的个人财富也在飙升,一举拿下中国首富。
2012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上,王传福榜上有名。
2019年,王传福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王传福退出了比亚迪的管理层,正式卸下了肩上的担子。
这位大佬的外表看起来并不出奇,甚至有些木讷,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像技术员多过企业家的男人,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电池领域的势力划分,制造出了中国独具的电池,减轻了中国的对外依赖,储备了足够的技术人才,是一位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大佬级人物。
图3
比亚迪的企业哲学
王传福在1995年创立了比亚迪,当时主流的手机还是大哥大以及无绳电话,所用的电池也以镍镉电池为主,镍镉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当时中国还没有高质量的钴,制造电池必须要从国外进口,成本极高。
比亚迪为了减轻成本,摆脱外部依赖,开始自主研发制造。
但是90年代还没有什么企业可以直接制造钴,王传福必须从零开始,寻找国内外钴的品质差距,学习外部的经验,一点点制造出国产钴。
在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错和失败之后,王传福终于成功了,他制造出了达到国际品质要求的国产钴,同时这种产品的价格也很合适,大大节省了成本。
这只是王传福专注于科研创造的一角,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独到之处。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站在了世界舞台上,看到了外国的管理与现代化经验,许多企业家开始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将国外的那一套套用在中国企业上,造成了极大的水土不服。
图4
王传福并没有这样做,他始终都是自主开发研制产品,不依赖外国公司。
当时中国的科研实力还无法与国外相比,王传福在经营企业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价格优势,凭借这一点打败竞争对手。
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王传福必须在工艺、原料等各个方面节约成本,压缩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比亚迪一炮而红,先后在台湾,香港获得了大笔订单,初步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到了1997年,比亚迪已经高速发展为了销售额近1亿元的企业,并且在这三年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技术储备,成本低廉的优势也在更加深刻的显现。
那一年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电池厂商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而比亚迪则逆势增长,凭借低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利润。
借着这个机会,王传福便在镍镉电池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迅速挤压其他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成为了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在这个志得意满的时刻,王传福没有放松心神,他对行业变化非常敏感,意识到了手机行业发生的巨大变革,也看到了锂电池将要发挥的巨大作用,他果断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研究线,专攻锂电池。
图5
这是比亚迪迅速崛起的第二次机会,王传福投入了大量资金,下了一番心血。当时的王传福受到了很多人的轻视和嘲笑,大家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但王传福坚信自己的看法,继续投身锂电池之中。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非常明智,并且给予了王传福极大的回报,比亚迪从此成为国际电池巨头。
在媒体的眼里,王传福是一个游戏规则的践踏者,他对现有的规矩很不感冒,热衷于走自己的道路,更多地培养年轻的工程师,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技术与经验,反感从外国进口。正是这样的理念才让比亚迪坚持科研技术,坚持压缩成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比亚迪之前的中国企业都陷在了价格泥潭中,他们为了低廉的产品价格而自相残杀,王传福深刻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走出了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他坚持科研创造,矢志不渝地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采用国产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积累相关经验,组织出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
王传福的看法一针见血,他从不屑于外国的技术,他要走出一条中国国产道路。
图6
一些中国企业可能对技术封锁感到恐惧与无奈,没有足够的科研实力,但是王传福并不怕,他勇敢地面对这种产业恐吓,直面技术难题,采用国产办法来解决问题,不让技术封锁的阴谋得逞。
面对外国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王传福用中国智慧创造出了解决之道,他相信人的力量大过机器。
当面对一个技术难题的时候,王传福就会使出“土办法”,依靠人力和半自动化的机器自己造。
这样的方法看上去很笨拙,但是就是这样粗笨无比的方法,支撑了比亚迪的基本运作,保证了企业的科研储备。
从电池材料的制作到汽车模具的生产,王传福把人力资源深刻挖掘,大大减少了对于外部的依赖,降低了成本,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快的吸收先进经验和技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加深理解,很大的方便了后续的科技研发。总体上来说,挖掘人力的效率可能会低一些,但是在准确率方面并不比全自动化低,非常具有推广意义。
图7
更可贵的是,比亚迪对人工和技术研发的重视,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优秀的商业反馈,他们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定制,完美解决客户的要求,进行一站式服务。
这样的技术方针比单纯出卖劳动力更加难得,破除了中国低端廉价的人力资源陷阱,让中国企业认识到了“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比亚迪与巴菲特的邂逅
王传福在获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加快了布局锂电池的步伐,同时,他还在2003年一头挤进竞争白热化的汽车行业,开始了造车之旅。
前期的准备和心血当然很艰难,比亚迪的体量也有了一个瓶颈,王传福在21世纪的前五年里销声匿迹,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王传福又一次乘风而起,将比亚迪带上了一个新高度。
这次的机遇是“股神”巴菲特给予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大小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受到了影响,比亚迪也没能例外。
图8
但是巴菲特及时拯救了王传福,他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帮助他稳定了局势,获得了逆势生长的资本。通过这次巨大的危机,王传福成功取得了巨大优势。
正是在巴菲特的帮助下,王传福才在2009年成为了中国首富,站在了巅峰之上。而巴菲特之所以这么青睐比亚迪,完全是因为王传福突出的个人能力和独特的管理运营才能,在这两项因素的加持下,比亚迪茁壮成长。
王传福同样富有远见,他非常重视企业的技术储备,在他们刚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小组,为以后布局。
这样富有远见的卓识,让比亚迪赢在了起跑线上,新能源的发展让电动汽车变为了现实,王传福凭借长远的目光,站在了其他同行的前列,在这个新风口上获得了无上的荣光,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讲完王传福和比亚迪的故事,我们再回到王传福这个人身上。王传福的出身和经历使他得到了锤炼,让他得以在以后的商海浮沉中获得优势,但是他身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不忘根,懂得感恩,这一点非常难得。
图9
王传福尤其感激他的哥哥和嫂子,没有他们,王传福就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因此王传福在功成名就之后,丝毫没有忘记兄嫂的恩情,对待他们优渥有加。
王传福兄嫂的恩情
王传福的出身并不好,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亲靠做木工为生,日子过得很贫寒。
但是这样艰苦的环境磨砺了王传福的性格,让他获得了坚韧意志,刚强正直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对他日后的成功有非常大的帮助。
王传福的父亲在村中很有威望,得到村民的拥护,成为了村委书记,给家中窘困的情况减轻了一些负担。
在王传福十三岁时,王传福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情况急转直下,渐渐无力供养众多的子女,几个姐姐纷纷嫁人,王传福的哥哥也承担起了长子的责任,退学养家,供养弟弟上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传福比同龄孩子显得稳重早熟,处理事情也更加全面,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图10
但是王传福始终没有忘记家人的殷殷期盼,他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读书,要用好成绩,用未来的希望来回报亲人的嘱托。
王传福确实聪明肯干,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不负亲人的期望。
可是又一个噩耗传来,在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母亲突然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王传福的心防直接崩溃,他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
在哥哥的开导下,王传福意识到了自己应该用学习来回报家人,以此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之后的时间里,王传福每日沉浸在学习中,刻苦读书。
王传福母亲去世时,他正要进行初中的毕业考试,但是因为母亲的丧事,他缺考了两门课程,没能如愿考上中专,王传福沮丧了很久。
这里可能年轻的朋友会疑惑,什么时候中专也成香饽饽了?
原因是这样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还不完善,高考的录取率极低,许多人浪费了高中三年却无法继续深造,最后只能进入社会,从零开始。而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属于当时的热门,和现在恰巧相反。
但是命运就是这样的奇妙,王传福因为这次意外错过了心仪的中专,他不得不进入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用高考来改变命运。
图11
如果当时王传福顺利进入中专,那么之后的比亚迪也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甚至王传福的个人命运也可能因为中专生的就业困难发生深刻的改变。
之前提到过,王传福的哥哥为了家庭主动放弃了学业,打工赚钱。王传福一家的生活很艰难,但哥哥始终要求王传福发奋读书,不要担心其他,这种淳淳的教导给了王传福很大的鼓舞。哥哥结婚后,大嫂没有嫌弃这个无法赚钱的小叔子,她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也尽自己所能帮助王传福。
刚嫁到王家的时候,整个家一贫如洗,非常艰难,有的时候甚至揭不开锅,但是大嫂非常乐观,没有抱怨与牢骚,而是用热情和踏实肯干的态度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帮助家庭度过难关。
王传福上高中之后需要住校,每月的生活费是一个大项,大哥大嫂需要省吃俭用给王传福10元的生活费。
这笔钱在一个农村家庭里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大哥大嫂没有抱怨,从来没有苛待过王传福,他们会从自己的口粮中攒出这笔钱,交给弟弟,有的时候家中实在没有,他们就会向村里人借钱,真心实意的对待王传福。而王传福也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他在高考时成功考取了之后中南大学的前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图12
上了大学,哥哥喜极而泣,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弟弟用大学生的身份回报了亲人。在王传福临行前夕,嫂子甘愿卖掉陪嫁,就为了给小叔子上学用,哥哥将自己的手表给了他,并一路陪同他到长沙,就近照顾弟弟的起居生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王传福研究生毕业,这些年里,一直是哥哥在承担王传福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用,无怨无悔。
功成名就后回报兄嫂
进入大学后,王传福没有被花花世界迷住眼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农村出身,起点就比别人要低一些,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须花费更多的努力。因此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 不被外界所干扰,一心一意搞学习。
王传福脑子灵活,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
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对电池很感兴趣,课余时间里阅读了许多的资料,对电池制造方面有很深的认识,到了研究生阶段,他将这种兴趣发展到了极致,完全沉浸在了电池的世界中,一直坚持着电池方面的研究。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他才能做出成果,才能在毕业后留校,更能为他以后的事业提供帮助。
可以说,王传福在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经历给他之后的事业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他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在电池领域走得很远,为比亚迪的早期崛起奠定了基础。
图13
而王传福身上那种狠厉的气质,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更是为他的成功做了最出色的注脚,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而他身上的这些品质,都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以及哥哥在长期的生活中给他灌输的。哥哥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王传福,更教会他做人的道理,给他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勤俭节约、要有志气,不怕困难的精神正是在一次次的交谈中被王传福逐渐接受,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力量,为自己提供动力。
在王传福取得第一桶金之后,他就安排兄嫂进入公司的后勤部门,帮他看家,亲眼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全力支持着王传福。
之后的日子里,王传福也一直没有忘记哥哥的恩情,一直在最大限度地帮助兄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手足情深,这样的浓浓情谊令人羡慕,两兄弟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们两家住门对门,每天互相照应。
除了这些,王传福还对其他的兄弟姐妹关爱有加,王父子女众多,这些亲人都曾经给予王传福莫大的帮助,因此当他事业有成之后也没有忘记兄弟姐妹的恩情。
图14
一些亲人被他安排在比亚迪的各个下属单位,一些则给予钱财和事业帮助,给他们最好的安排,这种真挚的感情在当下难得可贵。
王传福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寒门贵子的故事再次出现,在高等学府深造结束之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优渥稳定的单位,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立了比亚迪,之后依靠自己扎实的科研能力,不怕苦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时局的精妙把控,成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华彩,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商业帝国。
他目光长远,管理经验丰富,对于科研以及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富有挑战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相信人定胜天的真理,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完成了自己阶层的跳跃,实现了亲人的期盼,完成了自身价值的超越,为国家培养了出色的科研技术人才,帮助中国企业的发展。
王传福作为行业大佬,在电池领域,在汽车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他本身就是一名十分优秀的科研人才,对电池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巨量的财富支撑,王传福已经站在了大多数人一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却能够保持本心,对待家人怀有感恩之心,这样的行为非常罕见。
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又要在王传福的故事中学会些什么呢?首先当然是要学习王传福知识改变命运的做法。王传福从农家子到中国首富,完成了身份的大跳跃,亲身实践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箴言,这一点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图15
另一方面,王传福身上的那种永不服输,面对困难丝毫不惧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时,从零开始搭建体系,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这样的品质是十足的闪光点。只有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品质,我们才能面对生活中的众多苦难,才能不被生活所击垮。
最后,当然是王传福的感恩之心,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亲人朋友,主动给他们提供帮助,心怀感恩,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