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顺丰快递,唯“快”不破

富凯摘要:谨以此书献给为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和奋斗的民族企业。

作者|赵继成,微信公众号:富凯财经(ID:fukaicaijing)

本文经授权摘自《他们正在改变中国(上下)》,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天时地利人和,“水货佬”的春天

1993年,广东顺德。

那一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第二年。从北京、上海、武汉到广州、深圳,中国进入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加速度”。

那一年的春晚,第一次实现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节目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传,营造了天下华人共度新春的气氛。

来自香港的影星成龙表演了《龙鼓喧天震四海》;在当时中国娱乐前沿广东包装的歌手毛宁,以一首《涛声依旧》唱红了大江南北。

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来了新一次勃兴。我国港澳台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与中国内地进入深度融合、协同共享的新阶段。

风从南方来。

受开放之风影响最深、受益最早的广东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与香港、澳门、深圳临近的顺德,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超过40万人。

那一年,顺德的街头迎来了一个名叫王卫的毫不起眼的年轻人。

那时候22岁的王卫,一定不知道创办了联邦快递、被称为“隔夜快递之王”的美国人弗雷德·史密斯是谁,虽然十年后他已经将联邦快递看作自己追赶的目标。

王卫,197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家庭。

1978年,王卫7岁。那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至今已有40年历史。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改革开放就是从那一年拉开帷幕。

今天看来,人们知道那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之际。但对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刚刚经历过“文革”十年动荡,摆在面前的仍然是前途未卜的未来。卡尔·贝克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不过,身处历史旋涡中的人往往是迷失的。

那一年,王卫跟随家人移居到了香港。

彼时的香港,正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前端。中国内地的封闭反向造就了香港的蓬勃发展。后来成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刚买入了和记黄埔。很多中国内地人将“到香港去”作为追逐新生活的开始。

不过,王卫一家到了香港后,发现那里并不是想象中“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王卫父母在中国内地的学历不被香港承认,不仅收入微薄,还受到歧视。年幼的王卫,体会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这也为他后来低调、坚韧、对基层快递员工的关爱埋下了伏笔。

王卫读完高中,就不再读书了,成为叔叔手下一名不起眼的小工。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彼时的中国内地也在发生变化。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中国,重新打开了大门,开始迎接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的出口制造业。

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迁移到有广袤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内地,其中5.3万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当年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有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

大量工厂迁往内地催生了“前店后厂”模式,香港与珠三角信件往来频繁。因为分属不同的关税区,往往邮寄要花上两三天。“比如工厂里缺一个什么急件,今天说,明天要,要去报关,得一个星期,谁能等得起?”一位与王卫同期创业,但后来专攻保税物流业务的深圳公司老板说。

当时,王卫在顺德做印染工厂,常常需要把样品寄到香港给客户看,按照当时传统的邮寄方法,非常不便且耗时又长。

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在码头边求人帮忙捎样品到香港。当时很多香港人都在广东设厂,都有这方面的需求。王卫自己有时候也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王卫突然意识到,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能否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

1993年年初,王卫用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

初创企业融资时,常常会想到找天使投资人。谁是天使投资人?美国人流行的说法是“3F”,即家人、朋友和傻瓜(Family、Friend、Fool)。据《美国企业家评估》的数据,美国初创企业每年获得的天使投资中,92%来自家人和朋友,来自外部商业天使投资人的比例只有8%。

王卫就是用从父亲手中借来的10万元起步的。王卫在香港砵兰街租了个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作为在香港的大本营,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初期,王卫和伙伴们主要靠背包、拉杆箱送货,简陋,辛苦,被香港人称为“水货佬”。

不过,就是通过肩扛手提,背包拉箱,王卫千亿市值的顺丰正式起步了。那时候,想必包括王卫在内的所有人都想象不到,20年后他们将缔造“中国民营快递之王”。

商业中有句话叫“做卖水的生意”。19世纪初,美国展开一场向西部扩张的西进运动,一批批冒险家纷纷向太平洋西岸推进。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被证实后,美国西部掀起了淘金热。不过,没日没夜找金矿的投资者没有几个暴富的,可是卖牛仔和其他服务这些淘金人的生意却火了。

王卫的快递生意本质上也是“卖水的生意”。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必然带来人、货、资金的大规模流动,王卫无意之间闯入了一个巴菲特所言的“赛道足够长、雪足够厚的坡道”。本质上,微软、Google、百度、分众传媒等巨头,甚至罗振宇的“得到”,做的都是“卖水的生意”。

天时地利人和,“水货佬”迎来了他的春天。

割价抢滩,“快递王国”崛起

王卫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顺丰优选前总裁刘淼曾公开表示,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创业多年一直保留初期的工作习惯。20多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

早年间,在砵兰街的邻居也对他印象深刻,说他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晚上才离开。“那时候这条街没什么人,他来了之后,一直有货车上上下下拉货,慢慢这里开始有别的物流公司,还有足浴店。他带旺了整条街。”

王卫开始做快递的1993年,是一个非常巧合而又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可以称之为“中国民营快递元年”。

那一年,今天称之为“通达系”的快递巨头申通也宣告成立了。在中国邮政国营体系长年垄断的格局下,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开始破冰,露出了尖尖角。当历史的大幕开启时,常常连当事人自己也意识不到其重大意义。

当时在珠三角,除了顺丰还有近百家快递公司在疯狂地争抢生意。大家都不成规模,都属于“手工操作”。如何在初期的混乱野蛮竞争中杀出重围?

被称为“竞争战略之父”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它们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在顺丰诞生的初期,还不是今天人们印象中的高品质、高价格、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王卫当时的做法是选择“低价竞争策略”“割价抢滩”。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大幅的让利让顺丰很快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据顺丰早期团队成员回忆,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得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割价抢滩”是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在产业竞争初期通常采用的竞争打法。甚至一直到今天,改革开放已经40年,在电商、新零售等行业,仍然可以看到习惯性的低价竞争战略。

比如前些年的苏宁与国美、苏宁与京东、滴滴与Uber、团购行业的百团大战、摩拜与ofo的竞争,莫不如此。在行业竞争初期,靠低价获取用户,形成流量依赖,甚至靠低价逼死对手,仍然是屡试不爽的打法。

顺丰的“割价抢滩”保证了初期的成功。

据说,顺丰火热发展的快递业务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石本兰街。香港有记者曾这样描述:顺丰生意越做越大,货车及员工经常霸占整条街,惹来邻铺不满。直到顺丰搬走,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王卫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随着快递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他在广东迅速“占领地盘”,大规模扩张和建设网点,以至于广东省下属县城几乎每个都有顺丰的站点。

据知情人回忆,那个时候,带着顺丰标识的货车呼啸在广东的大小街道上,广东各地街头巷尾无人不识“顺丰”。

当时,顺丰扩张的方式很大胆和激进,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家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让王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而这种疯狂的增长方式,让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为“老鼠会”。

王卫的一个朋友说:“他是我认识的最有钱的工作狂,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那时王卫的团队也很疯狂,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王卫的疯狂让顺丰在香港和珠三角很快立稳脚跟。1997年香港回归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顺丰的“快递王国”初具雏形。

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车水马龙的通港公路上,70%的快件货运车都印着顺丰的Logo。

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说,最好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但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通过各种办法实现某种程度的垄断。在快递行业,规模效应明显,会呈现“马太效应”,业务量越大,就越能带来更多的业务和利润,更多的利润反过来能带来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会赢得更多的用户。

曾有媒体报道说,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作为国企的中铁快运希望通过铁路打开香港的快件市场,派人去广东谈判,却被当地海关拒绝了。事后中铁快运了解到,几乎当地所有的通港业务都被一家民营企业垄断了,即便中铁快运开通这条线,也拿不到足够的订单,这家民营企业就是顺丰速运。

这件事足见顺丰当时的地位。

定位中高端,高价优质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归类为三种: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他认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灵活选择竞争战略。

在商业实践中,人们经常讲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说的也是不同时期,企业可心选择灵活的竞争战略。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顺丰和一批民营快递公司刚刚诞生之际,军阀混战,野蛮生长,顺丰选择“割价抢滩”的低价竞争战略。

但随着体量逐渐增大,市场逐渐扩张,顺丰开始走出珠三角,进军全国市场。此时,作为民营快递领头羊的顺丰就必须对未来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布局。

此时的顺丰选择了迈克尔·波特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摆脱靠低价攻占市场的竞争打法,选择主攻小件、商务件为主的中高端市场定位。这一市场定位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顺丰的主要品牌特色。

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伍华曾说:“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国快递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标准化,这也是现在中国物流业最大的问题。顺丰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服务的标准。一开始它就建立了直营的模式,一开始定的标准就比较高,所以虽然现在它的价格是最贵的,但它的服务也是最好的。”

顺丰为什么会选择中高端的市场定位?王卫曾经有一段讲话,“中国快递完全高端的市场还很小,而且它分为两块,一是国际业务,需要信息联网性支撑,这不是顺丰的优势,因为我们没有国际网络。另一个是国内完全高端的市场,现在看来还不太成熟,毕竟中国的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重很大,而且目前制造业的产品层次偏低。另外,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快递企业还没有人能真正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缺乏在中端的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的能力,使得高端市场只能委屈自己,降低需求变成中端。因此,顺丰下一步要针对不同市场客户的特征,制定网点布局规划,分配人员投入,区分、细化服务标准”。

顺丰选择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顺丰与其他快递公司所不同的直营式模式。

顺丰在创立初期,主要依赖加盟制的方式在全国迅速攻城略地。这种方式为顺丰成长为全国性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后弊端越来越明显——服务标准不统一,暴力分拣,加盟商在顺丰的运输车中夹带私货、爆仓、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伤害到了顺丰的品牌声誉。在接连接到客户投诉后,已经少年得志、归隐山野的王卫,痛下决心,重新出山,发起了一场持续数年的改加盟制为直营制的体制改革。

从1999年起,王卫开启了顺丰的直营化改造。中间经历了重重波折,王卫本人甚至受到了暴力威胁。有媒体说,那些年王卫身边会围绕着五六个彪形大汉保护他。一直到2005年,顺丰基本上完成了直营化的改造。

直营化的结果是顺丰迅速实现了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的统一化和物流技术的升级换代。但与此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顺丰的运营成本,使顺丰成为一家“重资产”公司。

重资产、高投入、服务标准统一化和更高的服务品质,决定了顺丰选择中高端的市场定位。顺丰的价格一直高于“通达系”同行,但顺丰的快、安全、信息透明、服务好为顺丰赢得了远高于同行的口碑。

顺丰是民营快递企业中最早引进巴枪的。2003年,顺丰以7000元人民币的高价从韩国引进了一批巴枪,率先将顺丰小哥武装起来;顺丰每件快递都拥有一个专属条形码,顺丰快递可以全程查询抵达了什么位置,使得顺丰的速度和透明度遥遥领先。

顺丰还高价购置了自动分拣系统,实现全天候24小时无差别自动分拣;顺丰的每一辆送货车都配备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货物的位置有更精确的把握;顺丰还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将顺丰的交易过程分解规划,无论哪一方面需要应用信息都能快速有效地获取。

所有这些,都让顺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远远超越同行。王卫曾说:“你要想让自己的零售价更高一些,就得先在服务上有所不同,否则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

今天,全社会都在讲消费升级。回头来看,王卫十多年前的战略布局和市场选择无疑是非常有远见的。顺丰构筑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未来的竞争赢得先机。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说:“今天很多人谈论未来中国物流格局,我的观点不变,长期来看,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有一点竞争,但都可以成长为巨头,任何一家倒掉都是行业的损失。”

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让顺丰免于像“通达系”那样陷入低价的红海厮杀之中。随着电商件的井喷,虽然顺丰的包裹量比重在全行业中并不算高,但顺丰的利润长期以来超过了“通达系”几家快递公司的总和。

当然,任何一种竞争战略选择,必然有得有失。近十年来,随着淘宝系、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等电商的迅猛崛起,电商件的数量越来越大。顺丰的中高端定位和直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让其难以匹配“价格敏感度高,时效敏感度弱”的电商快递。

王卫感受到了压力,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推出针对电商件的专项服务,来应对电商件的井喷。但可以肯定的是,顺丰要赢得未来,决不能重回“低价抢滩”的时代,更不应该指望高中低档通吃,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正如王卫自己所说:“顺丰能一直走到今天这样的地位,就是因为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我们提供的是不同于其他快递公司的快递服务和市场定位。并且能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顺丰提供的速运服务和其他快递公司有着本质的不同。”

“反脆弱”,抓住“非典”机会

如果在马路上,你随便找一个用过顺丰快递的人,你问他顺丰和其他快递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字:快。

2017年11月,极少面对媒体的顺丰掌门人王卫,接受了央视财经频道的采访,王卫的一句话,却意外引爆了朋友圈。

记者说,北京到深圳,2000多公里的距离,快递能实现24小时送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儿。王卫却说,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顺丰用飞机和货运专机送快递是很正常的事儿,也只是在做别人做过的事儿,并不是很超前。他说,“可能大家认为顺丰快是因为其他人慢,我自己不认为顺丰有多快。”

“顺丰不够快”,这句话立刻引来了网友的疯狂热议。有网友调侃说,王卫太谦逊,太能装了,“一无所有王健林,悔创阿里杰克马,不知妻美刘强东,北大还行撒贝宁,顺丰不快是王卫”。

由此可见,在网友的认识当中,顺丰已经是快的代表了,而王卫所谓并不认为顺丰有多快,反倒引发了网友的调侃。

在这个时代,快已经成为商业世界的主旋律,快鱼吃慢鱼,只有足够快,才不会被对手吃掉。

我们观察发现,美国的快递业竞争史,也是一部争夺谁更快的历史。

100年前,美国的物流业是被美国邮政系统独家垄断的,跟中国物流市场很像,那个时候主要通过铁路和马车来运送包裹。

到了20世纪初期,汽车出现了,一家1907年成立的小公司抓住了机会,采购了一批福特的T型车,在美国西部边陲的西雅图开展业务。

汽车比马车的速度更快,这家名为UPS的小公司迅速崛起。到“二战”的时候,逐渐取代了美国邮政系统的江湖地位。

但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随着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人类迎来了飞机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联邦快递,用飞机挑战汽车,为客户提供更快速度的次日达服务。虽然飞机的物流成本要高,但因为更快而赢得了用户。到今天,联邦快递已经成为和UPS双雄并立的快递巨头。

可以说,谁能够抓住交通技术进步的契机,谁能够更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谁就代表着未来。

在顺丰的发展历史上,2003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那一年,SARS突如其来,航空业受到了重磅冲击。航空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航班数量一减再减,运量大幅下跌,机票的价格雪崩式地急剧下跌。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经济的寒冬到来时,王卫却发现了商机。

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快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一份重要的文件,如果晚一天到,就有可能损失数百万元的收益。对于生鲜产品来说,延误一天就可能一文不值。

顺丰从美国联邦快递的发展史中吸取了经验,一定要通过航空的办法,让顺丰快起来。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南北东西纵深都有较大空间。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长距离跨区域快件数量逐渐增长。如果在国内外实现800公里以上“次日达”,除了特殊天气外,使用航空运输最经济、最有保障。

而且,与航空公司客机腹舱相比,自建航空货运公司的起降时间可以根据作业的时间申请,较为灵活。使用航空公司客机腹舱运输快件的晚航班,一般要求提前4小时交货,以便安全检查,并且提货时间较长。而这个时间对很多快递企业来说正是收件的高峰,快件尚未全部分拣。如果使用客机的早航班,则难以实现“次晨达”的需求。因此,自建航空货运公司是提供具有竞争力快递产品的需要。

王卫早就意识到这一点。2003年,王卫抓住了SARS的机会,果断出手,和扬子江快运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扬子江快运租赁了5架737货机,专门用于运输快件业务。顺丰成为中国民营快递公司中第一家租赁货机的公司。

2006年的时候,顺丰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和300多个县级市和城镇,并建立了两个分拨中心,52个中转场。但王卫并不满足于仅仅租赁货机,王卫要求顺丰一定要拥有自己的飞机。

2007年3月,王卫用1000万美元购买了两架二手货机,并向中国民航局申请成立航空货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申请成立的航空公司。

十余年来,顺丰拥有的自有货机数量越来越多。2017年已经拥有40架自有全货机,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多,遥遥领先于快递同行。顺丰自建的航空货运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超越了国内四大航空公司,与其他两家自建航空公司相比,处于领先的地位。

纽约大学教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提出“反脆弱”的概念。套用尼采的话,“凡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塔勒布认为,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他说,脆弱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

2003年爆发的SARS对航空业是一场灾难,但对快递行业来说,潜藏着机会。王卫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并果断出手,大大推动了顺丰的发展速度,这就是“反脆弱”的典型。

中国版孟菲斯,助力“一带一路”

顺丰在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上从未止步。

2018年2月23日晚,发生了一件为顺丰历史上重要节点的大事。

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的批复》,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机场性质为客运支线、货运枢纽机场,场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杜湾村附近。

机场总投资372.6亿元,其中机场工程183.6亿元,由湖北省、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筹措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对机场的客运支线功能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民航发展基金予以支持;转运中心工程135亿元、顺丰航空公司基地工程46.2亿元,由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筹措解决;供油工程7.8亿元,由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解决。具体资金安排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这个批复意味着,中国版孟菲斯即将诞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孟菲斯。

孟菲斯位于美国中南部,密西西比河横穿市区,处在美国南北水上大通道咽喉的位置上。两条州际高速公路交会于此,货运集装箱可以通过卡车在10个小时内抵达美国本土2/3的地区。

孟菲斯的铁路交通也非常发达。冬季气候温和,降雪较少,有利于飞机起降。孟菲斯机场曾经在18年时间里问鼎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货运机场宝座,孟菲斯是当之无愧的航空货运之冠。

那么孟菲斯是如何崛起的呢?

这首先要感谢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可以说,孟菲斯的崛起与联邦快递的崛起紧密相关。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愈发依靠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大量新兴公司离开原材料产地,散落全美各地,这就产生了大量的货件快递需求。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看到了这个机会,大量购买飞机,率先创立隔夜快递这一新兴服务行业。

由于各种原因,联邦快递最终选择孟菲斯作为航空枢纽。1973年4月,联邦快递总部正式迁往孟菲斯,成为孟菲斯机场最大的客户。联邦快递的经济辐射力,达到280亿美元产值。从机场示意图上看,联邦快递的作业区占据了整个机场大约1/4的面积。

联邦快递的入驻,还带动了高新产业群体的兴起。在孟菲斯航空城区,有130万人口,每三个就业机会就有一个是航空城创造的。在航空城产业辐射下,与它相关联的物流业、制造业、医疗服务业、计算机维修、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孟菲斯如今还是美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中心。

每到夜晚,联邦快递位于孟菲斯总部的上空总是星星闪烁,它们不是真正的星星,而是即将着陆的飞机。据说王卫曾在孟菲斯看着满天的飞机非常感慨,立志要打造中国版的联邦快递。

可以说,孟菲斯成就了联邦快递,联邦快递也成就了孟菲斯。

随着中国航空快运的发展,王卫早就梦想着有一天打造中国自己的孟菲斯,建立航空运输枢纽,降低成本,提升时效。这与国家的战略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意图不谋而合,也就有了当时鄂州机场的项目。

据媒体报道,一位曾参与过该项目可行性方案评审的老专家在看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复后难掩激动,在朋友圈表示——

1.这是我国第一座货运枢纽机场,机场的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符合军民融合国防安全建设需要;

2.表达了国家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快递与物流行业发展;

3.体现了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4.期望中国快递物流行业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有力的运力保障。

顺丰是鄂州机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复,本期工程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转运中心等设施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设计。

一期两条长3600米、宽45米的4E级跑道,1.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153个停机坪等主要建设内容也预示着建成后的鄂州机场将是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航空货运物流枢纽。

顺丰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是顺丰航空运输体系布局建设的核心,以该枢纽为中心,顺丰将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

根据孟菲斯的发展经验,航空城是一个区域概念,是由航空业带动的高新基础产业区、高端制造业区、旅游区和医疗服务区的融合。

根据鄂州航空都市区建设指挥部规划,鄂州规划了“一体两翼”的临空产业带:主体是由大物流和大数据双引擎驱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两翼则是医疗健康和智慧制造。规划中还将启动国际空港物流基地、临空产业园、燕矶航空小镇、汀祖航空物流产业园等的建设,在物流仓储空间上为临空产业提供支持。

兴业证券认为,大量部署和规划的临空产业势必也为顺丰带来大量新业务,鄂州机场的建成也将大概率为顺丰快递及货运业务带来质的飞跃。

一家企业在发展崛起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重大节点。比如新浪率先做出了微博,腾讯打造了微信,都将企业的发展大大往前推动了一步,也构建了相比同行的比较优势。

在顺丰崛起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重大节点,比如当年从加盟制改为直营制,2003年SARS爆发时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协议。可以说,鄂州机场的建设,有望成为顺丰发展的一次新的重大节点。

从鄂州机场的规划图来看,航站楼是一个大大的“王”字,不知道这个“王”是否取自王卫的“王”,但它或许是对王卫这个“快递之王”未来发展的暗喻。

鄂州机场建成后将对顺丰有诸多好处。“大集散”取代“点对点”,将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载货率,而且能够覆盖全国更多的城市,满足急速增长的航空货运需求,还能够节省飞机燃料。这无疑将使顺丰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而且据媒体披露,在距离鄂州机场大约20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电商基地——葛店开发区。这里已经聚集了诸如唯品会、亚马逊、苏宁易购、普洛斯等30多家全球和国内知名企业,年销售额逼近百亿元大关。

如果顺丰能够入主鄂州机场,那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顺丰很可能借此弥补上电商业务的短板。

顺丰的公告中还提到,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无疑,鄂州机场的建成,将打造中国对东南亚航空贸易的接口和门户,将中国的高新制造业产品由全国汇集于鄂州,由顺丰承担主要物流服务,输送出国。这对于整个中国的国际物流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果从孟菲斯的发展经验来看,孟菲斯成就了联邦快递,鄂州也有望成就顺丰的再次腾飞。

深挖洞,广积粮,“新顺丰”启航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正式登陆A股。当天总市值达2310亿元,超越万科A和美的集团,成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

顺丰上市6天连续涨停6次,市值高达2800亿元,沪深两市市值排名第十五。而王卫的身家也从130亿元涨至上市6日后的1800亿元,一度超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1670亿元,仅次于王健林和马云。

当年香港砵兰街的“水货佬”成了名副其实的“快递之王”。

上市之后的顺丰,如何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

顺丰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不惜血本,不断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017年“双11”之前,笔者探访了位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内的顺丰航空枢纽,以及顺丰香港公司,参观了顺丰货运航空指挥中心、包裹分拣区、全货机以及冷链仓库,感受到了顺丰这些年在智能物流、信息化和新业务拓展方面的巨大投入和领先优势。

在顺丰航空包裹分拣中心,放眼望去,数个足球场大的分拣中心,是交错穿行的传送带的海洋。神奇的是,依赖全方位扫描技术,每件包裹在抵达某个位置时,自动从传送带滑落,通过滑槽进入打包区,每个位置就是这件包裹要送抵的省份。

这一幕,让笔者想起2008年皮克斯制作的科幻动画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人在如时光流的星际轨道上呼啸而过,炫酷,智能。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说:“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今天,快递物流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顺丰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

从顺丰财报来看,上市后的顺丰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深挖洞,广积粮”上:

一是加筑护城墙,重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

顺丰将大量资金投入了“天网+地网+信息网”的建设。拥有通达国内外的庞大物流网络,包括分点部网络、航空网络、地面运输网络、中转场网络、客服呼叫网络、产业园网络等,拥有显著规模优势。

在航空网络上,截至2017年年底,顺丰拥有自营全货机41架,较2016年增加5架飞机,租赁16架全货机。2017年顺丰航空发货量占全国航空货运总量的22.98%。顺丰参与设立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并将其作为顺丰航空运输体系布局建设的核心。未来,将以该枢纽为中心,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

同时,顺丰物流场地资源价值在上市之后也进一步显现。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持有物流场地土地面积约4226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72.07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约78.11万平方米,物流场地资源账面净值合计约人民币86.07亿元,较上年增长39.50%。

此外,顺丰控股还自主研发一套完整的智慧网平台,包括顺丰物流各项核心营运系统、顺丰地图平台、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平台、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等,打造智慧化的坚实底盘,快速、灵活、安全、全面地支撑业务发展,实现数据交互分析,驱动业务决策,有效地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

二是新业务成为营收增长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顺丰2017年营业收入中,时效和经济板块的传统业务收入615亿元,占比虽高达86.51%,但较2016年的占比90.09%有所下降,新业务比重已在逐渐提升。

在新业务中,重货运输营收占比达6.19%。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拥有717个重货网点和21个重货中转场,场地总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覆盖全国31个省、289个主要城市及地区,车辆4000余台。2017年重货产品不含税营业收入净额达44.02亿元,同比增长79.93%。

2017年同城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36.18%。已初步搭建完成全国范围第三方直营即时物流配送网络。客户服务方面,形成了具有顺丰特色的30分钟快速安全送达的服务品质,为服装行业、餐饮外卖行业、商超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平台行业等的主要品牌客户提供优质的同城即时物流配送服务,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百度、天虹等主流品牌成为合作客户。

冷运与医药业务也保持了高速发展,该业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2.95亿元,同比增长59.70%。截至2017年年底,顺丰控股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51座食品冷库、108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12条医药干线。

2017年国际业务净收入20.43亿元,较2016年增长43.70%。截至2017年末,顺丰国际快递服务已覆盖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巴西、墨西哥、智利等5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南亚片区网络覆盖范围已超过90%;国际小包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大手笔投入科技研发,加快向物流科技集团转型。

2017年年报中,顺丰控股科技投入共计16.04亿元。2017年,顺丰科技及各业务区IT人员约3700人(含外包),其中研发投入11.67亿元,研发人员(含外包)2800人,运维及其他支出4.37亿元。2017年公司在物流无人机、智慧设备、智慧服务、智慧决策、车联网等智慧物领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通过以上三点,或许可以总结出“新顺丰”的三个关键词:新业务、重资产、智慧物流。核心目标是使顺丰蛋糕做得更大,竞争力的护城河挖得更深,在未来的技术战和全球化市场争夺中占据优势。

王卫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王卫多次说过,顺丰最终的企业愿景,是希望成为世界级的物流企业,能够与国际巨头UPS、FedEx相抗衡。

UPS已经创办110年,经过了“一战”“二战”和信息化革命,从徒步投递到自行车、T型福特车、铁路、航空运输,已经非常成熟。FedEx(联邦快递)也有40多年历史。相比而言,创办20多年的顺丰还只是个青年。

UPS业务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超过18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国际小包裹和文件网络,并成了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军企业。目前UPS的主要业务包括国内、国际包裹分部,供应链和货运分部。联邦快递的主要业务划分为四类:全球快递、联邦地面、联邦货运和联邦服务。

联邦快递2016年营业额高达人民币3465.91亿元,顺丰营业收入为574.83亿元。联邦快递机队有677架飞机,顺丰自有全货机40架。从硬件的数量、全球布点能力到营收能力,顺丰与国际顶级物流公司还存在明显差距。

但顺丰仍然是中国最有希望跻身国际巨头的民营物流公司:

一是因为顺丰的直营模式与国际顶级物流公司一致,顺丰的体量和营收规模也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民营快递公司。说直白点,如果顺丰没希望,其他公司就更没有希望了。

二是因为顺丰赶上了中国经济总量有望成为全球第一的历史性节点。强大的经济必然有助于催生强大的物流公司,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规律。孟菲斯成就联邦快递,鄂州机场也有希望成就顺丰。

三是因为中国企业正在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海淘全球购成为热点,这是中国物流企业的重大机遇。UPS提供的报告显示,近五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复合增幅高达60.53%,2016年交易额达到3055亿元,同比增长48.0%,而且增速有持续提高的趋势。国际市场成为国内物流公司的必争之地。

2017年顺丰与UPS宣布正在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唯一获得管理部门批准成立合资速运公司的民营企业,共同经营和开发联合品牌的国际快递服务,聚焦B2B和B2C客户的跨境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同年,顺丰与中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多式联运、快递、“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铁路、装备、技术、商业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新顺丰”未来将是一个资产殷实、服务优质、全球化布局、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领先的高端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