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周星驰
万古长夜,星驰诞生
1962年6月22日,在香港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小孩哇哇落地。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能够支撑起未来香港电影甚至中国电影喜剧片中的半片天。家中给其取名为周星驰,其名出自于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看的出来这是小时候的周星驰吗?
如同所有伟大的人一样,成名之前必先经历苦难。因为那个时候大陆的历史问题,所以周星驰的母亲趁机逃到香港,并且跟当地一个姓周的香港人结了婚。香港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进入经济的腾飞阶段,连当地人找工作都很困难。周家当时住在香港九龙穷人区,吃得用的都相当的艰苦,一家五口睡在上下铺,住在一个特别狭窄的木板房里。而命运多舛,在周星驰七岁的时候,父亲母亲离婚了,他和母亲,姐姐,妹妹相依为命。由母亲凌宝儿独力养大,因此周星驰在小的时候就很懂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尽量去帮忙。
2.成就了另一个影帝
周星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事莫过于当时拖着未来的影帝梁朝伟一起去香港无线电视台招考演员。在面试前一天,他还特地花钱买了双昂贵的增高鞋。可考官只看了他一眼就让他回家了,之后周星驰名落孙山。梁朝伟却考上了,两年走红,与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并称“五虎将”,成为TVB力捧的台柱之一。那个时期的TVB重头剧集,90%都是五虎将担纲。至于周星驰,则仍在龙套第一线埋头苦干。而周星驰每个月拿着两千块的薪水,从20岁到26岁,默默无闻的跑着没有名字、没有台词、甚至没有脸的龙套。
虽然都是人生赢家,但是走了不同的路
3.我不是个死跑龙套的
周星驰1980年在丽的电视,因当特约演员而入行,后来参加“1982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甄选,但遭到淘汰。落选后他几经转折,经女星戚美珍介绍下进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11期的夜训班。后来他总算考上了TVB夜间部训练班。毕业后,他并没有如愿顺利地成为演员,而被分到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播出时间是下午四点半的冷门时段,这一待就是五年。那段时间,他千方百计地寻找演出机会,为了一个死尸角色,“浪费一升口水争取”。
周星驰说:“我还研究关于方法演技,把它放到儿童节目里面,还在儿童节目里做出很多剧本没有的创意啊!做得这么完美,我以为肯定要加人工(薪资),还有很多机会啊,很多人会注意我啊,最后是没有,完、全、没、有。”
430穿梭机主持人
正如在《喜剧之王》中出现的一句经典台词:叫我“跑龙套的”没关系,能不能吧那个“死”字去掉。搞笑的台词中说出了多少的心酸,又有几人可知。“喜剧之王”周星驰,在早期也是到处跑龙套。据统计,在其所拍的38部电视剧里,周星驰一共跑20次龙套,4次配角。那些龙套的有的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身为演员的尊严
4.用坚持来打造梦想的阶梯
1990年,导演刘镇伟邀请周星驰担当低成本电影《赌圣》的主角,票房高达41,326,156港元,首破香港影史纪录,周星驰凭着这部电影奠定了巨星的地位,这套电影令他首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同年,导演王晶邀请周星驰合作同类型电影《赌侠》,又获得4030万的票房,与《赌圣》一起名列全年票房榜的冠军和亚军
1991年,周星驰担当主角的《逃学威龙》,票房高达43,829,449港元,第二次大破香港影史纪录。这时他的票房号召力与成龙、周润发并驾齐驱,三人更被喻为“双周一成”,周星驰开始被媒体公开称为“星爷”,第二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92年,周星驰主演7部电影,其中5部囊括香港票房排行榜前五名,其中《家有囍事》、《审死官》屡破票房纪录,更凭《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于是,1992年被媒体称为“周星驰年”。第三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94年,与刘镇伟苦心创作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分上下集推出,当年票房反应相对起来未算突出,彩星电影公司倒闭。没想到却在其后的几年间借盗版市场猖獗和网络普及,逐渐红遍大江南北,在1997年至2000年这四年里周星驰被中国FANS习惯性的称为“帮主”和视为“帮主”。
1996年和永盛娱乐完约后,他成立了星辉海外,作为出品人制作了《食神》。而其他电影像《唐伯虎点秋香》、《破坏之王》、《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宝盒》、《大内密探零零发》、《喜剧之王》等等周星驰皆有参与幕后编导。
从《审死官》开始,周星驰之戏路展现着多元化色彩。他在《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等都是以全新角度演绎一些民间传说人物,不再满足于一味迎合观众的需求来搞笑,其作品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对世界对理想的思索,虽然许多观众不太适应这笑中带泪的处理方式,不成熟的探索也使影片时常显得不伦不类,水准忽高忽低,但是这些努力也使他逐步实现了自我突破并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
对演戏的执着
5.江郎才尽?
进入新世纪之后,周星驰除了演员之外,多了一层导演的身份。首次独立执导的《少林足球》,香港票房高达60,739,847港元,打破香港华语片票房纪录。在欧洲各国,比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也大受欢迎,此片也使令周星驰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以来,唯一凭同一部电影兼夺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宝座的得奖者。
2004年推出《功夫》,香港票房收入61,278,697港元,打破《少林足球》所创下的香港华语片票房纪录。该片亦创下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卡塔尔、约旦、阿曼、科威特、巴林、安哥拉、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挪威、爱沙尼亚、墨西哥、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牙买加、库拉索、乌拉圭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周星驰以该片获得第42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并且入围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获得美国广播电影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但是自从周星驰再次身兼监制、导演、编剧、以及主演等多种身份打造的《长江7号》开始,电影的评价开始下滑。特别是之后几年打造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美人鱼》等电影,尽管票房不断打破纪录,可评价越发呈现两极化。一边是对星爷的情怀,另一边是观众更加理性化的评价。
这难道真的是星爷江郎才尽了?
预知后事,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