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男性#,#人口#;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大国小家70年#
【写在前面的话】原本夫妻之事,青年男女的事是不入我这个"卫道士"的法眼的,但是事关生育,我还是勉强拿出来这个对我来说相对禁忌的话题来说一下,请看官指点。
【正剧节点】 人生有涯,生育无涯
脱离了时间讲生育,那就是胡扯八道;先展开一个《人生基本时间表》;
把人生划在一个表格里,你会真的知道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喟叹到“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此我们就讨论讨论在有限的人生里,无涯的生育占比会是如何? 有涯的人生,需要通过无涯的代际循环传递我们自私的基因。
【代际循环周期】 现在人口生产中,一个孩子的产生一般经历过以下若干阶段;
恋爱-婚姻-孕育-生产-学前-幼儿-K12-大学-再深造-就业,一直到孩子恋爱及组织家庭;
重新开始制造人类的循环;这个代际循环期从现在看来在30年左右。
人生三万天简史
【现实】人生周期就这么长,三万天。如上表。
现实1. 个体社会成熟期 大致到22~25岁,独立生活就业;(此周期太长,大大压缩了婚恋周期。)
现实2. 家庭在2代养育和3代辅助养育花费的时间基本贯穿整个社会生涯;
现实3. 我国目前的健康预期寿命(HALE)69岁,还有大幅增长的可能;
现实4. 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预计退休时间逐渐延长到东亚平均水准 65岁;
现实5. 我国目前的预期寿命(LE)78岁,只能由小幅增长;在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有个很大鸿沟,需要跨越9年的带病生存期,这是个老年社会必须要预防,面对,解决的问题;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说,社畜这一词是有其真实性一面的,但仔细想一想,人生,社会何时缺了劳动能捏合成一个有型的社会。所以才有《周易》“天道酬勤”,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创作了人类”。这一论断。
回到【代际循环周期】的主题上
【节点1】 初婚年龄:这个是关系到代际循环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局2022年6月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
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相比2010年的数据,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了3.78岁,其中男性推迟3.63岁、女性推迟3.95岁。
【分析】 教育(被供养)时间的拉长体现了社会进步,但是同期也意味着,婚育时间相对被压缩;
生育旺盛的时间和拉长的教育时间有重叠情况,能做到个体成长和人类繁衍二者兼具是个问题。
【答案】适当简短K12基础教育时间,适当增加深造的灵活性,提倡终生教育应该是答案之一。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节点2】结婚率和离婚率:代际循环的主要影响项次之一;没有结婚,自然基本上就没有后代。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托尔斯泰说: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
据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2021年全国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3.9万对,比上年下降34.6%。
民政部历年结婚离婚年龄段等相关数据统计
【分析】社会风起云涌,社会分工,经济建设,城市化进程,家庭小型化,男女平等都进一步促进了家庭的发展,也给家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社会走得太快,很多人的灵魂没有歇脚的地方(丢失了婚姻)。社会整体氛围,道德导向,法律约束,行为指导还有很多需细化,社会应该会兼收并蓄传统优良的思想和新思潮的亮点;
【答案】A. 从微生态层面上说:应循序渐进地改善 妇联,青联,社区,公司,单位等微生态单元,让其更友好地对待婚姻,家庭,孩子;例如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ESG),呼吁职场对生育高峰期女性更系统的开放,更友善的对待,看待女生生育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贡献。
【答案】B. 从社会教义角度上来说:也需要把家庭,婚姻等纳入基本公民教育环节,让社会达成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的共识。在未来很多年,婚姻应该还是人类的襁褓。孩子永远是通往未来的门,没有孩子的世界只不过是暖风吹拂的冰山而已,只是个短期瑰丽的幻想。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答案】C.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由于时代的改变,现在的人们选择权太多,在自利和利他(包括自己的孩子)之间的选择按钮还是很多,传承不再是唯一的主题,尤其在生育环节。世界不再像圣经所言:"男人有劳作之苦,女人有生育之痛”。特别是男性和女性生育权的相对分离之后,以及女性的自我觉醒之后(哪怕这种觉醒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一直以为成人利益和父母利益之间,确实要更多地考虑孩子;对有利于社会性的动作鼓励 例如《促进生育法》,对过分自利的人抑制:例如《丁克,单身,LGBT群体特别税收法》。
《男性生育权保护法》,《家庭权力保护条例》之类;
【答案】D. 从个人私德和社会公德的角度来说,生孩子应该是利己利公的行为;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马克思说:“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在马克思所说的 生产和自我生产(繁衍)之间的选择,认为还是不能过于偏向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轻视了自我生产。更物欲横流的社会最终会被物占据所有;
甚至更进一步的可以说,不愿意生孩子的人群中有反社会的成分在其中,过分的自利是可以从道德层面喝止的。
《诺亚的孩子》埃里克-艾玛纽埃尔·施密特
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最近一直所提的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转移的问题,我觉得重点不是针对弱者的“奶头乐”,更多的是要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孩子们的转移。【二次转移等税收话题应放到答案C类,就不展开了;三次转移:退休基金溢利,保险基金溢利,福利基金溢利,捐助等活动确实要以孩子,及代际传承为主力】
所以《论语》中孔子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每一天,有所作为才是人间正道。
孕育PK避孕&堕胎&不孕&婚外孕及代孕
关于孕育和产育的水平,我国的早孕教育,婴儿出生前缺席筛查率,母婴健康水平等均为世界较高水准。无需赘述,为生殖医疗工作者点赞。
同时也要指出:这是建立在中国当初遇到生育峰值和生产力不发达和人口承载量红线博弈之后,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个平衡和妥协的结果。当然了在社会意愿和个人意愿两者的博弈之间,更多地选择了社会意愿,个人意愿被严重制约,最终导致政策的矫枉过正。
【背景】 援引2014年7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杨文庄透露,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40多年间,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少生了4亿多人。(暂时不评述是成绩还是过绩,数据是夸大还是缩小), 总之通过人为干预,确实解决了峰值过高的问题。
【背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于1982年12月列入宪法;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1980年9月25日开始全国执行(对农,对少都有口子)至2016年1月1日被终止,执行了35年。
【现实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来了,峰谷随之而来,如此之猛烈,非常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填谷比削峰的难度大很多,前期抑制个人家庭生孩子的意愿,现在鼓励个人家庭生孩子的意愿,虽然对社会有好处,但是意愿的可塑性遇到了麻烦。(社会和国家意识在一个象限,家庭和个人意识又在了另外一个对角象限,而且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像当时强制削峰的时候做到强力填谷,总是不能强制夫妻生孩子吧。)
答案只能通过这个一幕一幕剧情的上映来把事情述明。
【正剧1】避孕(Birth-control)
进入现代社会之前,避孕经历了悠长却失败的亘古千年。(避孕套,避孕帽,避孕药等)
荷兰物理学家阿莱思·雅各布博士于1883年发明乳胶避孕套;经过一段时间演变,尤其是1949年,日本岡本公司率先研制出了厚度仅0.02毫米的超薄避孕套。把生殖,性趣,个人可控等功能做到了功能分离。(吐槽:这或许不是造物主的选项)
中国是世界避孕套消费第一大国,常规消费人群约有1亿人;
2017年中国避孕套销量约为39.80亿个,2018年销量约为42.46亿,2019年销量约为45.30亿。
避孕套是我国避孕手段中主力,据说2020年该数据由强转弱,下跌约35%,暂时无取信的报告及数据(如有,则更新备注)。
因为篇幅所限,世界各国计生商品销量榜单独另行文;
基于目的:要慎重对待造物主赐予我们的能力,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力;来展开以下论述:
【建议1】计生用品,尤其是个人计生用品,商品售卖阶段,要注明计生用品,要有完整的使用告知,谨慎使用说明;
【建议2】类似烟酒产品化妆品等奢侈用品一样,应使用不同税率,促进人们更慎重地对待;
【建议3】我国避孕套的免费投放渠道主要有计生部门每年据说有10亿只,该部门应取消;一些NGO组织,主要是针对艾滋病等性病高危人群,该部分应保留;
【建议4】避孕套的重要使用场景,宾馆酒店超市的过分推销,笔者长期国内外出差,约有30~50%的酒店把避孕套放在货架的首排。在该类渠道的管控应参照烟酒专卖店的情况。
【建议5】注意避孕套在青少年之中的使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保护。如是否可以提供身份证,或者家长引导等。
【评价】避孕套等计生品是保护好男性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工具;慎用非滥用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尺度,以保护为主,减少售卖过程中的催情作用很重要,杜绝过分商业化。
【最新数据】《柳叶刀》(The Lancet)2022年7月发布的最新“全球避孕报告”要点摘要;
《全球避孕报告》主表
【报告摘要】
1.过去50年,全球避孕方法覆盖率,尤其是科学有效的现代方法覆盖率显著提高。
2.全球男性避孕方法乏善可陈,避孕主动性普遍“不高”。
3.在中国,宫内节育器和女性绝育术的使用量,在所有避孕选择中占比超70%。
4.全球4300万15-24岁女性的避孕需求未被满足。这些恰恰是最需要保护生育力的人群。由此或导致大量意外妊娠。在15-19岁者中,近一半的妊娠属于“计划外”。
5. 2019年中国的避孕普及率(CPR)和现代避孕方法普及率(mCPR)达79.2%和78.4%,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1.9%、47.7%)。
【报告点评】点评者: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程利南教授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计划生育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计划生育意味着“拥有一种能力”,即通过使用避孕方法等,达成个人和夫妇所期望的生育间隔和时间,生育希望的子女数量。
2.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避孕的定义:
WHO指出确保所有人都能用上合适自己的避孕方法,有助于促进若干种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见解和表达自由、工作和教育权,并带来重大健康和其他利益。这还能促进各国可持续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3. 2009年至今,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一直在倡导、推行“科学避孕,远离人流”。
中国人工流产虽然是安全性较高的妇科门诊手术,但其危害性被严重低估。约有10%-15%的妇女会因人工流产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终生不孕。
4. 同期指出我国育龄妇女的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2023年可能增至18.2%。
【正剧2】堕胎(abortions)
堕胎abortions
【名词解释】堕胎又称中断怀孕或人工流产,导致胎儿死亡的行为。在许多国家,堕胎备受争议,主要为道德、女性身体权、婴儿生命权等问题。终止妊娠的方式一般是药物流产(适用于7周前);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适用于12周前), 中国目前主流的是使用人流的方式,估计占比在80%左右。
【域外热点】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推翻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裁决,这项裁决曾在1973年实现了美国堕胎合法化。
【事实和解读】美国是世界上第三人口大国,美国正经历50年以来最低生育率,关于堕胎权力的事宜的变更和争论是合时的;对中国而言经验和教训是可以互为镜像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舍弃糟粕。
【法律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五十一条 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涉及到堕胎的法律貌似只有一条)
【法律条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胎儿出生后活体,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利益保护的,但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涉及到胎儿权力的法律貌似只有一条)
【法律解读】更重要的是,关于胎儿的保护,是和妇女,父权交叉部分,也是立法中薄弱部分,也是更应该达成社会共识的部分。和婚姻法中的部分条文或许是舛互的,不足的;(希望得到法律界人士的提点)。
【严重假设】如果从孕育开始来计算一个生命的开端,是不是每次堕胎都是一个杀人的过程呢?
这个或许太危言耸听了,笔者应另行单独行文深入浅出地仔细探讨。把这个假设问题回撤一点。
【一般假设】更慎重地对待怀孕和堕胎,是一个理性社会可以做到的;
【社媒事实】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智行,为爱负责"。
9月28日是国际安全堕胎日,“让每个生命都有备而来”。
该两项连续的社会日在社会,国家,家庭层面波澜不惊,也没有投射到对应的主流人群(生育旺盛期的未婚,已婚女男青年)身上,这才是笔者深感悲哀的地方。 (工青妇组织的缺位也深感悲哀)
【社会事实】中国堕胎不完全数据
王存同.中国人工流产的社会学实证研究:1979-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0
数据来源:卫健委《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历年统计[1]
注[1]: 卫健委数据来源口径:公办医院和医疗服务中心;(私人医院数据和个人药流部分应欠缺)。
【对照数据-中国】约翰江森档案馆数据:www.johnstonsarchive.net/policy/abortion/ab-prchina.html
【对照数据-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
【数据报告和数据对照,分析,结论】
1. 每年人流数和出生率数字是基本接近的,甚至是更多;均为1000万左右;人流数=新生婴儿数;
2. 人流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婴儿出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人流数=新生婴儿数,到了奇点;
3. 把性,生殖,有保护生殖之间如何阶梯引导,把大部分能量纳入社会共识?在道德,民情,法律之间找到契合点,分界点;
4. 如何把握从懵懂探索,至恋爱,至婚姻的探索过程,逐次释放人生能量;这个确实是家庭,社会教育的大问题。
5. 从世界范围看,育龄妇女流产率最低是的西欧为11‰,美国波动在20‰-30‰,而中国高达62‰。(如果我们现在是高峰,欧洲是低谷,达到美国的水平是比较容易的)
6. 从不同文明类型看:基督教新教国家(西欧+美加澳等),拉丁语(拉丁美+南欧国家), 儒教文明国家(东亚+东南亚越南新加坡), 伊斯兰教国家(中东+其他伊斯兰化国家), 东正教国家(东欧+俄国),这个视角,我们将会做一个详细章节来展现。
【正剧3】不孕(Infertility)和不育(Sterility)
事情之前说背景,是所有正剧的开端。上传《计生项目次数及价目表》
《计生项目频次及价目年表》
数据来源:笔者依照各项目查阅相关资料评估数据,评估2020年主要的涉孕行为。有行业大神请不吝赐教。
试管宝宝的早期过程
【名词解释】不孕(Infertility)医学定义为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
【名词解释】不育(Sterility)医学定义指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两年以上,而无生育者。
以上二者定义均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来定义的。
【概述】原因,数据,现状及对策
男性因素:主要是精子质量下降造成;
女性因素:主要是卵子,输卵管,子宫质量下降;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国内公认的 中国家庭不孕不育率大致15%(存疑[what]), 数据说:中国90年代的不孕不育率是3%;据说:世界的不孕不育率也高达15%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 关于不孕不育症 重要事实的截图
【WHO预测】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不孕不育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作者案语】
1. 中国社会 从90年代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开启-到2015年左右三化基本普及,生育能力的大幅降低(男性,女性),尤其是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原因不明是大问题;
2. 女性由于人流因素引起的子宫能力下降导致不孕的比例占50%。(数据不全,不敢妄断), 要在性观念和生育观念之间建设一道防火墙,非常关键;
3. 社会伦理如何应对: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越来越小型化,快节奏化家庭的冲击;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孰轻孰重,如何能做到2者之间的平衡;
4. 国家法律和政策方面:
4.1 国家法律在面对涉及人口,生育等人类自身生产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即便在最新的《民法典》上也没有过多体现;
4.2 政策方面:政策的前瞻性,导向性以及连续性是存在欠缺的;
例如: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了35年,人口削峰是强行抑制下去了;但是面对更严重的平谷,窗口期在慢慢远离。