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常YI生的极限人生


视频加载中...


其实采访常艺,远不像他看起来那样「生人勿进」,在他的外表下是一颗柔软的内心,细腻并装满了内容。


本来采访之前还有一点紧张,但开始后,随着常艺阳光,热情的状态,那些感觉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像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而这些逻辑是他经过人生撕裂再重建而形成的。究其过程你会发现,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源自于害怕,源自于他对生命万物的敬畏之心。



一切从攀岩开始


来自山东的常艺,从小就喜欢爬山。18 岁时去了新加坡读书,在那里常艺接触到了正规的攀岩,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算是极限运动的入门。该是你的总会是你的,常艺刚开始就爱上了攀岩,这项运动也改变了常艺很多。双子座的常艺是个比较贪玩的人,也比较容易走神,他表示,能让自己安下心来做的事情并不多,攀岩就是一件。攀岩让常艺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只有找到你自己适合的事情时,你才会安安静静钻研一件事情。」



提起攀岩的常艺侃侃而谈,很多没有接触过攀岩的人可能会觉得攀岩是一件有力量就可以做好的运动,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攀岩其实开始学习的时候要有很多身体上的训练和专业性的知识,不仅如此,常艺说,攀岩像是在野外的一个基础,还需要了解登山方面的知识,一些装备,比如说绳索,一些自然环境的勘查。


相比于室内攀岩,常艺更喜欢室外攀岩,在真正的岩壁上,享受那种挥汗如雨的快感。对于常艺来说,攀岩非常酷的地方在于,它要突破自身的重力,重新训练祖先们拥有的攀爬技巧,是可以激发人的本能的。经过不断的训练,每一个动作精确化,如同岩壁的芭蕾。



就是通过攀岩,常艺认识了自己的自由潜水教练,当时在国内仅有一小部分人进行水肺潜水,自由潜还没有得到普及,玩的人也很少,所以人们刚开始见到这样一口气潜到海里,都会觉得很酷。


而常艺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学自由潜不是因为它酷,而恰恰是觉得它不酷。当时还很年轻的常艺,觉得一点汗不出,穿得严严实实的潜水,照攀岩比起来差远了。但他心里也清楚,在不具备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就先产生一个批判或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也没有一个评判的能力和标准。



就是在觉得潜水并不酷的前提下,常艺开始学习自由潜,后来在经过一系列法兰佐、肺部拉伸等训练后。常艺发现 10 米、30 米、50 米这样一点一点挑战人类的极限,也是有其魅力的。


同样被常艺认为不酷的还有跳伞,在常艺看来,跳伞属于空中自由落体运动,怎么能算极限运动呢?这时的常艺已经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换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美国接触到跳伞,常艺还是抱着,要想否定一件事就做到这个领域里的专家,这种心态,开始学习跳伞。



后来果然发现没有那么简单,第一天就是当头棒喝。常艺发现原来跳伞里的学问这么多,并不是背着伞包跳下去就可以了,没经历过训练连自由落体都是做不好的。通过学习跳伞,常艺发现跳伞也是很酷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任何事情都不像表面那样。


当爱好走进工作


每个人的工作可能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常艺也是这样,最开始在国企做建筑材料采购,这份外人看起来稳定的工作,常艺并不喜欢。他说,已经看到了自己 60 岁的样子。


三年后,常艺辞职了,想试一试中国的极限运动领域。做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常艺接触极限运动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发现自己不想老是呆在办公室里,这时便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一方面成立自己的公司是有利可图的,并且还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爱好转化成工作。


这些看起来潇洒的决定背后远没有那样潇洒。


通过采访,我觉得常艺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他也说自己比较早熟,他很清楚自己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20 岁的时候就应该去看世界,去喝酒,去蹦迪。到了25岁开始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喜欢的极限运动,到底可不可以成为自己的工作,常艺也陷入过迷茫,包括放弃央企的机会,辞去工作,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



在刚开始创业的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靠着自己的积蓄,常艺熬过前半年没有收入的日子。那时他压力很大,体重骤减,每天的状态浑浑噩噩。那时还没有团队,靠自己他赚到了第一笔收入,500 元。


这 500 元让常艺看到了希望,自己当初定的期限就是半年,到现在冰箱上还贴着对自己的诺言。


这样一点一点有了自己的团队,接到科罗娜(Cornoa)的广告,成为露露乐檬(Lululemon)品牌大使。



我问常艺后悔现在的选择吗?


他说不后悔,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这条路。哪怕当初去了央企可以更稳定,但至少现在他是幸福快乐的,热爱自己的工作。


但当爱好变成工作之后,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的。爱好还是爱好,不同的是要放弃一些东西了,要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常艺说,爱好就是去玩,去享受。变成工作之后,考虑的东西就变得更多。去美国火人节,很想去参加派对,但脑子里想的都是脚本。带着单反骑着自行车跑十几公里,一遍一遍的跳伞,都是为了拍出想要的画面,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去享受。他心里清楚


他说妥协是成长的过程,人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现在的自己妥协给工作,以后结婚了会妥协给家庭,妥协给孩子。每个阶段都是在成就自己,也在成就自己下一个阶段。



害怕是礼物,敬畏是初心


极限运动在中国仍处于初期阶段,常艺说因为一些观念文化上的问题,有些极限运动在国外只是户外运动。



这些年媒体总喜欢给极限运动打上「玩命」「作死」的标签,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常艺认为没办法指望所有人都能理解,一些人只看表面,所以不要期待让所有人都理解,只要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理解就可以了。


如果父母有担心,可以跟父母一点点的科普,告诉他们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要去做什么事也提前告诉父母,他们会慢慢理解。沟通是最关键的,反而是藏着掖着,父母才会更担心。



十年的极限运动生涯,伴随着成长,常艺对极限运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极限运动教会他最可贵的一点就是懂得敬畏,不是嘴上说说,只有经历过才会对生命更加热爱。


在他学跳伞时,教他的教练是一个训练美国海军陆战队跳伞课的退伍教官,常艺对他的印象是电影里那种美国大兵的形象。在他跳失败的一次,教官跟他说你跳的很好,常艺很不理解,教官说,你跳得好,因为你还活着。常艺当时觉得这只是美国人的恭维,直到后来教官跟他说,我的老婆得了癌症,如果情况好,我们就去夏威夷度假,如果情况不好,我们也去夏威夷度假。到这里,常艺觉得前面那些都说得通了,教官是真心实意的觉得他跳的很好。



这也让常艺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热爱极限运动的人都是热爱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的,绝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作死」,他们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年轻的时候常艺经常受伤,全身上下,那时候不知道伤痛会带来什么。可能要三个月,五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休整,会又成为一个初学者。20 岁的自己是无知的,哪怕再厉害也是无知的。眼中只看到成绩,竞技水平。看不到那些前辈可以活到 40 岁,50 岁,并且保持着 30 岁的健康状态。常艺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还没有受到大的伤害时,领悟到这一点。现在受伤后,他都会等到完全恢复,再做激烈运动。


在他看来,这是极限运动最酷的地方,开始承认自己的弱小和普通,这才是真正的勇士精神。慢慢真正开始享受运动,而不是追着别人。他很感谢年轻时一些失败的经历,如果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会,会比现在要狂妄很多。



极限运动中自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看不清自己。一些意外的发生,某种层面也有自大的原因。


常艺总结出真正的敬畏其实是害怕,当你对一件事情感到害怕,才可以继续向前。他认为能有现在的生活也是源自于自己的害怕,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不会把自己推到极限。他希望可以到 50 岁继续攀岩,教自己的孩子攀岩。



我问他更喜欢别人怎么称呼自己,他说相比于极限运动博主,公司创始人,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文化传播者、运动艺术家。


在采访中,我也能感受到确实像他说的那样,他的开放包容的态度,是我意料之外的。因为极限运动的圈子有时候并不包容,他认为极限运动不应该过于狭隘,他很乐于跟别人分享,如果一起去玩极限运动,他愿意倾囊相授,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他也会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一些明星也开始涉足极限运动,引来很多吐槽,他说没有必要这样,明星做这些也是在努力,而你没有努力就会退步,要认识到这一点。



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一个文化传播者该有的样子。我跟他说应该有很多人羡慕你的人生,他笑着说自己的生活都是拿「阳寿」换的。不用羡慕,每个人的人生和追求是不同的,在各自的领域精彩就好,就已经很棒了。常艺是一个可以给自己满足的人,这是他的幸福之道。



对于极限运动这个行业,他的看法是未来可期,这是一个朝阳行业,会向全民发展。有国家的号召,一些头部流量的带头,这个行业一定会发展的很快,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文化上的沉淀,必定会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


对于这次采访,更多的接近心里的那个极限运动该有的样子。极限运动就该是可以允许自己害怕,体验自己的恐惧,面对自己的弱小,和自己握手言和的过程,同时还要奋发向上



-END-

极限之路独家编辑

如需转载,请联系极限之路

图片素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